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拾起月光】
夜深了,那轮明月悬挂在深蓝色的幕布上,天际还有几颗寥寥的明星。坐在桌前读书的我,微微抬头,一只飞蛾突然飞过去,在屋中盘旋了几圈,猛地向台灯扑去。“飞蛾扑火”不过就是如此吧。
窗外一片寂静,只听得到风吹树叶的声音,这时妈妈推门走进来,把一杯暖暖的白开水放在我的桌上,尽管这不是“香飘飘”,也不是“优乐美”,但我感觉它是如此的温暖。妈妈轻轻对我说:“该睡了,明天还要上课呢!”然后,默默关好门出去了。
这杯白开水在月光下冒着热气,月亮散发着柔柔的光。我轻轻拾起一缕温柔的月光,把她放在心间,融入心田,她轻轻散开来,微微荡漾着。那杯暖暖的白开水在心头萦绕,和月光融在一起,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那股清幽随风飘散开来,飘进了我的心田……
让我拾起一片月光,把妈妈那份纯洁的爱和月光一起融入记忆中,让那杯暖暖的白开水流入心灵,值得我一生去珍藏去品味。让我拾起一片月光,花开花谢,叶枯叶落,都不再重要,因为有妈妈的陪伴,一个关怀的眼神,一杯暖暖的白开水,一抹鼓励的微笑,也能够风吹云散,明月再次皎洁。
让我拾起一片月光,捻着指尖的温暖,回忆着妈妈那份月光般温柔的爱,那时,才知道月光的味道——甜甜的,柔柔的,暖暖的。
月光从未消失过,万物有灵,一切都有他柔柔的光,淡淡是清香,轻轻拾起一片月光,轻轻放入心田,从此不再彷徨,不再犹豫,因为有月光,有妈妈陪在身边,拾起一份月光,拾起一份母爱……
【篇二:母爱的味道】
有一种爱被世人所赞颂,可以让人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它所带来的温热,这种爱,是母爱。
母爱可能是热烈而深沉的,也可能是像白开水一般,无色无味的。而在我看来,我所拥有和享受的母爱却是多味的。
母爱是甜的,它是妈妈在冬日里为我冲的一杯优乐美,也是妈妈在炙热的夏天里为我买的一杯雪糕,也是妈妈在我口渴难忍时递来的一杯果汁。
母爱是香喷喷的,它是妈妈忙碌一个上午为我熬的糖水,也是妈妈特意为我做的一桌子饭菜。
母爱是苦的,它是妈妈每天忙碌上班,风里来,雨里去,十多年如一日。下班后就急匆匆地往家里赶,回家后又得往厨房赶。勤俭持家,精打细算,把我们照顾得舒舒服服。但却没怎么给自己添新衣,弄头发。
母爱是涩涩的,它是妈妈在我犯错时对我的批评,是妈妈在我成绩退步时对我的教诲。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这几年来我对妈妈做的点点滴滴。我已经好久没有像从前那样牵着妈妈去逛街了,已经好久没有送过生日礼物给妈妈了,已经好久没有跟妈妈聊过天了……
对妈妈说的话最多的是:妈妈,我的衣服放哪了?妈妈,我的零花钱用完了,再给我一点吧……现在说起来,我真是愧对我的妈妈。我想我以后应该多点牵着妈妈的手逛逛街,坐在她身旁,和她聊聊天……
【篇三:读书的幸福】
沏一杯清茶,慢饮;寻读书之乐,享福。
幼儿之时,每当奶奶忙完家务,她都会领着我到阳台上读诗。每当橘子盛收之季,奶奶配着橘子给我读诗。金黄色的橘瓣包裹着丰满的橘肉,在嘴中爆破,引来一丝凉爽。每次,奶奶都会叮嘱我:“橘子核可不能吃,吃了那可会长成大树,变成怪物的。”懵懂无知的我只知道那甚是可怕,只好乖乖吐出橘子核。我随着奶奶读诗,而又享受着这般美味。金黄色的阳光,洒在奶奶脸上,是那么的和蔼。
渐渐长大,便读得《十万个为什么》,书中讲到“橘子核的奥秘”这才知道,奶奶当年织笼的善意谎言。而我却再也没有吃到过盛过当年橘子的美味。不管何来的橘子,可以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白驹过隙,转眼间,我也渐渐长大,而奶奶也渐渐变老。奶奶的文凭有限,况且奶奶的视力也很不好。这便大大的妨碍了奶奶读书。读书对于奶奶来说,可谓“一日不书,万事荒芜”。孔子的《论语》为奶奶所爱。甚至就连睡觉,奶奶都喜欢听书睡觉。
那日,我给奶奶诵读此书,一字一句的把翻译也读给她听,只见奶奶她认真的听着,似乎又对这孔老先生说的做人道理有所领会。时常,我为奶奶读书,她又另教我做人的本领,而我,也渐渐的在读书与听教中成长起来。夜晚,鼾睡声随着而起,回头望到,昏黄的灯光下你显得格外沧桑,头上的银丝分外的刺眼,皱纹纵横交错在你的脸颊上,雀斑竟有那么突出。我受奶奶的教诲,从“床前明月光”到“报得三春晖”再到“德不孤,必有邻。”我渐渐长大,而您却日渐衰老。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优乐每相亲。”多读一点书,就多攒一点幸福。
纵观往事,享读书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