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内实才外美】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整容行业风生水起。由于越来越多的医者,整容医院多了一家又一家。在暑期这个大长假中,某个整容医院曾说就医者80%以上都是因为对自己的外貌不满意才来整容的,罕少有是真正因为容貌缺陷才来的。甚至都有人直接拿着某某明星的照片前来整容。
大家都越来越注重外在美,轻视内在的充实。大家都只注意到这个时代是靠脸吃饭,但却忽视人本身的内涵修养,用一句不恰当的话语来形容现在过分注重仪表的人们,那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内”。许多人大概都已忘记,内在美才会外在美,人格的美的才会使你真正变得漂亮。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以其在物理学界伟大贡献而出名,但他的生活能力重级残废也是很出名的。他给外界的形象总是一副胡子未刮,衣服乱搭,到哪都是趿着一双拖鞋的样子,他的头发就更不用说了,肯定从没打理过。但他却被多数人认定是心目中的男神!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他的内在美,他高人十几等的智商,他那在物理界无人能及的贡献,使得众多科学家将他当成模仿的对象,他的内在美,使他不堪入目的外表变得光彩夺目。内实才致外美。
唐太宗李世民创下了盛世,这与他勤俭节约、坚持内在修养的个人品格是分不开的。他坚持节俭,自己及王室其他成员的衣服都用粗布缝制,容不得半点奢侈,但就是他这样的品格才让他创下了后世不及的盛世。个人品质铸就了外在美。
人格魅力铸就外在美。世人都知汉高祖刘邦创下了偌大的汉王朝,他一介草夫,大字不识,却成为了皇帝,这与他的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相传,刘邦有着奇丑无比的外貌,但他的手下却都是智慧无比的人物。他们甘心于做刘邦的手下,为他卖命,为他从项羽手中夺江山。都是因为刘邦心胸宽厚,他懂得如何收买人心,如何运用手下将领的才能,尽管他自己无打仗的天赋,但他却有用人、主宰臣子的天赋,他懂得用人来为自己争天下,他相貌虽然丑陋,但是他的智慧与人格魅力都会让人忽视他的外表,体会他的内心。因此,内实才会外美。
爱因斯坦的卓群智慧,李世民唐太宗的个人品质,汉高祖刘邦的人格魅力都使他们本不出色的外表一变而光鲜亮丽。因此,内在充实才会使人们外在变得美丽,充实自己的内在修养才是王道,让我们努力充实自己吧!
【篇二:读书的议论文】
无论追溯到唐宋繁荣,还是立足当今强国盛世,读书始终是古今贤士至死不渝的追求,是匡衡在三寸茅屋中的凿壁偷光,是高尔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谆谆教诲,是周树人妙趣横生的三味书屋,那么,读书的意义从何见之?
读书可以提升你的内在修养。培根在《谈读书》中写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由此可见,读书的确可以修养身心,丰富头脑,傅彩长才,而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可以弥补自身在不同领域的缺陷。三国时期,战功赫赫的大将吕蒙不喜欢读书,再三推辞读书学习,而在孙权的苦心劝告下,开始发奋读书,广泛涉猎,最终让鲁肃刮目相看,发出了“非复吴下阿蒙”的感叹。从此,目不识丁的粗俗大汉吕蒙,变成了文武双全,流芳百世的著名将领。而“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婉约清新的词风也不是空穴来风,她幼时寄养在藏书丰富的祖父家中,而父亲李格非则是苏东坡门下的得意弟子,因此在这个书香世家中,年仅几岁的李清照便对书格外喜爱,无所不读,饱览群书,知识积累十分丰富,这才造就了她在词坛上不可撼动的地位。但反观天资聪颖的方仲永,缺乏后天的读书积累,只是凭借着与生俱来的突出的天资,不读书,不提升,最终还是“泯然众人矣”。因此,读书是雕琢我们这块璞玉的刻刀,是推动船帆前进的劲风,是提升我们内在修养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我们走向成功的必然选择。
读书可以提升你的外在气质。有苏轼诗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可见,一个人对外表现出的气质形象,与他的.穿着打扮没有太大的关系,他与一个人的知识积累,读书经历密切相关。酒中谪仙的李白潇洒肆意,一袭白衣让无数人仰慕钦佩,他的嗜酒如狂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佳话,而倘若他不是才华横溢,博览群书,吟诗作对的诗仙李白,那他只能是一个邋里邋遢,嗜酒如命的著名酒鬼,而不是超凡脱俗的酒中谪仙。这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他是否有丰富的文学积累,是否博览群书,是否才华出众。居里夫人只是一袭黑衣上台作报告,再简洁朴素不过,但仍惊艳了众人,为什么,因为她有绝对惊人的科学成果,有数年来锲而不舍的积累与读书。个人气质的表现是读书经历的最直观体现,因为读书是刻在血脉中的文化积淀,是一个人是否自信,是否沉着的判断依据,因此,广泛的阅读能够提升一个人外在的气质。
小说《偷书贼》中那个求知若渴的小女孩在战火纷飞的社会中都竭尽全力去阅读,而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什么借口不去读书呢?读书可以提升你的外在气质和内在修养,趁着青春依旧,趁着光阴正好,去阅读吧,去尽你所能地汲取这精神食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