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锣鼓巷相关作文

【篇一:2019,祥子在北京】

祥子冒着雨走在巷子里,“今天又、又骗得了几毛钱,正、正好买酒。”他喝着酒,抽着黄狮牌的烟,倒在巷子里,不一会儿就打起呼噜。

他一觉醒来,却发现自己躺在红绿灯杆子上,而不是巷子里的残垣断壁上。他恍惚地站起来,看到昔日的四合院变成了高楼大厦,他曾睡的那个巷子变成了宽阔的街道。街市上到处是霓虹灯、红绿灯。各个店铺招牌上冒着光,人们穿着皮鞋和整洁精致的衣服。这是哪里呀?……祥子四处打听,原来这座城市由北平改名为北京,现在是2019年的7月份。

祥子仍迷茫的在街上走着,火辣的太阳把他烤得汗流浃背。及至到南锣鼓巷,有工作人员拦住他,“喂,这不是祥子叔吗?现在南锣鼓巷在开展“老北京风情游”,需要拉车的,你赶紧去办理手续吧!”

祥子办完手续后,领到了一张卡片(身份牌)和一辆洋车。正面印有他的基本信息,下面还有一堆乱糟糟的黑点,现在是2019年了,我怎么一睡就是几十年呀?祥子心想,看来我又得拉车受苦了。

祥子问管理员:“我这是要拉谁?是散客还是包月?”管理员哈哈大笑,拍着他的肩膀说:“祥子叔,现在人人平等,你不必受压榨和欺辱,你昂首挺胸的干活就是了。还有,你现在是名人特受欢迎。”接着管理员指了指那些乱糟糟的黑点,“别人给钱时,你让他扫一下这个就OK了”。祥子不懂OK什么意思,还纳闷付钱竟如此神奇,不管怎样,他拉着车走了。

游客们听说祥子来拉车了,纷纷来坐他的车。祥子除了吃饭,一天基本都在工作,游客一边坐他的车,一边听讲解员讲述南锣鼓巷的历史。祥子拉完一趟后,游客拿出手机扫一扫,爽快地付了钱。没有一人摆臭架子。祥子疲惫不堪的回到总务处,工作人员说:“祥叔,你跑了15趟,一趟40元,总共600块!”当祥子收到钱时,激动的手抖起来。他在食堂吃饱晚饭,逛街时看到一位土豪开车向他冲过来,就赶紧躲避,但土豪刹了车,让祥子安全地过了路口。

祥子心满意足的想:“北京城的世道变了,不仅科技发达,而且北京人还不欺负穷人,人人平等!照这样下去,我一定能成家立业,过上好日子!”祥子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篇二:北京印象】

四月份的一个周末,跟一群朋友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准备和计划,终于开启了旅行的第一站-北京。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们踏上了去往北京的列车。

为了尽可能的节约时间,我们选择了晚上出发,满满的期待和愉悦已经冲走了睡意,坐在火车上,我们十几个人排坐在一起,或打牌或畅聊,在不影响他人休息的情况下,尽情的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放纵。

清晨,天蒙蒙亮,列车到达了北京站,一众人抓紧洗刷吃了早餐便开始了一天的行程。

第一站去到了清华北大,在名校中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整个人都沉醉其中。去的那几天赶上有毛毛雨,不过幸好报道的暴雨并未降临,才让我们有了这场难忘的记忆。

之后便是圆明园,为了寻找历史课本上的古迹,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走了好久好久的路,一边拍照赏风景,一边有些期待见到真迹的那一刻,的确很感慨。

早起看过天安门的升旗仪式,夹在人群里透过一堆的手机单反,感受这份别样的庄重。傍晚穿过南锣鼓巷,吃到了正宗的炸酱面,也去看了后海的波光粼粼,以及靠在岸边上的有故事的酒吧。王府井小吃街汇集了各地人员,熙熙攘攘,南来北往。

每一站地铁都承载着我们的回忆和友谊,感谢这趟旅行,让我们互相鼓励陪伴,让这段青春回想起来都会闪闪发光。

【篇三:宜居城市里的故事】

随着中国成为发达国家,中国将政府迁至了上海,转而将北京打造为多元化宜居城市。东城区和西城区将被改造成北国水乡旅游区。主要交通工具将变为船和私人飞机。由于私人飞机的普及,地铁也被变为地下河。

新城的建设工作也在悄无声息地进行。起初尤其是老胡同中的居民意见很大,但见到浮空四合院时心也为之一颤,人们陆续搬进了天空中的四合院。

明天,这里就要被淹没了。我轻抚着故宫,信步走到南锣鼓巷。整齐的街道上除了我空无一人,灰色的瓦似乎都哀叹着自己的身世。店铺几乎全部被搬空,只有一家古玩铺正进行着最后的促销。

最后三件,买了吧。店主上来询问。我看了看,一件是青花官窑瓷瓶,还有一对手串。我于是掏钱买下。店主的神情忽然一暗。这代表着南锣鼓巷的商业活动到此为止。说不定我还会在史书上被留下两笔。我赶忙抱着瓷瓶往回走,但见眼前仿佛是一片废墟。长疯的野草从砖缝里长出来,破败的院墙上挂满了星星点点的野花,某个小胡同的深处,再也看不见打牌的,但见一张石桌上空摆着一局残棋,巷口横着一辆胡同游三轮车,我的头顶正动工修一座游船码头。我想不通为何要让北京的精华毁于一旦。

我走出巷子,坐着私人飞机,但见惊涛骇浪如受惊的野马狂奔而来,水漫入店铺中,花园里,整个东西城变为汪洋大海。

若干年后,京城不再缺水,生态环境也达到宜居标准。与老友换上潜水服,漫步南锣,或在工人体育场泛舟成了时尚。我却不忍再去东城或是西城,只顾在环城大堤上望洋兴叹。

北京还是以文化换来了宜居。我的故乡,也一并沉入了那片被称为北京湖的地方。

【篇四:宜居城市里的故事】

这座城市改变了。海风吹进窗户,吹在我刚从睡梦中清醒的脸上,望着外面蓝天白云,我深吸了一口气,是那么清新,使人舒畅。

这样的空气使我联想到了二十年前的北京。雾霾笼罩在天空中,人人都离不开口罩,人们每天的生活竟全在雾霾中度过。直到有一天,京城的政府终于决定搬到海上,那里空气好,环境好,有风又凉快,是宜居城市的首选,大家有多么盼望啊……

“妈妈!早餐都准备好了,快来吃吧!”女儿的叫声把我从回忆中拽了出来。我接过智能房子准备好的早餐,边吃边呆呆的看着窗外,看着那可以在海面上随时穿梭的房子,随时可以达到想要到的地方。

“妈妈,今天可以带我去玩吗?我想去一个我从来没去过的地方。”我回过神来,端起杯子喝完了最后一口咖啡说:“好啊,妈妈带你去……去……南锣鼓巷吧!”我把地名输入进房子里,它便把我送到了那里。

打开房门,对着我们的便是海上通道,我微笑着摸了摸转过身看我的女儿,对她说:“去吧!”半圆的玻璃窗,海面上的浮垫,轻松几步就到达了南锣鼓巷的入口。乘坐着电动小飞车,我和女儿俯看着南锣鼓巷的全貌。“那里的人好多啊,是什么地方啊?我们降下去看看吧!”顺着女儿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了一个接一个的精致大楼,机器人便出门在门口。我不禁叹息道:原来的灰砖青瓦呢?居民们闲谈的声音呢?这里原来是喝茶、聊天、发呆的好地方,哎!我轻轻拉着女儿的小手,女儿呆呆的望着我,全然不知我在想些什么的样子。我对她说:“原来这里总是传来一阵阵吆喝声,好多孩子们都一拥而聚,人人手上一个棉花糖,糖葫芦,谁要是有一个,走在路上都美滋滋的!”现在又望向平房留下的砖瓦,被海水冲刷着,文化呢?只顾着环境空气的重要性,竟忘记了我们的传统。

走出了南锣鼓巷,沿路看到了残缺的故宫,圆明园,我又不禁叹息,我的想法,她是不会理解的。海风又吹在我脸上。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