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相关作文

【篇一:好莱坞电影与历史建构论】

历史是客观的吗?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历史的真相是唯一的,或曰,这是一种较为机械的唯物主义思想;一种说法是,从来不存在所谓的客观的历史,历史的过程是人们的观念所建构出来的。另一种较为折中的说法是,历史,一方面是存在其客观性的一面的,同时,历史又因观察者的出发点不同,以及因为观察者自身的主体因素、视角不同,而导致了差异;另外,意识形态因素在历史的建构中,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可以说,许多“历史事实”,对于特定的群体而言,是一种想象的共同体下的“集体记忆”,这种记忆可能失真,也可能完全出于虚构。

今天,在看《金刚:骷髅岛》,提及二战胜利以及骷髅岛上的大猩猩“金刚”。

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人对历史的态度很有意思,一方面,意识形态因素对历史的介入从未停止,所谓的“主流价值观”、“民主”、“自由”的观念的倡导与推进也不遗余力。另一方面,在以好莱坞电影工业为代表的文艺叙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历史的“戏仿”,或者说,是出于某种娱乐价值观与文化价值观影响下的“改写”。而这种改写,追求的不是像日本军国主义那样的“掩盖历史”,而是为了给“消费社会”提供一些养料,同时宣扬美国的价值观,当然,顺便取得一些商业上的收益。我们大可不必担心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所担心的电视(现在是电影工业)带来的大众的浅薄化,毕竟,主体的思考能力从未消隐。我们反倒应该担心好莱坞电影工业中传导出的精英霸权价值观。

说回历史叙事。我们可以在《阿甘正传》中看到电影对越战、总统、乒乓外交、摇滚、猫王的改写;我们可以在《变形金刚》中看到电影对登月计划、南极考察的历史改写;我们更可以看到,各种好莱坞故事片,对名人的合理改写。

这些改写,本身成为了电影工业历史的一部分。电影工业的历史也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而其中传到的价值观,又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政治史、文化史的发展。可以说,历史的改写,最终影响着历史;或者说,历史的改写,本身就在改写着历史。看似一个语序上的颠倒,实际上反映的是人类对待过去与未来的当下态度。

当生活不如意时,至少,还有电影。

【篇二:文化根,何处寻】

你是否被现代的速食文化的洗礼而感到浮躁不已?你是否想找到一种耐人寻味,令人回味无穷的文化根基?那你是否还能记得中国那“相容并蓄、和而不同”的传统文化呢?

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千年,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步创造发展起来的。她几经建构、解构、再建构,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慢慢沉淀而成。她是千百年中国人对文化探寻的结果,是国人对文化思想反思的结晶。当我们今日处于资讯高度发达的电子时代和面临如洪水般涌来的西方文化时,还有多少人可以坚持阅读那“润物细无声”的古典小说,还有多少人依然诵读那“馀音嫋嫋”的经典诗歌,还有多少人仍然欣赏那“飘如游云,矫若惊龙”的中国书法?……

我们的90后代的孩子们心中的传统文化是什麽?我想不会是女子十二乐坊穿著性感的高叉旗袍在舞台上闹哄哄的演奏那所谓的传统民乐吧?还是认为鲁迅先生笔下那个满嘴“之乎者也”的孔乙己就是代表中国的古代文人?

传统文化无疑是博大精深的。如《诗》、《书》、《礼》、《易》、《乐》、《春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六个方面,包括传统的伦理道德,礼法制度思想,以及教育体制,又如以《史记》、《春秋》、《资治通鉴》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史学专著,正好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其内容涵盖范围之广,其思想之博大精深,实为罕见。因此,了知人性,了知自然,了知宇宙规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怎能在现代文明中被遗弃呢?

没有了“共剪西窗烛”的烂漫情怀,没有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英雄气概,没有了古韵的滋养,没有了豪迈的情操,难道就要在LOL、CF的游戏和韩国偶吧中彰显自己的潇洒不羁麽?没有了传统文化的酝酿,没有了温文尔雅的情怀,怎叫我们的青春完整?

牛顿曾说过:“如果我们比别人看得远,那是因为我们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如果我们要迎接更绚丽的未来,就必须站立于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上,继往开来。当面对国事,你和我都要知道王夫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告诫;当面对未来,你我都应明白“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儒家训言,当面临人生之惑,你我都要清楚“知人者智,自智者明”的道家哲学……面对国魂,我们要知道珍贵,知道珍惜,知道继承,并发扬光大。

常思将来,不忘过云。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精心呵护,让她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篇三:雕刻时光,手写年华】

前阵子在微信上看到一个在法国读书的姑娘的手写笔记,堪比艺术珍品。在规整的字体与布局中,明快合宜的色彩搭配让时光凝固。

今天到图书馆来,在小卖部看到一本心仪的胶套本,蓝色与粉红上下渲染着,将人带入了阳光雨后的树林。

空气清新。

点一杯竹叶青,窝在图书馆咖啡吧的高背沙发上,在这本文艺气息十足的笔记本上,记录下上午听课的心得。慢时光,需要慢慢品读。时而翻看从阅览室带过来的图书,遇到感兴趣的话题,用毕加索钢笔记录下点滴。

人民日报曾发布了一条简单生活的号召,其中有一项就是:停止使用中性笔,在家中准备一支好钢笔。

高中的时光,一支钢笔一直陪伴着我。不同于使用中性笔的是,使用钢笔不仅仅书写更加流畅,更能写出笔锋与轻重缓急,更重要的是,钢笔属于耐用品,用得越久,与它之间产生的感情越发深厚。也曾换过几次钢笔,但每一次更换钢笔的心情总是难舍难分的。总觉得自己和那支旧钢笔的缘分未尽。与钢笔的分手,是于记忆的载体的告别,从此意味着,记录下你这一段时光的一个老朋友与见证者从此不再与你相伴。这种感觉,总是让人唏嘘感叹。

上大学以后,几乎告别了钢笔。在大一下半学期的时候,中性笔成为了我记录课堂笔记的主要用笔。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文具店里看到一支心仪的“毕加索”钢笔,价格也是不菲的,要一百出头。不知怎么的,这支钴蓝色的大气饱满的钢笔,唤起了我陈年的记忆。我想起了第一次看见好友细心运笔、写出漂亮的带有笔锋的字时的情形;想起了多年自我习练书法过程中的许多心得。久久驻足,终于还是买下了这支“毕加索”。

刚才,便握着这支心爱的钢笔,在那本新买的文艺气息十足的胶套本上,写下了点滴字句。

好的时光,是需要用心感受,用手记录的。在摄影术发明之前,画家可谓承担了这一重任。同时,画家们沉浸自然风光的同时,也在发挥主体性的作用,建构出了属于自己的印象。

喜欢印象派的作品,这样的作品,不是对自然风光的机械重复。而一扫而过的印象,往往是最为感人的部分。画家捕捉了这一印象,创造出许多明丽动人的画面。

对于一个用文字记录生活的人而言,飘过脑间的灵感,正是现实世界的一幅印象派写照。

用笔记录生活,不仅仅是还原生活,更重要的是,建构一个时光的掠影。每一次回顾,都会发现别样记忆的影子。

这样的书写,大概可以写就博尔赫斯笔下的“沙之书”了吧。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