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相关作文

【篇一:秋天的田野】

秋姑娘穿着金色的衣服,来到人间,她走到田野里,田野立即换上了新衣服,欢迎秋姑娘的到来。

看,稻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穿着金色的表演服装,欢快地跳着优美的舞蹈,不时喊着“欢迎,欢迎!”的号子;豆荚们咧开了笑脸,噼里啪啦地敲着锣鼓,里面的豆宝宝争先恐后地蹦跳着出来,要看一看美丽的秋姑娘究竟长什么样子;高粱长得是那么苗条,它们扎着火红的小辫,含羞地低下头,总认为自己没有为人们做出什么贡献。秋姑娘劝她说:“你可以用来酿酒,你的用途可大着呢?”当秋姑娘看见田野里最年轻、最可爱的小草弟弟时,温柔地俯下身,在它额头上轻轻地吻了一下,送了它一身可爱的新衣服。接着,秋姑娘不知道和小草弟弟讲了什么悄悄话,笑得小草弟弟前俯后合;辣椒举着喜庆的红色烟花笼,欢迎秋姑娘的到来。

秋天的田野多么迷人啊!真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篇二:古巷新韵】

离姑奶奶家不远处有一条巷子。高高的梧桐,青黑的石砖,密密的青苔,那是一条承载着时光的巷,在我记忆里它仿佛静静地伫立不动……

那巷曾是儿时我的乐园,巷子比较偏僻,几乎没什么人来,石砖的墙缝里钻出来的小花小草,采几朵别在头上,也可让其他同龄的小女孩羡慕上个半天,这往往是我最得意的时候。

巷子尽头有一扇门常常是紧闭的,上面贴着门神的年画,微微也有点儿北京四合院的韵味。院子里的高大梧桐,浓荫匝地。父母总是不让我靠太近,我却背着他们趴在门上探个究竟,门里时不时传来“咿咿呀咿”的唱音。

哦,那是戏院,专唱老长沙花鼓戏的。

“打锣打到林家溪,三老倌找我报消息。林十娘今天清早起,放出来鸭子又放鸡,我正要找她去讲理,林十娘迎面笑眯眯……”有人在唱戏。阳光透过高大的树冠,浅浅斜斜地挥洒下来,投下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像是一只只被定格了的蝴蝶。我听得熟悉,听得入迷,都是极有韵味的湘音。

听一会戏,唱戏人休息时,我再四处走走,巷子里还有虫、蝉脱、知了、蟋蟀……蝉脱我是不怕的,不像那些小女孩,儿时的我更像是个野丫头,会用树叶吹出声响;辨得哪几种果子是可以的,哪些是有毒的;会用树枝做成弹弓,会捡虫子吓那些小女孩。可以说,在巷子里,有我童年的欢乐。

但是,我还是比较爱凑热闹,锣鼓一响,我就会凑近去听戏。心里总是记挂戏里唱到的一些故事。不知蔡九哥打着铜锣是否说服了林十娘,不知刘海砍樵是否遇到了狐仙,不知薛平贵是否回到了窑洞,只听得锣鼓戛然而止,唱的戏结束了。我抬起头看着纷飞的桐花,才想起手中刚刚采的小花都忘记插到头上去了!下回将会有什么样的精彩故事呢?于是第二天又早早地来,来到巷子的尽头,在桐树阴下,静静地听……

后来,我便很少去姑奶奶家,很少去看那条巷子,但那听戏的意蕴却一直留在记忆里。再回到那里,又是五年后。可惜,那条巷已经与记忆中完全不同了,秋风肆意,看着怪冷寂的,紧闭的门不知何时敞开了,年画被撕了下来,落在地上,看着年画上门神的脸,我的心仿佛也被秋风撕开了一个口子,冷风呼呼地灌进去,冷得发颤……

前不久,姑奶奶给我打来电话,说是那条小巷改造了,那个戏院已经修葺一新,设为文化传承保护站,还可以对外招收业余学习的学生。接到电话我特别兴奋:古老的小巷又焕发出新的生机……

【篇三:潮汕的春节】

潮汕的春节是以拜神祭祖,辞旧迎新为主的,听上去比较刻板,但却丝毫不逊色。

腊月二十三开始,潮汕年味便愈来愈浓,人们开始忙着大扫除、贴对联、贴窗花,以在过年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八,在外地工作的人大多都回到了家中,潮汕变得热闹了起来。这时商店已经开始有鞭炮可以买了,满大街都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和小孩子们嘻嘻哈哈的笑声。

除夕真热闹,家家都赶做年夜饭。年夜饭多以火锅形式呈现,五花八门的丸子:墨鱼丸、猪肚丸、猪肉丸、兔肉丸、大名鼎鼎的潮汕牛肉丸……还有各式各样的海鲜:墨鱼、鱿鱼、花螺、血蚶、虾蛄(濑尿虾)、鲍鱼、大龙虾……琳琅满目、一应俱全。有时还有生腌海鲜做配菜,经典的便是生腌螃蟹,当螃蟹被酱油浸得色如翡翠而又晶莹剔透,并有了些辣味,可谓是让人吃得停不下来。

吃年夜饭时可要“收敛”一些,因为还有一波美食将要来临:当人们在守岁时总会放些糕点做夜宵,常见的有种类繁多的粿,还有一半是甜,一半是咸的双烹粽子……整个除夕,潮汕都十里飘香。

正月初一,大人们到亲戚家里做客。小孩子们也会兴高采烈的跟着大人去,去的原因是拿那笔小财富——压岁钱。

正月初六左右,潮汕的春节又迎来一个高潮。这几天是要“迎老爷”的,迎老爷其实就是各式各样的队伍抬着八抬大轿,抬着老爷游遍村里的大路和小巷。游行队伍庞大,队伍包括标手(扛标旗的),牌手(举牌的),轿夫,乐手组成,当队伍来时,会从远处传来鼓声,每家的男女老少都会走出来观看,全街都会放起爆竹,震耳欲聋。

当迎老爷队伍,走到你眼前时,你会发现,这是由几百人组成的游行队伍,有敲锣打鼓的、有英歌锣鼓表演的、间有唱潮剧角色的……最吸引人的便是舞英歌的:有红脸红须的杨志、黑须满腮的李逵、和尚装束的鲁智深……队伍中必有一人扮时迁,手执布制长蛇,穿梭腾跃,交流舞姿动作和舞蹈图形信息,前棚舞蹈队伍表演时,敲击着木棒和小鼓,伴随着“冬冬喳,冬冬喳,冬冬喳”的英歌锣鼓节奏,紧凑迅速地以优美的舞姿,演绎出各式各样的舞蹈动作。

正月初十后,潮汕变得清淡起来,学校大都已经开学了,大人们又开始工作了,不知不觉中,一个年味十足的春节又过去了,迎来的又是新的一年!

【篇四:爷爷的凤凰琴】

爷爷拥有一个特别稀奇的乐器,叫做凤凰琴。这种琴起源于日本,但中国制作凤凰琴已有50多年历史。凤凰琴的品种以弦数分为四弦、五弦、六弦和七弦的四种,爷爷的凤凰琴就是只有四根弦的凤凰琴,这种弹奏难度最高,因为这种琴很多音调都必须自己通过控制按压的力度才能出现。

爷爷特别擅长弹奏这种乐器,我也很想知道爷爷是如何学会弹奏这种独特的乐器的,在爷爷年轻的时候,本来生活就很忙绿,物资比较匮乏,在没有老师没有教材的情况下,爷爷自己学会了弹奏凤凰琴,后来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练习下,学会了很多乐曲。爷爷弹奏的乐曲总是蕴含着很多爱国情感的歌曲,像《我的祖国》、《东方红》等,爷爷弹奏的时候也是格外投入的,包含着他对音乐的极大热情。我仿佛看到了他内心里对祖国的万千热爱,以及从一个饱受折磨的时代一步步走向小康的艰难历程。

弹奏这样的凤凰琴,必须利用像甲片一样的东西。但是爷爷节俭惯了就用自制的甲片弹奏。爷爷通常会将用完的塑料桶裁剪成一个一个的甲片,说来也神奇,这些简陋的甲片与琴弦碰撞就会发出悠扬的音符。听奶奶说,这件凤凰琴是爷爷最宝贵的宝贝,爷爷总是在午后的阳光下弹奏着凤凰琴,不断地学习新的歌曲,风雨无阻地练习着。

今天爷爷又弹起了凤凰琴,弹奏的歌曲是《丰收锣鼓》。我们这些晚辈们都在爷爷的身边看着他全身关注地弹琴。优美的琴声在房间里回荡着,荡起了所有人脸上的笑容。这首《丰收锣鼓》开始的时候热烈激昂,像是告诉全世界丰收的喜悦。中间的时候却音风突变,变成了一段段柔情的音乐,又夹杂着缕缕悲伤,像是在苦诉一年来的心酸苦楚。最后一段乐曲也是欢快的,即使经历过这么多风风雨雨,人们永远不会迷失,有收获就有喜悦,爷爷的凤凰琴弹奏最终在全家人的掌声中结束。

【篇五:我家幸福年】

喧天锣鼓,迎来了属于中国人的节日—春节。做馒头、挂灯笼、贴春联、放爆竹……浓浓的年味便在我家渲染开来。一阵阵欢笑,一阵阵感动,一阵阵幸福。

幽幽书香伴新春

放假了,我终于能无拘无束地畅游书的海洋,享受丰盛的文化大餐。这个寒假,我看了《简爱》、《红楼梦》等世界名著,也看了《哈利波特》、《草房子》等少儿读物。难忘,与书一起度过的每一分钟,有过伤感的泪水,有过会心的微笑。我爱读书,爱它的故事引人入胜,爱它的人物个性鲜明,爱它的知识丰富多彩。书让我受益匪浅;书丰富了我的假期生活;书让我沉浸在如诗如画的境界中;书让我度过了一个充满文化味的节日。

轻松旅游迎新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利用这个假期,放下书本,释放工作和学习压力,我和父母一起去了美丽的浙江安吉。在安吉,我们拜访了的HelloKitty的闺房,参观了她粉嘟嘟的美丽花园、温馨浪漫的装饰让我目不暇接。我们还参观雄伟壮观的江南天池,一洗如碧的蓝天,清澈无暇的湖面、让我务必陶醉,在天池边上,我还参与了山顶滑雪项目,在山峦翠竹之间,在皑皑白雪上如风一般飞过,这感觉让我终生难忘。

观看舞龙闹新春

节日的老街,到处都洋溢着的浓浓的年味,划旱船、踩高跷、锣鼓喧天,热闹无比。最精彩的要算舞龙表演,就见十多个年过半百的老爷爷老奶奶,身穿黄袍,精神矍铄,举着一条金光耀眼、威风凛凛的长龙,伴着锣鼓的节奏,时而摇头摆尾,时而盘旋上升,时而匍匐前行,时而迅疾穿梭。最扣人心弦的一幕出现了:舞龙头的领队仰躺在地上,背部着地,后退着往台阶移去,只见他傲起头,弓起身,一层一层台阶地往上移动,手中的龙头还在不断舞动,就如蛟龙出海……在场的观众都赞不绝口,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今年的春节收获满满,它将成为我童年的美好回忆,永远珍藏于心中。这就是我家的幸福年!

【篇六:古筝——我的好伙伴】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门艺术,它们不计其数。但是只有古筝,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年前,我踏上了古筝之路。记得第一次上古筝课时,老师先教了我关于古筝的许多知识:古筝一共有二十一根琴弦,有五个音区,分别是倍低音、低音、中音、高音和倍高音……接着老师教我《小燕子》。刚开始,我优柔寡断,分不清哪根弦哪个音,只能乱弹一通。

老师鼓励我说:“不用着急,慢慢来,总会学好的。”听了老师的话,我决定用心来学古筝,转眼间,我就到了七级。

一天傍晚,我考试考差了,迈着沉重的步伐去花园散步。草丛中,我突然看见那架古筝,他似乎在邀请我一起度过这个夜晚。我的身体不受控制地走到古筝前坐下,情不自禁地弹起了《丰收锣鼓》。我看见了农民们丰收时节的快乐与幸福。渐渐地我的心不再那么烦躁了,反而变得十分轻松。我轻轻地抚摸着心爱的古筝,心中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轻松自在。多么宁静的夜晚!

不管心情好坏,我都会和古筝谈谈心,古筝与我已经形影不离!我爱上了这个好伙伴。

【篇七:跑马灯】

每年元宵节,我们瞻岐镇会进行闹元宵活动,每个村都会有各种传统表演节日。今年我们姚家村表演的节目是跑马灯。

跑马灯是由五匹马和一个大头和尚组成。5个小朋友分别做黑马、绿马、红马、黄马和白马。我幸运地参加了表演,做了一匹黑马。

平时训练时,当锣鼓敲响,我们便紧跟在大头和尚后面,五匹马儿就要围成一圈跑起来。当锣鼓的节奏越来越快时,我和白马互相穿梭,红马和大头和尚互相穿梭,绿马和黄马互相穿梭。最后,大锣“铛”的一声,我们五匹马儿在原地转个圈,五匹马儿碰一碰。这个节目看起来简单,可是表演起来却很累。没有几分钟,我们几个孩子就已经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但是大家都没喊累,一直咬牙坚持着。

今年由于天气原因,元宵节走灯活动提前了,3月3日那天我们都化了妆,穿上了漂亮的表演服,个个都像电视里的戏剧演员。我们沿着瞻岐大街一路表演,观看的人不停地给我们鼓掌,为我们叫好。我的心里可兴奋了。

跑马灯虽然很累,但是很好玩,又可以给大家带来快乐,真希望明年的元宵节,我还可以去表演。

【篇八:家里有个小财迷】

我有一个小表弟,他有着炯炯有神的双眸,一对儿颇有喜感的招风耳,两条柳叶吊梢眉,高高的鼻子下长着能说会道的小嘴巴,粉扑扑的脸蛋上有些细小的雀斑,肉呼呼的小手总是挥舞着,可爱极了。他还是个十足的“小财迷”呢!

他一看见大家买东西找来的“毛毛钱”就高兴地露出八颗洁白莹亮的小板牙。他最爱抱着他圆润的小猪存钱罐,摇一摇,每当听到“叮叮当当”的硬币作响,他的嘴就合不拢了,憨憨的傻笑着。

一天下午,我去他家找他玩,进门看到他坐在沙发上,倒出小猪存钱罐里的“积蓄”,眼睛露出了饿狼似的绿光。换鞋时我听见他数“一块……五块……二十九……六十二……九十四……”天呐,他还有个“小金库呢”,什么时候攒下这么多钱啊。我得一探究竟,换好鞋我一个健步冲过去,他见我来了赶紧将他的“财宝”用手护着。我定睛一看,一毛的、五毛的、一块的,最大面值是五块的,然而目测五块的只有三四张。这么多“毛毛钱”集成的巨款,我真是感叹自愧不如,佩服的五体投地啊!这个小财迷,一定是从好几年前就开始筹备建造他的“金库”了。

除此之外呢,这个小财迷还尽其所能的扩充自己的“金库”。爸爸妈妈要买东西时,他紧紧跟着,不放过找零的分分毛毛。过年时,他穿着喜庆十足的花花绿绿的新衣,大摇大摆的走来,左手拿个铁盘子,右手攥着竹筷子,美其民曰“锣鼓”。他拿着自制“锣鼓”精笑着说:“来来来,我要表演个节目,大家没钱的捧个人场,有钱的捧个钱场,机会难得啊!”唱完跳完,他拿着锣鼓,像江湖艺人一样开始收取表演费。守岁钟声响起时他扑通一声给家里的长辈行了个“磕头大礼”,又获得了爷爷奶奶的压岁钱。

哦,我的财迷表弟!

【篇九:龙灯】

一场寒雨,冲散了昨夜的喧嚣,天刚蒙蒙亮,孩子们便已被大人从床上拖了起来,给家中长辈拜完年,拿着红包,还未来得及拆开,便要到厨房中沏茶,茶香袅袅,白气与远处的锣鼓声声相缠绕。

“咚咚,咚咚咚咚锵”,鼓声渐渐向我逼近,可越近,却又越听不真切。身旁的鞭炮不知何时已被点燃,在噼里啪啦的火光声中,逃离了父母桎梏的孩子们举着灯笼走在前头,宫灯纱布交错,走马灯,琉璃灯,兔子灯,绣球灯,龙灯……都是庙前摆的些小玩意,小孩在家里敬完了茶,便都去寺庙抢了灯笼来,今早走在龙头前给乡亲们拜年,之后灯就挂在了屋檐上,直到十五日晚,再取了下来。“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庙前的灯笼,似总比店里卖的更亮堂些,许是沾了佛光之故吧。

灯之后,跟的自然就是龙了,依旧是往年的曲调,可舞的龙,却有了不同,比去年的精细了。身上的鳞片,随着舞动,似也看不太清。踩在鞭炮碎屑织成的红毯上,新鼓,新龙,舞龙的人,却早已是旧识。

小学时,对舞龙是不甚有何兴趣,可年年回乡,见到的都是这龙。于是,便也对龙产生了别样的情感。加入小学的龙狮队,龙蝶舞,穿金钱,转八花……隔三差五就出去比赛,练习时也是更加刻苦。对于技巧,自不必说。可日日夜夜的练习,我对龙狮的感情,却也渐渐的淡了下来。

如今的我再看眼前的龙,却不禁暗暗摇头,许是见到过许多专业比赛,乡下的技巧,实乃平平无奇,舞了一阵,龙拜年最尾,做了三叩首。到了屋里,以龙头往下依次坐下,主人家端上茶来,舞龙的都是村里乡亲,平时聚在一起练习,大多都为女子。即使我不常回家,人,也是都认了个七七八八。可对于舞龙头的那个男人,我却甚至连名字也不知道。他家离这里有十多公里路,他不住在这个村。

每一年,尽管是如这样这样寒冷的雨天,却仍然会在大年初一时,带着黄金色的龙,赶半个时辰的路,来到这里。平时,也是他带着其他人训练。年复一年,我仍是不知他的名字,可他带来的锣鼓铜钹,让原来对龙狮不甚了解的人,却可以用这种形式,把文化传承下去。注重的,不是绚丽夺目的技巧,而是人心底,对传承的敬畏。

舞龙人渐渐远去,屋里喝剩的茶余香缭绕,直到过了转角,那点金黄终是不见,可锣鼓声声,却在心中响起。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