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好莱坞电影与历史建构论】
历史是客观的吗?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历史的真相是唯一的,或曰,这是一种较为机械的唯物主义思想;一种说法是,从来不存在所谓的客观的历史,历史的过程是人们的观念所建构出来的。另一种较为折中的说法是,历史,一方面是存在其客观性的一面的,同时,历史又因观察者的出发点不同,以及因为观察者自身的主体因素、视角不同,而导致了差异;另外,意识形态因素在历史的建构中,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可以说,许多“历史事实”,对于特定的群体而言,是一种想象的共同体下的“集体记忆”,这种记忆可能失真,也可能完全出于虚构。
今天,在看《金刚:骷髅岛》,提及二战胜利以及骷髅岛上的大猩猩“金刚”。
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人对历史的态度很有意思,一方面,意识形态因素对历史的介入从未停止,所谓的“主流价值观”、“民主”、“自由”的观念的倡导与推进也不遗余力。另一方面,在以好莱坞电影工业为代表的文艺叙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历史的“戏仿”,或者说,是出于某种娱乐价值观与文化价值观影响下的“改写”。而这种改写,追求的不是像日本军国主义那样的“掩盖历史”,而是为了给“消费社会”提供一些养料,同时宣扬美国的价值观,当然,顺便取得一些商业上的收益。我们大可不必担心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所担心的电视(现在是电影工业)带来的大众的浅薄化,毕竟,主体的思考能力从未消隐。我们反倒应该担心好莱坞电影工业中传导出的精英霸权价值观。
说回历史叙事。我们可以在《阿甘正传》中看到电影对越战、总统、乒乓外交、摇滚、猫王的改写;我们可以在《变形金刚》中看到电影对登月计划、南极考察的历史改写;我们更可以看到,各种好莱坞故事片,对名人的合理改写。
这些改写,本身成为了电影工业历史的一部分。电影工业的历史也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而其中传到的价值观,又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政治史、文化史的发展。可以说,历史的改写,最终影响着历史;或者说,历史的改写,本身就在改写着历史。看似一个语序上的颠倒,实际上反映的是人类对待过去与未来的当下态度。
当生活不如意时,至少,还有电影。
【篇二:秋天的味道】
漂浮的空气里充溢着阵阵稻香,闭上双眼,能感受到金子般的阳光在你的身上跳舞。阳光洒在漫长的乡间小路上,乘着枫叶好似长了翅膀,好像在秋天里的童话世界,我们的心醉了,不再匆忙,把脚步停留在这美丽的秋天。
又一片火红的枫叶完成了它的使命,安静的落在大地妈妈的怀抱,放眼望去这片枫叶林好像一颗炽热的红心在燃烧着它的生命。抬头仰望高高的蓝天,天空仿佛一面巨大的丝绸,透着无数精细而洁白的花朵。“咦,蓝天离我越来越远了。”好似“这段丝绸”被风爷爷吹走了,天空远了,身边的空气都变得那么清新,大地也变得辽阔起来,整个人像来到了天上人间……
“扑通!”一声打破了宁静,转头一瞧,原来是一个调皮的橘子娃,它摸着屁股对我说:“哎呦喂!我只是不想呆在树上了,太无聊了,所以就借着风爷爷的力量把我给刮下来!嘿嘿,我还算聪明的。现在,我要去闯荡江湖啦,再见了可爱的小姑娘!”
黄昏最后的一缕阳光,照在我的身上,金黄的阳光悄悄的扶正了我那疲惫的身躯。宁静的心已被打破,没法静下心来欣赏这美景,只好坐在橘子树下观察者勤劳的蚂蚁。不一会儿我竟然晕乎乎的睡着了,难道是这橘子树把我引入了梦乡……
【篇三:有趣的课间】
下课铃声一响,我们如流水般冲到操场,组织玩“一二三木头人”的游戏。不一会儿,我就找来两个人,他们分别是林奕杭和王立彤。
第一局,林奕航是“观察者”,我和王立彤是“木头人”。游戏开始了,我们猛向林奕航冲去,突然,他极快地转过头,说:“一二三木头人!”我们立刻停住了,王立彤显得有些不平衡,因为他只有一只脚在地面,另一只在半空中提着呢。林奕航转了回去,这次,他很反常,连头都不转,直到我们俩到了他背后,他才转头。难道他背上有只眼睛?或者有一个武林高手拿着望远镜正在观察我们,又用“秘音入耳”把我俩的信息透露给他?“哈哈哈哈……”这时,王立彤笑了,原来,林奕航说的疯话把他逗笑了,“我是傻子!大家都取笑我……”这时,林奕航再次转了回去,我抓住这个机会,拍了他一下,又往“木头人基地”跑去,我跑步比他快。所以,第一局“木头人”大获全胜。
第二局,我当“观察者”。我时不时地转过头,在第三次转头时,林奕航不幸摔了个大跟头,我把他“捕捉”起来,让他变成了“副观察者”。就在王立彤离我还有两米的距离时,林奕航发现他的手正在抓自己的背。第二局,“观察者”大获全胜。
第三局,我和林奕航是“木头人”。由于林奕航动作太笨拙了,居然在地上滚起来了。不止这样,连我也被绊倒了。这时,王立彤转过头来发现我们在动,就把我们“抓”起来,这次,“观察者”胜了。
这时,上课了,我们依依不舍地回到了教室。
【篇四:文明从我做起】
争创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园。城市里有了文明,家园更好;学校里有了文明,朋友更多;家庭里有了文明,家人更和谐;人与人之间有了文明,世界会更美好!可在我们生活中竟有两种不同不一样的做法,与文明背道而驰。
情景一:我出去打印学习资料,谁知当我刚到小区后门时,看到门口有对青年男女正在嗑瓜子,还给自己的小宝宝为了些,可瓜子皮竟满地乱扔,我看了他们一眼,他们不但不知道羞耻,还有说有笑,看着真让人生气!
情景二:还是同一天,同一件事。我又朝前走了走,看到两个六、七岁左右的小孩子,手里拿着一个小桶,走在人行道上,边走边捡拾地上的垃圾。我停下脚步观察者他们,小家伙们忙前忙后,认真仔细的捡着,不一会儿,就把小店门口的垃圾捡拾个干净,小桶桶装得满满当当的。
看到这里,我对门口发生的这两件事情有了不同的感受。这对大人应该对城市文明懂得更多,可在这方面做得却还不如两个小孩子。文明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这是我们都知道的话,这些大人们却置若罔闻,难道因为他们已经成年所以就可以不文明了吗?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够从不乱扔垃圾做起,那么我们的城市该是多么的干净,我难以想象如果人人都向这两个青年一样随地乱扔,不爱护环境,不讲文明,那么我们的城市会变成怎样一个蚊虫肆虐,臭气汹天的垃圾城……
当我在电视上看到很多文明、发达的外国那干净整洁的城市街道、满眼的树木苍穹,清新的森林草地、清澈的河流小溪,一切都是是那么美好的令人向往,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学习一下,提高大家的文明素质,改善文明行为,让我们的家园变得一样美好呢?
所以,我希望大家从保护我们的家园不乱扔垃圾做起,做一个讲文明的中国人。
【篇五:会吸水的瓶子】
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实验——会吸水的瓶子。同学们都很好奇,都想做这个实验,老师说先猜一猜后面会发生什么。
有个同学说瓶子后面会变黑,有的同学说蜡烛会灭了,还有的同学说水会变小,老师说先看我做示范。老师准备了一个瓶子,一个水槽,一支蜡烛,一盒火柴,一些水和一支笔,老师先在水槽里放水,水放完后用笔做了一个记号,再把蜡烛放在水的中间划燃,再让蜡烛点起来,最后把瓶子盖在放在蜡烛上。发现蜡烛灭了,瓶子里面进水了。
老师做完了,同学们也照着老师的方法去做。可是我们小组遇到了一个困难,在用火柴点蜡烛时,第一次用火柴点蜡烛时成功了,可后面有一个同学在放瓶子的时候没放好,所以没成功。后面几次用火柴点蜡烛时,都没成功,我们组每个同学,都努力尝试了,没成功。老师看时间快到了就来帮我们做,老师做完后,我把瓶子盖上了,果然蜡烛灭了,水升上来了。后来我们小组终于明白了蜡烛点不燃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用的是火柴的头去点的,应该是用火焰去点。
通过这个实验我明白了:实验前我要做一个观察者,实验中我要做一个参与者,只有付出努力,才会有好的结果。
【篇六:蚂蚁】
说到蚂蚁,许多人都认为它是弱小的。可是对于一个蚂蚁的观察者,却认为它们是非常强大的。
蚂蚁的力量十分惊人。有一次,我放了些饼干给它们吃,发现有一只小蚂蚁竟然搬动了一块比自己大好几倍的一块大饼干往自己的“家”里跑呢!小蚂蚁快到家的时候,另外两只大蚂蚁来帮助它,小蚂蚁见大蚂蚁来帮助自己了,就松开了嘴,又往我放饼干的地方搬饼干了。
蚂蚁不但力量十分惊人,战斗力也是顶呱呱。一次,我看见两只蚂蚁和一只大甲虫因为一块面包而打了起来,两只蚂蚁快打不过的时候,就用触角碰触角,好像在说话,不一会儿,一只蚂蚁就匆匆忙忙地走了,另一只蚂蚁还在继续和大甲虫搏斗。过了一会儿,走了的那只蚂蚁又回来了,还带来了几十只蚂蚁,就像一支军队。这些蚂蚁一起涌上来,大甲虫支持不住,败阵逃走了。一群蚂蚁把食物搬回家,另一群蚂蚁把牺牲的同伴小心翼翼地“搬运”回家了。
小朋友们,读了这篇文章,你们一定不敢再说蚂蚁弱小了吧!
【篇七:关于青春我说半命题作文】
关于青春,我说颜色
在一个闷热的夏日上午,我趴在作文本上,百无聊赖地听一个老师讲课。身后的空调只是徒增心头的寒意。“青春时代是一个……美梦……醒来时……消失……无影无踪……”我断断续续地回忆这句某位大师的话,心中却不敢苟同。周围同学的声音此起彼伏,一圈圈声浪让我仿佛感到声音的波性质。
窗外的天好蓝好蓝,如那还未动过笔的作文本一样,只能令人感到乏味。青春的颜色是蓝吗?墙壁好白好白,如那作文本上的白纸一样,只能令人感到寂寞。青春的颜色是白吗?衣服好黑好黑,好那笔在作文本上留下的痕迹一样,只能令人感到厌倦。青春的颜色是黑吗?平时黑白的校服颜色分明,如那作文本上的白纸黑字一样,只能令人感到约束。青春的颜色是黑白吗?
在这些令人发疯的颜色中,我在前方看到一抹令我心动的颜色。那个颜色仿佛五光十色,又仿佛没有颜色,甚至能让观察者怀疑它的存在。让我想到《三体》中一句名言:通过反映来隐藏自己,是融入永恒的唯一途径。银色,这个不可能被看到的颜色,竟让我想到了青春。
无疑,青春就是银色。青春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而学习,不就是把别人的想法接受,在稍经反射时的变动,重新放在试卷上吗?而银色在光学上也做着相同的工作。
想到这,我不禁冷笑一声。整个人生的整体并不与青春有什么区别,一直在做着吃进去,吐出来,吃进去,吐出来这一循环工作,唯一变化的只是工作量的大小。
世界就是在这种颜色下运转,而其他颜色也只是更有筛选性地工作,而吸收部分也在能量守恒之下最终变回光。世界也相同。与颜色一样,青春、人生、社会和世界一直在没有结果的工作下永不停息地运作。
而我这个渺小的虫子呢?当然没有区别。
【篇八:我心中的老师】
时光匆匆,转眼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也有了一些了解。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我们的班主任。
乍一看,我们的班主任——吴老师比较矮小,一脸的大胡渣子,犀利的眼神,浓厚的眉毛。
他的教育方法还真的跟孔子有些相像,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对于每一个同学都是一样,只要有错误,都会一针见血的帮我们指出来,也让很多人措不及防,刚刚讲了一句小话,转眼间就被吴老师拉到门口“斩问”了。
他不仅仅上课一丝不苟的教导着我们,而且在初一就带着我们做运动。
每天早上,如果不出操,他会带着我们跑接力,跑长短跑,在或者带我们打篮球,还教我们如何才能加高进球率。并且在第四节课下课后让亲爱的班长和优秀的我带领着全班的“皮皮虾”出去练习。起先让我们练习自己运动会时所要参加的项目,后来则练习集体的太极表演,吴老师则会十分有责任心的进行检查。
近日,吴老师又多了一个“窗户上的观察者”的称号!
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吴老师像个“幽灵”一样,时不时就站在窗户外,凝视着教室内的同学,令人毛骨悚然。
别看我们班主任个小,可是优点多着呢!正如那句“浓缩就是精华”。
【篇九:陪伴的力量】
陪伴是什么?或许两个人肩并肩是一种陪伴?病房里一声亲切的呼唤是陪伴,还是每天身边家人都一如既往的在一起?我也弄不太清楚。
那个月朗星稀的夜晚,我在书房里看书,边看边想:啊,今晚要是能出去散散步该多好啊!可妈妈说她有些头疼,散步的计划估计是要泡汤了……正想着,一阵脚步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是妈妈,难道她看透了我的心思?“童童,这么好的夜晚,我们出去散会步吧!”妈妈的声音听起来微弱有些感冒的样子。耶!我兴奋起来,和妈妈肩并肩的下了楼。
皎洁的月光清冷的洒下大地,深蓝色的夜幕上挂着几个孤寂的星星,路灯将妈妈和我的影子一前一后拉的长长的,我仔细观察者妈妈,她的身子有些瑟瑟发抖,莫非是太冷了?突然想起妈妈还有些头疼,不能受凉,我一面脱下身上的夹克一面给妈妈穿。妈妈推辞着:“童童,你穿着,别着凉了又咳嗽了。”边说边将夹克又给我。我顿感一股暖流流遍全身。“妈妈,没事,我不冷,你头疼更不能吹风!”“没事!””你穿!”妈妈最终拗不过我,套上了我的小夹克,“好孩子,长大了!”妈妈喃喃道。
看着妈妈穿上我的小夹克,我不禁笑了,是快乐的笑,是会心的笑,妈妈也笑了,我知道,那是幸福温暖的笑!
我和妈妈漫步在小区的花园里,清冽的风儿轻抚了我的脸颊,我却一点也不觉得冷,因为有妈妈在身边的陪伴。不知不觉的,我的思绪飘向儿时,我经常咳嗽,是妈妈总在床边陪伴着我,给我讲故事,帮我来回奔波买药;平时,妈妈总是变着花样给我做各种爱心早餐,烤鸡翅,南瓜糊糊,海鲜粥,卤蛋面……妈妈对我的陪伴真是无微不至啊!
月光下,我分明看到了妈妈额头的几缕白发,笑起来那眼角的丝丝细纹。妈妈,谢谢你,陪我长大,我会陪你慢慢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