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多彩的童年生活】
在我的童年生活中,有许多令我难忘、有趣的事情,有唱歌、做游戏、打雪仗、堆雪人、放风筝……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放风筝。
记得那是一个春天的早晨,天气晴朗,我听到了窗外的鸟语声,闻到了花香,我和妹妹早早地起了床,因为爸爸妈妈说,上午要带我们到公园放风筝。
我们来到公园广场上,这里放风筝的人可真多呀!人们手里都拿着各式各样漂亮的风筝,有蓝色的“小蝴蝶”、有雪白的“天鹅”……我和妹妹的风筝与众不同,是我和妹妹一起亲手制作的,我做的是“小鸟”,妹妹做的是“老鹰”。
做风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首先,在一张大白纸上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小鸟。然后将两个长木棍用线绕紧了,接着粘在风筝上,再用一根长木根把长绳子绕了起来,一个精美的风筝就大功告成了。
我们同时放风筝,妈妈帮我拿着风筝,爸爸帮妹妹拿,我和妹妹拿着线轴,只见爸爸妈妈一松手,风筝便缓缓地飞向了蓝蓝的天空。
“小鸟”和“老鹰”越飞越高,我高兴地欢呼起来。最后,我们把线都放完了,风筝停在了最高处,和几只也在最高处的风筝,随着风来回飘荡,非常美丽。它们就像我们一样,不管你成绩有多差,只要你努力了,你会感到不断进步了。这时,我仿佛也变成了一只小鸟,在蓝天白云下自由自在地飞翔。在我上方的老鹰变得不再凶猛,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加油!只要你努力了,你定会飞得和我一样高。”
风筝飞的快要看不见了,时间不早了,我们小心翼翼地收回飞筝,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请不要认为放风筝无趣,只要你用心去放风筝,你会从中收获很多。放风筝真有趣!
【篇二:在我记忆深处】
在记忆深处,有着我最宝贵的东西。那是属于你和我的专属记忆。想起小时候,我和你坐在板凳上,捧着一个瓜,晃着小腿,我津津有味地听你讲那些有趣的故事,那回忆是美好的。
重拾起我们的记忆,笑的、泪的全都有。小时候的我,吃饭的时候总不老实,对你的严格要求总不能全盘接受。要是让你看到我的饭有一粒落在桌子上,铁定会遭到你的絮絮叨叨,你活生生的为我表演了一场川剧变脸,原来笑容灿烂,现在已经阴晴不定了。我一看你这脸色,赶忙夹起来吃了下去,也不管脏不脏,脑门早憋出一盆汗。“吃饭怎么还糟蹋粮食呢?农民伯伯的辛苦就这样对待的吗?我是怎么教你的?”你像和尚念经一样,絮絮叨叨,叨叨絮絮。我见这状,一只耳进一只耳出。你可被我惹毛了,让我伸出手来,我知大事不妙,怯怯缩缩地伸了出去。“啪”!手火辣辣地疼,你的手白净如玉,这时候像镀了一道粉边,我这时候还感到当时的余温。回想起来,你那是在践行“光盘行动”啊!
再大一点,就上小学了。你总会时不时冒出一句:“你看邻居家的孩子,人家才是好孩子,回来哪有看电视的,不都是好好写作业,你可得多向别人学着点。”我哪听得进去,嘟着嘴抱怨道:“说的我好像一无是处是的,只看见别人的好,那我呢?”你听到这话,露出失望的神色,伸出略略生茧的手揉了揉我的头,走了。我的不解和疑惑堆积在心里。只怪当时的我太傻了,你这是为了让我懂得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向他们学习啊!这不是应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吗?
上初中了,我从同学那学会了摸手相,说白了就是看“三线”,周五回家后,我兴致勃勃地要给你看手相,你欣悦地答应下来了。我握起你的手,不由得大吃一惊,泪水在眼眶只打转,我握的是手吗?这分明是一块干枯的木根,上面的轮廓早被机油埋没。我抚摸着那双手,在记忆深处,触动了我的心弦,我已泣不成声,你拍着我的肩:“傻孩子,看个手相咋哭了?”我带着哭泣声:“妈妈,您的生命线很长很长,我会陪你到永远的……”
在记忆深处,有你我的专属记忆,妈妈何时你已经苍老了?您的手已经不再白嫩了?岁月在你身上留下了痕迹,让我更懂得珍惜这份亲情。
【篇三:续写《井底之蛙》】
听了小鸟的话,小青蛙迟疑半天,它禁不住从又潮湿又黑暗还长满青苔的圆井里蜗牛般的爬出来。一出井口,耀眼的光线如同利剑从四面八方刺过来,它禁不住揉了揉眼睛,再定睛一看:天高云淡如同仙女的纱裙那么的洁白。那么多姿,仙女托着金灿灿明珠般的太阳,迎风散发着大自然的芳香……
小青蛙正忘情欣赏这美妙的一切,这时,突然发现自己身后有个身穿T恤的,有一双小脚丫可又穿着超大水鞋的小男孩,身边还跟着一条可爱的小黄狗,他们正蹑手蹑脚举起大网兜准备从天而降网住它。小青蛙看了下小男孩快到屁股的超大水鞋,不禁“呱呱—”地笑了。突然,“啪”的一声,小男孩冷不的给前面一根弯曲的木根给拌到了,咕噜二下掉进了水井旁的小河里。“呱,呱呱—,呱,呱呱——”青蛙笑得弯了腰。
这时,小男孩在小狗耳边悄悄的说了一下话,小青蛙正疑惑时,发现男孩在自己的左边悄悄地走过来,小狗也从自己的右边慢慢地爬过来。小青蛙明白了,就在小狗扑过来这时刻,它吱溜一声溜进河里去了。它从河里探出头,看到小男孩的网兜不偏不倚正好网到了小狗。小男孩哭笑不得,只好收起网兜。
天慢慢的黑了,远处传来妈妈的呼唤声,小男孩与小狗不得不回家了。看着他们离去的二排脚印,小青蛙却怅然若失,突然觉好难过。好孤单!它不想再回去做井里的青蛙,它想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找朋友,找希望…
【篇四:记忆中的司马迁】
《史记》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被大文豪鲁迅称赞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的作者——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自然也人人耳熟能详,令人叹服。
司马迁出生于西汉,在朝廷做官受到牵连,按当时的法律,他可以在100万贯钱和宫刑两者之间选择。奈何,司马迁为官清廉,又怎能有万贯家私?最后,只能被处以宫刑。此等屈辱,堂堂三尺男儿如何能忍?如果是我,我肯定会热血愤发,英勇反抗,最后就算格杀当场也无所谓。可,他忍了!无法想象,他是如何做到的!
从此,他走上了孤独之路,没有友人,没有亲人。无论何时,漫天黄土中,滚滚尘土中都有一个萧索的背影缓缓走着。身上的单衣,简陋的行囊。身冷,心更冷。我想唯一能暖和他的只有几文钱的烈酒吧!
远处一间茅草房传来争辩的声音,走进一看,有三个老汉正争得面红耳赤,不时还唾沫腥子飞溅。而其中一个老汉,瘦骨嶙峋的体态明显地写着严重的营养不良,咕咕叫的肚子也在抗议着,但他依然坚持着,这就是司马迁。他已成这般模样了。看司马迁焦急地在两边来回转头,两脸枯黄,但目光中的渴望却丝毫不减。渐渐地,他的颈、头上出现了水滴,不知是汗水,亦是口水。终于,平静了。司马迁期待地把脸凑过去,让希望在无情浇灭他的火焰的一句句方言中重新燃起。
终于,他回来了。京城门口走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手中拄着木根。人们都对他望而生敬,京城街道是拥挤的,可他走得很通畅。因为人民自动为他留出了一条宽阔的道路,尽管他不是什么达官显贵……
我记忆中的司马迁,并不是那种拿着自己的成就,高高站在云端,俯视后人,恃才放旷的高人形象。在我记忆中,他是一个只会放低自己的身段的谨严的学者,是会忍受屈辱的隐者。我不需要抬起头去仰视他,因为我们都是求知者。我们只需拉起手,扣着臂膀,去向那些高人请教学问,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