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口相关作文

【篇一:我的心爱之物】

你们知道我最喜欢家里的哪样东西吗?

白蓝相间的颜色,方方正正的外形,看上去稍稍有点木讷,却可以随时给我带来光明——它就是我书桌上精致小巧的充电台灯。

白天,它一般没有什么用处,只是一件静静待在角落里的装饰品。可一到晚上,便是它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当夜幕降临,一束柔和的亮光便会照亮我的书桌。我坐在书桌前,在台灯的陪伴下,开始聚精会神地阅读和学习。

它有时陪我一起畅游科学的世界,有时陪我一起解开数学的奥秘,有时陪我一起练习有趣的写作,有时陪我一起背诵拗口的英语,却从来都没有一丝的怨言。

不过在我连续学习几个小时后,它的“精神气”就会越来越差,灯光自动就会昏暗下来,就像是在提醒我该给它补充“能量”了。

它不仅任劳任怨地帮助着我学习,见证着我的成长,还在潜移默化中给我的人生带来充满“元气”的鼓励和启发……

学校的一次篮球比赛,我们班输了。只见对方的球员兴高采烈地冲着我们做着嘲讽的鬼脸,我恼怒万分,正想着怎么反驳,可哪知队友们又开始指责起了我。我怒气冲冲地跑到家,烦躁地坐在书桌前,心里不停地抱怨着,都怪自己技不如人!

突然,我看到了桌子上的台灯。由于昨晚长时间的忙碌,我清早就把它插上电源补充“能量”,它现在已经是“元气”满满了。我按了一下按钮,顿时,昏暗的书桌前立刻亮堂起来。温柔的灯光打在我的脸庞,像是在无声地安抚着失意的我。我瞬间醒悟:台灯消耗完能量失去了光芒,可在充满电之后便可以重新焕发光亮。而我只是经历了一次比赛的小小失败,为什么就不能重新鼓起信心去加强锻炼,提高球技。等到自己也能量满满之时,再去与对方拼搏一把呢?

这就是我所心爱的台灯。它虽然不能像太阳那么光芒万丈,也没有霓虹灯那么绚丽多彩。可是它却默默陪伴着我,鼓舞着我前行的脚步。

【篇二:放眼未来看文化】

最近《人民日报》上的一则消息吸引了公众的眼球。是有关于呼吁人们保持汉语纯粹性,抵制外来词汇的直接使用。举个例子来说,大家所熟知的“NBA”一词将一律被”美职篮“所取代。

此消息一出,显然招致了群众们的许多非议,有一部分英文词汇已渗入我们的生活太深,一下子要被一些听起来又生硬有拗口的词汇所取代,心中难免有所排斥,在现如今,信息高速碰撞爆炸的时代,文化也在快速的传播与交融着,那么在不远的未来,我们的文化又将是谁的文化?

很惭愧的承认,作为一名中学生,我的语文成绩从未高过英语成绩;作为一名欧美范儿的狂热追求者,中国风对我来说总是最熟悉却又陌生。有时候我们宁愿搬着一本厚厚的牛津高阶高阶英语字典,晦涩的读完一本莎士比亚,都不愿多看《红楼梦》一眼。现在的我们到底是怎么了?

但同样令人欣慰的是,我们也看到了安意如、白若梅的书的畅销,诸如汉字听写大会谜语大会等活动的开展,人们仿佛也在渐渐意识到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并开始有意去改变。

19世纪60年代,中国由于盲目的狂妄自大,长久闭关锁国,导致落后于西方,最终被大炮轰开了国门,在形式逼迫下开始了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来弥补历史犯下的错。那是的人们根本来不及思考“文化“这个词语,只一心想着如何才能不被欺压,如何才能更加强大。就这样中国的封建文化开始了第一轮的洗涤,迈开它沉重而又巨大的脚步,慢慢向现代靠近。

而现在,我们的祖国又重新换发了光彩,我们也是时候思考我们的文化在哪里?我们一直在批判者封建古中国的狂妄自大,批判至现在似乎使我们的文化自信心有些过分缺失了。而杜绝外来文化入内显然有失不可行的,这是就需要我们拥有理智的头脑,去判断,去分辨,去传承,去发扬。

再提起一些有识之士对汉语纯粹性的呼吁,他们对中国泱泱五千年文化未免想象的太过脆弱,文化不会因为几个单词就改变什么,对于文化的保护应从更深的层面去探索,去实施。

取之精华,弃之糟粕。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信仰,而中华民族的信仰千百年来始终如一。在拥有世界各族元素的点缀后,会更加精彩,源远流长。

【篇三:你还好吗作文-】

你还好吗作文800字-高二作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你还好吗作文800字-高二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题记

朋友是一种相遇。在聚散分离的人生旅途中,在各自不同的生命轨迹上,在不同经历的心海中,能够彼此相遇、相聚、相逢是一种缘分。

我们在最好的年龄从相遇,相识到相知。还记得开学时你滔滔不绝地讲着你的暑假趣闻;还记得罚站时你站在老师背后的.怪表情;还记得你因考试失败后的满脸泪痕……多想回到那一年,年轻气盛的我们顽强而固执的和时间做着一场叫做青春的游戏。在这场游戏中,有明媚的笑脸,辛酸的泪水,纯洁的友谊,对世界的好奇和对爱的萌动。年少的我们要记住洋流的流向;记住陌生的化学方程式;记住拗口的文言文;记住每个动词的时态;记住厚厚一叠试卷的正确顺序。因为有你的鼓励和安慰,我没有半点怨言。

还记得生病时为我急上火的那个人;还记得天凉了嘱咐我多穿衣服并送上热乎乎的奶茶的那个人;还记得我哭你也哭我笑你也笑的那个人;还记得陪我风风火火度过青春花季的那个人。

因为有你我从不孤单,再大的风浪我也一笑置之,再大的挫折我也可以坚持下去。

一片片枫叶红似火,一段段情谊剪不断。现在回想以前的事,我们是多么的幼稚,曾经许诺过时光不老我们不散。现在时光依然不老,我们却早已形同陌路。不聚不散,有聚有散。我们之间的感情在这聚散的轮回中降了温。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无法挽留你的离去,我有点恋恋不舍,只能默默的祝福你。在这段很平凡很简单的日子里,我们的友情也该画上完美的句号,那段过去的友情也终将成为我们之间的回忆。

时空的流转把你与我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但我对你的思恋却越来越浓。我多么渴望时光能够倒流,把你我重新拉到初识的瞬间其实,在内心的深处,我们都曾为对方保留了一块不可替代的空间。只要有一天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你突然想起了我,你会问一声:你还好吗?这就够了。

朋友是一段荡气回肠的歌,无论是低回咏吟,还是放怀高歌,皆刚柔相映,陶然自得。

【篇四:我给弟弟改作文】

今天的作文课上的气氛为何这样热闹?哦,原来是我们“高铁丽景”班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作文课——我当一回小小老师。活动的重点内容是同桌交换改作文。我恰巧与弟弟同桌,真还从未给弟弟改过作文,这次正好表现表现。

活动开始了,熊老师给我们讲了规则:同桌配对,自己选一篇作文让对方修改,修改完写作文。我一听,脸色变得苍白了,不过又想到这是一次活动作文,难度应该不大。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改就对了。我便拿起红笔在弟弟的本子“刷刷刷”地改起来,不一会儿,我改了一大半,改得最多的还是错别字,比如“茂盛”的“茂”里面多加了一点;“嬉戏”的“嬉”,写成“嘻嘻哈哈”的“嘻”;“荷叶”的“荷”,写成了“小河”的“河”……结尾的这句话“这就是我的美丽的小区”读起来,总感觉怪怪的拗口;还有,介绍秋天的果实呢,他把春天的樱桃,夏天的李子、桃子,都写成秋天的果实了,我在他本子的旁边写了一句话“季节没有搞清楚。”

最大的毛病是第二自然段,既不通顺,又没写完。我给他改了后,读起来才勉强过关。

这就是我弟弟作文,唉,哪个老师教到我弟弟这样的学生,不头疼才怪。这个活动好,真让我过了一次“老师”瘾!

【篇五:你还好吗】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题记

朋友是一种相遇。在聚散分离的人生旅途中,在各自不同的生命轨迹上,在不同经历的心海中,能够彼此相遇、相聚、相逢是一种缘分。

我们在最好的年龄从相遇,相识到相知。还记得开学时你滔滔不绝地讲着你的暑假趣闻;还记得罚站时你站在老师背后的怪表情;还记得你因考试失败后的满脸泪痕……多想回到那一年,年轻气盛的我们顽强而固执的和时间做着一场叫做青春的游戏。在这场游戏中,有明媚的笑脸,辛酸的泪水,纯洁的友谊,对世界的好奇和对爱的萌动。年少的我们要记住洋流的流向;记住陌生的化学方程式;记住拗口的文言文;记住每个动词的时态;记住厚厚一叠试卷的正确顺序。因为有你的鼓励和安慰,我没有半点怨言。

还记得生病时为我急上火的那个人;还记得天凉了嘱咐我多穿衣服并送上热乎乎的奶茶的那个人;还记得我哭你也哭我笑你也笑的那个人;还记得陪我风风火火度过青春花季的那个人。

因为有你我从不孤单,再大的风浪我也一笑置之,再大的挫折我也可以坚持下去。

一片片枫叶红似火,一段段情谊剪不断。现在回想以前的事,我们是多么的幼稚,曾经许诺过时光不老我们不散。现在时光依然不老,我们却早已形同陌路。不聚不散,有聚有散。我们之间的感情在这聚散的轮回中降了温。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无法挽留你的离去,我有点恋恋不舍,只能默默的祝福你。在这段很平凡很简单的日子里,我们的友情也该画上完美的句号,那段过去的友情也终将成为我们之间的回忆。

时空的流转把你与我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但我对你的思恋却越来越浓。我多么渴望时光能够倒流,把你我重新拉到初识的瞬间其实,在内心的深处,我们都曾为对方保留了一块不可替代的空间。只要有一天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你突然想起了我,你会问一声:你还好吗?这就够了。

朋友是一段荡气回肠的歌,无论是低回咏吟,还是放怀高歌,皆刚柔相映,陶然自得。

【篇六:笑傲三班】

我有一个热闹的班集体,我是七年级三班的学生。

我的班主任姓卢,他圆乎乎的大脑袋上有两只黑眼球,像个枣儿那样大小,带着金边方框眼镜。他挺懒的,从来不带眼镜布,总是课上借我们学生的眼镜布擦拭。他是教语文的,平时上个课讲个比喻句什么的都是什么:她的脸真红,像苹果一样、他的脸真白,像刚蒸熟的包子……我看他是很喜欢吃的,不然怎么总拿食物给我们举例子。他个子不高,胖胖的,肚皮圆圆鼓鼓,班里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大花”。我总是会想到大花猫,吃了就睡睡完就吃的那一种。

我大班长堪称我班的长腿欧巴,虽然她是女同学了。一米七五的个子,纤细的身材,利落的短发,优异的成绩,还写得一手好字,画的熊比小兔子还可爱。能和这么好的人同班也算人生一大幸事了。

我同桌是班里“臭名远著”的坏小子,隔三差五的和人吵架,把女同学欺负哭了都不带道歉的。老师对他也很是头疼,这不明白老师怎么会让我这样以为弱不禁风的女生和他做同桌。不过还好,我们相处还算和谐,我们一起交流数学几何立方根,一起埋汰英语拗口难学,一起在地理课上吃糖吃巧克力,我们互相帮助又互相嘲笑。我感觉他没有同学们说的那么坏,他很热心,帮我找橡皮、捡尺子、谈理想、有福同享有难不同当,他从来没欺负过我,可能是我拳头太硬吧,呵呵,总之,和他做同桌后,我更开朗了。

我好闺蜜是个学霸,喜欢看书,总能把午休的时间全部奉献给书本。我总是一次次的挑战它的底线,抢她的书、喝她的水、吃她的饼干、霸占她的座位、取笑她的身高……我总是惹怒她后换来一顿暴打,或者是冷暴力,然后我再死皮赖脸的去道歉。

我的班级热热闹闹,简简单单充满欢声笑语,我爱这个班级,更爱我的同学和老师。

【篇七:新伙伴】

大家好!我叫XXX,今年12岁,是一个性格开朗,积极向上的小男孩。我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左右还配上了一对元宝耳。小时候,姥姥经常叨咕说,“耳朵往前照,不是骑马就是坐轿。”嘻嘻,反正我就是我,想要找寻不一样的自我。

从我记事起,我就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小时候就躺在爸爸妈妈的怀里“听书”,听那些唯美婉转的唐诗宋词,听令人神往的各种小故事。书,在不经意间在我心里扎下了根,而一个个汉字就像是一粒粒种子埋在了我的脑海里,随着我的长大,慢慢发芽,汇聚成一首首诗,凝结成精美的文章。

腹有诗书气自华。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我早已经不满足于“听书”了,于是,我开始自己阅读大量的书籍。从《中国经典童话故事集》到《安徒生童话选》,我了解了女娲补天和精卫填海的故事,知道了灰姑娘和卖火柴的小女孩。我喜欢看《唐诗三百首》,唐代诗人中,我最喜欢的诗人是李白,有人说,他代表了盛唐的整个气象。余光中在《忆李白》中写到:酒入豪肠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无论是李白的《将进酒》,还是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我都早已熟读能背。

最是书香能致远。漫步在优美的校园,绿树成荫,书声朗朗,不时有鸟儿掠过;有些神秘的图书室,就像是一座埋藏着无数宝藏的宫殿,对我充满了吸引力,我想要不断去追寻和探索。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老师每学期都会给我们制定读书计划,推荐不同阶段的必读书籍,无论是中国的“四大名著”,还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国外的一些经典名著,每天一个小时的读书时间根本满足不了我的需求,当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时,我常常是欲罢不能,想要一口气把它读完。我也经常和同学们交换自己喜欢看的书,和大家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当很多人愈加沉迷于手机游戏和网络浅阅读时,我依然喜欢在书海中无拘无束的游荡。我喜欢保尔,也喜欢鲁滨孙,他们面对任何困难都能勇敢、乐观的面对,把命运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上,做生活中的强者。我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人说,生涩拗口的古文,你能看得懂吗?有的地方,我确实看不懂,也不能完全理解,但他们已经扎根在了我的心里。我坚信:一旦花开,芬芳自来!

【篇八:感受初三】

初三,是每个学子都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自从进入初中,我就一直在小心翼翼地回避这个字眼。有人说初三是一场噩梦,是一片黑压压的颜色。于是,就这样,带着对初三莫名的恐惧与不知所措,我变成了一名初三学生。

风扇在头顶吱呀呀地转,摇摇欲坠,像极了我此刻忐忑不安的心情。学习安静得有些过分了,只有我们这个楼偶尔传出老师声嘶力竭讲课声。终于捱到了放学,背着沉重的书包,我看见初一的学弟学妹们稚嫩的脸庞,我仿佛看到了两年前的自己。那一双双好奇的眼睛肆无忌惮地打量着我,好像在探求一个答案:初三到底是怎样的?

我没有勇气来对视那一双双依旧稚气的眼神,飞一般地逃了出去,我好像无意间窥到了自己正在逝去的青春。坐在已被校服擦得锃亮的椅子上,周围不再有那轻松的嬉笑打闹,“沙沙”的笔尖迫不及待地挥舞着,窒息了那短短的休息时间。教室弥漫着沉闷的气息,我好似一具行尸走肉,呆呆地停滞在那里,与旁边的一切格格不入,像是画面中突兀的一笔。墨水在钢笔的笔尖流转,最终还是滴在了洁白的笔记本上,留下了一抹炭黑色,像是一个符号,更像是一滴悲伤的眼泪,扩大,扩大…

我的世界不再是暖色调构成的唯美幕布,而是充斥着漫天飞舞的数学符号,龇牙咧嘴的物理公式,永远也数不清的语法结构,生涩拗口的古文解释,还有那张张牙舞爪的化学方程式。我把自己囚禁在题海的折磨中,体内的不安分因子却想要努力,努力,在努力地挣脱,飞翔在那充满阳光的地方。

我开始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审视自己的一举一动。我惊奇地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怪圈,这个怪圈里面是那些堆得耸入云霄的压力,想层层大山把我牢牢地压在山下。恍惚之间,我发现,原来是我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在作怪,这分明是我自己所画的怪圈。

我甩了甩长长的马尾辫,扬了扬僵硬的嘴角,将那些繁重的压力丢在身后。我的初三由我来定义,这不是规规矩矩的二次函数方程式,也不是有棱有角的几何图形,没有人能画出初三的摸样,只有自己。

我仍然奋笔疾书,为了那一个耀眼的成绩;我依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为了自己与父母、老师的期待;我依旧在奋斗,为了明天那一纸红色印章的录取通知书。只是,忙碌中少了一份焦急,多了一份释怀;少了一张愁眉苦脸,多了一抹欢笑;少了初三的彷徨,多了梦想的坚定。

不,初三不是黑暗!

【篇九:以树为话题】

家乡入口,百年老树上的愿望条在寒风中轻曳,见证着一代代人的戏剧梦,滋长,守望,消散。

老树正对着的是一个戏台。奶奶总会在周六下午,准时携家带口去看戏。华丽至极的服饰,模糊拗口的唱调,幼年不懂戏的我,不懂奶奶为何爱看这戏,也不懂她为会何望着那老树发呆,眼里满是迷惘、惆怅和失落。

大一些,妈妈带我回家祈福,说是只要向老树许愿,便一定能健康平安。虽有疑心和不愿,却还是带上便条,朝着老树缓缓走去。面向这饱经沧桑伤痕累累的树随意地鞠了一躬,就把许愿条挂上去。许是年少好奇贪玩,尔后便一张一张地翻看过去,不曾想,竟看到了奶奶的名字:不对啊,奶奶明明是不会写字的呀,虽说这字写得比我还幼稚。好奇心驱使我飞奔回家。

奶奶正对着戏服发呆,我大声喊她,她竟浑然不知。我靠近些,只见平日里堆满了饭菜的桌上出现了两幅小学生字帖。她看了我一眼,叹了一口气,收了戏服,什么也不说。我茫然的望着她。

奶奶要离开老家乡,和我们一起来城里住。临行前,她竟对着那戏台和树,哭了一场。

进了城,奶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担心不解中我问妈妈,她说:“她是想戏了。”奶奶唱了大半辈子戏,老了,唱不动了,想带个徒弟。谁曾想,无人问津!她伤心时,只能独自对着那树,吟唱了一遍又一遍。

我似乎有些懂了,我决定和奶奶一同看戏。打开电视戏曲频道,我不再如从前疑惑茫然昏昏欲睡,但奶奶也不再如从前那样兴致勃勃两眼放光。一曲终了,她道,过了吧。

奶奶日渐消瘦了,我们敌不过她的执着,妈妈只好把她送回老家。我思忖着,那儿的戏,应该还未过吧。

这个假期,临近中考,爸妈不同意我离开厦门。从作业书堆中起身,百无聊赖时我点开了《霸王别姬》,看着树下蝶衣与袁四爷对唱的那个眼神,我忆起了奶奶——失落的,凄凉的,迷惘的;见蝶衣和小四分道扬镳,我止不住落下无名的泪水——奶奶,也是想有那么一个人来继承她的才能吧,可现在,我……。

她说,过了。难道属于戏的时代真的过了吗?如果中华戏曲能代代相传,它必将赓续流芳。可被繁重学业负累、被所谓新兴事物深深吸引的我们,又哪里顾得上这些呢?

失落中的奶奶,莫非只能把自己的衣钵,传给老树吗?

【篇十:我的背诵经】

这个暑假,有点烦。才治愈了“拖延症”,老妈又给我布置了“每日一背”的任务,并且得在规定时间完成,否则重罚。

背诗,特别是不常见的诗,相信很多孩子都不喜欢,有的诗句还很拗口,会读就不错罗!“必须背!”老妈又吼了一声,我的内心都快崩溃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辛弃疾……他们的诗词,一首首过关!”老妈的态度异常坚定,看来这个苦,我是吃定了。

“鉴于你的优异表现,今天提高难度,背《大学》节选!”。天啊!我的噩梦真的开始了吗?可是,妈妈的话从来都是圣旨,我只能偷偷下苦工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的“背诗经”新鲜出炉!

第一招:大声朗读。俗话说:“朗读便于记忆,默读便于思考”。读了一遍、两遍、三遍,我终于记下了第一句。可意思不理解,背得非常痛苦。

第二招:查看译文。拗口的文言文没人想背,把它翻译成白话文不就完了?这招还挺管用,我成功背下了三句话,可接下来,却是让我更加头疼的:一个句号也没有的长串诗!

第三招:找出规律。像这么一长串的,肯定有规律。比如:“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观察一下,不难发现,句式一样,只要记住“止、定、静、安、虑、得”这六个词,便大功告成了!

同学们,这是我的“背诵经”,你有什么秘诀吗?开学了,组织一场赛诗会,我等着你来挑战哦!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