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努力与回报成正比】
《老子》一书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说,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的努力,一步一步,收获这积累许久的成功回报。
事情的成功,靠浅尝辄止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我们所努力付出的汗水,得到的收获也将是巨大的。
战国时期,战乱纷飞,各诸侯国间的战斗时刻发生着。一次战斗,越国败北,越王勾践被俘,忍辱负重被作为吴王夫差的奴隶,但他没有堕落,一直默默努力着。每天都要尝一下苦涩的蛇胆。十多年如一日的修炼使他从那个不听谋士谏言,一意孤行的小邦之主升华成一个城府极深,运筹帷幄的雄主。他所努力的,所耗费的时间达数十年之久,但他的收获也是巨大的,他的国家强大了,也获得了人格尊严的回报。我们不禁想到,如果越王勾践没有努力向上,而是放任自流,自甘堕落呢?那他最终的结果肯定是一世为奴,他的子民也只能受到别人的压迫和杀害。所以说,只要肯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曾国藩曾有一则名言:“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至拙与至巧,曾国藩选择了前者,执着,唯有不断的努力,即使是“愚蠢”的努力。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今日所落下的汗水与泪水是为了迎接明日所绽放的光辉。就如同终日刻石的齐白石和毛笔游于水缸的王羲之,他们所做的努力不大吗?齐白石将一筐的石头刻成石浆,王羲之将一大缸水染成黑色用于洗笔。但最终所收获的也是让世人所惊叹的,齐白石的雕塑千金难求,王羲之更是冠以“书圣”的称号,这与他们所做的努力是分割不开的。所以努力与回报成正比。
每个人对待成功这一概念是不同的,取巧是成功的捷径,其过程轻松,但也需要付出智慧的汗水。勤奋,离不开这苦闷的努力,其过程杂着我们的泪水汗水。但它们的结果都将会是一样的,获得回报,那份与努力相关的回报。
伟人之所以伟大,因为他们比我们更加努力。为了成功,向自己致敬。
【篇二:拥有智慧的眼光】
把所有的愚昧淘尽,你会看到沉在最底下的智慧。拥有一双智明的眼睛,去欣赏世界的异彩纷呈。
拥有智慧的眼光,铸就成功的辉煌。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越王勾践被俘,成了吴王夫差的仆人。当阶下囚的三年中,勾践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复国,在残酷的牢狱中他忍受耻辱,用智慧的眼光看待问题。终于,他凭借自己的谋略与智慧不断修炼自我,在姑苏山间灭掉了吴国,完成了自己的统一霸业。用智慧的眼光看待问题,使他从昔日的小邦之主升华为一位运筹帷幄,城府之深的霸主。拥有智慧的眼光,使他造就了历史的辉煌。
拥有智慧的眼光,创造生命的财富。
著名小麦育种专家王辉曾说:“我唯一的梦想唯一能够做的事情就是使老百姓都过上温饱的生活。”他不惜辛劳,无论天气多么恶劣,他一天到晚都在小麦实验田里做实验。苦难并没有击退他,凭借自己智慧的眼光与努力,他培育出了高产小麦品种。创造并挽救了无数生命的财富,在记者的采访中他被问及是什么使他坚持下来的时候,他只说了一句话:“用智慧的眼光看问题,你会发现世间有太多的美好未被挖掘,你应该朝着那一方面发展。”是的,他的那双慧眼终使他登上了生命的高峰。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即使用同样的眼光看待事物,所获得的答案也会各不相同。
在具有挑战性的马拉松比赛中,艾哈·瓦里并没有成功。在夜幕降临的那一刻,意外发生了,左腿拉伤,痛楚使他没有完成比赛。当时,很多人认为这是作为运动员怯弱的表现,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支持并赞扬艾哈那种即使失败也有勇气站起来的辉煌举动。智慧与腐昧只有一步之差,当你选择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时,结果也会各不相同。其实,透过智慧之窗,你会赞成艾哈那种坚持而不是一味地评判成功与否,他已经很努力,很勇敢了。
怯弱囚禁一个人的灵魂,希望使你获得自由,智慧的眼光使你勇攀高峰。
【篇三:坚持未必胜利】
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卡尔•韦克将六只蜜蜂和六只苍蝇装进同一只玻璃瓶中,然后将玻璃瓶平放在桌面上,让瓶底对着窗。结果发现“聪明”的蜜蜂,坚持不懈地往瓶底处冲撞,力竭倒毙。而苍蝇则转变了方向,不到两分钟就顺利逃出。这个实验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真理:坚持未必是胜利。
有些人可能会跳出来说,古往今来“坚持就是胜利”,卡尔•韦克教授的实验只是个例,于是又罗列一大堆名人案例。但是,历史长河中一个个寒窗苦读数十载,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真正金榜题名的有几个呢?难道说他们不坚持吗,难道说他们不努力吗?可是,通过读书走向仕途的封建教育思想毒害了多少人!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他们不懂得,所以多少人苦读一生也是一事无成。他们不懂得坚持未必是胜利,也许成功就在拐角处,只需要我们的一个转身。
在必要的时候也应该学会变通,有些时候我们需要换一条路走。这并不是在熄灭信念之火,而是为自己寻找胜利的道路。鲁迅去日本求学,开始时学医的,当他发现当时的国人需要的是“医治灵魂”,于是就决定转战文学。以巨笔做匕首,投向敌人;用文学为良药,医治国民的愚昧。蒲松龄十几次科举败北,多处寻求发展失败,退而著书,20年编著《聊斋志异》,名垂青史;孔子周游列国不被接纳,退而著书立说,发展教育,成就至圣先师。不管是鲁迅先生的主动放弃,还是蒲松龄、孔子的被迫“改变”,他们的人生最终都是走向辉煌。试想一下,如果蒲松龄科举入仕顺利,那么世上也许会多一个“官员”,应该不再会有《聊斋志异》这样的经典;如果孔夫子被某个诸侯国的“拜相”,也许就不会有《论语》,不会有“七十二贤”,甚是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儒家”学说也不复存在。
莫拉莱斯说过:“坚持到底,是众人皆知的成功法则,可坚持错误的方向,而不愿修整,将导致一事无成,终身失败,最终成为别人的反面教材。”试着跳出自己的小世界,以一种更豁达开阔的眼光审视自己的坚持,重新评估其价值,再做取舍改变。未尝不是一种胜利呢?
【篇四:宿州的明天会更好】
小时候的我,少不更事,不懂得去欣赏家乡的美,总以为这不过是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没有北京车水马龙,故宫长城;没有香港璀璨耀眼,明珠普照;也没有西安古色古香,源远流长。
长大后细品,才悟,她竟有那么多辉煌。
早在五千年前,就有徐夷、怀夷等部落在这里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萧国、徐国等诸侯国。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汴水开通,古城宿州随着汴水漕运的兴盛而发展起来。唐宪宗元和四年,置宿州,千余年间,宿州一直是历代州府的治所。披揽前踪,历史似乎情有独钟,重笔浓墨,在这块土地上写下了许多悲壮激越的诗篇。自古以来,这里便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史称这里“扼汴水咽喉”,当南北要冲为“百战之道”。
我还看到皇藏峪风景很美丽,绿树葱葱,景区的每个景点都是有典故的,其中闻名中外的就是“皇藏洞”。相传,刘邦被项羽的大兵杀得落荒而逃,来到悬崖峭壁无路可走,眼看项羽带兵追来,命悬一线之际,刘邦在悬崖边发现一个洞口,藏入洞内。项羽大军到此,忽然飞来一块大石头替刘邦挡住了洞口,才没被项羽发现,因而免难。
还有那砀山的梨花。当残雪消融,草熏风暖,那“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便立刻绽放。一片片洁白似雪,冰清玉洁,傲然于世。“一树梨花春带雨”,古人细致描写出了雨后梨花的美。阳光下,千顷梨花晶莹似美玉;月光里,万顷白雪朦胧如河汉。倘若夜来雨疏风轻,梨枝款摆,颤巍巍粘露欲湿,“自在飞花轻似梦”飘飘洒洒,飞如狭蝶。那满径香雪,也是风情万种美不胜收,待到春花秋实那酥梨的甜香,更令人垂涎三尺。
鞭打芦花车牛返,闵子骞,孝亲敬长万世敬仰;汉兵略地,生死相依,霸王别姬千古流芳;李太白、苏东坡、赛珍珠也在此驻足。想到此处,我内心的骄傲油然而生。
宿州将奏响知识经济时代的凯歌与旋律,向着智能之城、活力之城、和谐之城和幸福之城奔去。我相信,宿州的明天会更好。
【篇五:儒学】
我们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历史,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文明古国。文化极其渊远。
学过历史的人们都知道,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动荡时期。周王分割下来的诸侯国,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近1000年的战乱之后。统一天下的诸侯国也只剩下了秦朝一个。这几句话就足以表达当时战争的残酷与激烈了。
我们都知道,越是在战乱时期,文化和各种思想就越昌盛。在春秋战国时期也不例外,毫不夸张的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隋朝之前各类思想主张最多的时代。当时很多思想都被后代君王所沿用,举两个典型的例子吧,秦王采用了韩非子的思想。儒家思想在汉后被立为正统思想。
那么当时有哪些著名人物,他们的思想主张又是什么呢?
老子:无为而治
孔子:墨子兼爱、非功。
韩非:刑法。
……
在这之中,我独爱孔子。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让我们一起来读《论语》吧!
【篇六:戚城公园的风景】
戚城公园是依托戚城遗址而建的。这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古香古色,是个旅游休闲的好地方。
初春时节,我们作文班外出写作,于是就选择了离家最近的戚城公园,来到戚城公园东门,我发现公园东大门是一个仿古建筑,灰色的瓦片、白色的城墙、朱红的柱子,显得雄伟壮观。
走进戚城公园景区,我们先往北走,在一个拐角处,就可以看到“玄湖”,玄湖的水清澈见底,湖水静的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湖里的金鱼欢快的游着,游人在欣赏玄湖的美丽风景。
从玄湖往南走不远,就来到颛顼雕像前,颛顼手拿石斧,驾着一条盘旋的龙,好像马上就要飞向天空,去云游四海,工匠们把他雕刻的栩栩如生。
再向南走,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色的土堆的平台。这就是有名的历史遗产“会盟台”,据说春秋时代,诸侯国在这里会盟了七次。这是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文物
再往前走,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花和树,桃花在这个季节争先开放,桃花是一位公主。绿树成荫,还有那高大粗壮的树,像一位战士保护着我们的安全。
在戚城公园我们看到了许多名胜古迹,这都是濮阳的璀璨之星,这也是孔子居住的地方,戚城公园的真美丽啊!
【篇七:天无绝人之路】
孔府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幅神奇的画。在可见范围内,无论何处望去,人都能感觉自己宛如行于画中路的最中央。如果把路看作人生,把树林看作路途中的挫折坎坷,把绕路山水看作时时存在的诱惑,那么就能明悟一个道理—天无绝人之路。
但是,真的只是“天”使人在绝境中看到希望,最终成功使人逆袭吗?
谁也不会想到,那幅神奇之画的作者,籍籍无名,只是当年孔府里一个小小的油漆匠罢了。当他完成这幅画时,无人知晓,直到他死去之后,孔府里才有人发现了画并大为赞赏。若是天真能让人走上生路而不是面临绝路无处可逃,那油漆匠怎么会随着他的才华,卑微无名到如此境地?
只能说,是某些东西的存在,终使这个“天”,放弃了对那些“绝处望逢生”的人绝路的一再安排,天无绝人之路总有前提。
孔圣人在世时,并不被当世人尊为圣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纷纷割据一方,混战四起,他作为老师,教育弟子;作为学者,开创学派,四处奔走。但他“仁爱”“克己复礼”的思想难以被战火硝烟的时代所容,诸侯国的霸主冷落、排斥,甚至打压消灭。相传孔子的儿子鲤的名字由来是一国国君赠送的鲤鱼。按当时记载看,重臣、功臣收到的礼物,不出意料都是如孔雀一般的珍禽异兽,而只有不受重视的臣子收到的礼物才是鲤鱼之类。学者的耻辱莫过于学问和自身不受尊重,孔子的绝路便是为一尾鲤鱼不胜感激却也不得不感激的尴尬处境。
儒家入世致仕,到出世逍遥,假若孔子的思想为道家思想,他也不至于随人世浮沉,但同时,他的思想将不会被后来的封建社会所接纳。或许是他的性格、经历、学问塑造了他一生的思想,而他的思想支持着他的一切,如此,他和他的弟子坚持不懈孑然于他人的随波逐流,他们的思想超然于是是非非的纠葛,儒家文化连绵不绝灿然于时代群星之中。
历经大起大落,成功更显圆满无憾。孔子的成功,抑或是儒学的成功,“天”不曾主动于绝路给予其生路,自无绝人之处,才能使天无绝人之路。
龙生九子,九子各不相同。人世百态,人不同,各自的人生也不同,天无自己而人有他,正所谓“自助者天助”。
【篇八:雄伟的长城】
去年暑假我登了一次长城,这是我第一次来长城,这次的游玩让我大开眼界。
长城果然特别长,他要建起来一定要花很多钱和人力吧?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我国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相互防御,便在各管辖的境内筑起了防卫墙,这便是长城的雏形,后来由楚国把防卫墙都连接起来,便建成了长城。
长城的景色可真美!四周是连绵起伏的大山和郁郁葱葱的树林,天上的云也是千奇百怪:有大有小,有低有高,有灰有白,有的像凶猛的狮子,有的像下蛋的母鸡,有的像灵活的猴子……
我们爬长城的时候,天烈日炎炎的,有时轻风吹来,树叶沙沙的响,好像在对我们说:“欢迎,欢迎……”为了省力一些,我们坐上了滑车,直接从第一个烽火台坐到了第四个烽火台,这个滑车很好玩,像过山车一样,可是刺激度差得多了,过山车要绕的圈特别大,可滑车最多向左右边倾斜一下,到了第四层的时候已经中午了。
第四层到第八层不太好爬,费了很多时间和力气,爬第四层的时候,我和家人有说有笑,爬得特别有劲儿,第五层便没劲儿了,只听到呼吸的声音,第六七八层更是累得气喘吁吁。
长城是我国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我热爱长城,爱它的雄伟壮观!爱它的气势磅礴!
【篇九:找回失落的人性美】
喧纷的街头,簇拥的人群,川流不息的马路,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忙碌地奔跑,但人们的内心总有一种空虚,因为我们迷失了自己的人性美。
冷漠的人群,世事的悲哀。福州一位八旬老人摔倒了,有不少路人围观。可是,他们中竟无一人敢出手相助,就连一位好心女子欲要上前帮助时也被“好心”劝阻了。老人就这样离开了经济发达的世界,有谁能体味他渴望帮助的无奈,有谁能听见他临死前的悲叹!
现如今,那个民风淳朴、自然融洽的桃化源成为人民心中的画饼,黄发垂鬓、怡然自乐的场面只能出现在文字的想像中。世事凄凉,冷风带着了老人的心,飞向那和谐互助的天堂。我们经济发展了,可是社会也变得复杂了,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摔倒却因无人施救而死在路旁!
可怜的小女孩悦悦,她因在过马路时不慎被车撞倒,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无一人救助,一辆飞驰而来的汽车再次从小女孩身上碾了过去。杂乱的人声,和着汽车的引擎声,可小女孩什么也听不到,只感觉血的滴落,随着血一滴滴地滴落,她的心也就慢慢地停止跳动,年仅三岁的她不甘地闭上眼。从此,社会的各个角落便有这样一种呼唤声,呼唤着我们去找回自己的人性美。
无奈的缘由,残酷的现实。曾经有一位出租车司机,遇见一位老人摔倒在地,好心将老人送医院,可那位老人却一口咬定是他撞的,他因此被迫赔款医药费1000多元。这种事情的发生也便成了人们不敢救人的无奈缘由。现在救人之前,救人者首先也要被助者签字不赖自己方能施救。本来救人是一件光荣、值得称道的事,这样一来,即使救了,也感觉不到那种互助的人性美。
仍存的善心,社会的曙光。何必因为一次救了人却吃亏的事而丧失了自己的人性美?倘若我们都因此而麻木,那我们可能会像历史上秦灭六国的各诸侯国一样,因为互不救助而全被覆灭。勇救落水儿童的长江大学生集体,他们可以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回社会那份和谐。这就是人性美,他们的举动激励着我们去发扬这种人性美。相比之下,一个连生命都能献给社会的人还怎会在乎救人后的后果如何呢?人是属于社会的,一个人只有融于社会中才有存在的价值,少了一份人性美,也就脱离了社会。
寻找失落的人性美,拒绝世事的冷漠,点一盏心灯期待温暖世人的心。
寻找失落的人性美,否定无奈的缘由,怀一腔热忱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篇十:寻找生命的原点】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古往今来,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而我总会被古人的智慧所折服。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我则更青睐子女化情怀的探究。喜欢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却更爱孔子的“德仁礼仪”。古时孔夫子他老人家的儒家说学变传遍各诸侯国,孔子在事实便四处周游讲学,散播他的思想。其弟子也用“德仁礼仪”来约束自己。孔子离开以后,其弟子将他的哲学论理整理为《论语》被称赞一时,至今仍让后代学习。“一半论语知天下”的赞词也叫人耳熟能详,信手沾来。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提速”成为了名词,而我们的文化却停滞不前。每每提到“草根”就有些许的不喜欢,并不是鄙视,只是觉得草根演员所表演的虽然带给人家欢乐,却也只是暂时的。含金量并不高。与其听着这些所谓“演员”们的污言秽语倒不如捧上一本好书。传播正能量。由此看来,我们似乎是倒退了却又似乎凝滞在了那里。总之像灌了铅一般抬不起脚迈不开步子。
就我来说,文化是一种艺术,一种崇高无尚不可侵犯的艺术。古人尊师重教,言行谨慎,今人却对尊师有“独特”的见解。古人讲究德仁礼仪,提升自己的修为;而今人却无不厌于沉浸其中。没有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取而代之的是毫无营养价值的小说。敢问这样的文化能进步么?在中国史上,为何诺贝尔奖的得主如此之少?有时候,总觉得人是善变的。古人的文化精神是为了个人修养亦或是传播思想。但如今的文化精神或多或少都被贴上了功利的标签。为何而学?梦想、享受、生活、利益、富贵、权利、财富……这世上又有多少人只为了坚持当初那单纯的念想而拼搏奋斗的呢?或许我们放下一切的忧虑而是选择去热爱,如果所有的沉浸与钻研是为了热爱文化。那我们的文化生活必定会踏上一个新征程,一个新台阶。
凡事都有两面性,文化也不例外,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古文学渐渐被人们抛在脑后,青春小说等“盛宴”日趋诱惑着人们,当你徘徊纠结的时候,不如回到当年的原点。找到当年单纯的梦想。坚持对文化的那种热爱,赋予其灵魂,文化精神将更显它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