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品相关作文

【篇一:中秋】

中秋,仲秋,月上中天,秋日之中。

中秋,的确是一个古老的节日,正如从不见那皎皎圆月在此日躲入苍穹,从不见人们忘记这一天那般真。

应着妈妈的叮嘱,我特意在这一天望向窗外,月儿很圆,好像手中香甜的月饼,圆润而又让人憧憬。这天并没有星星出没,仿佛特意将整片天空留与了明月,好让其大放光华而不被掩没。

对于我来说,这确是独一无二的月,在这一天,只身在外的游子会因其远古的传说而想起远在他乡的亲人,在这一天,守旧复古的老人会特意摆上一桌祭品来祭拜月娘祈求平安,在这一天……

我的思绪似又缥缈起来,竟模糊糊看到了小时在姥姥家过中秋的场景。姥姥是个有些迷信的人,每逢中秋,必要拜一拜才行。久而久之,这也成了我的乐趣之一,拿来祭拜的祭品往往是没有用处的,可是,在乡下,人们可舍不得浪费一点点粮食,祭拜后的祭品往往等上一会就成了我们这些小孩子的吃食,拿到了盼望已久的“零食”自然少不了要开心一场的。

祭拜完人们便也闲下来了,姥姥家就是这样,过年吃团圆饭,中秋也少不得,这个时候就会叫上一大帮亲戚其乐融融的坐在院子里的圆桌旁,吹吹冷风,吃吃月饼。这个时候,即使风儿再冷人们心里也是温暖的。

可是,随着我学业的增加,遥远的姥姥家也再没有时间去了,中秋热热闹闹的团圆饭逐渐演变成了三个人、两个人、甚至一个人的家常饭。

为什么要在中秋这天看月亮?我可算是知道了。一来,设若有人,这便是圆圆满满的。但若是没人,则又变成冷冷清清的了,可算让人体验了一把嫦娥的悲苦。

中秋和月儿是息息相关的,这点总是错不了。

【篇二:优秀】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常常感到困惑:为什么来之不易的机会往往白白错过?

而又为什么故事总是如此悲哀?

古时候,一位国王打猎时失去一根手指,国王非常烦恼气愤,每天借酒消愁。每次陪国王打猎的大臣劝到:“尊敬的国王,一根手指换一条命很是值得的,请想开一些,请您保重身体,少了一根指头没什么大不了的。要知道,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啊!”国王听了勃然大怒,下令将他关进监狱。几个月后,国王伤好了,准备出去打猎,但是每次微服出巡的大臣被他关进了监狱,碍于面子,国王只好独自出去打猎。可是,国王不幸地被野人抓住当祭祀“圆月神"的祭品,用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可野人正准备祭祀时,突然发现“祭品”身上缺少了一根手指,而残缺的东西不能祭祀圆月神。于是,野人很不情愿地放了国王。国王回国后立刻放了那位大臣,庆祝自己重生。宴会上,大臣又道:“国王啊,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啊。”国王不解:“我失去手指,保住性命,固然很好。可你在监狱的几个月又有什么好的呢?”“尊敬的国王,如果我陪您打猎,野人发现国王身体有残缺,一定会让我作祭品呀。所以,是您救了我一命啊!”

于是想到了当年的塞翁失马。塞翁的豁达乐观态度让他与亲人在战乱中保全生命,拥有了幸福的生活。物来顺应,顺其自然,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当有些事情结束,我们会抱怨他的不公平,觉得自己很倒霉,可这些事情却给我们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让我们明白好多道理。那么我们应该放下一切不快乐,轻装继续前行。

雪花不会因为落在错的地方而哭泣,因为它曾装点过大地;小草不会因为生长在角落而伤心,因为它曾拥有过春天;花朵不会因为平凡而悲伤,因为它曾吐过芳香.........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但一切安排当时看来可能并非最好,可结局都是最好的。

上帝早已为我们安排好生活,一切都是于我们每个人最好的安排,放空自己,拥抱更多的美好。

泰戈尔曾说过:“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

所有的错过都是为了更好地遇见。而往往故事中的支离破碎,都是为了天长地久的圆满。

上天让你放弃和等待,是为了给你更好的那个。

请相信,一切都是最好安排。

【篇三:乡旅】

曾有人说旅行便是从你习以为常的地方到其他人习以为常的地方。山一程,水一程,沿途的风景与记忆中相差无几,回到故乡,便是一程乡旅。

我自以为对这片土地已经足够熟悉,连山峰的轮廓和梯田的排布都带着亲切感,路途上的每一块路标都熟谙于心,正是梦里常出现的样子。

满载欢声笑语的客车驶入宁静的小城,斜晖脉脉。我瞥见路边的人家,虽冬意未浓却早早搬出了火柜。这个仅能容纳四五人的木方盒子是当地人取暖的工具。耳边响起的是似亲人闲谈时的浓浓乡音,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炭烧气味儿,人们磕着瓜子儿,剥着当地的蜜桔,话诉着金秋的丰收,伴着阵阵笑声,恬静而惬意。

当地人的房子大多是独门独院的小阁楼,门与一层房屋大致等高,正对大门的必定是家家户户的堂屋。百善孝为先,堂屋就是家家户户祭祖的地方,逢年过节,一家老小都要团聚在这祭奠先祖,行孝礼。堂屋中央摆着祭桌,桌上摆满丰盛的祭品,家乡有一样祭品是必备的——酥皮红糖扣肉。家庭就是牵连在血缘的纽带下,就像巴金先生笔下的大榕树,一辈萌荫着一辈,开枝散叶,代代相传。

我独坐在大巴的一隅,车内的笑语喧闹依旧,我也应和着,青春似火的激情点燃了这座小城,换来了隔夜似火的骄阳天。

站在阳光庞罩的山顶,可以清晰的看见无垠的农田,一块块秋收后的土地辽阔而又有些许的寂寥感,我眼前浮现出劳作的人们,握锹挥锄的双手,弯曲如弓的脊背,汗水涔涔的面庞,丰收喜悦的目光。仔细想来,这是第一次感受故乡的深秋。我熟谙蝉鸣蛙叫的盛夏,冰雪消融、溪流淙淙的早春,从未像郁达夫哪样仔细品味故乡的秋。不期而遇,美不胜收。在山间我寻觅到漫天飘黄的浪漫;山顶上,云雾遮罩了暖阳,秋风撩动我心,不禁感叹着这红如丹霞的土地上孕育着多少生命。当我们步行在山间,得到了崀山的礼遇。秋雨说下就下,没有了夏日的暴燥,有的只是缠绵,裹挟着阵阵凉意。细密的秋雨让山景变得迷蒙起来,我的思绪随着晚风,飘荡在空中,穿行在旷野。

踏在返程的小路上,故乡的一切就像电影里的一幕幕在脑海中闪现,那些记忆仿佛潮水像我涌来,洗涤着我浮躁的心灵。我细细的品味着故乡的秋,享受着这次别致的乡旅。

【篇四:清明】

清明节的早晨,虽有些许阳光,可占了更多天空的却是那厚重的云层。这云层如千斤重担,压在人们的心头,仿佛连呼吸都有些困难,更不用说去爬山上坟了。

来到我家的坟地,更觉得心情低落,坟周遭全都充斥着杂草和不知从哪儿飘来的塑料袋,坟前都散乱的摆着上一次上坟留下的纸钱以及早已干透、又经历了风吹雨打的残败祭品。有的已经完全掉色,扭曲得不成样子了,看着它们,心情也愈发沉重了。

所以上坟的第一步,便是打扫了:拿砍刀把坟前多余的枝条砍掉,把老旧的祭品扫到一边,在周围的松树上扯下几束松针铺在坟头,再插上新的香……

打扫卫生时总能感到心情舒畅,因为帮助别人(即便他们已故)总会觉得舒心。一段时间过后,我们已经将坟翻新了一遍。看着这些已故亲人们的“居所”重新变得整洁,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我对一座坟感到好奇,它看起来不是很陈旧,无论是石料还是土质都比其他的坟新。妈妈走过来语重心长地说:“这是你小舅,实在是可惜啊!”我正准备开口,妈妈又说:“年纪还轻就不在了,因为车祸……”我们都沉默了,在心底默默缅怀他,伤感又一次涌了上来。

下山的时候,我发现阳光已经穿过厚重的云层,洒在了地面上,我内心的阴霾也逐渐散去了,沐浴在阳光里,这个清明节似乎又被赋予了一种新的意义。

过去的终将过去。祭奠死者是为了让生者更加珍惜现在的生命。我们在缅怀死者的同时,也要更加精彩的活着。

忽然想到电影《寻梦环游记》里的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爱的反义词不是恨,而是遗忘。”我们牢记逝者,也是对他们爱的一种体现。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

【篇五:家乡的端午习俗】

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粽子不仅以它特有的形状、颜色和滋味惹人喜爱,而且能引起人们对一位古人的怀念。

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粽子用翠绿的粽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以后,颜色变深了。剥开墨绿粽叶,只见洁白如玉的珍珠米团里镶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枣,红、白、绿三色相映衬,显得十分艳丽。

粽子的味道更是美极了。粽子散发出高雅的清香,咬一口,真是甜而不腻,黏而爽口。它既是驱邪开胃的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补品,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欢吃。

传说粽子是为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屈原一生写过许多著名的爱国诗篇,后来由于国王不接受他的爱国主张,造成国土沦丧。屈原满怀忧愤,跳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年端午节,总是把食物用粽叶包起来,投入江中,作为敬献给屈原的祭品。

老人们说,吃了粽子要学习屈原的崇高品质,要继承他的爱国精神。难怪人们吃粽子时,总是给孩子们讲述屈原的故事呢!

【篇六:清明感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又是清明节。爸爸带着我驱车百里,赶回老家扫墓祭祖。曲折盘旋的山间公路,已经让我晕车呕吐;到家后徒步爬行山林,更让我浑身湿透。我不禁埋怨老爸,为什么一定要我给不曾见过的先人拜祭。爸爸放下手中的祭品,趁着休息,讲起清明节的来历。

相传晋公子重耳出逃,有一天饿得不行了。随从介之推端来一碗肉羹,让重耳美餐一顿。后来知道,是介之推割下了自己大腿肉,煮烂献给重耳的。重耳感动得发誓要好好回报。可是重耳成为晋文公后,大赏随从,唯独忘了介之推。之后派人寻找,又错误地烧死了隐居的介之推母子。痛定思痛,晋文公将介之推死之日定为寒食节,第二日为清明节,世代承传。

清明节的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晋文公本要报恩,却误害了恩人。确立清明节,一定是寄托自己无穷的悔恨和无尽的哀思。今天,我们倡导过清明节,不也是为了怀念先人,牢记遗训吗!中国的传统节气,不是蕴涵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吗!

心底明澈了,人也轻松起来。这时,又雨过天晴了,竹林小径,显得幽静美丽。我踏着石梯,心中冒出串串问号:这一级一级的石梯,是何人开辟修建的呢?这一路洒下多少汗水和心血呢?正是清明的节气,才让我懂得先人创业的艰辛,倍觉今天幸福的来之不易。头顶葱绿斑驳的竹影,脚踏石级上软绵的竹叶,鼻闻周边清幽的竹香,手抚亭亭玉立的新竹,我仿佛进入伊甸园,仿佛通往久仰的圣地。

终于来到奶奶的坟前。眼前荆棘遍布,杂草萋萋。我不禁心痛:奶奶,儿孙又是多久没来看望您啊!我使劲拔除杂草,爸爸也拿起携带的弯刀,奋力砍除刺人的荆棘,似乎只有这样做,才能弥补心中的愧疚。当收拾完这一切,我们大汗淋漓,但我们浑身舒畅。我们手不停歇,我一张张撕开纸钱,爸爸摆开三碗肉、鱼、糍粑等祭品,三个酒杯,三双筷子,在坟头插上点着的红烛和檀香,再烧起纸钱,给酒杯斟上三次酒,燃放鞭炮。此时此刻,我的心愈加清纯宁静,仿佛随着袅袅青烟升腾。我按照爸爸的提示,恭恭敬敬的跪在奶奶的坟前,磕上三个头。奶奶,您为什么早早地离开了儿女?您为什么只咀嚼着养育儿女的痛苦,却不能享受儿女长大了回报的幸福呢!“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这是怎样的伤痛呢!奶奶,您是怎样的模样啊?是操劳一日三餐的憔悴不堪,是缝补五个儿女衣衫的泪眼昏花,还是积攒五个孩子学费的牵肠挂肚……

下山的路上,爸爸又给我讲起了奶奶。那年,爸爸刚念小学四年级,奶奶已经卧病不起了。爸爸想服侍奶奶不去读书。奶奶挣扎着对爸爸哭诉,我们家几代没有出个读书人,你不去读书,你不好好读书,我埋在土里都不原谅你啊,崽!说到这里,爸爸泪流满面。爸爸说奶奶去世后自己没有安心读书,没有完成奶奶的遗愿,愧对奶奶了。

在爸爸的如泣如诉中,我仿佛看见奶奶的模样,她苍白而坚毅的面容,深陷而闪光的眼睛,哆嗦而坚定的嘴唇,干瘦而有力的手势……奶奶,您仿佛青山绿水,永远滋润着我;您仿佛清明节气,永远熏陶着我;您仿佛一个故事,永远引导着我,探索脚下的路。

【篇七:雨中的祭奠】

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中的清明节到了,爸爸开车带着我一起去给爷爷扫墓。

老天爷也很配合今天的气氛,一路上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来到了山脚下,我和爸爸沿着崎岖的山间小路向爷爷的坟地走去,只见小路的两旁长满了绿油油的小草,路边杨树和柳树,也换上了绿色的新衣,放眼望去,三三两两的人们在田地间行走,他们也都提着大兜小兜的祭品,去祭奠已故的亲人们。

我们来到了爷爷的坟地前,趟着晶莹的露水来到了坟前,爸爸取出了白色的方形纸在坟头上用石块压了几处,白色的纸在绿色的田地间显得格外注目,又在坟头前挖了一个大圆坑,把提前买好的纸钞、金元宝、别墅等等全都放进了圆坑中,然后爸爸拿出来火机点着了坑里的祭品,一股浓浓的青烟瞬间飘上了天空,带着我们的思念和祝福一块献给了另一个世界的爷爷!愿爷爷在另一个世界过的幸福快乐!

等到所有的祭品都燃烧完了,我们就对着爷爷的坟头深深的鞠了一躬!我们怀着深深的思念之情,离开了那里,雨却还在静静的下着……

【篇八:最好的安排】

世间的事情往往是一分为二的。失败虽然是人人不愿得到的结果,但有时却能激发人们的坚韧的毅力。贫困虽然是人人不愿过的生活,但有时却能成为人们奋斗的动力。痛苦虽然是人人不愿经受的感受,但有时却能造就人们刚强的性格,因此我们看到的问题需要辩证的观点。

当你拥有一些东西的时候,你总会失去一些你所珍惜的。当你拥有金钱的时候,或许你已经失去了健康,相反亦是如此。

最近读到一篇故事:

一个国王带领众人出门去森林里寻找猎物。国王看到了一只兔子,他随着兔子的脚步跟上前来。不然一只猎豹从草丛中飞奔出来,国王还沉浸在兔子的逃跑路线中。猎豹扑到了国王身上,被守卫射了一箭,停在了半空。猎豹用尽力气咬断了他的小拇指。

后来,他与宰相饮酒时,宰相对他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国王很生气,把他打进了牢房。

国王痊愈之后微服出游,被一群土著人围攻,抓入部落。没有人来找国王,一点消息也没有,正当国王快要绝望的时候。土著人发现他缺少了小拇指,是一个并不完美的祭品。他月光女神发怒,于是土著人放掉了国王。

就像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无论什么磕磕绊绊,或是跌倒了,自己站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再振作起来就好了。不要埋怨路上的石子和坎坷绊倒了自己,它总会有让你幸运的时候。或许是你在被追的时候,一不小心追你的人就被这颗石子绊倒,你获得了希望。

生活总有沮丧,生活总有惊喜,生活总有迷茫。遇到坎坷,你要振奋,你要站起来。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篇九: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牧写的《清明》,描写的是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落,路上的行人各个都失魂落魄。

现在大家都是在清明节扫墓。其实,古人是在寒食节扫墓的。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天,这一天除了要禁火冷食,还有一个风俗,就是祭扫坟墓。由于寒食节和清明节很近,古人就把扫墓的活动蔓延到清明节去了。到了唐朝,朝廷就正式确立了清明节。所以,清明节此前只是跟着寒食节“过节”,现在不仅有了独立身份,而且风头渐渐超过了寒食节。

清明节时,古人会带着祭品,前往祖先的墓前扫墓、祭祀,同时,一家人也会在户外郊游,感受万物复苏的新气象。这既是一个追念逝去亲人的节日,也是一个外出踏青的好节气。

我和家人在清明节前几天也去山上踏青了。山上有几个墓,墓的小土包上放着几块掌心大的石头,有的墓上加了些土,墓旁围着一些烧成了灰的祭品,还有一些没有烧成灰的纸钱。纸钱的样子不是人民币的样子,而是黄色的,类似卫生纸,古代铜钱的形状——外圆内方。墓旁的树上也挂着一些纸钱和花。

石头、土、纸钱和花,都是活着的人送给去世的人的祝福。但死去的人能收到吗?我看过一个电影,它叫《寻梦环游记》,讲的是一个男孩一下子到了去世了的人的世界,那里的人一旦被活着的人忘记,就要完全消失了。

所以,对去世的人最好的礼物就是记住——

Remember,就是这样简单,

不需要做任何形式的东西,

或者至少不需要刻意去做,

但是你心里记住这个人,

他的影响就不会那么容易散掉。

在清明节,让我们在心里默默祝福那些去世了的亲人朋友吧,让他们知道我们一直记着他们。

【篇十:清明扫墓】

清明时分,我与父亲回老家扫墓,父亲骑摩托车带我。父子俩,倒也潇洒。我想,若是哪天我骑车,父亲靠在我肩上,那将更加使我舒畅,令我高兴的。

父亲原本是要我陪他走路,并挑上担子去的。家里人都笑,而我却认真、仔细的听着,并愿意甚至想那么做。可惜上午时候,父亲出门,我便也走了。害得父亲找了我整个上午,但他终究是等到了我,并一定要我去。此时已是下午。

随着我的成长,父亲便开始让我承担一些家里的责任,了解一些家里的境况,去认识一些亲朋好友。每逢会客之后,他就与我讲些来客的历史。譬如,这是A叔父的侄子的媳妇,你要叫他W婶婶;这是B姑父的儿子,你要叫他姑表哥……而我无心于此,现在想来却因此添了些悲哀。

正月初,父亲要我去奶奶坟前祭拜,却又不交待我需哪些礼数,只是走前,伯母嘱咐我要带上两对油烛,村里没有买,我就匆匆去了。到了之后,我又忙托叔公的妻子教我,却又少了祭品,只记得奶奶生前爱喝酒,就带上了二两酒到坟前。

我记得父亲每年都带我上坟的,到如今却依旧不很懂得祭拜。

这回去扫墓,一路不见有几个人,大没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景色。天气很是晴朗,也暖和。绿叶吐丝,桃李争艳,草也长得很茂盛,然而这并未能丝毫减少我们的伤感,反而增添了几分惆怅。

路边的油菜花此起彼伏,宛如海边的浪潮,却没有它的那份霸道与嚣张。它是如此的安静,安静得有些伤感。山上是不分明的梯田,上面开满菜花,我与父亲愈走愈深,进入了金色的海洋。唉!上次这里还未播种,如今已是生机勃勃了。

我和父亲稍稍收拾祭品,便带上锄头与镰刀上了山。父亲说,坟上四周的芦毛多,走不进人啦。

悲哀的是,我拜祭了十多年的至亲,却不清楚是我的什么。今天,我便要向父亲寻问清楚。我再不能如此浑浑噩噩拜祭下去。父亲告诉我,那是你的曾祖父,并说曾祖父是英烈,祖父两岁时他就牺牲了。

坟上草很盛,似乎上香最少,这使我不理解。我对他很佩服,却并不以此为傲。我想,每个家庭出一个、两个,甚至三个革命先烈都是理所当然的。曾祖父没有留给我们什么印象,连祖父都毫无记忆。家中惟一存有的一件关于他的东西——烈士证书。祖父每个月可以凭它领到十二元钱,但祖父已经很久不曾去领了。

坟上的芦毛却是深得不行,父亲钻进去,便不见了影子。坟上的树都长得手碗大了,我与父亲工作了一下午,也未能把它们清除干净。还被割得满手是血,父亲虽然多年未曾干过如此粗活,但动作干净利落,是我始料未及的。

每次扫墓都要铲一块草皮,放至坟顶,坟墓便不至萎缩变平,而这墓分明已圆平。不仅我家如此,多数人家的也都如此。

这郁郁葱葱的灌木着实使我悲哀起来,原本非常明了的路却也被荒废。这些是谁的不是了?全是我们这些后人的过错啊!这葱郁的灌木,荒废的道路不就是一个极大的讽刺?而我要将他砍除,又难免要动恻隐之心。

鲁迅说,路是人走出来的,而我们却让有的而且非常明了的路荒废了。我们这群后人!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