石库门相关作文

【篇一:行走在消逝中】

在上个世纪的几十年间,上海很多人家都住在石库门里,一代又一代人在那里长大,留下了许许多多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上海的石库门是一种从传统四合院演变出来的特有建筑风格。早在19世纪中,上海的居民将原来传统的木框改为一对乌漆的大门,外门则选用石料作门框,所以便称之为“石库门”。石库门一般都是成片建造在一起,鳞次栉比,一幢挨着一幢,有的地方两幢之间只有狭窄的通道供人行走。当然,按照现在的标准,石库门的设施也非常简陋,环境比较吵闹。许多石库门的大门非常精致,在上方有一座呈拱形的雕花,里面刻有细腻的花纹。推开两扇漆黑的大门,会有一阵吱吱嘎嘎的响声。开门进去,映入眼帘是一口天井,几家人都居住在这里。房子一般有两层楼,各种房间被称为“亭子间”、“客堂间”、“西厢房和东厢房”等等,用的也是公用的厨房和卫生间。有时,甚至一家四代都住在这极小的空间里。生活环境虽不如意,但是邻里之间的关系确非常的融洽,弄堂里从不缺少温情和快乐。

石库门不仅是居室,而且还是居民们交流、娱乐和做买卖的公共场所。最有趣的是在夏日的傍晚,大家都走出家门,在弄堂里纳凉。只见五花八门的椅子沿着弄堂的小路一字排开,人们或坐或躺,一边乘凉,一边聊天。有的妈妈还为孩子搭起了临时的露天凉棚。小孩子们则兴致勃勃地在弄堂里玩一些有趣的游戏。男孩们滚铁环,趴在地上打弹珠……,女孩们就文雅多了,她们的游戏都是跳橡皮筋、踢毽子等。生活在石库门里的孩子们同样是快乐无忧的。

在石库门深深的弄堂里,还时常能听到做买卖的吆喝声。“莲心白糖玫瑰粥……”、“修剪刀喽……”,这声音仿佛从早叫到晚都在弄堂回荡,吆喝的人似乎不感觉到累,人们听上去却感到十分的亲切和朴实。

然而,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的,随着上海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大量石库门被拆除改造,无数象征现代文明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在摩天大楼的映衬下,石库门失去了往日的光辉。作为上海近代文明的象征,作为上海过去的影子,石库门经历了百年沧桑,终于被历史舞台渐渐地淘汰,这不由得让人心生惋惜。

石库门,成为了上海滩消逝的风景,但它却是一代代上海人生命中永恒的记忆。

【篇二:充满活力的岁月】

清风的落英,一点一点飘落,让我记起那那充满活力的岁月。

我酷爱在网上发表博文。只是,我的窗前永远是一排灰头土脸的石库门和一根煞风景的电线杆,我的笔下之作也多是抱怨生活的单调。

晃荡在大街上,我想要寻些灵感。突然,一团柔和的粉色映入眼帘,是樱花!我望着那一大片晶莹的樱花,满心喜悦。一阵风过,花瓣散落,一地凄艳。如此烂漫的盛放,旋即便是零落成泥,生命原是这般脆弱。我的心沉了一下。

这时,却听到一个男孩兴奋地喊着:“妈妈快看,下樱花雨了。”紧接着,便冲到树下,摊开小手。花瓣在他掌中一点一点地堆积。直到小小的手掌已无法再容纳,他这才小心翼翼地合上手掌,跑回妈妈身边,说:“要是我天天给它们浇水,晒太阳,这里就会变成花的海洋了吧……”男孩妈妈微笑着,牵着他的手,漫步樱花树间,听着他美好的憧憬。

落樱点点,营造了如画的意境。男孩的自由想象,是他的活力岁月。

不远处,一个女大学生坐在树边石凳上写生。我悄悄走过去,看着那幅画。画的是樱花树,色泽明丽,描幕细致,却总觉得缺点什么。只见她一会儿凝神地望着眼前的景致,一会儿微闭着双眼细想构思。接着,她笔尖轻点。画作中浮现了几瓣落英,连成柔美的曲线。她喃喃自语道:“落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啊,落红并不代表生命的完结,而是另一轮生命的新起。

落英点点,画出了诗意的灵动,女大学生的细心观察,是她的活力岁月。

那落樱点点,在我心中已不意味着衰落。它悄悄地告诉着我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多一点奇幻的想象,在宁静的画面中添一些灵动的点缀,即使面对单调之景,也能发现充满活力的岁月。

再一次望向窗外的石库门,我下楼,走进这“单调”的景色中。顺着坑洼不平大的石板路,我看到青苔爬上了白墙,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喝茶,他们脸上挂着幸福而满足的笑容。这时,我仿佛看到了石库门以前的繁华,人来人往,好不热闹!走出石库门,望着那根独立的电线杆,上面几只鸟儿,还在叽叽喳喳地叫着。我懂了,活力无处不在,想象、观察便是发现活力的途径。

回到家,我把这些事发在博客上,我想这就是我的活力岁月!

【篇三:共享时代】

来到这里,还是有和从前一样的感觉,那是一种亲切而又熟悉的味道。这里记录下了我童年时的点滴,更留下了不忘的记忆。

石库门弄堂是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因为父母的工作,我被寄托在外婆家,小小的弄堂承载了我太多太多的回忆。我不曾忘记那时叫卖糖葫芦,伙伴们争先恐后去抢着吃时的景象,不曾忘记大年三十邻里的大嫂把自家的佳肴共享给邻居的热闹。那时候不分你我,大家都是一家人,弄堂里洋溢着的欢乐,不曾停息。

高楼耸立,一旁工地的轰鸣声依然响着,钢筋混泥土似乎堵住了“出口”,老房子渐渐被人淡忘。我们享受于现代社会的豪华,邻里间的热忱也不再延续,似乎都被一扇防盗门锁得严严实实。但是共享并没有因此受到阻止,本让我以为古老而陈旧的石库门弄堂却也有了现代化的足迹。

那天走在弄堂里,竟在门口处发现了一家书报亭。奇怪的是报亭里放的有一部分是新报纸,还有新书籍,但另一边放的却是旧书。我的好奇心催使着我前进。看管报亭的是一位老爷爷,还带着和蔼的笑容,我问道;“这些都是旧书吗?”“是的呢!这些书啊都是这条弄堂里的一些爱看书,爱阅读的孩子和老人捐出来的,扔掉也怪可惜的,不如啊,给大家一起看,而且啊!这些书比新书还便宜,如果你想看啊,那就借去吧,只要按时还就行。”老爷爷的话让我心中一震,小小的书店却也进入了共享时代。

微风掠过,拂起一丝发梢,吹走了一片尘土只留一地晶莹。小书亭旁的老槐树发出响声,却散发出一股笔墨清香。轻触那旧书的封面,翻开那有些泛黄的书页,让我一惊的竟是书中的笔记,书中有的不仅仅是作者的原文,还有第一位读者的笔录,很详细。书的香味熏染了周围的一切,让我陶醉于这一方净土之中。

原来共享时代的脚步已不仅仅停留在现代化的地方,而是走向了更多的年旧的老弄堂。共享时代的印迹不再仅仅穿梭于熟人之间了,它开始在陌生人之间产生联系。那书中每一行的字迹都为下一位并不相识的读者传递了温暖,给予了信任。这或许就是人与人之间心的通性,不需要语言,但却能对方感受到。共享的旧书,让下一位读者感受到了阅读的方便,共享时代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心的距离。

走出弄堂,两三辆共享“小黄车”从马路边驶过,而车上的骑行者和他的伙伴们笑着,那欢乐应不止我一人听到吧!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