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给蜘蛛的一封信】
讨厌的蜘蛛们:
我好,你们不好!
首先,请你们不要再成群结队地出现在我爷爷的车库里啦。你们每次出现一点秩序都没有。身患强迫症的我,都要“狗带”了!你们难道认为你们这样很好吗?一点都不好!
别以为自己脚多了不起啊!告诉你们,脚多没什么了不起的,还不是被我一巴掌拍死吗?自己的脚又不可救自己(虽然有时候跑走了)。你们身上的毛是干什么的?我非常想知道,但是你们身上的毛太脏了,我连碰都不想碰一下,所以只能写信给你们。但是你又不能说话,写字也不能。
还有一个仇没报呢。你们上次咬了我的耳朵,害得我的耳朵每天晚上九点钟就要发红。之后让我抓到你们的其中一个我就会报仇,让你们知道什么叫做“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吗?
你们不要嚣张啊,我已经想到了你们的1000种死法,之后我会一个一个试的,以表示我对你们的仇恨。
再说到我爷爷,我爷爷也被你们咬过一次,你们这群下流无耻的臭蜘蛛。今天不跟你们说了,以后再跟你们说,哼。
祝
早日投胎做好人
恨不得你们去死的人:李瑞涵
2019年03月10日
【篇二:人蛛之间】
我曾经养过一只蜘蛛,记得那是一个秋天,我买下了它,生命只价值15元。
自从它进了我家,就等于生不如死。它刚进入那玻璃盒子时,只是静静地待在角落里一动不动,除了吃我给它的面包虫,几乎像死了一般。我却不曾体会到可爱的它在牢笼里软禁的感觉。
刚开始,它会在角落吐丝,那是多么原始的一张网。可它等了好久,网被织得越来越厚,可小昆虫呢?网上的食物呢?都没有。从此,它只会吃小碟子里的面包虫,不再吐丝。我还因此庆幸它的“幸福”,不用扑食。但是谁又知道,这样就等于鸟儿没了翅膀,如悟空被压在了五指山下,并不快乐。
同学来我家,看到蜘蛛,首先是大叫,居然有这等怪物,然后是疑问,为什么会养这么丑的东西。它的怪异外表并没有让人赞叹,若我是蜘蛛,知道外人的评价,我宁愿自己扑食,挨饿,才不接受没有生活与自由的软禁。
有时,我想到它甚至都会十分愧疚,是因为我给它的生活与它的死法。它为了自由选择逃跑,却被我无意间踩到,“咯吱”一声,它来到了“天蓝色的彼岸”。
希望它在那一边得到自由的生活!
【篇三:我的电梯独白】
放学回家,像往常一样,我来到电梯中,“滴”的一声,电梯缓缓上升。忽然“啪嗒”一声,电梯不再上升。而我此刻,正在欣赏这部观光体外的风景呢。忽然听到“啪嗒”一声,猛地一回头,发现电梯已断电。电梯里没有一个人、一丝风,就我一个人憋在这个观光梯里。而且我唯一担心的是,电梯会不会突然掉下去,给我来个像垃圾似的死法:“高空抛物”。
我顿时紧张起来:“咋办?今天运气真差!老师可没过教我如何在断电电梯里逃生啊!没办法,只好自己想办法呗!咦,上面有一个奇特的按钮,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按上去再说!”按了上去,一个声音传了出来:“是xx栋的观光电梯吗?出问题了?马上就来!”那个声音说完就挂了,我只好在内心里默默呼唤并祈求上帝(我是基督教的,请勿介意):“上帝啊,救救我吧!我还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个姐姐呢!我作业还没写,老师做鬼也不会放过我的,我福还没享够呢!上帝啊,救救我!我还没花完自己在家里辛辛苦苦赚来的唯一的毛爷爷呢……”
上帝好像听见了我的呼唤,顿时电梯又有电了,开始往上升了。我为自己的好运而庆幸,“太棒了!上帝听见我的呼唤了!哈哈哈……”
可是,好景不长,上帝好像心情不好,又抛弃了我,再次断电,将我锁在了电梯里。我的幽闭恐惧症又开始了,心里虚得慌,特想打个电话给110来解解闷。这时,我的内心如同刚断奶的婴儿——嚎啕大哭。我的祈求又换成了中西结合版的:“上帝玉皇大帝观音菩萨二郎神……(此处省略一百个中西方的神仙)保佑我啊!我刚到天堂您们咋就把我扔到地狱了啊!老天放过我吧!”老天好像又听见了我的内心祈求,又将我平安升入27楼。
升入27楼后电梯门还未完全打开时,我便疯狂地挤了出去。回到家第一点事,就是望着天空祈祷。劫后余生的我不再兴奋,而是安慰:“感谢老天!我总算是逃出升天了!”
【篇四:无私奉献的蜜蜂作文】
一群蜜蜂在花田上环绕,一点点、一滴滴、把清香甜美的花蜜一滴滴用翅膀和口运回巢里,同时也帮花朵传播了花粉,它们在花丛里飞舞,别看花丛小,对它们来说,可是一片大天地。当它们飞回巢穴里,又有一群蜜蜂开始了忙碌,它们一点点把花蜜吃了进去,一群偷吃花蜜的蜂儿!
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它又把花蜜吐了出来。在几秒过后,它再次把花蜜吸了进去。它就这样不断吸吐,把花蜜中的水分完全吃到自己的体内。它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决不会偷吃一口花蜜,尽管它们看起来是多么的好吃。这群辛苦的蜜蜂又把蜂蜜送给另一群蜜蜂。这一回,该这些辛苦的工蜂们享用了吧?
不,下一群蜜蜂一点点地把花蜜送入了蜂宝宝的口中,还有一些被送给了蜂后,好让她繁殖出新的后代。不过最后,更多的蜂蜜还是被我们人类带走了,一箱箱的蜂蜜被运到世界各地,这些蜂儿的心血,结果全都进入了我们大家的口中,正如那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蜂蜜的一生都是默默无闻,对于一只蜜蜂来说,累死是一种光荣的死法。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习蜜蜂的精神,虽然它小小的,一点都不起眼,却能做出非常甜美的蜂蜜,正是这群蜂儿的朴素无华,不图名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生活中有很多人如教师、外卖小哥、扫地阿姨,他们都有蜜蜂的精神。
【篇五:一封遗书】
我从未想过会因暴雨而离开这个世界,这样的死法出乎我的意料,不好不坏,也怨不得别人。或许我和其他死于这场暴雨的人的去世能成为暴雨预防和有效抢救的一个警示,那也算死得其所,至少留下了一些什么。
在过去将近14年的生命历程中,我一直是个很“丧”的人——浑浑噩噩的浪费时间和社会资源,懒惰、没有上进心、极其颓废。唯一令人欣慰的是我有爱我的父母、为我着想的老师、有趣的同学和朋友,但很不幸,我现在连他们也要失去了,如果还有“生”的机会,我一定会更珍惜他们。
其实仔细想想,死亡也没什么可怕的,只是个轮回的过程而已。如果有选择的话,希望阎王在我投胎时,给我披上的是一张羊皮,做人是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我不想承受生命的责任,就只好做一只蠢羊啦。所以啊,不必伤心,生命的逝去,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过去的就过去了,还有大好的时光在等着你。
(一)致父母
谢谢你们对我的付出,可我却无以为报,只要你们不嫌弃,我永远是你们的女儿。
(二)致弟妹
我不在了,但不准不听大人的话!
很抱歉,我失约了,没办法和你们一起长大了。但请你们好好孝顺爸妈,把我的那份也算上。
对你们来说,现在的主要任务的完成学业,但考试不是最重要的,有收获才是目的。如果将来有想要完成的目标的话,不必担心,这是件好事儿,放手去做吧,我永远爱你们!
(三)致大家
各位,对不住啦,我先走一步。
【篇六:大自然的礼物】
送“礼物”是人表达情感的方法之一,“礼物”让人欢喜,快乐,也会让人感到遗憾。人的一生可能会收到很多礼物,也都会向别人说一声“谢谢”。但是很多人都不会对“他”说一声“谢谢”,因为我们没有意到“他”给我们人类送来“礼物”。“他”,就是大自然。
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海洋。海洋中有无数的鱼类和丰富的水资源。我们人类也是来自于海洋。46亿年前,我们的祖先是第一个单细胞生物,就是在海洋中诞生的。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大气。如果没有大气,我们会被强大的太阳光晒死,被强烈的辐射照死,会因为没有氧气窒息而死。
大自然给我们带来植物。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吸走二氧化碳。如果没有植物,我们会被二氧化碳毒死。
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食物和水。如果没有大自然,我们会被饿死、渴死。
大自然还给我们带来很多很多……如果没有大自然,我们会有一千种死法。所以请大家对大自然说一声:“谢谢!”
【篇七:祖国在我心中——读《刘胡兰的故事》有感】
祖国,一个多么神圣的字眼!在我们中华母亲的怀抱中,涌现出了数不胜数甘愿为祖国母亲肝脑涂地的英雄儿女,他(她)们像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明珠,照耀着华夏之路。
怀着激动与敬仰的心情,我捧起了《刘胡兰的故事》这本书,读着读着,我便深深地陷进去了。书中以朴实的笔触描绘了刘胡兰极其短暂而又伟大的一生:刘胡兰1932年10月8日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一个普通的中农家庭。生母早亡,刘胡兰便将所有的真情给予了祖国母亲!她年仅10岁就参加了儿童团,在儿童团里,刘胡兰勤奋好学、遵纪守法;她的所作所为如一轮暖阳温暖着大家的心。但就是这样一个祖国母亲的好女儿,她的生命之花在战争的迫害下过早地凋零了!15岁,刘胡兰因遭歹人设计不幸被捕,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刘胡兰不为所动,她泰然地朝敌人怒吼一句:”我咋个死法?“凶恶的敌人指了指闪着寒光的铡刀。随后,在众目睽睽之下,15岁的刘胡兰面无惧色地走向了铡刀……
掩卷沉思《刘胡兰的故事》,我不由得心潮腾涌,义愤填膺!15岁,如花的年纪,刘胡兰本该和我们一样驰骋在碧空之下,欢笑着,飞腾着,可这一切都不可能了。刘胡兰——祖国母亲的好女儿早已闭上了双眼,长眠与青山之下。
在冥冥之中,我又感到心底的某个角落涌起一股热浪,它的名字叫骄傲!我为中华有千千万万如刘胡兰一样的英雄儿女而骄傲!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才让祖国母亲千疮百孔的身躯重新挺直;让黄河、长江不住地发出一声声惊天动地的怒号;让我们拥有了如今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
现在我们早已不用担心洋炮的弹片、战火的硝烟,但是我们决不能停止追寻刘胡兰的脚步,更不能忘记我们共同的祖国母亲!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不断奋斗、进取,让祖国母亲永远在我们心中扎根吧!
【篇八:生命终将静默安然读后感】
杨老师我们读过一段北京特级教师写的文字,文字阐述了这位老师,出版了第一本书后的兴奋。恰巧的是,半个月后,杨老师也出版了第一本书。
翻开目录,我发现很多文章我曾听老师朗诵过,如《好的婚姻需要门当户对吗?》,如《黑布烟袋》。
阅读杨老师的文字,我就真的如同与她交流一般。作为她的学生,我也算了解她的风格的人了,不论是她的谈吐,还是笔风。杨老师的这本书,真的是她“心之所想,就是笔之所言”的最好见证。
“人固有一死”,读过太多名人对于生死的看法,我感觉那境界甚是遥远。《不惧生,何惧死》?我有心地翻开了这篇文章,想着了解一下平凡而又不普通的人,对于生死的看法。
在以前,生个孩子就如同半只脚踏入鬼门关。同样作为母亲,杨老师对《生门》中的夏锦菊的难产经历“除了震撼还是震撼”。我的弟弟也是剖腹产的,每次母亲回忆生弟弟的场景时,我就如没心没肺一般,竟是如此麻木不仁,但这好像是第一次,我被悄悄地打动了。
有时我躺在床上想,思考一种死法。我竟发现了我与杨老师的思考居然有雷同之处,或许这就是潜移默化的改变吧!再如《孩子,我必须正视你》,阅读前半文,我发现老师对聂宇孟哲起初的降临有些措手不及以外,还有害怕。我曾在梦中梦到过,家中又添了一个妹妹,我甚是着急,我并不是怕“失宠”,也从来没有怕过,自打弟弟降生以来,我貌似就已淡然了。而是对这处突如其来的事难以接受,我竟动起了杀机!梦醒过后,我揉了揉眼,冲向洗手间用冷水清醒了自己,反复告诉自己“一场梦作罢”,我竟心有余悸。
我既忘记了当时听到我要做哥哥时的想法,又忘记了生命中那短暂的五年:没有他的陪伴的五年,是如何度过的。或许只是哥哥这一角色太普通了,估计也只有当父母的才会永远记住当时那切身的感受。
合上书本,学会做人。这是我读完这本书的真切体悟。祝愿杨老师新书发售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