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养蚕趣事】
春天到了,天气转暖,适合养蚕啰!
我从小店里买来了蚕宝宝和桑叶。那些蚕宝宝的头是棕色的,眼睛、嘴巴、鼻子很小很小,前面的足棕色小小的,摸起来痒痒的,后面的足也是小小的、但颜色是白白的,摸起来没有感觉,它的屁股上有一个白白的、弯弯的、小小的尖,距离足的不远处有几个黑黑的、小小的、圆圆的小黑圆点。它们吃起桑叶来会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可爱极了!我把它们当宝贝一样养着。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和几个养蚕宝宝的朋友为蚕宝宝开了一场“运动会”——看谁养的蚕宝宝“跑”得最快。
我们在铅笔盒上放好我们各自的蚕宝宝。首先准备十分钟,十分钟内让各自的蚕宝宝吃足桑叶。
“预备!”“开始!”小芳高喊一声,蚕宝宝“跑步”比赛开始了。陈浩的蚕宝宝真的“跑”了起来,我的蚕宝宝和刘红的蚕宝宝却好像没听见发号一样,头甩来甩去,就是没动弹,急得我俩不停地顿足,可是它根本没理会我们。我对着蚕宝宝使劲吹气,蚕宝宝可能听懂了我的意思,竟然开始蠕动起来。刘红看到我的蚕宝宝动了,也学着我的样子使劲朝蚕宝宝吹气。我俩的两只蚕宝宝开始努力地蠕动着,其中一只超过了刘红的蚕宝宝,终于,我的一号蚕宝宝追赶上了陈浩的蚕宝宝。而陈浩的蚕宝宝的呢?他的蚕宝宝爬出了“赛道”,陈浩又派出二号蚕宝宝。那刘红的呢?他的蚕宝宝眼看就要乖乖地爬向了铅笔盒的另一头终点啦,可是却停了下来。陈浩的蚕宝宝进入赛道后,蠕啊蠕啊,又蠕出了铅笔盒。哈哈!最后意想不到的是我的一号蚕宝宝一会儿停一会儿蠕第一个来到了我们设定的终点。
结果我的蚕宝宝是第一名,啊!我真快乐!我还赢得了奖品呢——十片桑叶。
养蚕让我学会了观察,还给我带来了快乐!
【篇二:不用上学的感觉真好】
上学的感觉就像是被关在了监狱,如今放暑假了,这感觉好比就像是刑满释放一样。
我可以不用每天写作业,可以不用每天晚上九点睡觉,可以不用被妈妈管的那么严。可以出去玩儿的很晚,可以玩手机,电脑。可以在晚上十一二点睡觉。
想想这些,感觉暑假就像在天堂一样,在不上补习班的时候,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每天快活似神仙。
记得有一次和同学出去去唐岛湾玩儿,我们看到那里有个足球场,里面还有人,我们就一起玩儿,最后,我们楞是玩到了一点,要不是带球的人回家了,玩到几点都说不定。
还有一次杜逸轩约我和陈浩去洗澡,我们洗完澡,到那里玩玩儿,到这里玩玩儿,一共玩了这些:鱼疗,3D电影,汗蒸,扑克,乒乓球。玩完之后一看时间太晚了直接住在那里了。
但是,如今暑假已经过了大半半,我还有三天就要军训了。哎,又要被关进监狱了。
【篇三:寒假里的一件事】
寒假里,有很多令我快乐的事,其中有一件事令我印象最深刻。
“叮铃铃”,闹钟把我从睡梦中吵醒。我立刻清醒过来。我刚穿好衣服,就听到陈浩和王维嘉在楼下叫我,我不敢怠慢,立刻跑到楼下开了门,来的不仅有陈浩和王维嘉,还有嘉兴,意涵。
陈浩说:“我们玩人妖吧!”“好!”我和陈浩很不幸运地被分成妖,其他人当人类。游戏规则:两个人当妖,其余人当人类,妖把人类捉完,就算获胜,而人类把洞里所有的球拿走才算获胜。
开始游戏了,王维嘉一下子冲过来了,我旁边的陈浩也迎了上去,突然,王维嘉一个转弯躲开了陈浩,他的目标是球!我立马挡在球的面前,不让王维嘉过去,正在这时,嘉兴动了,她绕到我背后,双手拿着球就往“家”跑去。
不好!是声东击西。我立即觉得苗头不对,正在嘉兴要把球拿回去时,陈浩挡在了她的前面,可惜,嘉兴非常狡猾,把球扔进了“家”。
人类胜!我和陈浩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俗话说得好:失败是成功之母!下次我们一定胜!
【篇四:击鼓传花】
语文课上,我们班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游戏一一击鼓传花。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游戏规则:老师放音乐,我们随着音乐声传花,当音乐停后,花在谁的手里,谁就上台表演节目。
第一轮开始,老师放音乐,第一组同学开始传花。我一直都在心里自言自语:“不要轮到我!不要轮到我!”音乐停了,最终花在骆文熙手里,全班同学拍着手说:“骆文熙表演!骆文熙表演!”他害羞地走向讲台,背诵了《咏柳》,然后就回座位上去了。
第二轮开始,音乐再敲响了我的警钟。只见花传向第三组的同学一一张佩佩时,我的心已经完全蹦紧了。花已经传到了陈浩手上了,他也想让其它同学表演,可是,他把花一扔,扔到了地上,没人去捡。过了几秒钟,音乐停了,老师问:“花在谁的手上?”同学们说:“陈浩扔的,陈浩表演!”陈浩后悔地走向讲台,小声地背诵了《静夜思》,就后到座位上去了。
最后一轮,也是第三轮,陈浩把花递给我,我往后面传。不久,音乐停了,花在手里的是班长钟晓妍,她背完《春日》就放学了。
击鼓传花真好玩,我想每节语文课上都玩击鼓传花!
【篇五:努力终能成功】
——采访陈浩老师有感
金秋九月,广州的天气还是那样的炎热。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我与一些同学决定去采访陈浩老师。
我第一次见到他是在课室里。而那一次我对他的第一印象便是亲和,当他出现在我们班里的时候,许多男同学都围在他的旁边,旁边几个老师也是十分诧异的看着眼前的一幕。虽然他的脸庞有些拘谨,但若不是其他老师说要考试,可能男同学要闹一节课。
不仅在同学之间,在老师中,陈浩老师也是挺受欢迎的。在讲声学的时候,张老师举例子的时候就说的是“某C姓老师”,虽然晓培优有许多老师,但是他每次都被当做例子,就像“小明”这个名字一样。
2018年9月20日13时,顶着炎热的太阳,我们组的人员与武家熙同学在图书馆门口等待着老师,虽然没有怎么准备,但是我们都很放松。武家熙同学甚至有些急躁,恨不得早一点看到老师。
大约十分钟后,老师出现了。他还是穿着那身蓝色的衬衫,手中拿着一瓶饮料,背着一个黑色背包。
虽然他已经大学毕业了,但他还是很小心的。在采访之前,还小心翼翼的问我们能不能在这里说话。在得知可以后,才放心的说话,但是他说话的声音小到只有一旁的人才能听清。
可能刘华君同学提前和老师说过这是采访,他便调侃说有没有采访稿,他可以照着上面念。而在得到否定的答案后,才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声“哦”。
老师毕业于北京大学,但是他中学的老师不是很好,甚至在他自己的嘴中是“很烂的”,他的初中物理老师据说才小学毕业,物理都是他自学的。很多时候自己都是自己买辅导书去做,而有时他做题的时候,有一些不会做的题,老师都不会。他还表示自己在初中高中的时候,在物理课上几乎没有听讲。虽然他说自己的高考成绩仅仅是“还好”,但是“还好”的成绩就能去北大。他的成绩的优异并不是因为是自己的老师,或是教育资源有多么的优良,而是因为自己对自己的要求的严格。其实在很多方面,其他客观的原因固然重要,但是主观原因才是决定性的。自己用不用功,认不认真才是最重要的。老师再厉害,学生不用功也没有用。
当谈到工作的时候,他说他选择广州一开始是因为东西挺好吃的。而有时工作也是一种学习。在教师培训的时候,那些被接受培训的老师要做完7本辅导书,而且在培训期间是不可以做。他甚至对我们调侃的说:“我可是来工作的。”虽然老师是这么说的,但他还是做了5本半。虽然那些题目对于他来说不是很难,但是就算一直抄答案,手也会挺累的(平均一本辅导书有150页),而勤奋也是他身上一个闪光点。若是我,8点回家后,绝对不会再在家中做很多题,因为工作完以后是很累的。虽然他没有说他每天要做到几点,但是七本辅导书,都是要做很久的。我们组的组员听到培训还有作业的时候,而且还这么多的时候,都是十分惊讶的。
而在被我们采访的时候,他真实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甚至告诉了我们一些我们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的东西,便是考试。在他真正工作后,每个月都有能力测试。我们从没有想过老师还有所谓的能力考试。虽然他说那些题目都很“水”,但是只要是考试,人都会紧张。在我们抱怨考试不好的时候,何曾想过老师也是要考试的,并且频率还是很频繁的。
在采访时,他与我们就像是谈话一般,用的词语也有像“水”、“菜”这些词。在被我们问道他自己的早年经历时,他还喜欢去说一些好玩、有趣甚至有些愚昧的事情。就比如说,他说自己本来可以直接去北大,但是他的高中并没有去上报。要不是后来他的高考成绩很好,可能这就成为他一生中的一个比较大的遗憾了。虽然中间有一些自己的议论,但是还是以轻描淡写居多。在说话时,边说话,边玩弄着饮料瓶,这也无怪于我们班那么多人更喜欢他了。
这次采访让我们体会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不容易,在我们说培训机构的老师有多赚钱的时候,何曾想过他们走过的路。在这条路中,可能有你永远想不到的困难与险阻,因为努力永远是与结果成正比的。
在采访的时候,脑子中突然蹦出了在网上的一个评论,“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不朽的传奇,只是有没有人愿意去听。”可能这些传奇并没有惊天动地,但这一部部传奇的背后,都有汗水,有努力,有眼泪。如果一个人真的把它一生的经理都写在一本书里,可能比长篇连续小说还长。
过了大约30分钟,他看了看手表,亲和的说了一句:“差不多要去上课了吧。”,采访便结束了。在一旁的我与张弛虽然一直与其他二位同学说到时间了,但是真正离开的时候,还是有些恋恋不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