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致父母的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
展信佳!
80天倒计时,我知道自己将面临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之一。“生于斯,长于斯。”吉林是我国生长的故乡,永生不忘,但外面大千世界繁华绚烂。那是一种召唤,一种向往,请原谅我背起行囊,因为我跋涉远方是为了更好的归途。
“一个人行走的范围,就是他的世界。”18年的光阴,东北这片黑土地哺育了我,他教会我大豆高粱般的踏实与勤恳,他教会我松花江水般的温柔与善良,但世界那么大,如果我不亲眼看看那北京故宫红墙上的斑痕,我如何感知这个民族的辉煌气度?如果我不亲眼看看那东方明珠身旁的高楼林立,我如何感知这个时代的经济腾飞?如果我不亲眼看看那港珠澳大桥的无与伦比,我如何感激这个国家的科技进步?
于是离开,是充实心灵,拓展视野。
“受光于庭户见一方,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岁月的风刀杀剑,刻蚀了我东北故土的面容,而今他饱经风霜,百业待兴,而我这个深承东北雨露恩泽的高中生明白,东北需要的是经验,是技术,是创新,所以我走出去。恰如当年鲁迅先生走出国门,才深感中国人真正的病因,恰如当年邓佳先走出去,才明白中国核事业远不如人,恰如当年千千万万的留学生学成归国奉献青春。我眷恋故土却必须离开。因为良药在外,出去是广博学习,为了使报效社会,但国家事业蒸蒸日上,想必故土那时必重焕生机。
所以远方,是寻求发展,报效四方。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是我心中的白月光,照在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我知道自己终究从未离开过他,高飞的风筝如我意需要故乡的现值,引我落叶归根,无论身在何方,心灵依然在东北的土地上。那向西取经的唐玄奘,那扬帆远航的郑和,那些无论走过多少土地都会回到祖国的炎黄子孙,我和他们一样在外收获丰盛的知识,装进行囊,向外闯荡,一路收藏,最后小心翼翼将珍宝献给故乡。那时我要用最虔诚的叩首,回应他的宽厚和博大。
所以归来,是少小离家,乡音无改。
位卑未敢忘故乡,奔赴远方,仍念归途,这才是我一生的信仰。
程媛父母体谅,女儿不胜感激。
此致
敬礼!
最爱你们的女儿:XXX
X年X月X日
【篇二:向日葵的启示】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见向日葵朝向太阳,这是为什么呢?我决定调查一下!
我找到向日葵,果然朝太阳,下午又换了一个地方,朝向黄昏的太阳。
我想不明白了,为什么呀?太阳又没有魔法,怎么“让”向日葵掉向,我准备用电脑查一查!
我在百度里打上:“为什么向日葵的“头”总朝着太阳?”
我选中第一条,上面说,向日葵指向太阳是因为她喜欢太阳!我倒!这什么东西?没想到下面又说,胡说的,其实是因为受光刺激而引起的生长弯曲,这叫向光性。
向日葵有向光性,那么,我们只要有一个目标,就一定会成功!
【篇三:时代的呐喊】
《周易》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正如是说,这个社会作为人们共同认知的凝结体从其诞生开始就一直处于推陈出新、破而后立的动态发展的状态中,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变革,绝非是某人的心血来潮,而必应是时代的呐喊。
这个社会是经验的,而非是先验的,从未有任何凌驾于世俗之上的神圣意志为人们规范好发展道路。而人们在历史岔路口的每个抉择看似偶然,实则却是时代、人文、经济等因素共同造就的产物。
在那个“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其所孕育的时代精神无疑是强力竞争,强势生存,落后就要挨打;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混乱年代,空谈仁义道德的腐儒无疑会遭到人们的鄙弃,只有富国强种的学说才是真正的显学;在那个群雄逐鹿的战国年代,只有国力的强盛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一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更是道出多少有志之士的心声。打铁还要自身硬,自己强才是真的强,自强者方能进取,进取者才能争霸。这是那个大争之世中对力量渴求的呐喊。
回想起那个弥漫着战火和屈辱的年代,捧着摇摇欲坠的山河,可笑的清王朝依然粉饰着太平。殊不知,在戴上天朝上国的高帽时,在下令闭关锁国禁止通商交流时,王朝便注定了要在狭小空间中灭亡的悲惨结局。昔日的东北虎,而今怎也甘于偏安一隅,闭目塞听,失去锐意进取的野性?“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继续自闭耳目无疑是在自取灭亡,“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是那个愚昧年代人们对知识渴望的呐喊。
在那个黑暗冷漠的年代,麻木的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统治者对自己的压迫和剥削,非但不谋求反抗,反而为残酷的统治粉饰上民主的假象,人的血性和胆气恐怕也早已被消磨掉了吧?“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这句话是鲁迅对那个时代人们的当头棒喝,如晨钟暮鼓让人猛然惊醒。只有敢于正视,我们才能重燃热血,这个国家的血性才能再次迸发。这是那个时代对血性渴望的呐喊。
时也,势也。这发于万万人之心的呐喊,才方可谓为时代的呐喊。正如拿破仑所说:“中国是头沉睡的雄狮,当它苏醒之时,世界都会为之颤抖。”雄狮已经觉醒,它的每一次咆哮都是时代的呐喊,而每一次呐喊都是我华夏巨龙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