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年的作文】
从前有一个小镇,叫做脂肪小镇,乍一听估计所有人都认为这个小镇肯定是因为胖子居多而命名的。那你就错了,恰恰相反,生活在这个镇子上的人们没有一个胖子,个个都似健美教练。
在这个镇子上,所有人都很勤劳上到老人下到孩童都有一整套的生活方式、劳作计划。绝对不吃对身体无益的任何食物,很注重保养和锻炼,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小镇的.人们都很和谐,生活的很快乐,而且环境犹如世外桃源,这也造就了很多的长寿老人。
当然在众多的人们当中总会有一个另类的人,他就是东先生,还经常与大家唱反调,整天的游手好闲、好吃懒惰。因为他的祖上给他留下很多基业,根本就不用他去做任何事情,这就导致了他根本就没有靠自己的双手劳动创造财富的欲望。不去劳动创造财富,祖上的基业总有一天会被挥霍一空的。邻居们的劝说他根本就听不进去。
很多年过去了生活在镇子上的人们越来越好,然而东先生却越来越穷,生活勉强维持,而且骨瘦如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健康规律的生活,靠双手劳动得来的财富一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味地懒惰、啃老、不听劝阻也不去付出那么东先生就是最好的例子。
【篇二:秋天的故事】
走在幽静的小路上,火一样的枫叶在眼前漂浮着,漂浮着……
早上我到学校的时候,突然发现我放在抽屉里的五元钱不翼而飞了。气得我大叫一声:“是谁把我的钱拿走了?!”同学们说:“肯定是×××拿去了,就她喜欢偷东西。”我一听立马跑到她那儿去了,“你为什么偷我钱?你这个小偷!”我看见她低下头,泪水在眼里不停地打转。我想:肯定是她偷了我的钱!这时同学也说起来了,“真是的,偷了人家的钱还不快承认!”“我看她祖上就是干这行的。”“这么喜欢偷,怎么不去偷银行呢?”一句句话如一根根针穿刺她的心。她开始哭泣,但没人理她,“就知道哭,哭也没用,那是人家××的钱。”同学们又说起来了,她突然叫了一声:“我没偷!”话音未落,×××一巴掌打在了她头上,“你没偷?那还是人家自己把钱藏起来了!?”这时班主任进来了。
班主任看见我们围在×××桌边,又叫又骂,问:“怎么回事?”我马上说:“老师,他偷了我五元钱,还不承认!”同学们马上附和“对对!”班主任说:“那可不是一件小事了。”×××是班上最不受欢迎的人,班主任也不喜欢她,班主任把她叫到讲台上,对她说:“你不能偷东西,你家又不是穷,想要什么让你爸爸妈妈给你买。不能偷同学的钱,知道了吗?”突然她一下子扑进老师怀里,哭喊着:“老师,我爸爸妈妈只喜欢弟弟,他们都不管我,弟弟要什么他们都给,我要什么都不给,还打我,骂我,说我败家……我根本不想回家呢。”
我们都沉默了,为什么一个这么好的小女孩有一个这样的家?好多人都在哭泣,我走上讲台,对她说:“对不起,五元钱就是我借你的,你一定会还的。”我知道,如果说“送”你了,她的自尊心一定会再次破碎,她断断续续地说:“谢——谢谢——你。”
秋天,你是否把那个小女孩记在了心里?
【篇三:走向独立】
“靠人靠天靠祖上,不如靠自己。”我们不可能永远依靠父母,我们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想要的一切东西。昨天,我便走向了独立,感觉自己离独立有更近一步了。
假如我有一个新认识的朋友来我家玩,我却恰好不在家,我的家人又不认识这个新朋友。在这时,我的家人定会问:“你说你是我们家青青的朋友,那青青有什么特征啦?”如果那人是我的朋友,他定会回答:“贵府家青青小姐,一好数蚂蚁,二好吃拉面,三好……”“三好什么?”“不想独立”。
的确,我不想独立。但渐渐的,我发现我长大了。我平时和妈妈睡一间屋,但我发现,那间屋的床,已经不能容纳我和妈妈两个人了!也许我真的长大了吧,也许我真的该独立了吧!于是,我决定和妈妈分床睡。
晚上,伴着寒风呼啸,冷雨敲窗,我渐渐进入了梦乡。我做了很长一个梦,靠人靠天靠祖上,不如靠自己!我走向了独立,我可以用我的双手去创造我想要的一切东西,那种感觉真的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篇四:传家之宝】
我有传家宝,那是一碗汤,在奈何桥旁。
——你已经猜到我是谁了,世人唤我们一声孟婆,母亲说,那是祖上孟氏的缘故,所以一代代守在这碗汤旁边的女孩子,都被人世称为孟婆。
那你想不想听听关于这碗汤的故事?
听母亲说,第一碗汤极苦极苦,那是祖上的祖上熬的。世人都唤她为“孟姜女”,那年随着一段灰黄的长城泫然轰塌,她不愿堕入忘川,于是用心头血熬了一锅的汤,深邃如忘川和彼岸花的颜色,映着过往游魂的血与泪,如河。她说她不忍心看这世上生灵都背负着洗不清的伤,于是熬了这么一碗汤,用剧痛帮他们遗忘。
转世的魂由此忘记了过往凄凉的月光,却没忘掉曾经喝过的那碗汤。于是他们告诉世人那汤有多苦涩的味道,可是多管用,——那些不堪回首的过往,都如同大梦深处不见的他乡。
从此,世皆奉为珍宝。
后来,一代一代,有些愿留下的魂就在奈何旁做了下一个孟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舀满了心头血注进旧汤,看着来往的游魂,迫不及待的求一碗,喃喃自语着一段极痛的生前。——再后来,世人都以喝过孟婆汤才入轮回场,为一个不成文的习惯。
从此,世皆忧伤。
直到一个小女孩出现,鸦雏双鬓,红杏单衫。
她张望着穿过长队的游魂,看着那泛着古旧而残破的汤碗,“这是孟婆汤?”她问。
对着汤碗寻自己前世的游魂早已泪流满面,却还是看着年少的女孩点点头,“会有点苦的,但那黑色的前世就都会忘得一干二净了。”
黑色的前世?她皱皱眉头。尘世从不是黑色的呀。她想。不是夕阳如点朱砂,而即使是深夜也有米黄色的月牙?还有鲜花着锦、彩彻区明,连阳光都是有颜色的呀。
她不解,于是又一路问了许多许多捧着汤碗的人,她问他们彩虹的颜色,回答的却是那场暴雨掀了屋上的茅草,昏暗无助而落魄;她问他们溪水的清凉,回答的却是卷在沧浪间良人和岸边一曲箜篌的挽伤。
而疲倦于听离魂倾诉的孟婆此时也注意到小姑娘了,见到她怔怔的神色流转在清澈的瞳孔里,——母亲后来告诉我说,她那时看着小女孩的眼睛,居然想起了百年未见过的人间的繁星。那时候还是孟婆的母亲舀了一碗汤走到小女孩面前,她想哄她把汤喝了再投忘川,可小女孩却蹙着眉头问她:“婆婆呀,为什么他们都不记得人间的颜色了?——他们,他们怎么只记得孟婆汤的颜色了……”
“我小时候听过一句话,‘世有孟婆汤,举世皆忧伤’,原来是真的。”
孟婆半晌怔怔,而小女孩却不知什么时候拉了她的衣角,狡黠的笑:“婆婆呀,我们往孟婆汤里加点好看的颜色好不好。”
……
后来,孟婆汤里渐渐被小女孩揉进了尘世千万种颜色:春风十里和华灯初上,碧玉妆柳和西亭群芳……苦涩渐销。孟婆本担心小女孩折腾完的汤已不能遗忘,却发现亡灵的过往却在这千万般色彩下依然褪尽,只是喝汤的亡灵哭诉的少了,甚至会提起明月清风、名花倾城。
这碗汤的不再苦涩又很快传遍了世间,从此,世皆愈奉为珍宝。——其实它还是有苦涩的前味,却沉沉在后味里并了一段悠长而温柔的清香。一如它还是有深沉的墨色,却可以折映出人间的赤橙红绿和星光。
从此,世皆无忧伤。
【篇五:传承】
说到传承,我就会想到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他的身世十分平凡,相貌也十分普通,但是在我眼中,他传承给我的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信念。
初入新居的第一个傍晚,晴空万里。天空中的晚霞好似跳跃的光辉,从地平线上浮动。这时,一个浑厚的声音打破了傍晚的宁静:“磨剪子啦——”声音越来越小,可是带给我的震撼却久久不能消散。如此现代化的都市中,还会有人传承这门古老却快要消失的手艺吗?
在随后几天,这个声音总是如期而至。每当听到这深邃而又沧桑的声音时,心中总会感到一份充实与慰藉:原来我们现代化的城市中,还有一位坚持传承那份古老行业的人。
一天傍晚,家中的剪子恰好钝了。我一听到他那熟悉的声音就飞奔下楼。迎接我的是一位和蔼的老人,推着一辆“上海永久”吱呀吱呀地走来,“小朋友,来磨剪子?吗”说完便接过我的剪子,端详了一番后,慈祥地说:“用到这么钝才来磨呀?”,我不好意思地说:“我家的剪子已经用了好几年。”只见他将剪子拿到一块磨平的粗砂轮上先磨去经年的铁锈,再用砖磨细细打磨。最后用一把小铁锤在铁砧上敲敲打打,从剪刀尖刀刀刃再到螺栓。此时的剪刀已经寒光闪闪,锋利无比了。望着老人一丝不苟的神情和专注的眼神,我的心中充满了疑惑:这门即将失传的手艺他是如何学到的?他为什么选择了这门的职业来传承。
老人看我久久不肯离去,一直围着他专注地看,老人忙完了手中的活以后,向我诉说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他的祖上都是磨剪子的,磨剪子是一门技术活,那个年代会这种技术的人在县城中很受人敬重。他的祖上去世之前,唯一的愿望就是让后人学会这门手艺,这样后人们就不必担心吃饱穿暖的问题。但是,随着现代化地发展,越来越多机器出现让这个靠手艺吃饭的家族走向了没落。他忽然停止了,那份寂静就好像世界只剩下了我们一样。良久之后,他缓缓开口:“我来把这门手艺传授给你吧,因为我也快…”又是一片沉寂。
就这样,我成了老人的“徒弟”。他兴致勃勃地讲着这门手艺,他脸上那岁月雕琢的痕迹掩盖不住那发自内心的喜悦,他一遍又一遍为我演示着繁琐的细节,记住“磨剪子其实比较枯燥,一连几个小时站那儿,在粗砂轮边上一遍遍地打磨,也会焦虑,怕做不好。专心致志做一件事,听起来很好,实行很难,而日子的功劳和造化便在坚持之间呈现。”老人又继续跟我讲:“日复一日地打磨工具,修炼自己,最终成为一个不仅知道怎样做技艺,更知道为何而做的匠人,匠人精神终究不过是这样一句话:给时间以生命,而非给生命以时间。”我聚精会神地聆听着,牢牢记住了上面那段话。老人眼睛里散发出明亮的光芒,因为他知道,这门手艺已经传承了下去。
聆听了老人的教诲后,我面对着夜空思绪万千。现代人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下,没有耐心脚踏实地奋斗了。然而这位老人却能够因为前辈的嘱托而坚持自己那份淳朴的信仰,实在值得敬佩。我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因为从老人身上我不但学会了这门手艺,还从他身上传承到了许多匠人精神的品质。
每当夜深人静,我总能想起老人和他那辆吱呀吱呀的上海永久。老人的嘱托已经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吱呀吱呀---”的声音一直回荡在我的脑海里,而那就是传承的声音,这声音令我刻骨铭心,永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