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络相关作文

【篇一:碎片化的社交】

当你在地铁上或是公交车上时,总能看到这样一幅景象:几乎整个车厢里的人都在低着头看手机,他们或是在玩游戏、刷朋友圈、看微博,有的是和家人或朋友在发消息、发语音。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越来越依赖这种交流方式进行社交。

很久以前,大家都是用书信进行交流。邮递员就像是移动网络,把家人和朋友的消息带到你的身边。有时候一封信要等上好几天才能收到。但是收到信的时候心里会暖暖的,非常高兴。后来电话出现了,最初的时候是公用电话。每个弄堂里都能听到大妈们的大嗓门。渐渐的家里都装上了固定电话,人们之间的联络就更加的方便了。直到移动电话的出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和家人或者朋友进行联络。听大人们说,最大的手机是叫“大哥大”,一个像板砖一样的大家伙。随着时代的进步,手机也越来越小,但这个时候手机的主要作用就是打电话。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手机不再仅仅是打电话的工具了,他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智能手机”它除了可以用来打电话,它还可以了解全球最新的新闻,用来听音乐,购物……特别是在社交上,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也更加的便捷。比如你有一个很久没有联系的朋友,虽然不曾通话联络,但是你可以在他的社交账号上了解到他最近发生了什么事、去了哪些地方……又或者你的家人远在异地出差,因为有了移动互联网,你可以随时随地和他进行视频,知道他的一举一动。这样大人们不会错过孩子成长的一点一滴,老人们对远在异地的孩子更加放心。现在许多社交APP的出现,让你也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甚至可能这些朋友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人种。虽然移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便利,让我们的社交也更加的便捷,但是我总觉得他少了一些温度,少了一些人情味。

曾经看过这么一个新闻,一次朋友之间的聚会,刚开始大家都是各自拿着手机自顾自的玩着,后来一个朋友说,大家很久才聚一次,不要让手机变成大家交流的阻碍,建议把手机都放在一起,聚会的时候都不去看手机。大家都赞同,于是这次聚餐变得非常融洽,大家交流的更加愉快。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少之又少。面对面的交流也被更多的取代。

网络时代的便捷确实方便了我们的社交生活,但人与人之间还是更需要面对面的交流。这样你才能更真实的了解对方,感受对方。这样的社交才能有温度,更有人情味。

【篇二:微风吹进我家】

“呼……”一股微信风最近席卷了我们家,一家三口都玩起了微信。

我爸用微信,主要是为了和他的球友及各种各样的群联络。这不,圈里来了条消息,提示的“丁丁”声被老爸那敏锐的耳朵听见了,尽管他在睡觉,但他一骨碌爬起来,抓过手机,打开微信,又舒舒服服地躺在了沙发上。看看内容,原来是他的球友来了几条信息,他一条条看完,还回了两个赞。这时,另一个朋友群又叫老爸晚上去赴宴,他又转到另一个群,对那条信息进行了回复。忙来忙去,半个下午就在微信的不停转换中度过了。

看看我的老爸,他好像犯了“微信中毒症”。古人云:人不可无书也。现在他的状况倒是:人不可无微信也。

再将视角转向我亲爱的老妈,她不怎么玩,大部分都是接收家教文化类的信息,但联络朋友的目的和老爸相似。不过她还有一个养生的爱好。

那天,我因为生病没去上课,跟着妈妈去上班。“丁丁”微信提示音响了,正忙着工作的她定睛一看,又是那位张医生发来的,好像是个舒缓身心的扭腰动作。三分钟后,妈妈的定时休息程序启动了,正在看书的我扭头一看,她果真做起了那个动作,只见她面部神经放松,缓缓弯腰又缓缓踢腿,没两分钟就做好了。尽管那个张医生是个公众号,做完了,她还是忍不住点了个赞。

说到我自己嘛,我也是个小微信控,但我还是将微信用在了学习上。

呀!今天又有数学公众微信发过来了!我迫不及待地点开,又是关于方程的自学自测,跟着微信的引导,一番思考后,我只好无能为力地打开了微课。微课看完后,我弄懂了那个问题,这个帮手还真是不错。另一边,科技馆也发来了消息,是关于乐高比赛的,我也进去浏览了一下。

我们家的“微信”风,说好也好,说坏也坏。微信,它不能成为我们的“代步工具”,老是盯着它依赖它是不行的。好的家风,才能成就好的家庭。

【篇三:友谊深藏在心底】

我不知道即将小学毕业的你们是否会对我不舍,但我知道,我不会忘记你们。

六年的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和你妈妈相处的日子里我感到无比的快乐。在学校里、到处充满着我们的欢声笑语……或许我和你只认识了一年,亦或许我们已经相识许久,或许我在你心里只是普通的朋友,也可能我在你心里占着一席之地。分别后,我们可能形同陌路,也可能经常联络。

请你在那张同学录上留下你的资料和联系方式,以后我们可以常联系,也请你将这段美好的回忆藏在心底,永不忘记。

也许未来的某一天,长大后的我们,能在街角偶然相遇,那时的你我是否能够认出对方,究竟是擦肩而过,还是……如果我们有缘,那么我们会不会坐在咖啡厅里交谈甚欢?如果我们有缘,会不会一起漫步在从前的这所学校愉快的聊着以前有趣的事呢?如果我们有缘……

我希望我们能上同一所中学,被分在同一个班级,继续保持着这份美好的友谊。

若干年后,你记得我,我也记得你,将这份情谊珍藏心底……

【篇四:虚拟与现实】

网,联结人心的网;网,隔绝你我的网;网,交织纵横的网;网,密不透风的网。

二十一世纪的快生活,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每分每秒都变得离不开互联网。

从前车马慢递的书信如今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即刻送达,从前日夜研读推算出的公式定律,如今一点屏幕亦能轻松搜寻,甚至是从前踏破铁鞋寻访的名山大川,如今只需按下快门,就能上传到记忆中,永不褪色,并与三五好友谈论时笑着提及,共享快乐。

互联网既能融合天下人,又能彻底地将两个人阻绝,有句网络语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从曾经的千里相会到现在的咫尺天涯,人心变得僵硬冰冷。

或许因为人们对于现实中的存在状态感到迷茫而想把内心的焦虑统统塞进虚拟世界中,所以生活中处处是戴着厚面具的人,他们面无表情,只是低头——虚拟网络的丰富多彩,为现实中的冷漠更添几多苍白。何异于画地为牢?

曾经以为网络的在线聊天能联络感情,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却不曾想过丰富的表情图片背后,人们的面部表情已僵化,打字正打得热火朝天的两个人,见了面却是全然不知如何开口,只是张嘴,又说不出一句话,只剩沉默的空气渐渐冻结。

互联网真的能联结人心,温暖感情吗?

这张网,是看不透的,光鲜亮丽的背后,隐隐泛动危险的红光。千百年前,鸦片席卷中国,国人陷入昏沉,千百年后,互联网的青面獠牙开始显现,慢慢吞噬着深陷其中的一个个灵魂。

当一颗心无法控制地坠入泥沼,它将麻木不仁,它将无法挣脱。且看沉迷网络而不思进取的人们,且看街上低头不语呆滞刷屏的过路人,且看不断活跃在各大社交网上的面孔,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陌生无比。除了网络,他们再无其它栖居方式,除了客套,人与人之间再无交集联络。

一旦被网络控制,这个世界将无异于机器的世界,索然失味。

“枪械本无罪,有罪过的是那些开枪的人。”互联网亦如是。愿保有初心,在万般复杂的蛛网牵扯中亭亭而立,不染浊嚣。

【篇五:碎片化的社交】

当你在地铁上或是公交车上时,总能看到这样一幅景象:几乎整个车厢里的人都在低着头看手机,他们或是在玩游戏、刷朋友圈、看微博,有的是和家人或朋友在发消息、发语音。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越来越依赖这种交流方式进行社交。

很久以前,大家都是用书信进行交流。邮递员就像是移动网络,把家人和朋友的消息带到你的身边。有时候一封信要等上好几天才能收到。但是收到信的时候心里会暖暖的,非常高兴。后来电话出现了,最初的时候是公用电话。每个弄堂里都能听到大妈们的大嗓门。渐渐的家里都装上了固定电话,人们之间的联络就更加的方便了。直到移动电话的出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和家人或者朋友进行联络。听大人们说,最大的手机是叫“大哥大”,一个像板砖一样的大家伙。随着时代的进步,手机也越来越小,但这个时候手机的主要作用就是打电话。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手机不再仅仅是打电话的工具了,他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智能手机”它除了可以用来打电话,它还可以了解全球最新的新闻,用来听音乐,购物……特别是在社交上,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也更加的便捷。比如你有一个很久没有联系的朋友,虽然不曾通话联络,但是你可以在他的社交账号上了解到他最近发生了什么事、去了哪些地方……又或者你的家人远在异地出差,因为有了移动互联网,你可以随时随地和他进行视频,知道他的一举一动。这样大人们不会错过孩子成长的一点一滴,老人们对远在异地的孩子更加放心。现在许多社交APP的出现,让你也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甚至可能这些朋友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人种。虽然移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便利,让我们的社交也更加的便捷,但是我总觉得他少了一些温度,少了一些人情味。

曾经看过这么一个新闻,一次朋友之间的聚会,刚开始大家都是各自拿着手机自顾自的玩着,后来一个朋友说,大家很久才聚一次,不要让手机变成大家交流的阻碍,建议把手机都放在一起,聚会的时候都不去看手机。大家都赞同,于是这次聚餐变得非常融洽,大家交流的更加愉快。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少之又少。面对面的交流也被更多的取代。

网络时代的便捷确实方便了我们的社交生活,但人与人之间还是更需要面对面的交流。这样你才能更真实的了解对方,感受对方。这样的社交才能有温度,更有人情味。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