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留一份温存给你】
假如我是一只重生的蝶,在朝阳下展翅,折射出金色的光芒,渐行渐远……
——题记
我在飞,穿过树林和花间,越过山川和河流。你想不想知道我看见了什么?嗡嗡的蜜蜂,潺潺的流水,成荫的林木,木色的小桥。鸟儿在林间歌唱,花儿在阳光下绽放。好不热闹。咦,为什么没有人注意到我呢?左看看,右看看。原来,我停驻在了与我一样的美丽的花丛间。
我在飞,越过乔木与香樟。万绿中,看那一抹分红。引人注目却又不热烈。荷尖上,一两只蜻蜓立上头,只见旁边有道小泉在轻缓地流着。“泉眼无声溪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好一幅静谧的图画。水中清晰地见着两只鱼儿戏于其间。为什么水中有一只蝴蝶?原来,那是我的倒影。
我在飞,飞过了荷塘,飞向来时的山林。忽地,一片落叶飘在我身旁,好似在纷飞,与我共舞。我不知道,现在的我,是否也和他们一样呢?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光彩?摇摇头,不要紧,因为我很快乐。一片一片,我努力要记得它们的样子,就像想让它们记住我一样。
我在飞,飞在白色的天地间。那是我初生的地方。雪已经停止了,可止不住寒冷,残阳仅剩的余温也被霜雪吞噬得一干二净。指导,我看见我的重生之地。一块铜色的青石依然在那里,好像在等我回去。我心中的寒冷被驱散了,取而代之的是温暖。像是回家一样,我慢慢闭上了双眼……
假如我是一只飞过四季的蝶,在风霜雨雪中归来。你是否愿为我留住那一方青石,好让我在累了的时候,歇一歇……
——后记
【篇二:琴结】
我轻轻放下了手中的提琴。
灰尘扬起,它仍默立在原地等待灰尘散去,也好像在等待一只早该将它开启的手。时光在生活中悄然而逝,它却没有变,除了灰和已蔓上铜锁的锈,证明了它这些独自落泪的年岁。我的手停在空中,停在锁扣上,锁开的一瞬,指尖的触感那么熟悉而真实,却难相信它仍一如从前。
琴盒打开的一刹那,我好像又看见了那把崭新的琴,是他第一次遇见我时的模样。木色的琴身,木纹清晰可见,带给我心安的感觉。琴柱漆黑,小小的手指拨动了琴弦,声声轻灵,在琴身中回漾。
那是它的心跳。
那是它的灵魂。
但它已不复从前。琴身的木纹被灰色充填,弓已松,弦已散,孤独地沉睡着。我用指尖抹去了灰尘,我又看到那个熟悉的颜色,那个陪伴了我整个童年的木色,又找回了我曾经的心安。一直以为将它放下了,轻松了,原来拿起它,我才能找回最初的味道。又一次拨动琴弦,原本的声调已经变形,却止不住地,拨着三根仅剩的弦,反反复复。三个不成曲调的音符回荡在房间中,音色如旧,只是那听琴的人听出了别样的味道。
屈原的离歌,易安的哀叹,不谙世事的女孩陷入回忆的愁。琴低唱着三个音符,在织起的回忆的歌谣中,我看见一个小小的女孩,和她的琴。
她盯着白皙的弓压上细细的弦;
她看着乐谱上数不清的点与线,好奇着,研究五线音谱的奥秘;
她陷入了一张哼着童谣的网,呆滞地带动弓弦;
她倔强地看向远方的树,紧咬着唇,冷漠的嘴角僵硬;
她低头看着已烙下印痕的指尖,从天花板上,我看见操纵木偶的细线;
她最后一次放下琴,合上了琴盒,面无表情;
……
我回过神。此时松散的弓已演绎不出华美的乐章,就像繁密的,失去了间隙的生活,我已忘却了关于琴,我小小的喜怒哀乐。就算沿时间的长河溯流而上,我再演绎不出像童年般,不带回忆,不带忧伤的歌。
我将它放回了琴盒,再一次上了锁,也把我关于琴的记忆锁进琴盒。只有我知道,它给我留下了多深的情结。
但它终究只是一个情结,我曾经似乎拥有过它,可惜我抓不住它的魂灵。
【篇三:我的小房间】
我有属于自己的小房间,它的面积不大,但是是我学习和娱乐的地方。
走进我的小房间,映入眼帘的就是木色书桌,书桌很大,书桌的最左边放着一台收音机,这还是我奶奶年轻时用的呢,可以算是古董了,书桌的正中间是一台黑色的电脑,电脑的两边有两个小巧的音响,就像是两个耳朵一样。当我写完作业,我就会打开电脑,放歌听,整个房间都洋溢着音符,我会感到很幸福。
当然主要作用还是用来学习,查资料的,有一次,我还利用电脑找到了我做不出的题。书桌上还有一台台灯,米白色的灯罩,黑色的灯管,每到晚上,把灯打开,暖暖的白色的灯光洒满了整个房间,我就在这白色的灯光下看书做作业。书桌上最可爱的就是十字绣了,它用金色的相框框着。这是妈妈在我生日之前给我绣的。我看到它,就好像是看到了妈妈的笑脸。书桌上面是一个书柜,上面是我的书和小时候的玩具娃娃,还有得到的奖状。书架上至少有100本书,每本书都是我的好朋友。
书架和书桌对面是一个米黄色的柜子,上面全都是花,大大小小的花盆,摆在一起。有龟背竹、墨兰、君子兰、万年青等等。最令人瞩目的就是龟背竹了。它的叶子很大,上面有许多不规则的椭圆形的孔,而且表面很光滑。它有30厘米宽,35厘米长。就像一把绿色的雨伞。他的叶子不但大,而且还青翠欲滴,有时候风一吹,叶子还微微摆动,像是和谁招手似的。龟背竹的下面盛开着几朵我叫不上名的花,花开得正艳,并散发着香气,一走进我的房间就可以闻见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闭上眼,会使人感到自然清新。
门的旁边是我的床,绿色的床单上放着一架电子琴,有时我会弹奏几曲,听着悠扬的音乐声,心情也会感到轻松和愉快。
这就是我的小房间,他带给了我许多欢笑;它虽然面积不大,装饰并不豪华,但这是属于我自己的天地。我爱我的房间。
【篇四:素斋的滋味】
星期六的早上七点,奶奶就催促着我动作快点,要到《雨花斋》去吃素斋。我不知道什么是素斋,爸爸妈妈说很好,吃素斋对身心都有好处。
到了《雨花斋》,发现这里并不是什么佛堂,而只是一个大约有几十米长,五六米宽的长廊改建的饭堂。第一个感觉就是素雅:洁白的墙壁,紫檀色的门窗。顶到的西墙上挂着一幅字:惜福。字框下,是一个紫檀色的简易书架,上面放满了各种版本的《弟子规》。南北窗下各摆放着一溜十几张原木色的饭桌,每张桌下,放着六张原木色的小方凳。我看见已经有很多人坐在位子上了,前面还有空位子,我赶紧招呼奶奶:“奶奶,过来,这儿有位置。”奶奶赶紧向我摆摆手,并把食指放到嘴唇上。我顿时觉得这里不同寻常的安静。
我和奶奶坐下来,又来了一个比我小的小孩和三个大人。我仔细地看看来吃斋饭的都是什么人,我发现大多数是打工打扮的中年人,少有几个年轻人,他们都坐在靠伙房近的桌子旁。靠我们近的几张桌子,基本上都是爷爷奶奶带着孙子孙女来的。虽然人不少,小孩也不少,可是,却听不见有人低语。是因为这里的摆设?还是这里奇特的不可抵御的氛围?不得而知。
十点整,一位穿汉服的阿姨,走向书架前,不见有扩音器,却能清楚地听见她亲和柔美的声音。她说,世间的人都要感恩:感谢父母的生养、感谢地球的恩赐、感谢自然的给予。为了感谢,我们要惜福。我并不是很懂,但是,我认为她说得对。一会儿又有好几个小朋友表演《弟子规》。
大约在十一点时,阿姨请义工们上饭菜。穿着爱心红背心的阿姨、姐姐们,把伙房里准备好的饭菜的托盘端出来,一一放到我们面前。每个托盘里有一碗饭、一碗汤,四样小菜:藕片、豆芽、素鸡和卷心菜。一位年轻的姐姐轻轻地询问:“有葱油面。谁要?”奶奶说:“姗姗,你喜欢吃面条,你要吗?”我对姐姐说:“我要葱油面。”“请稍候。”随即拿走了我面前的饭菜托盘,给了另一个人。
我对面的小男孩津津有味地吃着饭菜,他妈妈对那位姐姐说:“我们只要一份,他吃不了多少。”我发现大家都很自律。
我的葱油面来了,香极了,小男孩瞪大眼睛看着我。我尽量压低声音和他说:“我还没吃先给你一点?”小男孩兴奋地点点头,把他碗里的饭往菜盆里一倒,把碗拿来接面。我夹了一大夹面给他,他笑眯眯地吃得满脸油光。
我们都吃完了,奶奶站起来要收拾碗筷,那位姐姐来了,麻利地收拾起来,她发现菜盆里的那块饭,没说什么就用手抓起来往自己的嘴里塞,我们一桌子六个人全都傻愣愣地看着她。她很文雅地抿着嘴吃完了饭,笑了笑说:“我正好没吃饭。”就拿起托盘,托盘的位置上还有一粒米饭,她随手捡起来,又塞进嘴里。
我的面碗里,还有一些汤,我赶紧一口气喝完。
事后我知道,义工们来自各行各业,那位穿汉服的姐姐是某医大的在读大三学生,吃米饭的是大一新生,给我们端饭菜的中年妇女是市某公司的董事长。她们都是午饭不吃,等大家吃完了午饭,她们才吃饭的。
素斋的滋味很特别,吃过之后永生难忘!
【篇五:婆婆的手】
那双手,为我做了太多,如今已经变成了这样,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三年级期末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的胃突然疼了起来,正准备睡觉的婆婆听到我的叫喊声,便立即跑了过来,看到我那痛苦样,就问:“怎么了?你哪里不舒服吗?”我说:“哎…哎呀…胃…翻着疼…”“你躺好,我去给你拿热水袋。”她说完便急冲冲地出了房间。过了一会儿,婆婆拿着热水袋和药进了卧室,她用那一双虽然黝黑但温暖有力的手扶起我,给我喂完了药,又扶我躺下给我盖上被子。又是那双又瘦又长的手一边轻揉我的肚子,一边抚摸我,我拉着她的手慢慢睡着了,只觉得婆婆的手,好温暖。
几天后,在散学典礼的时候,我握着婆婆的手,一瞬间,我的眼眶湿润了:我原来怎么没注意到,婆婆的手怎么会这样?
她的手指上满是老茧,摸起来就像两节老干磨,硬得出奇。手心中,几块肉鼓了起来,像个模型山丘一样,一道长又深的裂纹横在手掌间,黑得像没有星星和月亮的夜晚一样。
我本能地转过头来看这双手,泪水夺眶而出:这双手显得毫无力气,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深沉的木色覆盖住这双手。我看了看婆婆的手背更惊讶:手背上一块白、一块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白色中透着一个个细小的红斑点。给人的感觉不是白白嫩嫩美美软软,却是硬硬紧紧不美不柔,它像针一样刺痛了我的心。
“婆婆,您手上怎么会有这些白色的斑点呢?”婆婆微笑着说:“你还没出生之前,我生了一场大病,在医院住了很久,康复后,由于黑色素减少,加上药物影响,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听完婆婆的话,我若有所思,婆婆平时操持家务、尽心照顾我的画面不断在我眼前呈现,我的心里酸酸的。我真的觉得自己太没用了,一股想为婆婆做事的想法回荡在我的大脑,从那以后,我要用自己的双手做起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帮婆婆分担一些。
婆婆们、爷爷们:您们的双手总是饱经风霜,总是整日在为我们操劳,却不计任何回报,我们也必将用感恩的心、用实际行动来报答这份恩情!
我握着婆婆的手,深深地亲了一口……
【篇六:我的拐点】
你就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树上春树
穿上中学校服,顺手将红领巾塞进衣柜时,天像往常一样蓝,我却发现,一切都变了。
去初中,又要走过那条小学走过无数遍的路,然后,拐弯,就能看见中学的大门。
路边栏杆上的蔷薇花早已不如盛夏的繁美,花已落尽,只留下坚韧碧绿的叶,在风中舒展着。向前走,左手边的小凉亭,花花绿绿木头上的油漆早已被岁月打磨掉了一大半,斑驳的色彩中,依稀可见凉亭原木的木色,是厚重的,是不再五彩斑斓的,是一种稳当的木色。犹记以前孩提时代,总会绕着彩色的亭子玩耍,认为那种粉色是天下最好看的。如今,我却开始偏爱那种温厚的木色,不再热衷于那些小女孩喜欢的洋娃娃、公主裙。继续向前,是一棵乔木,当年只有身高那么高,如今,我却碰不到树枝。小树长高了,我也长大了,小学总喜欢把愿望写在纸上,然后埋在树下,天真地认为树神会让我实现愿望,而现在,我不再会幼稚地相信童话,不再会满手泥巴地回到家了。
晨曦之下,天还是很蓝,路仍是通向儿时“秘密基地”,一切变了,却又像没有。
我转弯了,这并非一个平常的拐弯口,只有我知道,这是一个拐点,我告别了孩童时代。
我终将洗尽铅华,终将学会一些人情世故,终将丢下许多东西,但,我毫不畏惧。
远远地,看到了中学的大门,我知道,身后的,只是过往,而眼前的,即是未来,走过那个拐点,我不再幼稚,走过那个拐点,我不再无忧无虑,走过那个拐点,我将无所畏惧。
我向前走了,不念过往,不畏将来。
【篇七:读你的时刻】
静静的夜,无月无风,正是读你的时刻。——题记
夜晚降临,天空像块厚黑的帷幕笼盖了城市,也涂黑了我的窗子。漆黑的夜幕零星的闪着几点光亮,那是不甘寂寞的星星在结伴散步。
台灯下,书桌前,一个奋笔疾书的人影倒映在地上,时而转下笔,时而挠头,正为应对考试烦躁地做着习题。夜,好静,万籁无声,只有笔尖轻轻划过纸面的唰唰声清清晰晰地钻入耳朵。“吱————”门被轻轻推开。“来,吃点水果,歇歇吧。”妈妈笑着把一碗洗好的草莓放在我的桌边,上面零零散散的几根斜插着的牙签,散发出暖暖的木色光芒。“好了,知道了。”我头也没抬。
妈妈转身将要走出门,看见我屋和阳台连通的门半掩着,“你这孩子,也不知道把门关上,晚上这风凉飕飕的,”说着连忙紧两下步子,帮我把门关上,见我只穿着一件单衣,凑到我身边,俯下身子,轻轻拍拍我的肩膀,小声而又有点溺爱地问道:“穿这么少,冷不冷?”“哎呦,你烦不烦呀,一遍遍问这问那的!”解题陷入困境的我恼羞成怒地大叫起来。“用我帮忙吗?”妈妈关切地问。“不用!”我着急得把笔摔在地上。这时,一切静得可怕。妈妈脸上挂着一丝尴尬,默默地走出去了。看着你离去的背影,第一次发现你竟然那么单薄,我才开始认真地读你,懂你……
窗外喧闹了一天的大杨树此刻无比的安静温柔,轻舒着曼妙的身姿款款起舞。门轻轻被带上了,“啪”的一声,我的心像被尖尖的玻璃扎了一样,抖缩了一下。我这是怎么了?看着窗外轻摇的树影,泪水溢满了眼眶,不止地流了下来。妈妈啊,我怎么会不需要你!没有你的陪伴,我如何度过这一个个漆黑的深夜?没有你的陪伴,谁会在我深夜鏖战饥渴难耐的时候为我送上一杯热茶?拭去眼泪,我大声地呼喊:“妈,过来帮我看道题!”妈妈和我挤在一个椅子上,紧紧地挨着我,认真地为我讲题。抬头间,我分明地看见妈妈的眼圈有两条淡红色的水印。
拿起一根牙签,将草莓送入口中,酸酸甜甜的滋味流入口中,沁入心脾。
读你的时刻,这样,刚好。
【篇八:大桥的“耳朵”】
星期六,爸爸答应我去河东新华书店看书。他还一直说:“今天带你见识一下大桥的‘耳朵’!”“它有趣吗?”我着急地问道。爸爸笑而不答。
我们乘公交车来到潇湘大桥河东桥头。“咦!什么时候大桥的护栏开了两个口子?”我们走到跟前,定眼一看:桥头两侧护栏分别开了4米宽左右的楼道口,两边安装了原木色不锈钢扶手,在太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走进楼道口,是宽约40厘米、高约20厘米的阶梯,一层共18级。一、二层转角楼道走廊顶部安装了两盏直径约90厘米的圆形白色吸顶灯,灯罩一片白茫茫的,中间用黑线勾勒出一个金色绣球,整个图案似乎是白云姑娘在抛绣球。
拾级而下,瞬间我们到了河边。这时,一位11岁左右的哥哥,推着自行车,沿着楼梯从下至上,从左到右,轻快地转向行驶。桥面不能设斑马线,行人无法从桥面通过。现在修建了折返人行楼梯,车子在这里掉头、上下桥再也不用绕道,既省时间,又安全。
我们驻足由桥下往上望去,恰是大桥长了两只耳朵!这一刻,我才略有所悟:爸爸说的大桥的“耳朵”不是一本书,而是大桥两侧安全、实用、美观的折返人行楼梯啊!
【篇九:婆婆的手】
我才注意到婆婆的手啊!
在卖菜小贩挂的灯发出的微弱的灯光下,这双手呈木色,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白白嫩嫩、年轻纤细,老茧和皱纹布满每个角落,右手大姆指有条歪歪扭扭,像蜈蚣一样很深的伤口。
我不由自主地去抚摸那双手,当两只手碰到一起的一瞬间,我惊讶了:这还是以前那白白嫩嫩、软绵绵的“小馒头”吗?活像是半截老松朩!我本能地想收回手来,可是没能得逞,这有力的大手,把我娇嫩、细柔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我急忙拉着这粗糙的手走出了菜市,才敢继续察看,因为我不想让别人发现我如此不孝,不想让别人看见这双粗糙的手。
这双手共贴了3张创可贴,有7个伤口,两个大的,五个小的。手指纹路粗、深,这手长约17厘米,宽约9厘米,厚约2厘米。
我不敢再多看一眼,只拉着那粗糙的手静静地走在回家那条黑漆漆的小路上。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似的,辣辣的痛。这双手变得凹凸不平。而这双饱经风霜的手,一天中要洗十几件衣服,一日三餐,都由这双手制作,那十天、二十天呢……亏得这双手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是磨光、磨透了。
记得有一次,我想吃狼牙土豆,婆婆虽然是第一次做,但动作却显得十分熟练,削皮、切片、改条……一气呵成,我简直看傻了眼!天有不测风云,就在狼牙土豆快要大功告成时,婆婆拿刀的手稍一用力,刀划破了手指,流血了!婆婆却只是拿来一张餐巾纸马马虎虎地包着,继续忍着伤痛切土豆,我急忙劝道:“婆婆,您还是先休息一下吧!”婆婆却毫不在意:“只要孙子喜欢,婆婆多苦多累都不怕。”说完还不忘向我摆摆那只受伤的手。顿时,我泪如雨下……这是我第一次被感化,那时我六岁。
这双手为这个充满爱的家庭操劳了三十多年!
这双手是整个家庭的保护伞,让幸福永无止境,这是一双撑起家族希望的手!
回到家后,我用我的手沾上水,在她的手上“哗哗”地搓了几下,她的手湿了,但仍呈木色。
我含着眼泪把头埋在了这粗糙干燥但又温暖有力的手中……
【篇十:记忆中的味道】
“咚,咚,咚”我用力地敲了敲这锈迹斑斑的朱红大门,门两旁的石狮子威风不如当年,绿幽幽的青苔一茬一茬长在石缝中,生命力顽强。门开了,先窜出来一只黄猫,一阵阵芝麻香弥散在院里。接着,一个略带惊喜的声音传来:“小乖,你来了!”我径直走进大门,顺着芝麻香。
一间不大的小屋,却承载着我味蕾的整个回忆。奶奶坐在一把上了年纪的矮凳上,在做芝麻饼。我轻车熟路地从一隅端出一个灰扑扑的铁桶,倒扣着放在奶奶身边,坐了上去。奶奶认真地擀着面皮,嘴角噙着笑容,像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
我知道,奶奶在做我最爱吃的芝麻饼。微风从奶奶银色的发隙间掠过,与时间嬉戏。一张张擀好的面皮直挺挺地躺着木色的桌面上。面粉纷纷扬扬地抖落,飘到地上,消失不见。奶奶揉搓着面皮的大手,长满厚茧。
芝麻香一股股的浓郁了,仿佛浮在了空中,一大团。我不用奶奶招呼,起身走向大炉台,一下子掀开了木板排成的圆盖,白雾扑面而来,暖暖的,像奶奶的手在抚摸着我的脸颊。我从炉台中拿出一碗熟芝麻,拌上白糖,用力碾压。
“小乖,拿来吧,让奶奶来。”奶奶接过碗,开始包。她一手托着白面皮,一手握着勺,长勺伸进碗里舀了满满一下,又是一下,全塞进面皮里。放下勺,两手齐上,一边转皮一边收,黑乎乎的陷撑满了皮,在奶奶手中一颤一颤的,一不小心会破似的。“多包点,小乖多吃点。”奶奶自言自语。一个个芝麻饼被送进了大锅,一壶桂花油顺着锅壁滑进来,一时浓香四溢。我依偎在奶奶身边,默默地看着火苗忽上忽下,忽明忽暗。
收起记忆的闸门吧,毕竟往事不回头。芝麻饼的味道已经成了用不愿忆起的终点。就这样停下吧,让记忆里的那个小女孩可以陪奶奶一直看火明火暗,直到天荒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