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外婆的神奇的菜园】
我有一个特别疼我的外婆,她有一个神奇的菜园——那是一个会说话的菜园。
我外婆的这个神奇的菜园虽然外表普通,看似和一般的菜园子没什么区别,但是里面内藏乾坤,可神奇了。不信我带你挨个去瞧瞧看。
“今晚就来个清炒南瓜吧。”我大声的说。
“走开,走开,你不能吃我,因为身旁可爱的南瓜宝宝还没长大呢。”南瓜妈妈生气地说。
我又碰了碰水灵灵的黄瓜,“别碰我,别碰我,我还太小,不能吃呢,你吃了会拉肚子的!”小黄瓜宝宝着急地提醒我。
我想,这碧绿的葫芦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吧,那吃个葫芦吧,我还没碰到那葫芦,那葫芦就急急地开口说:“我提醒你哦,你可别吃我,要不然的话你可能每说一句话就会喷火哦!”听了那个葫芦的话,我一下就逃走了。
……
这下你知道我外婆的菜园子有多神奇了吧,你再也不会想着去破坏它们了吧,我们大自然的生长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可不能破坏哦。
【篇二:又是一轮明月,又是一年中秋】
暮色渐渐笼罩了大地,天空的一角徐徐升起了一轮明月。中秋,又到了。
我们照旧和往年一样,去姑姑家一同过节。表哥常年不在家,姑姑、姑父常常都是自己过,作为唯一一个在家人身边的我,每年,我总是拉着爸妈去姑姑家热闹热闹。
“开饭啦!”一声令下,我跟爸爸、姑父立即做到了饭桌旁。一盘盘美味佳肴令人垂涎欲滴。有酸菜鱼、清炒土豆丝、西芹炒木耳……每一样都让我胃口大开。
我夹起一块嫩嫩的鱼肉,迫不及待的放进了嘴里,味道很香,辣辣的,酸酸的,吃了一口让人还想吃下一口。我立马给这道菜的烹饪者——姑姑,点了个赞。只见她笑呵呵的:“好吃就多吃点,将来好长得高高的。”说罢,又给我盛了满满的一碗鱼汤。随后爸爸提议我们一同举杯,我用相机把这瞬间定格成了永远。
饭后,中秋晚会还未开始,我拉着爸爸跑到院子里,一同欣赏美丽的月色。我像一个小孩子似的依偎在爸爸怀里,用他宽广的肩膀替我遮风挡雨,为我撑起弱小的一片天,那样的感觉很亲切。
不一会儿,妈妈端着苹果和月饼出来了。望着皎洁的月光,妈妈略带伤感的说:“今天晚上这么好,可惜你姐姐不在呀!”
姐姐自打高三便去了大伯那里上学,只有寒暑假和一些大节日才能回家;大学毕业后,就在那里找了工作,回家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虽然有时也会在网上视频、打电话,但终究不是在爸妈身边。每逢过节,每次聚会,姐姐总是缺席,妈妈也总是遗憾……那时我才真正懂得了“每逢佳节倍思亲” 。
听到妈妈又在惦记姐姐,我安慰道“妈,别急,再过两天你大闺女就回来啦!”
“……走吧,外面有点凉,我们回屋去看晚会吧。”爸爸打破了低沉的气氛,我们一齐进了屋。
月亮依旧挂在天上,没有漫天的繁星,只有漆黑的夜晚与它作伴,但愿它能够把我们的思念传达给远在他乡的姐姐。
还是那片月,还是那些人,比起往年,我此时多懂了一份思念。快乐不需要奢华的物品,只要爱的人能够陪在身边,那便是最好的礼物,最大的满足。
(指导教师:蔺青春)方下中学 时伟东
【篇三:当时只道是寻常】
九月桂花开,而远方的你是否有人,也在怀念这往日的清香。
奶奶家的院子很普通,像平常人家一般中了满院的瓜果蔬菜,唯一令人眼前一亮的,是那棵四人粗的大桂树。每年九月,那浓郁的清香便洗去了满屋呛鼻的煤烟味儿与陈旧的朽木味。
我则极爱吃板栗,村里头没得卖,奶奶便托人采些野板栗,去了外壳的刺儿,露出棕黑色的硬壳儿。在那硬壳上切开小口,放入摘下的碎桂花瓣一同清炒,米黄的桂花瓣一点一点逐渐缩小,直至缩成米黄的棉花球一般,那桂花香便才从板栗裂开的口中钻入,即便不加糖,却也比糖更甜了。
每年初秋桂花飘香之时,我便缠着奶奶清炒板栗,久而久之便也习惯,只当是寻常之事,每年必做罢了。
奶奶也并不说什么,只是见着树梢上常盛着露珠的米黄色小花随着那堆积的板栗壳却愈来愈少,那曾浓郁扑鼻的香气也已随着入肚的板栗一去不复返。但即便这样,奶奶却并未在我吵着吃板栗时面露难色,也并不在清炒板栗中减少桂花的剂量。只是时常目光呆滞,一抹黯淡转瞬即逝。
不久我便回了城。去得匆匆,奶奶还未来得及炒些板栗带着路上吃,我却只摆摆手,一副并不在意的样子:“这种东西,城里到处都是。”
城中的板栗个儿大,皮脆,不必剥得之家指甲酸疼,却甜得腻人,全然不如奶奶的清炒板栗那般清淡可口。
我逐渐对板栗失去兴致。
奶奶寄来一袋清炒板栗。经过长途跋涉它竟仍未散失香甜。我的眼前倏然出现那棵大桂树,缀着密密麻麻的小花的树梢好奇地探进屋内,却听得奶奶电话那头的声音分明诉说着大桂树生命的结束。我愣怔,这给了我清香的桂树,我却还未关心过它,它便这样突兀离去了。
我留下沾满桂香的板栗壳,小心地放在房间的每个角落,提醒着我从未寻常过的桂香不会离去。
【篇四:奶奶的手】
奶奶的手和我们的手一点都不一样,我们的手白白嫩嫩的,而奶奶的手上却布满了老茧;我们的手特别特别的光滑,而奶奶的手却很粗糙。
每周回家时,我总能看见奶奶在劳动。(扫地、拖地、洗窗帘、浇花、锄地、栽菜……)
奶奶的手是一双劳动的好手。
星期五晚上回家,睡觉前奶奶总会问我们明天早上、中午想吃什么。到了中午,奶奶总会做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烧鸭子、莴笋肉片、鱼香茄子、凉拌菠菜、炒玉米籽、清炒藕片……)
奶奶的手是一双会做菜的好手。
每周日返校时,我和姐姐弟弟换洗的衣物来不及洗,奶奶总会给我们收拾的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
奶奶的手是一双洗衣服的好手。
奶奶切菜时都不用看刀,就算闭着眼睛切也能切的又快又好,不像我,切一刀停一下,害怕切着手指,还切的又大又厚。
奶奶的手是一双切菜的好手。
奶奶还特别会种菜。我们家吃的蔬菜基本上都是奶奶种的,莴笋、莲花白、胡豆、豌豆、茄子、辣椒、韭菜、番茄等等,数不胜数。奶奶也特别会挖胡萝卜,不像我和妈妈,挖一根断一截,奶奶挖的胡萝卜一根一根的完好无损。
奶奶的手是一双会种菜的好手!
【篇五:第一次择菜】
星期六的下午,妈妈出差回来了。她一回家就倒在沙发上睡着了。我看到妈妈这副样子,心想:妈妈出差好辛苦啊!我一定要帮妈妈做点什么。可做什么好呢?当我的眼睛扫向橱房时,灵光一闪,对,就择菜吧。
我迅速地跑到厨房一看,哇!好多的蔬菜呀。有红通通的西红柿、细长长的芹菜、还有翠绿绿的生菜。我想了想,就择生菜和芹菜吧。一提起它们,我就想起了妈妈常给我们做的清炒生菜和芹菜炒瘦肉。此时,我的口水直流三千尺。
生菜翠绿翠绿的,就像小女孩儿身上穿的绿纱裙,美丽极了。它的形状像一个小喇叭,也像一朵盛开的绿色鲜花。开始择生菜了,我左手拿起生菜,右手轻轻一掰,只听到“咔嚓”一声,一片叶子便到手了,它弯弯的就像一条绿色的小船。叶子好像在跟我说:“小主人,我是非常有营养的,吃的时候千万不要浪费哦。”我一片一片地把生菜掰下来,终于把生菜给择好了。翠绿的生菜叶子堆在篮子里,就像一座绿色的小山。
好啦,现在开始择芹菜了。绿油油的芹菜细细的、长长的,摸起来硬硬的,就像一根绿色的长绳子。芹菜的叶子顶端尖尖的,就像小朋友的手掌。开始择芹菜了,我先拿起一根芹菜,轻轻地用力一折,只听见“咔嚓”一声,芹菜被我折成了两段,好像在对我说:“小主人,好疼啊。”不管了,为了美味的晚餐。最后我终于把芹菜给择好了。
然后,我把择好的生菜和芹菜放入了一个篮子里,再打开水龙头把它们清洗干净。最后,我把它们分别放入两个干净的盘子里,为妈妈准备好做饭的食材。过了一会儿,妈妈醒了,走到厨房一看,“哇,我的儿子真棒!”妈妈竖起大拇指夸奖道。我听了,心里乐滋滋的。最后,妈妈给我做了我最爱吃的清炒生菜和芹菜炒瘦肉。
小朋友们,父母工作是很辛苦的,我们要多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哦。
【篇六:美丽的学校】
瞧,那庄严古老的教学楼,绿油油的草地,高高升起的国旗,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学校:中华中学附属小学。
走进学校的大门,首先进入你眼帘的绝对是那屹立在草坪上的大石头,一道道白痕饱含了历史的沧桑,上面刻着鲜红的校训,警示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继续往前走,是一片树林,极为茂盛,这可不是普通的森林,每一棵树都代表一个班级,象征着每个班级都像树一样,越长越高,不断进步。在这个学校生活了四年,这里的每一条走廊,每一个花草,每一级台阶,都成了我脑海中不可磨灭的记忆,永远也忘不掉。
在向前就是操场了,可真热闹,有的同学坐在草地上。畅聊着昨天的趣事;有的同学你追我赶,开心地玩着游戏;有的同学乘着树荫,在树下津津有味地看书……听,一阵朗朗地读书声徐徐传来,读得真好,让人在不知不觉间就沉迷到这读书声中去。我嗅了嗅鼻子,闻到一阵饭香,我顺着饭香,来到了食堂,今天吃的是炸鸡腿、麻婆豆腐和清炒上海青,二素一荤,这是绝妙搭配啊!
中华附小,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百年老校,用辛勤和心血诠释了什么叫努力,从当初一个不太起眼的小学办成如今的大学校,靠的是师生共同的努力。愿它更美。
【篇七:孝心与孝行】
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对父母的回报。心中有孝,才能感悟这个充满爱的世界;心存感恩,才能体验生活中的点滴幸福。孝心,不一定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却一定是对父母发自内心的感激。
生活中,我们真正能为父母做的并不多,只是一些小事罢了,下班后捧上一杯热茶,生病时悉心照顾,平常分担家务等等。但是,这些足以给父母精神上以慰藉。对于我来说,做饭是比较擅长的,当父母一身疲惫回家看到满桌热乎的饭菜时,应该也是心满意足的吧。
我家新买的汽车出了些问题,爸妈一下班就去了维修店,很晚都没有回来。电话里,妈妈让我自己应付一下晚饭,他们俩在外边凑合。听到爸妈忙了一天也不能好好的吃顿晚饭,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就一口包揽下了做饭的重任。
放下电话后,我开始思考:复杂的我不会做,就做点父母爱吃的家常菜吧。
首先,我确定了今晚的菜单——土豆丝炒胡萝卜丝,清炒白菜。接着我便开始忙碌地准备起来:白菜简单,用刀切几下就好。土豆先削皮,再用擦板擦成丝,静候下锅。平常做菜我都是清炒土豆丝,还没有掌握胡萝卜的“必杀技”。它仗着自己“人高马大”不肯轻易就范,用擦板擦到最后剩了一大块胡萝卜就擦不动了。正好锅里熬着大米粥,我便把胡萝卜切成小块,扔进了锅里。
开始炒菜。倒入油,等它热起来,加入白菜,倒酱油,出锅,完成。再倒入油,把土豆丝和胡萝卜丝一起倒进去,然后加水。加水的速度很快,却因为倒进去的东西太多被油溅到了。平常妈妈做饭时,会不会遇到这些问题呢?我的思绪飘远了,但很快飘回来了。寻找着记忆中妈妈炒得菜的味道,我加了醋和盐调味,之后放任它自己在锅里翻腾,熟了后盛在盘里,也完成。
两道菜好了,大米粥也差不多了,我把它们端上了桌。妈妈刚好回来,看到眼前的饭菜,很感动。坐在桌前尝过第一口菜后,赞不绝口,轻轻在我耳畔说:“你长大了。”我抬起头来,看到妈妈眼里有泪光闪动。
我们平常对父母的一声问候、一个眼神、一句话语,对父母来说都是点滴的幸福。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子女用一生都偿还不完的。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动物都懂得孝敬父母,何况我们人类!孝,就是对父母发自内心的关爱。孝敬父母不应等到长大成人、事业有成后才去做,而应该从现在开始,从身边小事做起。
【篇八:春节趣事】
一年一度的春节到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热闹非凡。那么,这么隆重的节日到底是怎么来的?原来,以前有只叫“年”的怪兽,每逢除夕就上来杀害人类,因此,人们都跑到山上避难。一次,年兽上岸后,只见一个穿着红衣服的老人站在贴满红纸的屋子前放鞭炮,年兽立刻被吓跑了。从此,人们每到除夕就有穿红衣,贴红对联,放鞭炮的`习俗。
当然,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早,爸爸就打开门,“噼噼啪啪”地放爆竹,这叫“开门炮仗”。放完爆竹,碎红满地,灿若云锦,叫“满堂红”。
之后,爸爸叫我去贴“福”字,还特地叫我倒着贴。一问才知道,把福字倒着贴,不就是福到了吗?这真有趣呀!爸爸还贴了一副春联呢!
晚上,终于要吃年夜饭了!我们家的年夜饭丰富多彩:又带鳞的海鱼(年年有余)、清炒油菜(有财)、蒸大黄年糕(日子步步高)、肉炖豆腐(有福)……看得我口水都流出来了!
年夜饭后,院子里就成了烟花的世界:有的烟花像秋菊、像月季、像笑脸,万紫千红,千奇百怪;有的像流星,猛地蹿上天空;有的像花苞,在空中绽开美丽的花瓣;有的像巨龙,在银河飞舞;还有的如天女散花,把夜空点缀得格外迷人……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是祖国的瑰宝,是需要我们代代相传,一直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