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廉洁文化记心中】
大家知道什么是廉洁文化吗?有人会说廉洁文化就是做一些公平的事,有的人说廉洁文化就是为人民服务。而我认为廉洁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廉洁、公正、公平的对待每一件事,不贪脏,不腐败。这就意味着中小学生从小就要学习廉洁文化,这就意味着廉洁文化即将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身边的每一件小事。
记得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古代的人们就如此廉洁,不贪脏,不腐败,做为新世纪的我们更要学习他们的廉洁精神。
在我们身边也有那样的人,他就是汐子镇兴隆街村村长——李宝奎,他带领着村民脱贫致富,把国家给的利益全部投放给村民,建设韭菜基地,种叶菜,还组织村里的老年人都上了养老保险,他一心为村民,李宝奎村长就是不贪赃、不腐败,做人光明磊落,一身正气,是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的好村官,深受百姓的崇敬与爱戴……
说到这里,我想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廉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永远是人民的期盼,廉洁是一首歌,一首正气之歌,从我做起,让正气之歌传遍校园的每个角落。
【篇二:心中的明灯】
节俭是一盏明灯,它照亮着我人生的路,引领着我在人生路上越走越远……
古人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家风家教。东晋陶渊明便是如此。有一次他们造完战船,剩下竹子屑与木屑,陶侃便把这些收集起来,堆放在家中,家人嘲讽他,邻里笑话他,他都不以为然。直到一次大雪,路面很滑,许多行人因此摔倒,陶侃便叫人把木屑、竹屑拿出来,铺散在地面上,行人就不易滑倒了,人们这才明白了这个用处,夸赞陶侃节俭。
然而古人崇尚的勤俭节约,到了现在,却渐渐泯灭。现在的绝大部分年轻人,为了寻求阔气、“大方”、体面或刺激,经常大手大脚花钱,奢靡浪费,经常为在同学面前显得比较体面、不寒酸,早早地花光了自己的零花钱、生活费,去且要父母的血汗钱。记得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曾是中国反腐节俭最严厉的皇帝之一。当时明朝初期,官员们十分腐败,百姓十分生气。朱元璋知道了,便趁着马皇后生辰,摆上了两菜一汤,让文武百官震惊了,他们平时吃惯了山珍海味,而皇后生辰竟摆如此宴席,实是不可思议,朱元璋便趁机颁布了一条法律规定——“四菜一汤”。
与朱元璋正好相反的是现在的宴席。有一条宣传广告,广告中是一家餐厅,第一张桌子上两位朋友在吃饭,大鱼大肉摆满桌子,两人举杯互饮,第二张桌子上则是一对父子,孩子看到满桌蔬菜便开始发牢骚,爸爸只好叫来了服务员……
勤俭节约为中华美德,节俭是我心中的明灯,节俭伴我成长,我们不应让美德泯灭,应让它永驻长青。
【篇三:学会做人】
开学了,高二到了。
时间,像不绝的江水一样,不可阻挡的前进着。于是,一日日,一年年,眨眼间,我已近十六了,在悄然无声里,就这样懵懵懂懂地被裹入了青春的航线。
在这里,我最爱的便数夜晚了。下课的时候,我总会在喧闹的楼道里一个人静静地往下看。看那楼道空空,小院静静,微风轻轻,小草曳曳……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梦幻,可他们又是那样真切地映入我的眼帘,浮在我的心海里。这时候,我常常会问自己——我来这里上学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也常常会被自己难住。也许我会机械地回答:“为了学习。”但我知道,那并不是真的。在我的心里,有一个答案深深埋藏:我到这里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而更多的是,培养一种正确的态度,是做学问的态度,更是做人的态度。
也就是说:学做人要比学做学问更重要。学做人乃成“德”,做学问乃成“才”,德才兼备为圣人,无才无德为庸人,有德无才为贤人,有才无德为小人。所以,人生在世,若要名垂青史,定要先学做人,然后再做学问方可;若是要遗臭万年,便大可不必学做人了。
纵观历史,不知又有多少桩桩件件这样的例子:著名的清官陶侃,年轻时曾做过管理鱼塘的小官。一天,他曾将一罐咸鱼送给母亲,母亲却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并语重心长的对他说:“你做了官,却拿了公家的东西来送与我,这不仅没有什么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忧愁啊!”陶侃极为震动,才明白了“德”的重要性,从此牢记母训,终成清廉的大官。恰恰相反,大奸臣秦桧,可谓才高八斗,他的书法绘画堪称绝佳,可是没有了“德”,不懂得做人的底线,做出了一桩桩卖国求荣的糟粕事来,纵是寿长,也终难免骂名千载……
古人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试问,不学会做人,何以为“德”?没有了“德”,又何以谈“修身”呢?没有“修身”,又怎能“平天下呢?”我们青少年,趁着这青春正好,必应志存高远,那就须要先学会做人,方可成功。
也许,生活就是这么简单:学会做人,学会做学问。学习的同时,也要注意生活,留心生活中的美,也亦是做人快乐生活的基础。勤奋努力,把握机会,与时赛跑……传说中三点一线的妖魔化的高中生活,也可以那么的有趣,哪怕只有一分钟,也是美的享受:在月夜中去倾听蛐蛐的合奏,在雨夜里去倾听蛙的独白,在有风的夜晚静听的歌声,在平静的夜晚感受寂寞的寂寞……
……
在生活中学会做人,在平凡中活出自我,用一颗温暖的心来对待他人,让做人的真理贯彻我们每一天的生活,所以,请牢记:
学会做人,学会做学问!
【篇四:母亲】
总有这样一个人,她总会在你最需要她的时候出现在你的身边;总有这样一个人,她总会在你最悲伤的时候给你打气;总有这样一个人,她总会在你最欢乐的时候出来与你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她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母亲。
她是一生中最好的导师。
孟子有一位好的母亲,他的母亲为了他三次搬离自己的住所,为的是给他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让他更好地成长。后来这位伟大的母亲又上演了“孟母戒子”的故事。孟子曾出去学习,但是还没有学有所成就回到了家乡,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举起剪刀,把刚刚织好的布就割断了。正是因为有像孟母这样的母亲,才有了后来儒学的经典代表人物——孟子。也正是因为有了像孟母这样的母亲,教育出了一代圣人孟子,使得儒学得到很好的发扬。
岳飞有一位很好的母亲,他的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永远忠于国家,狠心在自己儿子的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后来的岳飞,果然不辜负母亲的期盼,成为一名终身为国效力,抗击金兵的一员大将。他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他还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至今仍是令人士气振奋的佳作。
陶侃有一位很好的母亲,他曾经当过一个小官,就拿公家的东西来孝敬母亲,他的母亲知道后非常生气,严厉斥责了他的这种行为。正是陶母的这种公私分明的精神,铸就了后来那个刚正不阿、做事敢作敢当、忠于国家的陶侃。
我也有一位很好的母亲,是她教会我如何为人处事,如何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如何爱与恨。在我走过的这十几年中,她永远在我的身边陪伴着我,陪我走过风风雨雨,我为我的母亲而自豪,我也会让她为我而感到骄傲。我一出生,第一个看到的就是她的笑脸,学习走路,第一次骑车,都是她陪伴在我的身边。每天哭着闹着不愿意去学校,就是舍不得妈妈那张温柔的笑脸。每一次犯了错误,她都是用最严厉的表情制止我愚蠢的行为,有时还会高声呵斥我。但是我从来没有怨过她,因为我知道,不论她做什么都是在为我好,都是在为我着想,都是在为我的将来考虑。她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想我怎么也还不回来,只能做的就是做得更好。
每一位母亲都是最好的,最伟大的,那么我们也应该做一个好的儿女,让我们为天下所有的母亲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