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葵相关作文

【篇一:留一点回忆给自己】

打开尘封的记忆,拎出一件事,拍拍上面的灰,才发现自己离往昔越来越远。旧时枯黄的树叶,飘飞的菜蝶,渐逝的余晖,只存在回忆,只存在于心底。

我第一次感到对时光的不舍时是因为这样一段话:“推开教室的门,浏览着墙上已泛黄的照片,才想起已毕业数十年。照片上的我们笑得灿烂,教室还是教室,可坐在教室里七歪八斜的,早已不是当年的我们了。”那年四月落樱,五月蔷薇烂漫,紫藤里藏风,竹林里匿笑。漫地步书声,花间若桃源。

小学时代的放学路上,与好朋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踢起一块不知从何处来的石子,从校门口踢到了家门口。晚霞金灿无边,映着路边的野花与笑脸。醒时睁眼便是明媚初阳,一如朝气蓬勃的我们。窗台种植的天竺葵与吊兰,蔓延的枝蔓爬进了桌上。蔓上微小的白色五瓣花,散着漫漫芬芳。

后来桌上再没了当年凌乱的书和笔,窗台上也没了生机勃勃的天竺葵与吊兰,路上没了野花与欢笑。操场上一喘一喘地僵尸跑的,也不再是我们了。毕业那天每个人都叫我们学姐学长,夕阳拉长的影子奔向四方,那些年我们不在意不在乎的时光,最终都成了最美好而又不可触及的回忆。

叶落花黄,荏苒时光。我们的人生就是在时光穿梭的回忆,但它不允许你滞留。这大概就是时光残忍的地方。现在的一分一秒都会成为过去。我们所拥有的不过是暂时拥有,我们所回忆的不过是回忆中的回忆。好久,才明白当初觉得矫情作死的四个字:且忆且伤。我们奔忙于现在与未来,却何曾想过在这段时间留一点好的回忆给将来的自己。

这大概就是生活的意义吧。我们确实该留一点回忆给自己,让自己享受一下过去的美好时光。

回忆泛黄,回忆枯黄。

【篇二:这也是一道风景】

午后,我和朋友路过老师办公室旁的走廊。忽然听见一个女同学惊喜的声音:“呀,好漂亮的花!”

我回头顺着她的目光看去,一眼就看见了那三盆花,浓烈地红着。

它的花,状如绣球。花是殷红的,浓烈得像是火在燃烧,五片花瓣,瓣瓣艳丽,如云锦落凡尘。

它的叶,状如荷叶,有我的手掌大。翠绿的叶片中间还有一圈心形的红色印记,衬得那花愈发艳丽。如果把它的叶比作一片绿色的原野,那它的花就是在原野上燃烧的篝火。

再看,那花开的位置也有些奇特。它是从一个点上,长出很多条直直的的绿茎,一条茎撑起一朵花。在那一个点上,还有几个花骨朵。它和花不一样,花骨朵向下垂着,绽开的花却用力的向上伸展。这情景,像是刚出生时低头耷脑,少年时努力积累,长大后喷薄而发,从此便惊艳得一发不可收拾。

问朋友,它叫什么名字,她摇头。我跑去问老师,老师说:“是天竺葵呀,它的生命力可顽强了,从春天开到冬天。它不怕冷,不怕旱。”

我想知道它的花语,老师在手机上查了一下,给我们看:偶然的相遇,幸福就在你身边。

“太巧了!我们和它在偶然间相遇,它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幸福就在我们身边。一如它的花语。”朋友欣喜道。

下午,我又和朋友专程去看它。天色已暗,空中挂着一抹粉红的霞,与它那殷红的花瓣相映衬,它红得更浓烈了。来时,我们带了本子,想用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将它记录下来,却无奈,写不出那么优美的词藻。

好吧!写不出,就只好画了。拿着彩色笔照着它涂涂画画。画了一会儿,竟也画出个大概来,将我的画与它对比,隔会儿看很像,隔会儿看又不像,看着看着,突然笑起来,一种莫名的幸福萦绕在我心中。

想起了七年级时写的一篇作文,题目叫《最美的风景》,越发觉得,我和朋友,两人,一花,一画,不也是校园里的一道风景吗?

【篇三:四月,鲜花盛开的季节】

四月,一个让人心旷神怡的季节!

风变暖了,草变绿了,树枝上那嫩嫩的绿芽也渐渐变成绿叶了。更令人欣喜的是,放眼望去,到处都盛开着各种惹人喜爱的花朵。蜜蜂和蝴蝶也经常飞来与她们作伴,花儿的容颜在绿叶和草丛中显得那么美丽,让很多大人和孩子都忍不住地要与她们合影留念。

那鲜红的樱花和刺槐、粉红的桃花和海棠、紫色的丁香和天竺葵、洁白的梨花和玉兰,还有许多不知名的五颜六色的花,或盛开在居民小区的花坛里,或盛开在河边的草坪上,或盛开在道路两旁的绿化带、或盛开在公园的绿树丛中,把城市装扮的分外美丽,空气中流溢着鲜花的芳香。

鲜花和晨练的老人作伴,让路上的行人看到一路的鲜艳,向放学回家的孩子们点头微笑,和花枝招展的姑娘们媲美。

四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鲜花绽放的不仅仅是美丽,更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和谐。

但愿我们的生活永远像四月的鲜花一样美丽。

【篇四:我欣赏什么】

我欣赏独处

曾在《意林》上看到一篇文章——《一个人的路总要一个人走》。此文是作者写给一个叫小年的女孩的,帮她解答疑惑。

“究竟是等,还是不等?”小年总喜欢把时间浪费在等室友一起吃饭、买东西、上厕所这些无多大意义的小事情上。作者把这样在大小事务上都强求步调一致,称为碎片社交。文中有一句话很犀利:“同学定要相约一起吃饭,难道不是你吃你的,他吃他的?”我一下被点醒。暗暗下定决心,从此再也不会陷入“你等我,我等他”的怪圈,白白浪费时间,更不会因为无法融入某个群体而迷茫了。

认同了“独处”这种生活方式,我内心不再纠结有没有同伴,也不再依赖同伴。孤独的身影,来去像风一样自由。淡定、从容的心态,让我习惯了抬头看天,看流云,看飞鸟,偶尔还会生出“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之感,内心获得一片纯净的蔚蓝……

古人云:“寂而后定,定而后慧。”独处能使人反观内心,不至于把思绪淹没在滔滔不绝的听与说上。

一次晚自习前,教室里喧闹得很,追逐嬉笑声不绝于耳。我翻开作业,开始做数学题。心静,便仿佛有一道屏障,将我与“闹市”隔开。我的思路异常清晰,有如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宁静。写完一页,盖上笔帽,眺望窗外欲颓的夕阳,把天空染成了一片猩红。阳台上的鹅掌柴、天竺葵也被染上了一抹红。原来,万物每刻都在变化着呢。

几个同学像花团一般簇拥在一起,涨红着脸争论着明星八卦。我像是被解放了,再也不用伸长颈子加入他们话题。不必假装好奇,假装热忱,努力地融入他们,去博得合群的认可和评论。人各有志,也各有所喜,是一路人自然会有话可说,不必强求合群。心中释然。

独处,是品味孤独,是有意忘却尘世的喧嚣,忘记琐事带来的烦恼,在心灵找到一块稳固的栖息地。那一刻,我仿佛拥有了全世界——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越来越欣赏独处,喜欢独处。一边品味着孤独,一边独自欣赏着万物,挺好!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