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抓鱼记】
“哇,好滑!”我惊呼,连忙放开手,任凭一条鱼钻入水中,旁边的伙伴立刻上去进行围堵。你知道我们这是在干什么吗?我们正在抓鱼!
去年暑假,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乡下玩,正好碰到了小波,他是我在乡下唯一认识的伙伴。他见到我们后立刻问道:“你会抓鱼吗?”“我只会钓鱼。”我装作很专业的样子看了看他,啧,钓鱼只需架个鱼竿在旁边打个盹就好了。你们要来抓鱼吗?这可是个技术活!我们当时听上去觉得很有趣,便决定跟他一起去。
小波把我们带到稻田边,大家都把裤子卷到了膝盖,水刚好及我们的小腿处。正当小波准备讲几个注意事项时,与我随行的一个人突然大喊了一声“有鱼”,便冲进了稻田,只见他猛得往下一抓,结果连鱼都没有碰到边,袖子却湿了一片。大家见了他这副狼狈模样都忍俊不禁。小波有模有样地走上前来指导:“你们不要急,首先应该掌握方法,因为光的折射现象我们其实应该抓鱼的下端,再加上鱼也不笨本身就具有反应能力,所以抓时要快。”
为了更方便抓鱼,小波制定了一个前后包抄的战术,他先搬来了一块大石头,垒成了一堵墙,让我们从另一头捉鱼,这样就能形成一个包围网。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左侧水稻中藏着两个黑影,便招呼其它人过来,待大家都准备好后,一个人先假装往前面一扑,把鱼赶了出来,另外几个人挡住了鱼的去路。鱼开始没有了方向,朝我这边冲了过来,我伺机而动,但由于这是第一次抓鱼,便发生了刚开头的那一幕。
虽说我放走了鱼,但其它几人还是将鱼挡住,不停缩小包围圈,最后几个人分别按住鱼的各个部位,一起用力丢到了岸上。鱼瞬间扑通扑通上蹿下跳,这抓到的第一条鱼为我们增添了动力,半个小时下来,大家共同抓住了好几条三寸多长的鲫鱼。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手指都有被鱼刺割伤,但这并没有打击我们的兴致,反而让我们更加有信心。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在生活中要勇于尝试那些看起来很困难或者不可思议的事情,只要坚持了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篇二:可贵的冷静】
那一刻,一直刻在我的脑海中,永难磨灭了。
那是一个火热夏日的下午,我和朋友一起去游泳,结果发生一件惊心动魄的事。
我和小波换好了泳装,就下水游泳了,由于小波太小,没法去中度水域,只能在浅水区游。可对一个孩子来说,越是危险越有挑战。于是我们就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来到了中水区。
站在中水区前,我冷静下来,想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首先,我的体力比小波的强,可我已经筋疲力尽了;其次,我是做了防抽筋体操的,而小波没做;最后,我们已经游了很久了,此时救生员也在休息了,只剩下了我和小波。
我连忙喊:“小波别去啊,会有危险的!”可小波却不以为然地笑了笑,说:“老张,你不要担心,我是谁啊!再说了,你不想感受一下刺激吗?”的确,小波的游泳技术的确比我好,可是我被上面的那三个问题所困扰,怎么也不敢轻易尝试,就坐在岸边,以便保持体力,并随时注意着小波的动向。
我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小波由于体力不支,慢慢的游不动了,眼看就要往下沉,他大声喊道:“救命啊!”我立马跳下去,由于休息了一会儿,体力满满,迅速地游过去,把他拉了上来。
小波和我四目相对,眼睛里透露出感激。那一刻,我深深感觉,我长大了。在弟弟有可能出现危险及时劝阻,如果劝阻无效就格外注意,以免发生不测,让危险降为零。冷静理智是如此可贵!
【篇三:门外和窗前】
门外大雨倾盆,窗前偶有飘雨微溅。门外和窗前,俨然是不一样的境遇。——题记
曾经有一只“自命清高”的蚂蚁小白和一只被认为“自不量力”的蚂蚁小波住在一起,屋内有许多奢华的装饰以及丰富的食物,他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一天,这两只蚂蚁倚在窗前,他们开始畅谈人生。“自命清高”的小白说:“我愿如此平静地生活,享受这屋内的一切”。答曰:“屋内拥有一切,但不拥有我想要刺激及自由,我不愿坐享其成,此生碌碌无为。”小白:“看这屋内的一切,是他人八辈子做梦都想要的,而你却要舍去,真是失去后才懂得珍惜。”“独居一隅,只会坐井观天,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小白怒曰:“那我们走着瞧,周游世界,简直是痴人说梦,不切实际。”小波默然。
第二天清晨,天才微微亮,小波开始拾起行囊。一会儿搬来一盒蛋糕,一会儿装点零食,一会来一瓶饮料,一会儿……直到满头大汗,看着堆积成山的食物,他不禁想:“这不是变相的贵族生活吗?如此多行囊,只会让我寸步难行,徒增负担。”随后便在屋内的粮仓的小角落寻找到一小袋干粮扛在肩上,又到器物室的边缘找到了唯一的一个看着很久远的帐篷。“伙计,在这待得肯定不习惯吧,我带你去旅游!”说说,干净利落地举着它走了。
他就这样肩扛干粮,背负帐篷地走出豪宅,站在门外,小白则倚在窗前,面露鄙夷地俯视着小波,估计在想看你自不量力,能走多远罢。他们四目相对,随后转身调头,小波明白,他已走上一条非同寻常的道路,迎接他的可能是满地的荆棘,亦可能是翻腾的巨浪。但是,现在回头,现实么?他摇摇,傲然向前行。
出行第一天是那么地平静,路上除几只色彩斑斓的鸟儿从他上方飞过时使他惊奇之外,再无他趣,这使得他不仅怀疑自己的决定对错来。外边的世界并非传闻中得那么美好、新奇及刺激。
至第二天,清晨的水露洒落在绿叶上,好似一颗颗天然珍珠,鸟儿则开始卖弄清脆的嗓子。随后便是悉悉嗦嗦的摩擦声,各种动物起床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一切都显得那么空灵幽远。小波从探出头来,呼吸着来自大自然至纯的空气,享受这和谐宁静的环境。在那里蹦着跳着,他热情地向甲壳虫问好,亲切地与异乡同族交流,得知他放弃家业外出远游时,对他的洒脱感到由衷的钦佩和赞赏。因为他没有被安逸的环境催眠,没有被物质生活的假象所蒙蔽。心之所向,便勇往直前。
一路观赏风景,一路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就这样走过了几天,携带的食品早已吃光,靠他一边赶路,一边“化缘”,以此维持生计,已然风尘仆仆,仅剩一个破烂的帐篷始终陪伴着他,然而身体的乏困并没有打击到他强盛的求知欲和探索的心灵。他常以此自励:“天将除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饿其体肤,安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然时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并渴望着暴风寸来得更猛烈些吧。
第九天下午,阴。小波正行径在一片大竹林,依旧空灵幽静。他哼着刚学会的民谣,一路向东行,距所到最后一个村庄已有数小时路。山野死一般寂静,仿佛万野仅他一人,孤苦零丁。然天有不测风云,就是这时,阴云蔽日,乌云层层叠叠压来,给人以压抑,时而雷声隆鸣,时而狂风骤起,小波知暴雨将至,忙打开那破账蓬撑起,似乎只有它才能给小波以微默的的安全感。与此同时,老天爷及时地命令雷公电母及雨神降下豆大的大雨,打在这片竹林上,竹叶凋零,同时也打在正倚窗远望的小白窗前,出现一层层水幕,偶有一阵狂风吹来,雨滴洒落在小白脸上,不禁尖叫道:“哎呀,好大的风,好大的雨啊!”
上旨的山林已大雨倾盆,洪波涌起,小波的帐蓬也不堪重负,倦缩成一团,浮在水面上,汹涌的巨浪如同猛兽般张开血盆大嘴,向他扑来,无情地击打着他,画面好像定格在这一刻,他在巨浪中如同一叶扁舟,随波逐流,他挣扎着,紧紧地抱住他唯一的救命稻草,决不放手!他的身体被石头刮伤,被树枝划伤,可依旧苦苦撑着,坚持着……
待风停雨住,雨过天晴后,山林一贫如洗,小波从翻新的土泥中艰难地托着他那遍体鳞伤的残躯,躺到了平坦的石头上,探查了下伤情,嘴角挂起一抹死里逃生的微笑,因为他知道,他胜利了。
历经数月之久,他终于把他所处的世界环游个遍,各地都分布着他的影子,相比于以前,他白晰的脸蛋变得黝黑,面带刚毅,带有强烈的阳刚之气,气势磅薄。
这一天,他来到了阔别数月的豪宅,站在门前,主人依旧,窗依旧,唯一不同的是那窗前的那双难以置信的眼睛由最初发生转变,回屋后,他们开始谈小波在环游中的所见所闻,小白则眯着眼,仰着头,目瞳中散发出夺目的光彩,延续到世界的另一边。
此刻的小白才发现:原来门外和窗前,把世界分成了两边。
【篇四:家庭的力量读后感】
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归功于我天使般的母亲——美国林肯
在我的生活中,我阅读过众多书籍:《草房子》、《青铜葵花》……但在它们之中,我最喜欢的要数《家庭的力量》了,这本书里的每点内容我都依然记得,因为好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家风正,孩子就能健康成长,成人成才。
“孟母三迁”“陶母截发筵宾”“欧母画荻教子”“岳母刺字”一个个光辉的母亲形象,培育了四个贤人君子。而这些只是一些典范,在中国的历史太阳花,相夫教子的伟大女性更是比比皆是,正是在她们的明理重教下,培育的贤人君子更是无数。她们的教子故事不仅成就了孩子的一生,还成就了自身的千秋万岁之名。
其实这些光辉的母亲形象不仅仅存留在历史的长流中,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不少:例如鸣山乡石峰村郭家山村的陈苦珠,本是家乡中最贫困的一户人家,又生育了六男三女,生活变得愈加贫困,但她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咬咬耳硬是将它们一个个都送进了学堂。虽然有时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但看到孩子有书可读她就毫无怨言。这样一个穷苦的家庭,也硬是在她的操持下,变成了一个“书香门第”。
一位好母亲就是孩子的一面好镜子。母爱就是孩子的精神源泉。母爱似水,源远流长。智慧人生母,光辉前程儿。连一位母亲的力量都如此之大,更不用说一个家庭的力量了。我们身边的王志刚老师的家庭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走进王志刚老师的家庭,你就会看到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爷爷在浏览当天的报纸、奶奶在看杂志、爷爷在看杂志、爸爸在阅读名著、妈妈在那忙家务,扑鼻而来的不是香水味儿,而是浓浓的书香。也正是这个充满书香的家庭,养育出了两个同样高分的佼佼男儿……
好家庭能培育出好孩子,那么坏家庭自然就会培育出坏孩子。这并不是杞人忧天,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真实的例子。
小波本是妈妈的好儿子,却因迷上了上网成绩一落千丈,母亲想尽了办法终于把他拉回来了,自己却掉进了赌博的深渊,从此对小波不管不顾,不久,小波也渐渐坠入了深渊。母亲发现后,一边赌博一边要求小波好好读书。但是没用了,因为她自己亲手把小波推进了深渊……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也不少:自己在打麻将却要求孩子去背课文;自己粗话连篇却要求孩子懂礼貌;自己整天玩手机却要求孩子不打游戏……
对此,就有人为各位家长提出了“六个要”:
一、条件再苦,也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环境。
二、工作再忙,也要创造条件陪伴孩子。
三、爱子再切,也要孩子学会感恩。
四、孩子再差,也要学会注意批评艺术。
五、文化再低,也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六、老师再错,也不要当着孩子面指责。
为人父母,就是一场养不停歇的修行,育儿实难,但请你足够努力。因为“家庭的力量”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