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温暖的旅程】
人生就像一部电影,这部电影的导演就是你自己。在我的这部电影里,一本本书就是一个个配角。这部电影很漫长,就像一个讲不完的故事,也似一个走不尽的旅程。
这部电影要从我五岁时说起,那时的我只是一个天真、无知,问了问题却不想找出答案的女孩,整天在农村里和外公、外婆看电视,从不曾想踏上充满书香的道路。可我妈妈不想让我的童年全都浪费在看电视、玩游戏上,所以渐渐地,家里原来放零食的地方改为书柜,上面有很多绘本。
起先,妈妈给我读故事,教我认拼音;在我认得几百个字、认得拼音,并且对绘本有点感兴趣后,妈妈便放手让我自己读绘本,晚上在抽查我看得怎么样;之后呢,妈妈又给我添置了许多拼音版的名著供我阅读,我津津有味地读着,度过了我幼儿园最后美好的时光。
上了小学,一、二、三年级功课不多,我还是读着简单的书,妈妈也不太管我。可是到了四年级,陈老师接班,让我们背古文、背课文……我也经常磨磨蹭蹭,放弃看书的宝贵时间,把这些应有的时间送给了磨蹭。直到我语文成绩下降到了89分,又上到97。5分,又下到88分,又上到98分,这下全家都急坏了,这忽高忽低的分数拨动着家人的心弦。
于是,来到张老师的课堂。我受益匪浅,我明白了成绩不稳定的原因,我知道了海量阅读的重要性。我便从四年级暑假开始海量阅读,一个暑假,我就看了比前几年还要多的书,和父母交谈起来也文气起来。
在这两年里,我家乱得不成样子:沙发被书占领,茶几被书侵略,窗边也被书霸占。这两年,我与《简爱》已结束交手,我与《射雕英雄传》也亲密接触了……现在的我,正与《红楼梦》开始日日夜夜奋战,应该说是见面,虽然是一本难啃的名著,但我觉得还是有它的精华和亮点。《红楼梦》虽长,但总会吊人胃口地在章末说道“且听下回分解”。
书,它伴我成长。我要做一个爱书的孩子,让我这部漫长的电影也充满浓浓的书香。
【篇二:数字化时代的阅读】
两三年前,在大学稳定下来,接触到了电子媒介阅读方式,瞬时一发不可收拾。下载了许多经典著述到电脑、平板中。以往慢慢读书的习惯也渐渐被部分代之以电子化的浏览。以往的一首诗,或许会费上一个下午反复背诵、揣摩。有了电子媒介,对于文本材料的记忆似乎退居二线,太多新内容目不暇接,许多好的文章看了一遍,收藏起来,几乎没有看过第二遍。
数字时代的阅读,最被诟病的一点似乎是“浅阅读”,即人们阅读的内容越来越肤浅化。对此我倒是另有看法。
愿意看有深度的文本的人,自然会在网络上寻找有深度的资源。
互联网只是提供了一个信息来源,同时也成为了一个存储平台。能想到的阅读文本资源,当下基本上都能在互联网的大数据库中找到。
阅读,以前所未有的开放、自由的形态,融入了每个人的生活。
君不见车站、公交之上,多少人低头摆弄手机,其中有不少是在阅读文本。对于其阅读的内容暂且悬置,我们可以发现:至少,当下的科技,已经能够满足人们随时随地、方便地阅读文字的需要了。固然,带一本书上地铁也是一种阅读样态。但毕竟,纸质书携带起来不如手机、平板或电子书阅读器那样方便。
数字化时代的阅读有其利弊。
其利在于方便,在于互联,在于海量资源随时获取。但是,数字化阅读的低廉转换成本,使得人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于一本书上——或许看了几十页,就不耐烦,进而换成另一本书阅读,最终哪一本书都没有真正读好。当然,传统的阅读不是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譬如对于“坐拥书城”,在家中书房阅读书籍的人们来说,也可以在一个时间段里,交替阅读几本书籍。而这样的对于阅读材料的转换,毕竟没有超链接与搜索按钮带来的那样“任意武断”。
更好的一个态度是,在数字化阅读与纸媒阅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电子化阅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实现博尔赫斯《沙之书》中描绘的那种阅读的“无限性”。这种无限性是由超链接与海量文本加以支持的。
以往的阅读,往往在一个时段内针对一本书的文本加以细读。而有了超链接,书籍的对比阅读、延伸阅读、交叉阅读都要更加方便。如是,在海量信息的基点下,我们完全可以建构属于自身的完善的知识体系。
某种意义上,超文本链接,也带来了学科间的交互。
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其一就是信息与人的互联。在这一点上,人获取信息的成本不断降低,有人指出,边际成本甚至会趋近于零。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好好阅读吧。基于正确的取舍原则,好好阅读,想不成才都难。
【篇三:我喜欢的“小东西”】
“叮咚”爸爸回来了,我急忙跑去开门。
可是,打开门后并没有看到爸爸进来,却听到门外传来一连串的声音:“嗯!可以!小心!这里……”。我好奇地向门外张望,只见在家门口,除了爸爸,还有另外两个人好像在很吃力地抬着什么。他们弯着腰,抬着一个扁扁的纸箱,正在一步一步地向家里走来。见此情景,我想:切!就这么一个小东西,用得着这么费事吗?可是,当那个“小东西”被搬进来后,打开一看,我才发现:这个“小东西”竟跟个两米多的冰箱差不多高,而且还比冰箱宽出差不多一倍。往家中一放,真算得上是庞然大物了!怪不得刚才那两个叔叔那么费力地抬呢!
当那两个抬东西的叔叔离开后,我便很好奇地问爸爸:“这是什么呀?”爸爸笑了笑说:“不知道了吧?这是新买的4K智能液晶电视”。
“是电视?真的吗?”我有些不相信地问爸爸。
“是呀!我骗你干吗?”。
“耶!万岁!”得到确认后,我开心得大叫起来。因为液晶电视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听说它比传统电视多出很多功能。我迫不及待地叫爸爸打开包装,并让他迅速帮我安装好。
打开液晶电视屏幕的那一刻,我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里面果然有许多功能:打游戏、听音乐、海量的综艺节目和电影……真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呀!我欣喜若狂,找到我最喜爱的“奥特曼”游戏,非常投入地玩了起来。那晚,我几乎忘记了时间,直到爸爸喊我该睡觉了,我才恋恋不舍地关掉它。
从那以后,我就喜欢上了这个“小东西!”不过,我也很懂得克制自己,只有在每天做完各项作业后,我才会去玩一会儿,不耽误学习。
【篇四:不长大该多好】
小时候,我经常问大人,我什么时候能长大,大人们都微笑着对我说,等你以后就知道了。所以,我经常想着,长大该多好呀,长大就可以做一些小孩子不能做的事了!
我记得寒假开学那一天,天刚蒙蒙亮,爸妈把我从被窝里拉了出来,我不耐烦地说:“爸!妈,这才几点呀,就叫我起来,又没什么事,别吵我睡觉!”爸爸似乎生气了,猛地把被一掀,把我拉了起来,打了我一巴掌,说“小兔崽子,你起不起来?”我二话没说,立马哭着穿上了外套,蹬上了裤子,踹上了鞋子,起来洗漱,吃饭。
完毕后,爸妈送我去了学校。到了学校,看到了好多同学,情绪立马高涨起来,和同学们聊天玩耍,高兴极了。这时进来了一个男老师,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王字,狠狠拍了一下讲桌,说“我就姓王,你们以后叫我王老师就行了!”我们发现这个老师脾气好像不太好,就在下面纷纷议论起来,当时我的讲话声最大,老师愤怒的看着我,走到我面前,狠狠打了我一巴掌,我也很气愤。由于我当时懵懂无知太年少,骂了老师一句,然后从后门跑了。回到家后,我告诉了妈妈,让妈妈去找老师,妈妈第二天和老师说了一下,老师对我的态度一点没有变。就这样,我怀着对老师的不满度过了六年级的下半学期。那时我就想,长大以后,我要来收拾这个坏老师。
到了初中后,第一天我就适应了里面的生活。然而第二天正式上课,晚上八点才放学,老师还布置了海量多的作业。体育课上,老师让我们每个人跑一千米,当时我就哭了,跑到老师面前说“老师,我还小,我不行!”老师抚摸着我,说“你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学生了,要学会坚强。”老师的那句话告诉了我,我已经长大了,我是个大孩子了。
那天晚上回到宿舍,别人都睡了,唯独有我独自站在阳台,我在望着我这么多年失去的最重要的东西--童年。小时候,我经常问大人,我什么时候能长大。现在我长大了,我又问大人我可不可以再回到童年,大人们都叹息说,回不去了……
【篇五:未来的电视】
未来的电视不反仅款式新颕,还有着许多频道功能从以外的实用功能。
未来的电视可以随意的变换各种样式,让你不必为落伍而担忧了!它还可以播放电影和看见你想见的人,还能像电脑一样接通互联网呢。此外,它还具备视频通话,自动报警,以及海量存储功能。
更神奇的是,未来的电视能细心地呵护你的建康。它能像医生一样的自动检査你的身体状况。如果你的身子不舒服了,它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当你刚要吃不该吃的东西时,它会闪出很耀眼的红光或发出没有危险的静电来阻止你,协助你保持体內的营养均衡。
看到这里,你一定忍不住要问了吧,这样神奇的电视一定会消耗很多能量吧?哈哈,别为这坦心,未来的电视可以利用风力、光能,甚至是已经被污染了的空气来充电。
怎么样未来的电视很不错吧?就让我们起共同期待它的到来吧!
【篇六:挥手自兹去】
随着新年的钟声,我大了一岁,我已经十二岁了。童年的美好回忆挥之不去,也抹不掉。我长大了,已经是亭亭玉立的女孩,不是毛头小孩,已经是懂得人情世故,而不是无忧无虑的孩子;已经是……童年的美好生活再也拾不回来了,所以我得告别它。
告别婴儿时分
“哇哇!”随着几声哭声我来到了这个世上。我看见爸妈慈爱的面孔,听见了爷爷奶奶关爱的声音。那时的我不会说话也不会走路,父母对我万分疼爱,捧在手里怕拎坏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我什么都不用考虑,都被家人包办了,我含着泪挥手与它告别。
告别幼儿园时分
我背上书包去上幼儿园啦!那段上幼儿园的日子,是我有生以来追快乐的时候。那时候我可以大吃特吃,不用习惯减肥,我可以尽情玩耍,没有海量的作业。我与同学们笑啊,闹啊,叫啊,哭啊……无忧无虑。我在那儿渡过了最美好的童年。可是我毕业了,离开了幼儿园,离开了欢声和笑语,踏入了小学生活,那段有史以来最美丽的回忆,再也寻不来了,我只好流着泪与它依依夕别。
我告别了幼年的无知,告别了童年的快乐,告别了童年的天真和幼稚。而向我迎面走来的是小学生活,我不该惧怕它,而是勇敢面对它。
【篇七:我身边的小能人】
生活中,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去仰望那些能人,有出生贫民却不断奋斗从而创造了星巴克的霍华德舒尔茨;有天生得了海豹肢症的尼克胡哲;有……但我们身边也有不少小能人,其中张铭轩就是一个。
张铭轩是一个又高又瘦的男孩子,他的皮肤很白,有着一双大而有神的大眼睛,十分明亮,宛如天上明亮的星星。
他是一个准时的人,也是一个守信的人,最重要的是,他成绩好!
有一次,老师告诉我们他语文考了99。5分,让我惊讶不已。从那一刻起我便记住了他——张铭轩。我很好奇他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呢?在一次寒假的学霸分享交流会上我找到了答案。他是一个时间管理的高手,把时间安排得很好。每天放学都能在5点半之前把作业全部做完,剩下来的时间全都属于他自己,他会坚持去做摘抄;他会坚持去朗读;每天还会进行海量的阅读,四大名著他都看了好几遍。
同样是学生,可他却能在5点半之前做完作业,而我却要到8、9点钟才能做完。从他身上我学会了要合理安排时间,成为时间的主人,这样才能有效率、有成果。
【篇八:距离】
不知道为什么,感觉各种距离都在被压缩。
有时也不是真的是距离变短了,而是我们变快了。两天的距离变成了两个小时;以前几天、几星期、甚至几个月才能送达的信息——现在只需要一秒钟。
大家都在感叹着这些科技带来的便利如何如何好,却忘记了保持距离,我们就像被全部挤在一个大铁笼里,周围是海量的信息压着你。我现在才真正懂得了距离产生美,也明白了那些距离的重要性,当你在寻找一片心灵的宁静时,却发现不大可能找得到。你的身边到处都是信息的包围,它们离你太近了,飞快的你眼前穿梭。
现在能用于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多了,除非把自己封闭起来,根本无法忽视这些信息。当无数的信息向你涌来时,你感到无所适从,于是你拼命奔跑,妄图跟上那信息的传播速度,于是生活的节奏也越来越快。
这其实就是一个漩涡般的死循环,当你需要停下喘息时,不断涌来的信息会继续逼着你奔跑,并迫使你忘掉那些什么诗和远方的田野。这些信息如潮水,潮水把你向前推,而你却无力来与之抗衡,只能选择逆来顺受,一直奔跑直至窒息。
如果我能选择,我会选择那个靠马送信的年代。至少,多了一点距离,多了一份心灵的宁静,多了片刻悠闲自若的生活。
【篇九:唱歌比赛】
今天,我要参加一场歌唱比赛,心里非常非常紧张。
看着同学们一个个上去表演,坐在台下等候比赛的我,更加紧张,心跳加速,嘴唇发抖。一直心不在焉,拿着歌词单读着,心里却想着,我会不会唱到一半忘词了呢?万一唱不好会不会被老师批评,被同学笑话呢?会不会比差了呢?……海量的问题就像奔涌而来的海水一样,一下子涌上了我的脑海。想好好的唱一遍,却无论如何都不无法集中注意力,心里期盼着快点轮到我,早点上去唱了赶紧下来,不用忐忑不安地坐在台下等候。这份煎熬是多么难受啊!
“请6号选手上台。”话筒里传来这个声音。
终于轮到我了,我拍拍胸口定定神,快步走上舞台。可是,当我一站到舞台上时,更加紧张了,之前背得滚瓜烂熟的歌词却一瞬间忘了个精光。就好比我的脑海是一块大黑板,上面记录了许多东西。可是,那些东西在我需要的时候,被“紧张”那块无情的“黑板擦”给擦了个一干二净。越记不住就越紧张,越紧张脑子里就越是一片空白。我愣在那里看着台下的同学们,他们有的幸灾乐祸;有的着急得说不出话来;有的用讽刺的目光看着我。我站在那里不知所措,这时,老师来到我身边,轻轻对我说:“才翔,没事的,大胆地唱下去。”得到老师的鼓舞,我脑海里又浮现出歌词,好像电影镜头一般,上面的歌词清晰的出现在我眼前。我大胆地用高昂的嗓音唱了起来,我越唱越淡定,越唱声音越优美。以比平时练习要好几倍的水平演唱完我的参赛歌曲。顿时,台下的观众席上响起了一阵热烈而又持久的掌声。
我快乐地走下舞台,就好像是乘着幸福的云朵飞上了湛蓝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