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生活需要微笑】
生活是一个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场,每时每刻都在磨炼着我们。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所以,我们就更应该经得起考验和磨炼,要以最灿烂最阳光的微笑来证明自己,我们能行的!当然那个时候的我还没有读到海蒂的故事,并没有完全领悟到微笑的真正的含义。
亚特兰大市的一个女孩海蒂在特定的实验室生活了她的整个童年及现在。小时候的她一出生就得了一种皮肤怪病,她的皮肤对周围的所有环境都过敏,她一直住在科学家们为她特定制造的无菌实验室里。她的母亲没有抱过她一天,她孤独地度过童年,孤独地进入青春。更为残酷的是,她不可以像普通的孩子一样与伙伴们玩耍嬉戏。一个人孤独寂寞时也不能掉眼泪,因为那咸咸的泪水会腐蚀她的整个皮肤。那是怎样的生活啊!海蒂却用她坚强的微笑告诉我们:“我可以上网,网上也可以交朋友,也可以畅想,那里就是我的娱乐天地啊!”
是啊!海蒂用她的微笑告诉了我们她很坚强,她能行的。微笑不仅仅是喜悦的表现,也是对自己的肯定和对别人的肯定与鼓励。
因为不能流泪,海蒂选择了微笑,诗人艾青也是如此。在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中,她始终清醒地微笑着。对批斗她的红卫兵笑,对打击“审判”她的造反派笑,在茫茫的大兴安岭中,你常常可以看到她哼着歌劳动的场面。“文革”前她就在著名诗篇《礁石》中说:“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的打来/在它脚下碎开/她的脸上、身上像刀割过一样/可她还是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正由于诗人有着一种豁达与超脱,才有这种让人震撼的诗句。同样作为诗人,宣称“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顾城和才华横溢的海子,却因为不会微笑,痛苦地远离了这个世界。
因为不能流泪,一些人消极的选择了死亡;因为不能流泪,一些人积极的却选择了微笑。同样是面对困境,只是前者的“壮举”实在无法引起后者那样大的震撼。所以我说:“生命与生活都是一万个微笑的堆积,是闪光的哲理。”
所以,以后的我们要懂得微笑真正的含义,并且要带上它与我们一路同伴,与友分享,与世界同在!
【篇二:亮剑观后感】
《亮剑》可以说在国内是一个知名度相当之高的小说,主要原因是根据小说翻拍的电视剧《亮剑》红遍大江南北。甚至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
小说主要描写了中国三四十年代的战火和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小说塑造了一位驰骋沙场,果断铁血的将军形象。也描写了一位小人物是如何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中成长为一位优秀的将领。他又是如何在时代的潮浪中毁灭的故事。
主人公李云龙自幼出生贫寒,由母亲抚养长大,后因“黄麻暴动”而加入红军,在一次次的战斗中不断成长,经历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与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共和国大事件。并在历次斗争中坚守信念,敢于向一切恶势力亮剑的高尚精神。
亮剑精神是贯穿小说的主旋律,古代剑客狭路相逢,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这是一种愚蠢,何尝不是一种勇敢呢?纵然倒在对手剑下,也是莫大的荣光。
李云龙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或者说,那个年代里,有一批李云龙这样敢于亮剑的人。他们往往不顾个人安危,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昧着良心做事,堂堂正正做了一回人。
正是这股精神,使得他们敢于向反动的黑暗统治者亮剑,敢于向血腥残暴的侵略者亮剑,也敢于同疯狂的文革亮剑,剑锋所指,皆是人心所向。
李云龙是成功的,几十年沙场生涯鲜有败绩。但同样,他的性格也造就了他的悲剧下场。他死的悲壮,如同一颗流星,划过漆黑的夜空,转瞬即逝。但同样,绚烂的光芒也照亮了大地,也照过人心。
其实,他本可以很滋润地活着,只是不需要多言,只需要保持沉默,与造反派站成一对,紧跟文革“大潮”,说不定还有机会晋升。但是,他没有。他选择了时代的反面,冒着被天下人痛骂的危险,围歼了抢占军队的造反派,用实际行动对抗潮流。坚持自我,坚持本心。
不依力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忘者矣。
在那个黑白颠倒不堪回首的岁月里,尽管良知被玷污,真理被践踏,但是还有千千万万个李云龙,赵刚,田雨,田墨轩,他们在纯净的信念和坚定的信仰的指引下,在我中华悠悠几千年的先贤们的侵染之中,最后一次依然亮剑。
无论是压境强敌之暴虐,还是内部小人之倒行,都敢挺身而出,为了正义和真理,不惜肝脑涂地,血溅长虹。
落红有情,化作春泥仍哺育新苗,壮士已矣,唯剑锋不朽长留人间。
【篇三:困境中坚持铸就成功】
悬崖绝壁上,松树傲然挺立,在坚硬的岩石中挣扎着,以倔强的姿态向人们展现出坚持的真谛。狂风暴雨中,海燕掠过海面,在耀眼的闪电中疾飞着,以高傲的飞翔向暴风雨宣告着成功。困境中,坚持铸就成功。
坚持是对人生理想追求不止的彰显。探究科学漫长的路上,有许多人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牛顿发现了地心引力,哥白尼质疑“天方地圆”的说法,爱迪生数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而最令人敬佩的是霍金。在霍金早年时,他患上了一种罕见的疾病。只能呆在轮椅上,全身只有两个指头能动,医生说他只能活两个月了。这些困难足以打倒任何脆弱的人,而他却没有被打倒。无法忘记他坐在特制的电脑前,用两根手指在键盘上艰难地表达着自己的意思;无法忘记在他探索的路上,有多少人冲他指指点点,嘲笑他,而他却不动所为;更无法忘记他不顾身体的疼痛,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地想几个小时的问题。他创立了物理学上全新的理论,博得了无数人的喝彩,尊重,也开始迎接着新的挑战。在充满磨难和坎坷的一生中,他坚持着自己的人生理想,他的人生也在坚守中升华。困境中,坚持就是守住那些不能放弃的追求,守住对人生价值的认可,守住积极人生中一种不可缺少的信念。
坚持是对不公正的审判最好的反抗,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喜欢季羡林,因为那份虽然被打倒却总会平反的乐观,因为那份默默在牛棚中度过十年的内敛,更因为那份在《牛棚杂记》中对造反派的宽容。十年文革动乱中,有多少柔弱,无辜的文人都被扣上反革命的帽子。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老舍投江自尽,胡适上吊自杀,许多文人都选择了死亡来保全自己最后的尊严。在这种情况下,季老的坚持便显得尤为可贵。他默默地忍受着造反派的责骂,甚至殴打;接受不公平的待遇,和别人说话前要先自报家门“我是黑帮”;不管病得有多重都要干活……正是这样,他才会写出那本字字真真切切的《牛棚杂记》,才能成为北大校长,人人尊敬的季老。坚持,是人生的意志和智慧所在,是人立于天地之间最后一份责任所在。
困境中,坚持铸就成功。贝多芬耳聋后仍坚持创作,《第九交响曲》中命运叩门的声音震撼人心;鲁迅在被追捕时仍不忘写作,犀利的笔锋鼓舞人心,留给后人无限思考;爱迪生屡屡失败却从不放弃,发明的电灯照亮了全世界。
困境中坚持,守住我们心中的信念,人生因坚持而闪亮异常!
【篇四:伟大的母爱——读《一岁一岁的母爱》有感】
在这个酷热而又漫长的暑假中,我看了许多书,令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叫《成长。感恩的心》。这本书主要讲了关于感恩的故事,但令我最最感动的一篇是《一岁一岁的母爱》,这一篇感动人心的文章主要讲了:作者的母亲在作者的每一岁中都为作者付出了无私的母爱,作者答应以后要好好孝敬她,可因为工作忙,没时间。
在作者九岁时,“文革”中的父亲挨批斗,“我”成了“黑五类”。一天,“我”不小心招惹了一个造反派派头的儿子,他非得让“我”学狗爬,不然就诬陷“我”是小反革。而“我”从小就脾气犟,就是不从。造反派头头的儿子气急败坏,让他爸对我实行“专政”。这时,赶来的妈妈知道这一切后,为了“我”不再遭受更大的罪,便要替“我”在地上爬。在场的人全都被妈妈震撼,那个造反派头头的儿子也悄悄地溜走了……
在这个世界上,为了别人不受辱,心甘情愿自己去忍受这比天还要大的耻辱,不会有别人,只有母亲了!
小时候,妈妈总是把最好的都给了;可长大后,我却从未想到把最好的都给妈妈。在这世界上。母对子的爱远大子、永远大于子对母的爱。这世界上,妈妈从不欠我,而我只欠妈妈!
人的一生,最撞击心灵的声音是“妈妈”;全世界的语言中,“妈妈”两个字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