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异乡的家人】
我想过年这么有魅力,可能就是因为一家人可以团团圆圆地聚集在一起吃顿年夜饭,甚至在远方异乡的亲人也能赶回家来,陪着年迈的父母一起聊聊天,说说最近的改变。我以为,特别远的人不会回家过年,但是拜年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无论是生活在多么远的游子,今年过年都回来了。
他们确实和我想象中记忆中的模样有差距了,记得当年的发小,去了南方,回来的时候,我们都已经忘了对方小时候的样子。隔壁邻居的叔叔,当时离开家去当兵的时候,离开的时候自己拉着箱子,抱着父母哭的稀里哗啦的,但是他回来的时候,变得英姿焕发,走起路来都有一种正直的感觉。村里当年很帅的一个大哥哥,出门拼搏,回来的时候已经棱角分明,一张脸上褪去了稚嫩,焕发着青春的色彩。
我看到那些有远方的家人的人笑容都明朗了起来,以前曾经特别寂静落寞的家庭,传出了一阵阵的欢声笑语。那些留守的儿童欣喜地四处奔跑。我很惊讶原来春节有这样的力量,让以前曾经分离的心,在这几天又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让曾经不完整的家庭团团圆圆,让那些思想的人和想念家人的人重新露出微笑,让那个曾经宁静的镇子变得热闹起来。灯笼看起来格外地好看,鞭炮声格外响亮,甚至村里的狗吠声听上去都是兴奋的,仿佛是为了庆祝自己的新年,狗年,又仿佛因为一家人团圆而欣慰。
异乡人终于归乡了,这个新年仍然一如往常,会给人留下深刻的美好记忆。
【篇二:夜之歌】
当最后一抹夕阳从地平线上消失,夜幕降临。
微凉的晚风轻轻吹起夜的长发,她的发乌黑而茂密,如绸缎般细腻,泛着如玉的光辉,却带着丝丝沁人的凉意。
她叫夜。
她的眼中盛着漫天的星辰,仿佛有着无限的奥秘,那云层下的星河,随着她的眼波流转,繁星点点,似人间灯火万千。她眼中嵌着一轮明月,散发出珍珠般的光晕,倒映着无尽的黑夜,那淡淡的光晕下的孤独,又是哪位异乡人的思念?
她穿着满天繁星的夜空,披着缕缕薄雾,她踏遍万里河山,点亮灯火万千,所过之处,迷了人的眼。
看!天空中绽放的烟花,那是人们为你的到来的庆祝。她的嘴角绽开一抹笑容,烟火在她的眼中倒映着,和着她漆黑的眼瞳,美的不似人间。听!知了的齐鸣,树叶敲响银铃,风唱着歌,篝火伴舞,奏响送给她的歌。
夜含着笑,满怀着不舍,一步步离去。第二天,叶子上的晨露,又是谁因欢喜而落下的泪珠?
【篇三:朦胧的“江南”】
波光粼粼的碧水,悠悠荡漾的木船,细雨霏霏的堤岸,蜿蜒斑驳的石墙。小桥、流水、人家如墨般渲染在这水汽氤氲的江南中。
江南就像一幅朦胧古朴的水墨画,悠悠地弥散着淡雅的风韵。绿水环绕着白墙,垂柳休憩于河岸。两岸精致典雅的栏杆屋瓦,诉说着历经风雨、亘古柔情的絮语。丝丝细雨缓缓地散落江南,沾湿了行人的衣衫,晕染出江南婉约的气息。几句吴侬软语,如淙淙泉水滋润人心。水汽飘渺,远处的人影淡了,脚下的碧水静了,耳畔的声音轻了,化作绸缎般丝丝缕缕地飘落下来,沉积着江南的文化。
踏着熟悉的青石板,“吱吱”地点缀着朦胧的江南,身旁的异乡人多了。他们也陶醉于这如仙境般梦幻的江南,不约而同地定居了下来。渐渐地,粉墙黛瓦隐去了,亭台水榭消逝了,钢筋混凝土的坚固大楼耸立了,灯火通明的商业街密布了。两岸婀娜的垂柳旁矗立着直插云霄的烟囱,奋力地吞吐着烟云,如画家般晕染着江南。云层厚了,蓝天暗了,人们的腰包鼓了,江南更朦胧了。
在这雾气弥漫的江南,古镇不知不觉地退到了乡村。聪明的商人如切蛋糕般将古镇一截截、一点点地分开,关入精心准备的囚笼,衡量着文化的价值,标上骇人听闻的价格。几个心存江南、久居城市的老人,望着一墙之隔的江南古镇,仔细瞧了瞧入口处的票价,攥了攥辛苦攒下的血汗钱,那份与家乡缠绵的思绪淡了。
漫步在不时有叫卖声传入耳侧的古镇,四周的秀美风光似乎成了配角。无心观赏江南的亭台楼阁,无心留意微微荡漾的湖水远景,只是走马观花地穿梭在拥挤的人群中,钻入商店购买着变了味的礼物。茫然地走出景区,愈感江南的朦胧。
大街上,商铺林立,五湖四海的同胞带着自己对家乡的思念来到江南。一家家川菜馆、一道道美味的湘菜,不仅让异乡人感受到家乡的温暖,也勾住了江南人的胃口。江南人的餐桌上菜肴丰富了,却已分不清江南的菜。豪爽地大口咀嚼着辛辣的食物,砸吧着嘴,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与家人、与异乡人交流着。异乡人摇了摇头,他们来到水汽氤氲的江南想了解含蓄的江南文化,却不曾想它在城市化的洪流中渐渐地同化了,变得更加朦胧,模糊地暂存在年长的江南的记忆中。
江南,你在哪里?我们想掀去你朦胧的面纱,却发现你已无处可寻。城市里的江南,是你早已失去的身影;古镇里的江南,是你遗弃的躯壳。江南,你还在吗?
沿着污浊的溪流向前奔跑,城市的喧嚣飘然而逝。淅淅沥沥的微雨轻柔地随风舞动,浸润着一尘不染的绿林。虫鸟呢喃,娇花照水。清澈的溪水褪去厚重的衣衫,滋润着两岸葱茏的佳木,透着一分灵动与婉约。朦胧间,我仿佛感到江南犹存。悠悠的自然风光默默地滋润着这片灵秀的土地,呈现出亘古不变的独特气质,在每个爱江南人的心中播下一颗江南的种子。
阴晴不定的秋姑娘洒下冰冷的水珠,一对爷孙打着油纸伞漫步在梧桐旁。“囡囡”“囡囡”老人幸福地传授着吴侬软语。
天晴了,雾气散去了,爷孙远了,江南明了。
【篇四:看见】
这是哪儿?是旅游胜地还是无人问津的小村庄,但是无论如何,这儿正经历着独属于江南的春天。
白墙黑瓦的映衬下,姹紫嫣红在悄然间绽放,特别是那一片茂密的菜花,繁茂得几乎让人迷失在那满图的金黄之中,只是那个他,太孤单了。
他与这烂漫的春天格格不入。在蓝天的映衬下,各色独属于春天的植物在熠熠生辉。
那么,他来自哪里?他肯定不是来自春天。在这漫天的浪漫中,他注定是个异乡人。他身上萦绕着凛冽的寒冷,他干枯但坚毅,我相信,在漫天大雪中,他肯定是最为美丽的,晶莹的雪花将作为他最美的衣衫。
可是,现在已是春天,生机是春天的代名词,而他,注定与这一景格格不入。我知道在他坚韧的树皮下。一定隐藏着一颗无奈的内心,他就如同走错了人生片场一般,穿着翩翩古装却在高楼大厦中徘徊,当他正想哀叹自己怀才不遇时周围人却拿出手机要与他合影,多么悲哀啊!
其实只要稍稍定目细视,便会在照片的另一端发现惊喜:在不远处一排如同他一般坚毅的遒枝在伸展,好大一排,密密麻麻。
我相信,每当看见那一排异常熟悉的枝干,他的内心一定是温暖的。原来这世界上并不止我一个突兀于这万般春天中。此时应有如同春天般的洪流在他的心头漾过,在那一瞬间,他几乎生根发芽于这久寂的土壤。
可是,下一刻,他便静默了。因为,他知道,它终将是享受不到这份温情了,他能做的,唯有隔“海”相望,在那灿烂花海的另一端,永远望眼欲穿,因为,那看是不远的距离却终是无法逾越的天堑。
我知道,他原本已是如同春天般温暖的内心又回到了那孤寂的凛冬。如同失落的柳宗元,漫长的十年终是过去,满怀春风得意,回到京城,准备大展宏图,谁知,脚跟还未站稳,柳州,终老之地便再向他招手,十年又十年,他,终究是客死他乡。
这棵树岂不是这样?
在格格不入的满园春色中,他是一个异客。即便家就在照片的另一头,他也无法抵达。
他所能做的,便是与那遥远却又近在咫尺的亲人们共享这片沃土,共享这个灿烂的春天,仅此而已,再多的,他便只能叹息命运的不公了。
【篇五:年味】
每逢正月,咱们小镇家家户户都是一派热热闹闹的景象,大概在小年前一个星期,商店里就是人山人海,一眼望不到边,若是你去晚了,商品可能早就一抢而空了。小孩们也乐的在街上跑,到了过年,小孩子们才会聚在一起叫,闹,他们互相询问对方的情况,又嬉闹着去买花炮。
大人们会准备个一个星期,将买回来的食物烹饪好,有些腊肉腊鱼还挂在院子上,一个不留神,花猫就会腾空跳起,用爪子扯着鱼和肉,一溜烟跑到角落里大快朵颐去了。最热闹的是全家坐在一起包饺子。大人们一起擀皮,互相唠着家常;小孩们就忙着将肉馅包进柔软的饺子皮中,小孩子们贪吃,偶尔会伸出小指头,刷一刷馅,再放入嘴里津津有味的舔,过了一会又会鬼鬼祟祟的伸出指头。到了前一天晚上,大人们开始在院子内摆桌椅。我们小镇有一个习俗:当过年时,全小镇的人要在一个院子内一起过年,这样才会显得有年味。餐桌上还摆上了女人们到外去采集的野花野草,用来装点。餐桌上的每个器具都是锃亮锃亮的,好似新买的一样。
在小年那天晚上,全镇人聚在一起,举杯欢笑,共聚一堂。这时,往往是镇上最热闹的时候。大家相互敬酒,相互祝福。更有甚者,会在晚宴上展现自己的才艺和风采,端着酒杯载歌载舞,好不热闹!吃完饭,大家会聚集到另一个较为宽敞的院子内,院子中央已堆满了前一个星期采集到的枯木枝和可燃的草,这时往往会举行篝火晚会,会由一位最年长的老人慢慢的走到枯木枝旁,神圣的点起火堆。火苗随风飘荡,似而在跳舞,似而又在吟唱。大家围着篝火,一起跳着我们镇上最有名的舞蹈,火苗映的每个人脸上都红扑扑的,每张脸上是一个大大的微笑。
即使有异乡人到我们小镇来做客,篝火晚会也丝毫不减热闹。小镇上的人都热情满满,但凡有异乡人,镇中妇女会倒一杯热腾腾的甜茶,寓意温暖甜长,在篝火晚会上必定会围着异乡人跳舞,目的是让异乡人快速的融入进来。我们小镇的篝火晚会不亚于春节联欢晚会,等到这一天,都没有人再去关注春晚,而是投入到我们小镇的春晚上来。
吃完,闹完,大家互相道别,各自回到各自家中,你以为我们就过完了吗?其实还早得很呐。回到家中,大家围坐在火炉边抱团取暖,小孩子们坐在一旁玩游戏,更多的是玩麻将。小孩们都不懂麻将怎么玩,但一样也可以玩得很尽兴。到了晚上十点,该是长辈们给晚辈们发大红包的时候了!孩子们跪坐在地上一圈,一个个的给长辈磕头,磕得响的红包一定是最大的。磕完头后,孩子们聚在一起,互相比较着红包的数量和金额,时不时有争吵声传来,“你的怎么这么多?”“我磕得最响,为什么红包才这么点?”其他孩子们往往不会去管争吵中的几个孩子,散作一团,出去点花炮去了。
到了零点整,大家一阵欢呼,簇拥着到了院子内,院子里的小孩子早就急不可耐了,看到大人们出来,连忙放的放鞭炮,放的放烟花,好不热闹!硕大的烟花在天空中尽情绽放,光彩夺目的它们映在了每个人的心上。大家奔走相告,互相拜年,还有的在看到烟花升腾的那一刹那连忙许愿,希望梦想成真。
我们小镇的家家户户都呈现出热闹的景象,年味十足,每个人都在新年这一天开了一个好彩头。或许,过年就需要这么闹,过年就需要年味十足!
【篇六:关于痛而不言的议论文】
若说人生是一场修行,痛苦便是必经的火焰山。我们都如悟空,不知何时“紧箍”便会令你由外而内疼痛难耐,你本能大喊痛死俺老孙了,不同的是,你的唐僧往往很晚才送你“解药”。痛而大呼,本性使然,却总是徒劳。
面对痛苦,有人选择保持沉默,靠意念扛过苦痛与煎熬。母亲葬礼上他全程未掉一滴泪,便有人以此为由批判他从未有苦痛之心,嫌他冷血残酷,是个彻底的异乡人;他纵酒于竹林,抚琴吟唱或是遣词赋诗,便有人揪着心中无于国大爱、无因时局之痛不放。可谁说不言便不痛?我以为所谓的“异乡人”次次怀念的都是“妈妈”,而不是他人口中冰冷的“母亲”;《广陵散》中愤慨不屈的无言之痛也确实深入骨髓。痛而不言,可能是因为有些痛苦只能独自消磨,可能因为痛苦并且深知无法改变后因无力而沉默。
痛而不言或许是隐忍,但总有人耐不住苦痛,便高声放歌。出声言痛,只为排遣纾解。李白思念故乡的峨眉山月却回不去,思念之痛只化为“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曾梦想桑弧蓬矢、射乎四方,后来身在朝堂却只能写下“可怜飞燕倚新妆”,在野时想在朝,入朝后却想归野,入世与飞仙最终皆两散之痛,后来便化为无数诗篇,于是后人竟再忘不掉酒中仙。痛而出言是一种纾解,因其至真至纯,才令后人产生共鸣,一人之痛千万人可品尝出千万滋味。
高声出言虽可疏解,却难长久消除痛苦。于是有人选择痛而倾诉,寻找心灵上的慰藉,为自己真正松绑。苏子被贬而泛舟江上受挫心痛,感天地苍茫人渺小而有无力钝痛。出言倾诉,本想寄痛苦于江夜,却无心插柳收获一种豁达与解脱——若一心为民,无论身处何处都能实现理想。曾文正公也曾与先贤对话,后来终于化解刚直之痛寻得圆融之法,也算在紧箍中自在独行。如此看来,痛而善言自我救赎或许也不似想象中那般困难。
更有人痛而善言,只为救世。他看到铁笼中人们沉睡不起,痛心愤怒担忧着急,高声呐喊只为百年后人们不彷徨。数着茴香豆的孔乙己,总叹一切不如昨的九斤老太,每个人物都以血泪书成,感染万千青年,救赎太多昏睡而腐朽的灵魂。因痛出言,救己救人,正是这种大悲悯、大鞭笞的情怀震撼人心,使人苏醒、渡人至灵山。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们都如虔诚的行者在痛苦中不断历练修行,或有痛而本能发声,或有痛而隐忍沉默,或有痛而高声救赎解脱。痛苦常有,出言与否全凭选择,虽无高下,但或许智慧善言能助我们更早解脱终至灵山。
【篇七:东北的雪】
我感受过温暖的春天,感受过炎热的夏季,也感受过韵味的秋天,而让我真正感受的还是那年在东北经历的雪,那算的上我经历过的第一个冬。
提到东北,脑海里会出现各种的联想词,想必,出现最多的就是雪,一场白皑皑的雪。
前年冬天,我跟随家人来到了这个神秘的省份和城市——黑龙江哈尔滨市,城市的热情和当地人的友善打动了我这个异乡人,漫天飞舞的雪花和我平日里见到的也不同,很美,美得很真实,直到现在我还能记得下车时我的惊叹。
一切安排妥当了以后,我们决定到雪地打一次雪仗,来到东北怎么能不打一次雪仗?
天气虽然寒冷,但大家好像心更热了些。
躺在雪堆上,软软的,让人不想起身,想继续在雪地上畅游的玩耍下去。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当地的小朋友一起堆雪人,一起打雪仗,很快大家都熟了起来,那片雪地上留下了我们欢乐的笑声,连自然的寒冷也被我们忘掉了脑后。
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的,玩了几天我们就要回到家乡了,很舍不得。
坐在车上,看着窗外飘飘洒洒的雪花,我在心里暗暗许下愿望,有机会一定要和爸爸妈妈再来一次,再来感受东北的雪带给我们的快乐。
【篇八:走过才明白】
仔细想来,那可真是一段浑噩的岁月。
身为异乡人,莫非是我水土不服,还是有着一种生人勿近的气息,初来乍到的我总是被人讨厌。
新学期,我上台做自我介绍,却隐约听到班级中有人低声说:“这人怎么长这么丑?”本来面带笑容的我感到丢脸,匆匆说完,赶忙跑回座位。或许只是个别同学这么认为而已。我只能这样自我安慰,但我依然还是一次又一次被现实击败。
住宿不久,我就感受到舍友们对我的排斥了。轮到我值日时,在地上制造垃圾,为此还“特地”将零食留到那天吃。而我只得提着满满的垃圾袋兜上一大圈去倒垃圾。有的时候,薄薄的垃圾袋不堪重负,“啪”的一声破裂开,欲哭无泪的我只得向就近的寝室寻求帮助。
我在这样的黑暗中轮回,只有孤独与泪水的陪伴。
时间真得会淡化一切,我竟与她们中的一位成了朋友。犹记得那天,阳光明媚,微风轻拂,四周传来阵阵嬉笑声,而我却独自一人走在路上,走过一颗又一颗喧闹的心,可惜的是,这一切都与我无关。我默默行走,害怕别人发现我这个如同小丑般的存在。低着头,迈着步子,将自己埋藏在安静的世界里。
突然,一只手拍了拍我的肩,耳边传来话语:“走啊,看什么呢?”似乎安静的世界里突然传来了一丝喧嚣,冰冷的空气传来一丝温度。我转过头看她满脸笑容,一双明亮的眼睛看着我。我们每天一起回宿舍,一起在操场上疯跑,变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当提及以前的种种矛盾时,总是啼笑皆非:“怎么就变成了朋友了呢?”。
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我和室友们的关系也渐渐缓和,逐渐拥有了更多朋友。我在班级里也不再是个外人,对于过去的事也渐渐释怀。
如今,我用温和的眼光与班级的每一位同学互相问候,黑暗早就散去,阳光将我笼罩。经历了成长的痛楚之后,才明白,在新的环境里,也许你一开始不被看好,不过没关系,相信你自己,千万别气馁。因为,前方总有为你而存在的光亮,时间会为每个人准备好希望。
【篇九:念乡】
家乡,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总会有一些特殊的感情。那是他们生长的地方。人生的旅途崎岖,始发站是童年,从呱呱坠地那一刻,睁开双眼,看到的,便是家乡。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已融化在心里,化成了童年生活里的血与肉,不可分割。
我想,说起思乡,许多人都会想起李商隐,他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勾起了多少人的回忆啊!多么美好的意境啊!“巴山夜雨”重现,使人的思绪在现象与理想的时空间徘徊,不仅仅将诗人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现出作者思归不得的抑郁之情。的确,身处异乡,总归有些惶惶然的,丝毫找不到原有的归属感,仿佛自己只是一个过客。
曾经看到远渡重洋的老人,捧着一赔祖国的黄土离开,那一刻,我才明白,家乡,祖国对自己到底是有多重要;那一刻,我才会真正体会到异乡人的感受;那一刻,我热泪盈眶,思乡之情随着抽噎之声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幻想以后,如若自己远离了家乡,远离了故土,在一个新的城市,我是否会感到孤独,寂寞。答案无疑是“是”,因为那时,尽管心中已有对未来的希望,但身边却无人分享,没有家人的陪伴,没有故乡气息的日子是寂寞的。
仍然记得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林语堂先生,从小他就对海那边的景色充满着向往,他常常问他父亲海那边的图景,他渴望漂洋过海,然而,殊不知,海的这边,才是他的家乡,依旧深深地萦绕在他的心底,他说,“当我乘飞机越过这道海时,觉得其实它很小,而当我在海的那头遥望家乡时,它却是如此的遥远。”诶!真应了李商隐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啊!
杜甫曾说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然而,一笺素纸,难表相思啊!多少离情在心中珍藏,多少相思无语化忧伤。在这寂寥的夜中,李白没有杜甫那么理智——用家书表乡思,而他,更多的是举杯消愁,才作下了千古名句: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思乡!怎得一封家书了得。念乡!怎得一倍酒品得。或许,这种愁乡,也就只有异乡人才可体会吧!“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离乡越远,念乡更深,即便是如今,终究也抵不过内心深处对故乡一抹淡淡的思念吧!
【篇十:来到异乡,方知思乡】
可能你人生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异乡时,就是自己一个人拉着拉杆箱走在陌生的街头上,陌生的建筑风格,陌生的人,陌生的地理坐标。甚至脚下的土地也是陌生沉重的。在登车的地方,不敢去上厕所,怕弄丢行李。在十字分叉路口,总是犹豫不决,怕自己一不小心就走错了路。大街上,全是不熟悉的方言,你要努力听懂每个人的每一句话。
这恐怕,就是异乡。一个不是家乡,一个远离家乡的地方。
没离开家之前,好像已经厌倦了那座城池的点点滴滴,会嫌弃家乡的落后,会厌烦熟悉的街头,甚至会觉得,那座温柔的城市剩下的只有无聊和忙碌。总是渴望如大鹏般展翅飞翔,飞往远方。
直到看到了陌生的城市。未曾谋面的容颜,未曾料想的故事,未曾见到的风景,尽现眼前。城市很繁华,霓虹万千,车水马龙,流光溢彩,缤纷灿烂,可是万千灯火中,没有一盏属于你。风景很烂漫,可是没有让你亲切的内涵。遇到了一个省的同学,都叫做老乡,都会成为无比亲切的朋友。这样的城市,可能就算异乡了吧。
考了这么多的试,就是为了离开家乡。
生病的时候,可能只能自己照顾好自己。慢慢的学会了报喜不报忧。学会了接受形形色色的人,也突然间谨慎了很多。小心翼翼的生活,小心翼翼的学习。慢慢习惯了异乡的风景,可还是觉得良辰美景都不如家乡的一草一木那样令人心仪。有关家乡的记忆,慢慢加上了温暖的滤镜,每次怀想,都那么楚楚动人。
可能思乡的心情会像火山爆发一样突然发生,难过的时候,委屈的时候,突然一下子爆发出来。明白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写思乡的诗歌与文章。离开了,方知珍惜。思乡永远是异乡人心里永远存在的情感。更加努力,只为早点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