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个问题想必很多同学被茫茫题海压迫的要断气的时候,都会在心中悲愤呐喊这么一句。尤其是最近高考改革更是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其中不少学生党积累了满满怨念,大批特批现在学习的东西毫无价值,甚至大喊“数学滚出考场!”等等,英语之类也不在话下。
可是尽管如此,高分高素质人才仍然层出不穷,仍然有一部分人真心的热爱学习,他们投身于一些人无法理解的“苦海”,成为一些人无法追上的“学霸”。学习真是这么一无是处吗?难道真理就应该永远被埋藏在地底?学习是有乐可循的,梁启超先生在他的《敬业与乐业》中就写到”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对待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
更何况弗朗西斯培根有言“读诗使人灵秀,读史使人明智,伦理使人庄重,数学使人周密。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我们学过的东西,都可以开发我们的潜力,拓展我们的视野和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的性格。人凭借身体与地球连线,却因懒惰和畏惧自修囹圄,像“你见过给人算工资要开根号的吗?”这种偏激的实用主义也只不过是自欺欺人之谈罢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为了锻炼自己的逻辑,完善自己的思维,为了打造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宪法中,受教育不仅是一项权利,也是一项义务。细细推敲下去,这是为何?
应为我们的未来与国家息息相关,应用《少年中国说》中一段话,”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而正是教育提供了让我们富强和独立的机会,我们需要在数理科学课程上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去治疗癌症、艾滋那样的疾病,和解决我们面临的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我们需要在历史社科课程上培养出的观察力与判断力,来减轻和消除无家可归与贫困、犯罪问题和各种歧视,让这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变得更加公平和自由;我们需要在各类课程中逐渐累积和发展出来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去创业和建立新的公司与企业,来制造就业机会和推动经济的增长。这一切全部建立在学习上,正如奥巴马所说”假如你不这么做——假如你放弃学习——那么你不仅是放弃了自己,也是放弃了你的国家,你放弃了整个世界”,不仅如此,人类还会错失一个前进的机会。
现在你懂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为了让真理重见天日,为了让自己涅槃,为了国家与名族的利益,为了人类的文明。
【篇二:丰富的音响世界】
声音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只要用心聆听,每一种声音都是迥然不同的,每一个音符也会是争锋相对的。它时而使人浩气长舒,时而使人壮志满怀,时而又使人心惊胆战。
“叽——,叽叽,叽叽喳喳”,清晨,一只小鸟时断时续的鸣叫在森林里传开了,其他鸟听见了,又如回音一般传了回去,这仿佛是一场清晨音乐会。小鸟音乐家们决心一决高低:有的“唧——”地一声响彻云霄;有的“叽叽叽,啾啾”的歌声悠扬婉转,清脆而活泼;还有的“叽叽”“叽叽”……此起彼伏,恰似两只心心相印的鸟儿在进行二重唱。它们天生的高音多么美妙动听。“叽——,喳——”小鸟们唱累了,仿佛在说:“累了,我们休息一下吧。”潺潺的流水听了,便赶紧接班,“哗哗,哗哗……”新的一天,就从这无处不在的歌声中开始了……
“哗——”是波浪拍击沙滩的声音,那一阵追着一阵的海浪好似一波波大军,气势汹汹地向岸上冲来,渐渐又退了回去。它也好似一位鼓手,一阵阵波浪是他的鼓锤,“哗哗——哗——”……别样的鼓声接踵而至,吓得刚来的人们节节后退。“哗——”那溅起的水花仿佛是撞击礁石后粉身碎骨的一大壮举。
这世界的音响不仅是愉悦而又让人轻松的。如果是那样,也就太单调了!
山林的夜晚是令人胆颤的!你听,“呱呱呱——”……那一阵雨后的蛙声,好像在警告你,别再往前走了,不然会发生可怕的事。蝉也和了起来,“知了知了”……仿佛在不断提醒你,千万别再往前走了!果然,恐怖的事发生了。突然,一阵阵“呜,呜……”的吼叫声令人毛骨悚然,只见几颗闪亮的绿色的眼睛在半空中悬浮着,是狼!我吓得尖叫一声,三步并作两步,连滚带爬往回跑。“叽叽叽!”一只鸟响亮的叫声划破寂静的长空,看来它也被吓着了。我回头一看,只见在月光的衬托下,那只狼站在一块岩石上仰天长啸,“嚎呜——,这应该是集结的号令吧。
瞧!每一种声音都具有不同的色彩。有时能令人愉悦,有时又振奋人心,还有时使人惴惴不安。
我愿意带着那富有幻想色彩的声音,向你的世界走来……
【篇三:给自己一片悬崖】
窗外是一样的蓝天,一样的空气,仿佛每天都是一种循规蹈矩。然而此时的心境,此时的感受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在静止中流动,如一泓清泉,荡涤着我们的生活,冲刷着我们的记忆,永无止境。
曾几何时,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关于“成功会阻碍成功的故事”,心中不觉滋生惊诧的同时也陷入了沉思,毕竟凡事都具有两面性。成功的安逸与满足很容易使人沉溺于其中,“但愿长醉不复醒”,所以毛泽东曾说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
在平日里,总希望能像鲁迅说的那样“一劳永逸”,但是往往是不可能的;我们总盼着老师的答疑讲解,盼着别人的帮助指导,这种依赖的个性怎么也难以摆脱。独立思考被搁浅,也许很难再被拾起,思维在这里受到遏制,也许很难再拓展。
给一个刺激,来一个响应。任何事只要到了不得不做的时候,会使人爆发出一种强大的力量。这就恰恰印证了“逆境使人成才”的道理,“行百里者半九十”,可惜的是面对近在咫尺的那一步,大多数人会被这触手可得的成功蒙蔽而不愿向前;“壁立千尺,功亏一溃”,最终与成功失之交臂,空留一声长叹。
成功与失败有时只隔一层薄薄的砂纸,只要稍稍一捅则“守得云开见月明”,可是惰性使我们不愿伸手。
给自己一片悬崖往往比给自己一片天空更能激发人的潜力,提供一个向生命高地冲锋的机会。面对悬崖的高耸陡峭,我们只能绞尽脑汁地想方设法如何逾越,一切看似不可能的事都竟然不可思议的做到了,并且成功了。汪国真有云:“绝大多数有所建树的人不是从顺境中走向成功的,而是从痛苦和逆境中走向成功的,所以当我们面对痛苦的时候,应该懂得坚韧和奋发。”
学习是一个冗长和不懈的过程,难免会有难题疑惑,如果能迫使自己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所留下的印象会更深刻、更持久,从而也建立了自信。
如果居里没有给自己一片悬崖,剪去漂亮的卷发,置身于炼镭事业,任凭辐射蚕蚀自己姣好容颜、宝贵青春;如果牛顿面对从天而降的苹果没有大胆质疑,勇于探索,不懈实验,那么他们如何能在化学史、物理界中永垂不朽、缔造辉煌,为后人用血和泪谱写下永恒的一页?如果当时清政府能给自己一片悬崖,禁止闭关锁国,以泱泱大国自居,怎么会有英吉利的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签订一项又一项不平等条约?
给自己一片悬崖真的很重要,那是一种“百尺竿头,更近一步”的锤炼,亦是一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的胆识。那么,何不给自己一片悬崖,说不定也能获得一种绝处逢生的快感与体验!
【篇四:支配碎片化的时间】
有人说,快节奏的生活将可利用的时间切成了碎片,也就是让我们的生活碎片化了。上下班路上,吃饭时,休息间……零零散散的时间叠加起来,构成了一个大的空间,让人能干更多的事。于是便有人提出利用这些碎片时间,让生活更充实。碎片化阅读,碎片化学习,碎片化社交……更多的新字眼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然而,与碎片化生活分不开的,则有互联网和电子产品。地铁上,碎片化阅读并不会使人拿出一本纸质书籍慢慢品读,而更多是在手机上浏览;碎片化社交依赖于手机软件;碎片化购物也与之紧密相连。甚至渐渐使人分不清,是碎片化生活的需要让电子产品更多元,还是手机分解了时间,将它化为碎片。
这种生活方式的确很大程度上利用起了闲散时间,却又使人们对于手机的依赖加强。有调查表示,长期习惯了碎片化阅读的人渐渐开始浮躁,做不到像往常一样坐下来安安静静地看一本书;细细品味每一个遣词用句。网络社交成瘾使人对现实生活开始逃避,失去了部分沟通能力。一味利用碎片化生活,而又没有正确认识它的人不在少数。而他们逐渐消散的,是本来理所应当,运用大块时间的能力。长段的空闲也被强行辗得粉碎,注意力不能长久集中,因为他们已经不再适应往日的生活方式。
如果所有时间都变成碎片会如何?人不会专心致志做一件事,过两分钟便换另一件事继续干。浮躁将会成为一种习惯,带着浮躁做事,最终定将一事无成。当碎片化的生活成为常态,工作和学习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永远的“忙里偷闲”。抱着这样的心态,工作是不连贯的,事倍功半。
但也不是说碎片化的生活不好,碎片之所以为碎片,正是由于它存在的特殊性。我们需要的并不是舍弃碎片化生活,而是将各种时间结合起来,并合理运用的能力。这才是真正支配碎片化的时间,超越事半功倍。
【篇五:路口】
幼时,为培养特长入了少年宫,面对五花八门扑面而来的项目,一时花了眼,愣在那里踌躇不决,一直认为选择特长和培养性格一样举足轻重,它会是组成多元混合性格的元素之一。
正如培根说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所以,考虑角度正是从希望性格怎样出发的,选择也更慎重。
但毕竟年少无知,才浅学疏,独立的思想尚未形成,于是乎选了大众化的古筝。众所周知,古筝自古以来意蕴深厚,内涵丰富,形态高贵典雅,具有古典美,声音纯厚冷厉,如雪山之音。
上课前,总要用胶布缠上尖尖长长的义甲,颜色富丽如黑玉镶琥珀,然后在宽阔的琴面游移。初级只有那几个调,好认的很,来来回回几遍就弹得有鼻子有眼的。
换了高一层的琴谱,难度就上来了。排山倒海般的音符大军连天涌来,眼前一片黑压压的大军,连绵成章,速度就首先举起了白旗,慢则乱,乱则错,错则败。
我自诩勤奋,每周六总来练琴,后来知道不过冠以“虚假的繁荣”尔尔。琴技一落千丈,仍不思悔改,固执的踏上一错再错的道路一去不复返,就连老师也无可奈何。
后来,“放弃”披着拯救天使的外衣出现在选择范围内,一个岔路口无形的出现在面前,究竟应该错而无忧的前行呢,还是应该对而痛苦的前行呢?
最终还是坚持了下去,因为坚持了那么久的东西,怎么可能说放弃就放弃。很多东西如果第一次放弃了,第二次可能就再也拾不起来了。练琴久了,用句文人已经说俗的话:每一下都像弹在琴弦,动在心弦。
面对横纵交织的岔路口,我们就像一块块等待淬炼的玉石,只有选择地狱之火花般绚烂的吞噬跳跃,才能变成一块质地通透的上品晶石。
当我们选择坚持不放弃时,往往就赢了。
【篇六:新学期的打算作文】
开学啦!迎来了一个新学期,可是我们却不在原来的班级。哦,原来是上了六年级要分班了。我被分到了一班,虽然我没有在一班上过课,可是里面却有些我认识的同学,在里面我还可以认识些不是一班也不是我们自己班的同学,多和他们聊聊,谈谈学习上的事情,日子久了我们就变熟悉了。下面就来听听我新学期的打算。
在新学期里我打算,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课,分析每一道题目或很难的.题目,每一次课堂上都要认认真真的完成,不拖拉作业,回家作业在家里写,要跟在学校里写的一摸一样,认认真真的,字迹要端正,要在六年级扎好基础将来才能考上像哥哥一样的文昌中学,要做到三个一,背要挺直,一笔一划的写好每一个字,不能只是老师让我们考自己买的试卷的了几次90分就就骄傲。名人名言中有一句名言叫骄傲使人退步,谦虚使人进步,意思是说:不能考了几次90分就沾沾自喜,这样就会使人退步。考了几次90分不沾沾自喜,这样就就会使人更加进步的道理。
考试时我们要准备好考试必备的东西,尺子、橡皮、铅笔等。一发到考卷要先看一遍,看看有没有不会的先空着,先把会的做好,接着再回过头来思考那道难题。
这就是我新学期的打算。
【篇七:读好书作文】
【篇一:读好书作文】
大家还记得一句话吗?这句话就是: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古往今来大家都爱用这句名言来鼓励自己的孩子去读书。今天我就来阐述一下这三句话的意思。
第一句读书好。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学会读书,并且知道这句话的意思。许多同学都不爱读书,觉得读书没什么收获而且浪费自己玩的时间。现在我就告诉你读书的好处:读书可以提高作文水平,开阔视野,学习课外知识还可以积累好词佳句为以后的作文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二句读好书。同学们觉得随便读读什么书就可以了吗?不是的,同学们想错了。因为读对少儿不宜的书或读漫画,不但对学习无帮助还影响同学们的心理健康。所以我建议同学们读好书。
第三句话好读书。意思就是喜爱读书,读书是一种良好的生活兴趣,充实自己,开阔视野,许多名人名家小时候都特别爱读书,因此我们要爱上读书。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爱上读书,让书成为我们的朋友,成为我们的家人,成为我们的故乡,成为我们的老师!
【篇二:读好书作文】
我爱书,更爱读书,书中的内容使人充实,使人快乐。
比如童话故事里的灰姑娘和白雪公主,这两篇童话故事的结局都是那么的美好,坏人受到了惩罚,好人幸福地留在了童话世界当中。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想,书中有快乐的伙伴。
我喜欢在书中旅行,比如与徐霞客一起周游世界,看奇山异石,与古代学者一起,看朝代的兴盛衰败。
读书是一个有趣的事情,但是现在有不少人已经不读书了,因为他们的心不在读书上,而在玩上,完全没有一点儿读书的心思,也根本没有在乎过读书。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明白读书的乐趣,当他们明白书中的乐趣之后,可能已经晚了,因为时间是不等人的。所以现在,我们都应该珍惜世界上的一事、一物、一分、一秒,不能让它们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悄悄溜走。
我爱书,更爱读书,读书使人充实、使人快乐、使人幸福。所以我们要感受并且做到:读书好,读好书,多读书。
【篇三:读好书作文】
书是一艘小船,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书是一位良师益友,陪伴你快乐成长,书像一把钥匙,为你打开通往世界各地的大门,让你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去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民风民俗。
回忆小的时候只看一些简单的动植物画册,到上了一年级,就在老师的要求下开始读一些注拼音的小故事。那时的我并不喜欢看书,大部分时间我都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一上三年级,一切发生了改变,那得从一篇不到500字的作文说起。那时因为看了一篇别人写的作文,我在写的时候仿造了一下结构,用了一些优美的句子,老师对我的作文大加赞赏,我第一次体会到了看书给我带来的乐趣。
许多伟人的成功也与书密切相关,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也不能盲从地读,不是什么书都能读,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书,也不能囫囵吞枣乱读一通,那样不仅学不到知识,还会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搞糊涂,读书就像吃东西一样,要细嚼慢咽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滋味。
所以每次买书都要经过精挑细选。不知在哪儿看过两个刚劲有力的大字“煮书”,当时就疑惑,煮书是什么?邻居家的一位姐姐告诉我,所谓的煮书就是反复钻研、反复品味就可以了解更多更深的知识,这让我想起了孔子的名言“温故而知新”。书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一笔财富,这让我想起刚刚学习的第一课《为你打开一扇门》中写到,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像《论语》《吕氏春秋》《道德经》给后人带来多少财富。
我和书就像一对好朋友,在读《世界风光》时它带我领略了世界的自然风光和神奇,读《绿山墙的安妮》时,我觉得安妮很可怜,但她用自己的努力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很值得我学习。
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受益无穷,总结起来就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篇八:自信】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而吾深觉书中自有一片蓝天。自有属于吾的自信。
吾乃一介小生,实无他好,只好读书,为何?只因趣在其中。得自信于其。
吾听闻一贤人道:“书籍乃人类文明进步之阶梯也。”余曰:“赞,吾等亦有同感矣。”下有精辟小语一段,乃小生所撰,予其与众分享:“书者,读也。读书有甚作用?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论使人聪慧,读语言学使人条理清晰,读法律学使人遵规守纪。”如此,读书亦可增吾信。于是乎,又有一圣贤人道:“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也。”
世间奇书万千,可读者甚蕃,余独爱《史记》、《三国志》、《水浒》、《西游记》、《红楼梦》及《说岳飞传》者。凡国学文化,但当涉猎,余以为大有所用!吾举此一例,以示吾之自信取之何处。一日:余师左手持着教鞭,右手持戒尺,曰:“谁人再敢于堂上胡言乱语,吃鞭二下,受尺十鞭。”众皆哗然,正襟危坐,两股战战,恐师训之!而后师出一题曰:“吾题一上联,下联由汝等对之,对不上者,座下皆受五尺何如?”上联曰:“红楼梦,白玉为堂金作马。”座下学生无不颜露难色,不知从何作答。吾略一思笃,曰:“三国志,五虎关张赵黄马。”余对完后,颇为自得,哪知吾师大怒,只听得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师瞪如牛铃眼,怒曰:“对联者,讲究是对仗,名对于名,动对于动,汝这等劣子,对此等下联。有辱吾等名声。”话毕,师不容分辩,暴打桌数十,曰:“再对!”余速又思一联,突起身曰:“红瑙为榭箔作兔。”师听闻颜开;“此联尚有些意思,坐下,下课!”平日若不胜读书,不知书中趣,何能对此联!故曰:“书乃有如此大用,趣从书生,趣在其中也!”余因其而倍感自信。
此后,余始懂读书要有苦读之精神,方可有所作为。此后,吾有一读书之事,使之与诸位分享。
暑期至,吾随父回故居,居于堂姐宅。半夜,万籁俱寂,实感寂寞,悠哉游哉,辗转反侧。遂起,取一书于书架,借荧光照而读。姐忽翻身,余大惊,荧惊飞,灯熄。吾亦伸头缩脑,无可奈何,又默然躺下,甚感局促。蒙头盖于被中,呼吸不畅,又时时探脑呼气。如此三番,起坐,余甚感疲惫,以左手攀右趾,右手支颈脖。姐被吾三番五次折腾至醒,问何故?见吾仍手执书一本。曰:“吾屋焉得更有此人。”遂起身拉余同读。原来,姐亦嗜读书,只见其于手机屏幕上一读。余强读三大篇,终因头昏眼花,遂蒙头而睡。
汝问余为何因书而自信,吾赠一句以共勉:“此中有足乐者,不为外人道也!”读由书始,趣由书生,自信于书,乐在其中,悠哉游哉!
【篇九:我和书】
如果,寂寞是一朵即将枯萎的花,知识就是滋润万物的甘露。
如果,苦难是一片浩淼无涯的海,智慧就是乘风破浪的巨轮。
如果,愚笨是一扇禁锢思维的门,感悟就是开启潜能的钥匙。
寂寞的时候,我会读书。因为从书中,我可以浏览名山大川,从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我见识到了庐山瀑布的壮观;从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我欣赏了六月西湖的美妙风光;从民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中,我感受了敕勒草原的壮丽……未出家门却能遍祖国各地,寂寞之感,当然如长江流水一般,一去不复返了!
有人说过:“人生旅途,孰能无忧?”是的,人生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许多坎坷,许多不如意的事。常常喜欢抱怨,为什么上天总会那么不公平,让我遇到这么多磨难。在抱怨之后,我依旧会拿出书,因为从书中,我能得到慰藉:司马迁曾受宫刑,但忍辱负重15年,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英国首相布莱尔,17岁第一次踏足伦敦时,穷的叮当响,甚至连住旅店的钱都没有,只好露宿于火车站附近一个公园的长椅上。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成了聋子……世界上的成功人士,大多都有一些痛苦的经历。想到这些,我的不愉快有足挂齿呢?我也豁然开朗了;未经历坎坷泥泞的艰难,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可贵;风雪交加的黑夜,哪能体会风和日丽的可爱;未经历挫折和磨难的考验,怎能体会到胜利和成功的喜悦?
记得刘向说过:“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一生下来就是天才,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天才是不存在的。天资聪慧的人,书可以让她更上一层楼,天资愚笨的人书可以让他开阔眼界,了解更多,好的书籍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是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是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辨。
寂寞时有书为我解闷:苦闷时,书成了我的心理老师,迷惑时书又引我去寻找答案。哦,书。感谢你陪我走过了13个春秋,陪我一起欣赏了4000多次清新的朝霞,梦幻的晚霞。
哦!书继续请陪我一起接受挑战,走完我的人生旅途吧!
【篇十:漫步书海,做生活的主人】
如今时代,手机早已是人人必备,不论天南海北,海角天涯,一封邮件顷刻间即可送达。的确,科技方便了生活太多太多。微信似乎解决了”多情自古伤离别“的千古难题,但同时,翻开通讯录那密密麻麻的姓名至少一半即使见面,恐怕也无从开口。
飞鸽传书早已是一种象征了,邮局仍然不失踪迹,可却不再有了“加急电报”之类的特殊服务,更多的恐怕是一种情结。对昔日远隔千山的亲人,一封书信早已超过了内容本身的价值,而是亲情,是对游子早还家的期待,亦或是海誓山盟。
倘若手机早个几百年出现,恐怕也就不会再有“梦回故国”的无奈,“对酒当歌”的旷达,“一晌贪欢”的悲凉。也许,他们会拿着手机,装上百度地图或是新浪微博,面对花边新闻高呼所谓的“人性”“道德底线”。如今我们和好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恐怕并不会采用“流觞曲水”的方式记录下这奇伟瑰丽的大自然,看到漫天花瓣写下“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的诗句,也许会拍几张照片发一发朋友圈,招呼一波赞吧。
如今,对于美的欣赏不必直走千山,更不必攀山越岭,只要打开手机搜索“美景”。不论奇松怪柏,怪石嶙峋,黄河落日,大漠孤烟都在顷刻间浮现在股掌之间。对美的欣赏门槛降低了,所以对于美的感知也变得逐渐麻木,对于生活细节的把控不再细致。现在,人人都在强调“大局观”,好像对一件事只有宏观认识后才能运筹帷幄,玩弄胜负于股掌之间,但,不经意间,在道旁河畔春花凋落,自然就不会有人写下的困苦与悲伤“花落花飞飞满天”。
由于“无丝竹乱耳,无案牍劳形”便出现许许多多的传世佳作,今天手机不仅仅可以充当“丝竹”“案牍”,甚至还太小看当今科技了,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手机无处不在,与其被手机所控制不如拿起一本书,和文人志士间进行一次单独的,跨越时空的思想碰撞。当作者用尽几个月,几年的心血写成书时,你,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感知这些天来作者或是前辈的世界观,价值观,未尝何乐而不为呢。
科技终归在飞速发展,技术的产物永远改变不了其被取代的命运,而文学艺术永远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地铁上,在医院,在景点的长椅上,不难发现总有青年,老人甚至是儿童手里轻轻捧着一本,有时身旁还放着几本。他们不但不会被时代抛弃,反而永远能走在时代的最前沿,他们敢于站在风口浪尖高呼“我是一条天狗啊!”,坐在地坛祈年殿前说“有些事只能藏在心底”,或是在聚餐时纵观近代中国的崛起高唱《我爱你中国》,他们才是时代的引领者。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读哲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有修养。正所谓“开卷有益”。
不如,现在放下手机。翻开那本你曾经想读却早已忘却的书吧,带着翻开那一刹那的书香,随作者的脚步,走上这一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