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遇见丁香花】
幽深寂寥的古街老镇蛰伏在那里,静如处子。我撑伞,无可奈何地要走过这雨巷。戴望舒的雨巷,寂寥凄清,却能偶遇那个丁香一样彳亍在那里的姑娘。而我印象中的古镇雨巷,永远是那么的阴气逼人。阴雨天,愈发能嗅到木头腐朽的味道,氤氲在潮湿的空气里,愈发逼仄,而我无处可逃。石板与石板之间的沟壑里布满着青苔。凹凸不平的石板像是被硝酸浸泡过一样,我有些心悸。
这个古镇,在我的记忆中,一直有它,好像我一出生就伴随着。伴随着小镇的城市化,它却屹立不倒,没有被拆迁,也没有被开发。它保持着古朴的原态,见证着历史的发展,时间的变迁。
小时候,我吵闹着不睡觉,母亲总吓我:“再吵,就把你关到桥头的老街里去。”我总是乖乖地静下来,不敢睁眼。
我撑着伞,张大着眼睛打量着四周的店铺可步子却并没有因此而减慢速度。
前方穿来了“铛铛铛”的敲打声。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在那店铺门口停下了脚步。
店铺还是很古老的窗口,那种把木板拆下来便是橱窗了。里面光线不是很好,昏暗的光线里,看到有个老头坐在里屋的楼梯口,手里鼓捣着一把油纸伞。蓝色的绸布缎子上面绣着上面,我模模糊糊得看不清。
也许正是我的打量,那位老人拖沓地出来了。我看清楚了,原来是丁香花的油纸伞。我正出神,而那老人早已开口:“小姑娘,要进来看看吗?”
我心中仍有些抵触,可是看着老人清澈的眼神,我跨过了门槛走到了里屋。里面陈列着些小物件,有纸糊的灯笼、扇子、风筝……无一不是竹编手绘的,我正在为这老人的手艺而感叹。
老人轻轻地开口道:“我这手艺传到我这一代也就差不多没落了。现在这年头,白炽灯擦擦亮的,谁还会用这破灯笼……”
我正要反驳,可是看到老人脸上那种落寞,我的话又咽了回去。是啊,科技的飞速发展,高科技文明早已取代了这些传统文明。那些原本文化里瑰宝早已被人们所遗忘。就像这老街的格格不入,总将淡出人们的记忆。
又有谁还会记得那扑流萤的轻罗小扇,有谁还记得寂寥一个雨巷的油纸伞,还有谁还记得文化正在我们指尖慢慢流逝?
我无言,不知该如何面对这满屋子的工艺品,更不知该如何面对老人的落寞。我静静地跨出屋子,在雨巷里漫无目的地走着,走着。想到那鲁镇、乌镇、凤凰古镇,凭借着风景名胜的发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发展起来的带着浓厚商业色彩的旅游业,我心中没有什么好感,那里充满了物欲与功利。而这原本令我不喜的古镇老街却似一朵静静的丁香花,千年万年地保持着最原始的姿态,但它马上将被城市化的大潮所淹没。
我们该何去何从?该如何挽救这朵濒死丁香花?我不知道……
【篇二:我的建议】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姑娘又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了!你是不是觉得只有在公园,果园里才能找到春姑娘的足迹呢?那你就错了,其实,不管在哪里到处都有她的踪影。我建议同学们可以到我们泰州有名的老街去走一走,看一看,那里的春天别有一番情趣,去年春节,我和姐姐去那儿玩,玩得特别开心,欣赏了老街的美景,以及桃园,望海楼,三水湾的美景,那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老街的正门囗有一棵参天大树,一看这棵树已经很年迈了,门口有摆地摊卖空竹,看到有些老年人在门囗摆弄着空竹,那声音可真是清脆悦耳,我和姐姐也忍不住想试弄一下呢!老街的格调古典化,都是青砖黑瓦,地面是坑坑洼洼的青石子,走在上面,起到按摩的作用。
老街两边的店房都是卖泰州特产的,外地来的游客都纷纷买点泰州特产带回家。最受欢迎的是叉叉糖了,不管大人,小孩都是亲自体验一下玩叉叉糖的乐趣,我和姐姐也不例外。不过还有一种东西在老街出现了,那就是面塑,面塑以十二生肖,西游记等为主题。
往前走,一架水车在微微转动着,水车旁还有一艘船,岸边指不定还有小朋友们在绘画呢!在前面还有一个大锣呢!还有一架八抬大轿,这里仿佛置身于古代。
时间关系,就不多说了,总之,老街好玩的地方太多,太多了,大家还是亲自去看看吧!
【篇三:童年的清香】
金色的夕晖映照在大地上,空气中氤氲着丝丝清香,深息一口气,似又闻见那缕缕的清香。于是,童年的记忆涌上了心头……
儿时,住在那有着青砖黛瓦的老街。每天清晨,就会有熟悉的叫卖声跳进耳朵“卖煻画喽卖糖画喽!好吃的糖画哦!”我们听了,便会像一只只欢腾的小麻雀,飞到卖糖画的摊位边,叽叽喳喳。
“爷爷,我要这个糖画!”“我要一个比她更大的糖画!”“不行,爷爷,我要一个比他俩都大的糖画。要孙悟空那样子的!”一张张欣喜的小脸,挤在摊位前。这时,卖糖画的老人便会咧开一排泛黄的牙齿,眼角的皱纹都叠到了一块儿:“别急,别急,我来做。”只见老人从锅里提起一勺金黄的麦芽糖浆,缓缓地停在案板前,又突然加速将勺子倾倒下,拉出一条条美丽的丝,金黄金黄,令人垂涎三尺。
“好了,来,拿着,你们的糖画”。我们连忙接过,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香甜四溢,丝丝清香缠绕在心头,似乎一段甜香的时光。这时我们就大呼好吃,老人就会笑得合不拢嘴。
童年就像那一支糖画,总会在不经意间化为糖浆,清香却也还在,时光将老街中的我们冲散,却只留下那童年的缕缕糖画的清香。
那日,独自去老街寻那迷失的童年,红瓦飞檐还在,只是店铺多了,开发旅游业,我不禁有些失望,怕找寻不回童年,找不回童年的清香。“嘿,姑娘,要糖画吗?”我悦然听出那熟悉而陌生的声音,转身一看,是爷爷!“爷爷,是我,你还记得我吗?”他一看,叫出了我的小名。“丫头,还想再吃个糖画吗?”“当然!”爷爷递给我一支,我咬子一口,甜中带香,香中有甜,恰一段美好的时光,似童年中熟悉的清香。我想,童年,我找回来了。童年的清香,也再次重逢了。
“爷爷,如今这里搞开发,可还适应么?”“没事,这糖画还在,你们的童年还在,我好着呢!”我笑了,爷爷也笑了。空气中还氤氲着糖画的气息,童年的清香还在,甚好。
糖画,我童年的清香,将永伫我的心间。
【篇四:家乡的变化】
我的家在闻堰,是钱塘江边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我住在那条不长却繁华了几百年的闻堰老街的北面——三江花园。小区的南门正对着老街,现在这条“老街”已经搬空,空寂的老街变成了杂乱的停车场,沿街的墙上用红漆写着许多大大的“拆”字,应该不久后,这里就会迎来她新的繁华。
闻堰地处三江口,即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三江汇合之处,并紧靠西江塘,东临湘湖,这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吸引了大批客商的到来,从清代开始,闻堰的米市、鱼市等集市贸易在萧山乃至杭州都小有名气,被誉为“三江活码头”。
我不是闻堰人,最起码不是地道的闻堰人,我们一家是2007年从杭州搬来的,那时我1岁。听父母说,那时要去杭州,要从浦沿经过,绕一个大圈上复兴大桥。忽然有一天,冠山隧道通车了,一条宽敞的时代大道直通闻堰,一下子把闻堰融进了杭州主城区。2018年,地铁四号线的开通又一次把闻堰拉进了杭州的地铁生活圈。
闻堰的码头就在老街西侧的江堤上,现在仍然有渡船每天来往于两岸。曾经这个码头有很大的渡船,大得可以装得下几辆汽车,码头上熙熙攘攘,很是热闹,爸爸说他还开着车上船,摆渡到对面的袁浦去过。现在码头只有较小的渡船,每天几班,供两岸的居民交通往来之用。
在闻堰,曾经要去看一场电影,可是要下很大的决心的,最近的电影院也得到浦沿的大润发超市楼上,要去大型的超市购物或吃个肯德基,也得去浦沿。现在在闻堰就可以全部解决,不仅有物品琳琅满目的物美超市,也有与院线同步、设备先进的电影院。我们一家或者我们几个小伙伴相约,就可以到电影院看一场喜欢的电影。
我最骄傲的还是湘湖的美丽,从2006年开始,湘湖经过几年的建设呈现在世人面前,湘湖的一片碧水掩映在两条山脉之间,湘湖就像是我们家的花园和会客厅,只要有外地的亲戚朋友来了,我们一家都会自豪的把他们带到湘湖博物馆和城山广场,去感受一下八千年的跨湖桥文化以及吴国和越国的那段生死博弈……,客人们在下沉式的博物馆里感受八千年前的文明,站在城山广场上与朋友们说说越王为什么会囤三千兵甲在城山之上,越王又怎么会甘愿去会稽山下给吴王放马,城山上被困的兵甲又是怎样机智地用“立马馈鱼”的计策迫退吴兵。现在的湘湖基本完成了预计的四期开发工程,不仅面积大了许多,又融入了更多的人文底蕴。
变化总是像发生在一夜之间,原来的化工厂、化肥厂,不知道什么时候都关闭了,夜晚的空气里不再有烧煤的味道,在美丽的江堤和江边公园里,早晨有跑步健身的人、晚上有散步跳舞的人群。原来冷清的万达路,现在开出了许多各具特色的饭店,只需稍走几步就可以品尝到不同风味的美食。
现在,时代大道正在修建连接主城区的高架桥,也许不久还会有地铁延伸到闻堰来,那将会是多方便啊!
我长在闻堰,学在闻堰,生活在这儿已经12年整,我的童年在闻堰,这里有我的伙伴、同学、朋友,我们共同经历着个人的成长,也静静地看着身边条件和环境的不断改善。我相信,不需要太久,我们这代人也会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添光彩!
【篇五:梦里水乡】
绍兴是我的家乡。这儿小桥流水、群鸭嬉戏。这里有说不完的甜美的梦。
绍兴柯桥老街,保存了旧时代风貌的建筑,白墙黑瓦、木门铜锁,还有雕刻着精美图案的窗台石柱。墙壁上的那一痕青苔,似乎正诉说着那份遇见与感动。老街与河道纵横交叉,一位犹如古稀老人般沉稳慈祥,另一位宛若柔美的江南女子般清丽温婉。他们给老街增添了一份古老神秘的色彩。瞧,一座座弯成“C”的水上石桥,透露出时代所带给它的沧桑。但纵使台阶塌陷开裂、风蚀不堪,却依然以“飒飒英姿”诠释着它长生不老的神话。河岸边,一排排高大的柳树,垂下柔柔的枝条,在风中摇曳舞蹈。似乎在告诉人们,她们才是最年轻的、最美丽的!
阳春三月,密密匝匝的苔藓在河底显得欲发浓绿了,似乎铺上了一层软绵绵的绒毯。每当阳光射进河面,金光跳跃、粼粼泛光。远望着像一座金山,又似一座银山。清澈明亮的河水印上水藻的颜色,凑近点儿看,那生辉的银元顿时化成了闪光的翡翠。鸭子们也不甘寂寞了,三五成群地追逐嬉戏。每一条河都是这样,似乎在诉说着这座古城的历史!
有那么多河,走桥不方便怎么办?我们绍兴有一种独特的水上交通工具——乌篷船。它有两三个蔑篷,是黑色的。乌篷船可以航行于狭小的水道,十分方便。听长辈说,旧时的绍兴人,常常驶着乌篷船到各个村落做买卖交易,各种蔬果河鲜才得以送到每户人家。这让我想起曾学过的一篇课文《威尼斯的小艇》,怪不得绍兴被称为“东方威尼斯”。
“鉴湖源头湖塘村,山清水秀酒飘香。”“湖塘”这一鉴湖江畔,就是我出生的地方。这让我对水乡的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东西二十里,相望两平桥”这是诗人陆游表达“东西跨湖桥遥遥相对”的诗句。东跨湖桥位于绍兴偏门外,而西跨湖桥就位于湖塘村。
小时候,爸爸牵着我的手,妈妈鼓励着我用小脚跨上一个又一个台阶。当我成功地登上桥面,总是喜欢摆出一个个pose,让妈妈给我多拍几张照片……如今这一幅幅温馨的画面被保存在我的童年相册里。长大后,每次回老家,我总是喜欢到那里散散步,摸摸桥上那些千姿百态的小狮子。我喜欢把这些可爱的形象画下来,并永远保留在我记忆的画册中。如今“五水共治”让河道焕新颜,偶尔坐上爷爷的小船,船桨欸乃,船声悠悠,真有一种“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妙心情了。爷孙俩乐此不疲,爽朗的笑声在湖心久久回荡着……
绍兴——古镇老街,小桥流水……一个个特有的地方元素编织给我们一个个童年的梦。
梦醉江南,我爱绍兴!
【篇六:家乡的美丽】
我的家乡是一座美丽而又普通的小镇。我在这里生活了十一年,对这里了如指掌!她有一个普通而又动听的名字叫雅江,一听这名字就觉得她美丽吧!
我家安居在最古老的那条街的中心,别小87这条街,她可是雅江最漂亮的一条街。来我们这儿游的人,一定会来我们老街走走。老街的房子上上下下都是用木板装饰的,木匠们还特意在房子上雕刻出许许多多美丽的图案来,路是用石板铺成的,走在上面就忘记了疲劳。我们这里的人可勤劳了,每天把小路打扫得干干净净,就像我们人天天洗脸这么简单,走到老街末端,一座古朴典雅的桥横跨在河上,这桥叫种福桥,一边通向了四川省,另一边通向了贵州省。站在桥中央,一股清澈的流水闪现在你的眼前,感觉像连心飞瀑,远看,看到了她川流不息一直往下闯,站在他的脚下,听到流水打击石头的声音清脆动听,它散落的小水滴就像下起毛毛雨一样滴在你的身上。来到他的腰间,一块蓝得发绿的翡翠放在哪,她又是一面大镜子,把岸边的一切柳绿花红都映了下来,真是美极了。
我们的田野也很美,一眼望去,一张金色的毯子出现在你的眼前,农民伯伯在田野里走来走去,就像给无边的毯子绣上了几朵漂亮的花。田野下面是一条河,那小河可清澈了。能让我清楚地看到河里的小鱼在水草里捉迷藏,小虾在打架,螃蟹大摇大摆地在水底走。夏天的时候,几个小伙伴一起来这里游泳,胆大的一下子跳下水,胆小的在岸边看,过了一会儿,都会下水去的,咕咚咕咚,一个个小脑袋从水里冒出来,大家在这儿戏耍,你捉我,我捉你,个个身体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
我的家乡不仅风景美,人也美。我们这里的人很和谐,说说话,聊聊家常。记得有一次,我爸妈走亲戚去了。我刚放学回家,邻居阿姨走来说:“孩子,你爸妈出去有事,晚上才回来,你就到我家吃饭吧。”我不好意思的点点头。吃饭的时候,阿姨一直把好吃的菜夹给我,他们就吃一点儿,到了晚上,我爸妈回来了,我也回去了,第二天,阿姨家的水管破了,我说:“阿姨,我家有水,到我家去提吧!”阿姨也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我觉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很耐人寻味。
我爱家乡的风景,更爱家乡的人!
【篇七:老街牵动我的情思】
阳光花儿似的绽在青黑的石板路上,青砖缝隙里青苔藏匿着自己瘦小的身影。嘴角的笑意凝住了,让我魂牵梦绕的老街,空了。
从前,外婆家就住在这老街里。
老街的巷子织成了一张密密的网,小时候总迷路,外婆就笑着一戳我的额头:“傻丫头,这有什么难的,老街的第一个巷口,左转,第三间。”
外婆喜爱搬一个小凳子坐在门口晒太阳,边晒太阳边织毛衣,眼角的皱纹都被阳光填满,太阳花儿似的绽开着,和老街里的邻居有一搭没一搭地拉家常。我扒着门偷听一会儿,着实无聊,便去逗邻居家的猫。
这么说起来,老街简直是猫们的天堂,它们经常一起“躲猫猫”,一起“飞岩走壁”,一起偷哪家晾在巷子里的鱼干。惟独隔壁那只是朵奇葩。一身干净雪白的毛,油亮油亮的,不是懒洋洋地躺在屋顶上晒太阳,就是一个劲儿地捉自己的尾巴。此外,这只又肥又懒的白猫还有个相当“别致”的名字——刘二。
托刘二的福,隔壁家也成了老街孩子们的“驻地”。
外婆的邻居是个说书人,准确地说就是祖上说书。没错他就是刘二的主人——刘大,我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只是老街里的人都这么叫他。有趣的是,他的长相与刘二极为相似——都是又白又胖的。他整个儿人就像只大白猫儿,笑得憨憨的,眼神很有劲儿,嗓门儿也很大,有时候说书情到深处,一嗓子吼下去,惊飞一树的麻雀,听说他曾把砚台当醒木,一激动给拍飞了,成了很长一段时间街坊邻居们茶余饭后的笑谈,难怪再也没见他用过醒木,只是一个劲儿吼。
有时隔着墙,便能听到他中气十足的声音,风似的从墙缝里簌簌灌入:“且说,那刘备……”孩子懂什么?多半是图好玩儿,他深情并茂的演出并不被领情,他也不顾,只要人听就够了,我呆在隔壁,偶尔听到一句很响的“说时迟,那时快!关云长……”就能脑补出他眼睛冒光激动得全身发抖的场景。阳光撞在地上,溅出细碎的光,落在人眼里、心里,仿佛能够亲耳听到阳光轻柔的呼吸。那说书人的声音洪亮、绵亘,久久不散。他家的猫儿盘在门口,翻了个身,露出毛茸茸的肚皮,发出轻微的鼾声,做着它满天飞小鱼干的美梦。
后来老街的人们陆续搬出了老街,外婆也住进了高楼,响亮的说书声也成了再找寻不到的回忆,听到的是汽车愤怒的咆哮。老街成了空城,连猫儿也不光顾了。
现在是人去街空,人走茶凉。
老街的墙壁上残留着阳光的余温和时光沉淀过后的气息,忽然想到《城南旧事》里的一句话——请不要为了那页已消逝的时光而惆怅,如果这就是成长,那就让我们安之若素。
老街在,阳光在,梦在,回忆就在。
梦里的老街还是从前那副模样,阳光把老街晒得暖暖的,外婆眯起眼织毛衣,白猫在打盹,说书人依旧慷慨激昂。老街,如一首远去的恋歌,暖暖的,牵动着我的情思。
【篇八:走过老街】
“妈,听说老街要拆迁了,真的假的?”
“嗯,这个周周六就要动工了。”
“那咱们不回去看看吗,我想街头的那棵大槐树了,上面还有我可得字呐……”紧接着屋里迎来了一阵沉默。
老街,小县城里那个被高楼大厦包围的小居民区的主街。传说,这条街在县城里的“资格”最老,也是县城里最后一条没有被现代科技所占领的街道了,算得上是记录县城历史的“文物”了。
在这居住的人从没有过大富大贵,但“人气味”确是最充足的。现在这文物没有了但年的“人气味”,可是痕迹倒是留下了不少。地砖上被岁月磨去棱角的坑凹光滑、圆润,清晰的记录者老街的曾经。
那个时候整个县城最拥挤的地方就是老街,人多就不说了,地方也不大,加上家家门口堆积的杂物更让老街显得狭窄。
“二嫂,你家还有葱吗?给我递过来两棵,今天早集忘记买了……”老街很窄,从这家门口走两步就进了对面家,夏日也没有关窗闭门的习惯,所以邻居成了最值得信任的人。骑车走过总会不小心碰倒点什么,只要扶起,主人也不会责怪,反倒拦住你拉起家常。如果时间紧,就不必扶了,一声“对不起”自会有人帮你处理剩下的问题。老街的邻居间不存在责怪,包容、原谅已成习惯。
老街住进来一家外来人,就在老街街的尽头。夫妻都是典型的上班族,可能是冲着这便宜的房租才回来这拥挤的老街。大概是不了解老街,傍晚回家,一句一句的问候让他们有些不习惯,可能从没在这冰冷的城市里享受过这种待遇。慢慢地,每到老街他就不再骑在车上,而是推车而行,不为别的,只为走的慢些,回复每句问候。看来他已正式成为老街的“居民”。老街不会因为是外来人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打伞站在街头,雨点落在伞面、屋檐、石砖,溅起的水花摆脱不了大地的召唤,重新落回原处。石砖坑凹积存的泥土被水滴带入空中,落下,打湿我的裤脚,染脏我的布鞋,我不介意,这是母亲对于子女回归的欢迎。况且我不能确定带起泥土的水滴是来自天上还是我的眼眶。老街也在哭泣,雨点是泪水,“嘀哒”是哭声。她哭诉拆她的人、是她曾经的子女,她哭诉小县城再也没有一条充满人气的老街。
老街,再见。你的“纯朴”划在我心头的那一笔,永远不会被记忆的尘埃填平。
【篇九:沙家浜一日游】
微风轻拂,细雨蒙蒙,天阴沉沉的,但是这天气并未影响我们激动的心情,我们即将迎来沙家浜的一日游行之旅。
整装待发的我们背着自己的小旅行包,兴致勃勃地跟着大部队去坐本班的汽车,我们有序地选择了座位,坐下后,不久汽车就开动了。
一开始,一位漂亮的导游姐姐向我们进行了自我介绍,又向我们介绍了即将到达的目的地——沙家浜的一些情况,说得我们对其更加向往。
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行程,我们来到了期盼已久的沙家浜景区。
小雨仍在不停地下着,为这次活动添上了神秘的色彩。我们跟着导游一起走进景区,路两旁五彩的风筝在微风轻拂下,转动起来,林荫道路上,各式各样的风筝整齐排列着,我们一行人行走在这林荫小道上,嬉笑着,打闹着,不知不觉来到了东进桥,桥面上是用一根根黑木铺搭而成,木头与木头之间还有留有缝隙,低头望去,从缝中看到了桥下那碧玉般的水面,不禁令人害怕。
过桥后,我们就来到了横泾老街,老街上的店铺各式各样,转角处还发现了一座土地庙,一颗大树上挂满了写有人们愿望的红丝带,再往前走,就更热闹了,看!那家店铺在卖冰沙、雪糕,那家在卖臭豆腐、豆腐花,还有那边卖生煎包、水晶包,那儿有几家卖土特产……真是看得我们眼花缭乱,口水都已经直流三千尺了!
之后,导游给了我们半个小时让我们自由活动,还没等她说完。我们就都迫不及待的跑开了,啊!臭豆腐,这个水晶包好吃……只听得大街上的叫喊声连绵,放眼望去每个同学手里都已经购物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沿着老街慢慢向前,穿过一座高大的城墙,不久便来到了一个露天剧场,这里就是我们观看抗日实景剧《芦荡烽火》的地方。我们找了个座位坐下,听完主持人的介绍,表演就开始了,前半场演员们都表现的淋漓尽致,随着日军的到来,“啪啪啪”的枪声响起,场面尤为激烈,特别是后面有人开着摩托艇在水中疾驰,溅起层层水花,熊熊的烈火也燃烧着,使人们为之惊叫。
看完激动人心的实景剧,我们来到了餐馆进行就餐,又小小的休息了一会儿,下午,我们又去参观了沙家浜革命烈士纪念馆,又在国防圆进行了团体活动……
不知不觉,这一天的实践活动也到了尾声,我们怀着不舍地心情坐上了归途的车。
【篇十:老街的晚霞】
老街屋檐上挂着的一排排灯已经亮起,微弱的金黄色光芒像老人的眼,在半空中扑闪,将昏暗的街角映得明亮而清晰。
夏季勤劳的太阳也终会有累倒的时候,它的身子不禁渐渐倾斜,那束光芒也渐渐收敛。似乎一阵清风徐来,便能将它吹跑。
“哗啦啦……”风跟着云跑。太阳将它煽情的目光投向云彩,那丝丝缕缕的光芒被打磨成细线,缠绕在云儿的身上,云儿像是身穿半边绯红、半边金黄的衣裳。从老街的路口展望天空,两侧的飞檐将左右的天空遮掩,只剩下中间一道细长而斑斓的路,绵延伸向天霄。好似仙女下凡的一道圣光,又若一条五光十色的天河,包裹着半个老街。两畔的灯也延着这条路不息地亮着,好似霰灵鸟一般守护着这份空寂与美丽。
因为老街上人群稀少,来来往往的大多是匆匆赶路的,或许不曾有人注意到这道美景。不远处的一个身影痴痴地望着晚霞。她坐在椅子上,倚着靠背,半仰着头,双手自然垂落膝前。应该是住在这条老街上的老人吧,我暗自嘀咕着。
我不能分辨她是否睁着双眼,因为眼角那道弧线,勾勒着渐渐远去的岁月。明明是一双眯着的眼,却又似乎洞察着周围的一切。或许她的双眼本就长得这样,又或许她正闭着眼倾听自然的语言——晚霞轻轻拂过的声音。嘴角上扬,心灵放空。
可望见她三分长的白发,朴素的衣裳和她佝偻的背,难道这夕阳染红天际,黑夜即将来临的景,算不上悲哀?
黑夜偷袭天空,无穷无尽的黑浪翻滚,抹去一切光阴的力量。或许只有像星星、月亮这点不起眼的光芒,才能在这黑夜中苟且发亮。
即使天空变得混沌,老街仍被檐下的灯照得明亮。老人依旧坐在椅子上,静候岁月。她脸上的笑意似乎从未被抹去,就像黄昏时的晚霞一般,即使下一秒被黑夜吞噬,也要用最美的笑容面对生活,面对人间。
第二天清早,我拉开窗帘。太阳一如既往地从东边升起,阳光像是一头欢快的小鹿冲入我的怀里。此时的天空又变得格外干净,明晃晃的眩光将所有的阴沉迷蒙全部散尽。
或许,老人始终坚信着,老街的晚霞并不代表黑夜的来临,因为灯的庇护,它象征着雨过天晴,象征着生命的延续。而黑夜并不代表终结,因为只要鼓足勇气,面对黑暗,迎接你的便又是一个明媚的早晨。
暮年之时的晚霞代表着一个光阴的故事——只要勇敢坚强地活着,生命就不会终止,光阴也不会被风吹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