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的家乡变了样】
“三里街,五里桥,烧塔啊,博状元,点灯啊,念童谣……”小时候,外婆很喜欢给我念这童谣。我总是听得入迷。
清晨,太阳初起。爸爸抱着我,听三里街人们淳朴的叫卖声,那是我记忆中最熟悉的声音;妈妈牵着我,到五里桥上看碧波荡漾,看自在的海鸟啄起一圈圈涟漪;外公背着我,到巷子里,听石板清脆的声音,听闽南大厝里传出悠扬的南音;外婆拉着我,到石井书院的老树下,看屋檐上会讲“二朱过化”故事的小瓦片……青涩的童年,留下在脚丫里那一串串满满的回忆。
当我戴上红领巾,再次漫步刚刚改造完的三里街和安平桥景区,带给我的是一阵温馨和惊喜。我踱过新三里街的石板路,伸手去抚摸那久违的砖雕,仿佛回到了童年那个繁华的街道,听着熟悉的南音曲儿;我深情地注视那石井书院的屋檐,这么多年它还是深情地续写着辉煌。放眼望去,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干净整洁的大街,焕然一新的安平桥景区绿树成荫、百鸟争鸣,美极了。
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闽南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完美融合,是对闽南文化的传承,是对现代文明的追逐,更是一部人文和生态和谐发展的交响曲。
【篇二:乡村之旅】
鸡鸭鹅
一只母鸡领着一群小鸡,在打谷场里走来走去,有人明目张胆地抓走了一只它的小鸡崽,它马上冲过去,对那人的手又啄又咬。有人悄悄捉走掉队的小鸡,那只母鸡一点都不知道,还在啄它的米。
长了毛的小鸭跟着母鸭来到鱼塘边,一只接一只地跳下水,开始它们还游得很笨拙,但很快它们就掌握了技巧,游泳也熟练了起来。
鹅在门前踏步,一但有生人接近它们便会张嘴欲咬举掌欲抓,好像在说:“识相的给我滚远点。”比鸡鸭见人就跑威风多了。
小溪
许多人家门前小石桥下面有一条小溪,那小溪清澈见底,虽然没有小鱼小虾,但是清澈的水从家门口流过,那些人家一定很高兴吧。
石井
石井一般坐落在小巷的岔路口,有的井浅,那井便可以看见底;有的井十几年未曾干枯,那井一定是看不见底并且黑漆漆的,现在还有人做井里打上来清澈的水喝。
红砖房
农家人的红砖房是用红色砖头加青瓦盖成的,里面总是简单又淳朴,一个卧室,一个客厅,屋后还加一间小厨房,茅房一般盖在红砖房的后面,农家总是要在深更半夜在没有灯光好的情况下走到光线更暗的屋后茅房中上厕所。
乡下总是简单又繁华。
【篇三:家乡的变化小学生作文】
“三里街,五里桥,烧塔啊,博状元,点灯啊,念童谣……”小时候,外婆很喜欢给我念这童谣。我总是听得入迷。
清晨,太阳初起。爸爸抱着我,听三里街人们淳朴的叫卖声,那是我记忆中最熟悉的声音;妈妈牵着我,到五里桥上看碧波荡漾,看自在的海鸟啄起一圈圈涟漪;外公背着我,到巷子里,听石板清脆的声音,听闽南大厝里传出悠扬的南音;外婆拉着我,到石井书院的老树下,看屋檐上会讲“二朱过化”故事的小瓦片……青涩的童年,留下在脚丫里那一串串满满的回忆。
当我戴上红领巾,再次漫步刚刚改造完的三里街和安平桥景区,带给我的是一阵温馨和惊喜。我踱过新三里街的石板路,伸手去抚摸那久违的砖雕,仿佛回到了童年那个繁华的街道,听着熟悉的南音曲儿;我深情地注视那石井书院的屋檐,这么多年它还是深情地续写着辉煌。放眼望去,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干净整洁的大街,焕然一新的安平桥景区绿树成荫、百鸟争鸣,美极了。
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闽南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完美融合,是对闽南文化的传承,是对现代文明的追逐,更是一部人文和生态和谐发展的交响曲。
【篇四:有趣的探秘之旅】
火红的太阳灼烤着大地,棉花似的云错落有致地铺在蓝蓝的天上。天气,似乎和我的心情一样,十分雀跃。
一路上,我和同学们有说有笑,一边互相分享着零食,一边欣赏着窗外的风景。沿途的一幕幕美景从眼前晃过,再晃过,就像在放电影似的。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我们便来到了郑成功纪念馆。
“郑成功纪念馆位于南安石井,是南安市唯一的国家级展馆。”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一一参观了纪念馆里的陈列。纪念馆里悬挂的图画、简介和导游详细的介绍,让我深层次地了解了郑成功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和他的英雄事迹。参观中我不禁感叹:民族英雄郑成功那不屈不挠的品质,以及他深沉的爱国精神,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津津有味地饱餐一顿后,我们又马不停蹄地奔向下一站——东星奢石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巨大的石头画,随之而来的是耳旁伙伴们的赞叹声:“哇,真漂亮!”博物馆里展品丰富,还有各式各样有趣的活动:寻宝、磨石、石头作画……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石头餐厅”。只见一张超大的圆桌上,琳琅满目地摆放着许多“美食”:红烧牛肉、一品豆腐、佛手花卷……如此惟妙惟肖的工艺,看得我口水直流。我的眼前,突然浮现出一幕幕的画面:工匠们正用他们灵巧的双手,拿着石头,小心翼翼地雕刻……
一天的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我们踏上了回家的路。这一次探秘之旅,不仅让我结交了新朋友,更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了解到了闽南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