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队相关作文

【篇一:用脚做梦】

正是大西北的日出时分,我躺在沙漠中做了个梦。

早起的人们试图爬上鸣沙山,青海,凌晨四点二十,为了看日出。

驼队载着睡意盘旋着上山。

我手脚并用却也上不去些许。沙子松软,踩三步滑两步。沙子堆的山,明明不高,却任我跌爬,无能为力。

月半弯,星星稀疏闪亮。远处灯火昏黄。

我小心翼翼地踩上沙子,不期然地又一次滑下。我躺在沙丘上,看着星星。大西北,连星星都是悲怆的。

好想看日出啊。我闭上眼,一轮红日跃上地平线的样子浮现脑海。灿烂热情的阳光照得沙漠温柔起来。驼队的影子倒映出一幅泼墨画。疲惫奔波,却不辞劳苦。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我不知过去了多久,只坚信漠北的落日定是无与伦比的。

“别做梦了,二十分钟必须到山顶!”父亲打碎了我的漠北梦,以军人的姿态下命令。

父亲拉住我的手。他在沙山上深深地,实实地刻下一个脚印,再让我踩上脚印,接着是哥哥、母亲,一步一个脚印。踩实过后,竟是好走多了。危险而迷人的边塞啊,我刚刚无数次跌落的可是千年前的战场?我踩过的沙子是否藏着未销折戟?一步一步向上爬的过程中,我又开始做梦。

深深的脚印,脚踏实地的一家人。父亲如是鼓励着疲倦的我。

山好像爬不到顶似的。每一步都是艰难的,机械麻木地迈腿。我也不知道下一秒还能不能继续站着。快要支撑不住了。

我的梦里,一轮红日冉冉升起。

别用脑子做梦!快到山顶了!

不知是谁在鼓励我。我仰头,山顶数步之遥。

好梦由来最易醒,一觉已是三生过。待我再睁开眼时,出现在梦中无数次的那一轮红日跃上心间。

春风不度玉门关。即使是春天,大西北依然是悲怆寂寥的代名词。谁人能想,这里也曾是无限风光的丝绸路?

张骞牵着驼群一路向西前进的模样似乎历历在目,历史的长河滔滔不绝,多少文人骚客于此留下传世名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泱泱华夏的复兴梦,须得脚踏实地,一路向西。

躺上山顶的那一刹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华夏大地的复兴梦,梦中长长的丝绸路。

几百年了,该重回那盛世了。

盛世之路,复兴之梦,脚踏实地,慢慢走。

【篇二:消失的楼兰】

楼兰曾经是一个繁华的国都,但却无声无息的消失了,直到几千年后才被发现,消失的经过也成了千古谜题。

楼兰以前多么富饶我不知道,但眼前却是茫茫沙海中的残垣断壁,毫无一丝生气。

司马迁在他的作品当中有对楼兰的记录,这是中国最早对楼兰的记载。《汉书?西域传》中有对楼兰的详细介绍,鄯善国本名楼兰。

楼兰古国占地大约二十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浙江,江苏这两个省占地面积,位于孔雀河下游,水草丰茂的地方,曾经是丝绸之路重要的中转站。

此时的我就站在这里,面对茫茫黄沙,即便空气也是让人郁闷的,沙漠中不时有倒下的树木被氧化后所剩无几的枝丫。

车子在沙漠中不停的冲刺,像摇篮一样让人发困,两边尽是沙子,大石块和山丘。无论什么时候人类的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好比是拿破仑亲自带兵出征的时候,迎接他的对手不是人竟是蚊子。还没开始开仗就死伤大半了。

也许这里曾经是毒辣辣的太阳,成群的驼队,唯美的牛羊。可如今……

由于楼兰不太与外界交往,只有过往商人的口述,所以楼兰早已成为神话,即使是装备最先进的考古队也无从下手吧。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大自然会让富饶之都变成神话,让水源充足的绿洲变成滚滚烟尘的沙漠。这就是大自然,令人敬畏的大自然。

【篇三:西域驼队中的故事】

我睁开眼睛,发现自己穿着布衣。我环顾四周,却只看到了一面长长的土墙和一个关口,关口上用隶书写着三个大字:玉门关。正当我感到奇怪时,一个驼队入关了。

只见队伍最前面是一个骑着马的汉人,后面的人长相、衣着各不相同,骆驼上还驮着满满的东西。这时我才意识到:我穿越到汉朝啦!我连忙跑到驼队的前面,问道:“请问您是张骞大人吗?”那人回答:“没错,我正是。”“恭喜您第二次出使西域成功!”我惊喜地说道。“谢谢!”张骞也十分高兴,不过他又突然感觉有些不对劲,便问道:“你一个小书童怎么知道的这么多呢?”我想了想,说道:“说出来您可能不信,我是来自未来的人。”张骞好像不太明白我这句话的意思,看上去将信将疑。我又解释说:“我还有一些问题想问您,请问我可否与您一起回到都城?”张骞点了点头说道:“那好,你就随我一起吧。”

在驼队行进的过程中,我又问道:“张骞大人,请问在您第一次出使西域被匈奴抓去后,是如何保持‘持使节而不失’的呢?当您在逃出去后,又为何坚定地选择了继续向西呢?”张骞挺直了腰杆回答道:“我‘持使节而不失’是一种信念,使节代表着我的使命,也代表着大汉王朝,所以绝对不能丢弃。在出逃后继续前往西域是为了完成任务,这也是我的责任。既然当年我接过前往西域的圣旨,就一定要用尽全力去完成,不能畏惧各种艰难险阻。”听到这里,我对张骞的佩服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我又问道:“听说您这次从西域带回了不少美食,真是让我们后人大饱口福。那请问您是怎么与西域各国建立友谊的呢?”张骞回答说:“想与别的国家建立友谊,首先就要尊重他们。只有你尊重他们的穿着饮食、风俗习惯等等,他们才会信任你;其次,你还要真诚的对待他们,最终才能收获友好的关系。还有啊,这次我们不光从西域带回了美食,还带回了服饰、物品和技术呢。”

看着眼前这位气宇轩昂又待人温和的男子,我心里想:现实里的张骞果然和历史书中的一模一样——宽容大度,有责任心。“小书童,我见你知道得如此之多,要不下次随我一同再前往西域吧!”听到这话我有些慌张,心里想:不行,我要赶紧找个办法穿越回去!

我猛然从课桌上坐起,原来我是在复习历史的时候睡着了。可是,张骞的形象却依然历历在目。张骞的故事广为流传,一直传至今日。虽然故事里的主角早已离去,可是他顽强的意志与平易近人的性格会被后人所敬重,所学习。故事中,张骞开拓的商路造福了沿途各国的人民。如今,它也演变成了一带一路,但它重要的地位从来没有改变。

【篇四:楼兰古城】

涌动的人群杂声不断,用极缓的速度向前推进。新疆博物馆,近乎成为新疆文明的证据。

我没有着急挤向人群,但墙上几个字把我拉回两千年前——楼兰古城。

楼兰的名声,几乎家喻户晓,再次看到,不禁幽幽自叹。当远处荒漠中响起熟悉的驼铃,身后是鲜明的红日,不远处村庄的人们都看向驼队们。红日把沙漠照得更加鲜红,远处的空气模糊起来……

当丝路经过此地,便总能辉映“大漠孤烟”下的驼队。东汉,楼兰的名气响彻中原。但当沙土扬起,却无情地盖住了这童话般的城市。

《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楼兰严重缺水,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夕阳依旧,人面何处?

但,当我顺着楼兰往下读,其中却自豪地点到汉文化对楼兰的冲击,介绍了各样的交融。这座在汉人与匈奴之间徘徊的古城,却亦因文化交汇而意义非凡。当剩余的楼兰人逃亡中原,虽无法再重建楼兰昔日的光辉,或改名更姓,融入中原。但变朝迁代,他们的文明不也能够融入文明的洪流中?

楼兰虽逝,当年的人面也冲入中原,或许哪一个人,身上便流着楼兰人的血脉,深通楼兰的文化。

再次随人流向前,楼兰的古物不暇地映入眼眸。人群中总发出沉重的叹息,我却笑了,为何悲伤,中华文明至今未逝,她用她的包容性,哺育了其他文化之婴,互相影响,留下各自的印记。她证明,不会撒手任何一个孩子。故,楼兰文明终存。

人群不断前行,朝代移到了魏晋之期。孝文帝吟鞭东指,即手下令对人民开始汉化,而匈奴文明也同时融汇于中原。展品中也不时出现中原的胡凳、胡椅。默默地,无论胡汉何论,交融的文明并未在践行后受大量反对,孝文帝拿出了诚意,纵多少人称子民“杂种”,中华文明的头衔始终未变。

这样的改革,仅是形式大小之异,本质与楼兰之逝并无差别。新疆的族群众多,而这些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满族,不也能为中华文脉包容万物的缩影?民族与文明的交融,从未断绝,从未逝去。

走完博物馆的朝代变迁,脑中的楼兰却挥之不去,一路走来,我的步子越加自信,文明之基愈加雄厚。没有水,只有瘟疫的楼兰,却能坚定地把步子迈向包容的中原。

楼兰一梦,文明依旧,在每个角落。

又听驼铃清脆,朴素的人民望着罗布泊,眼神深邃起来。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