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远方】
这是一个涉及地域和思想的踏行。我总是向往古老的传说和遥远的山水,以为那里的莺莺燕燕会有不同的歌调,一切写满美好。
从小我就生活在一个地方,很少出门,对于外界总是有极其强烈的渴望。于是,每天总梦想着有一天能离开这里,到更广阔的天地伸展翅膀,尽情的翱翔。
每一条路都有不得不走上去的理由和不得不前往的方向,而我期待的那篇地域,不是霓虹闪烁,而是有着自然般灵气和纯洁的风光地带。在那里没有躁动和不安,心可以完完整整的平和,躺在大自然的怀里,吸纳和吐出的空气都是纯净的。每一株草、每一滴雨露、每一朵云、每一条河流,它们都注灌着生命最在本质的纯粹,那样的,告别世俗喧嚣的生活,才能找到在自己灵魂的归宿。
在远方,会有一个安息之所,名字叫做家。一切凡尘浮云都被阻挡在这之外,在家里,只有一种祥和以及安宁。家里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守候和温暖。在那里,可以尽情享受宁静,听着舒缓的音乐,写些安静的、散淡的文字,并且努力地告诉自己,我要好好的生活着。
海子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要的远方和海子一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篇二:我家的鹦鹉】
过年时,妈妈给我买了两只鹦鹉。
他们的头顶到正面脖子都是黄色,从后面的脖子和翅膀到尾巴都是一黑一黄的,从脖子下面到肚子和尾巴下面是绿色的。尾巴和肚子的交接处是白色。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下有两个洞,就是它们的鼻子,鼻子是一个弯弯的嘴,我给它们取的名字分别是“莺莺”和“淘淘”,加起来的读音就是“樱桃”啦!
他们俩经常打架。每次妈妈去给它们喂饲料时,都会听见妈妈喊:“石语琦,快来看,这两只鹦鹉又打架了。”然后,我每次都会跑过去观看。
你可别小瞧他们,他们的爪子厉害程度和开笼子的门也是一流的。有一次姑妈来我们家看到了鹦鹉,就问我,“你帮他们放出来嘛!”“哦。”我立马答应,马上叫我妈帮忙关窗关门,别让鸟飞出去,接着便将鸟放出来了,玩了一会儿妈妈就要把他们收回去,可作的时候我妈的手已经好几处脱皮了,有一次不知什么原因,鸟跑出来了,这敲门的活,他们最擅长的,
这就是我的两只“樱桃”。
【篇三:感怀水杉】
我家门前有好几棵水杉树,不知是何时种的,也不知是谁种的。日出日落,它仿佛经历了无数沧桑岁月。
水杉树很直,真的很直,比电线杆还直呢。倘若有人叫它弯一弯,弯了便折了,死了。即使倒在地上,它也是直直的,直到融入大地,它的魂也不会弯。
水杉很细,人们总感叹于那十几个人也抱不住的大树。这样一比,这水杉就显得太不起眼了。因为它的纤细,有时夏天台风来了,我还担心它倒下来砸到我家的雨棚呢。可是,它竟很“识相”地不曾倒下来过。
我就纳闷,有几回还真痴痴地去拍拍树干,看看它是什么材料做的。
水杉很单纯,它不像别的树爱长那么多枝蔓,它只是笔直的一根。仿佛它的生命不为别的,只为长到天上去,看看太阳,摸摸云朵。正是这种孤傲的性格,连鸟儿都不想光顾。旁边的树上总是热热闹闹的,水杉树却只有风儿与它做伴。可水杉不顾这些,它活着本来就不是为了讨好这些莺莺燕燕的。它还是自顾自地疯长,让世人都抬头仰望它。
我是一个爱热闹的人,我喜欢那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也喜爱那此起彼伏的鸟叫莺啼。但见了水杉,我不由得产生一股敬佩之意。
【篇四:西厢记读后感1000字】
最近读了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想写点读后感,却不知从何说起。刚开始粗略地看了一遍,竟把一本名著读成了小黄书,边读边笑,大出意料之外。接着不甘心名著成了小黄书,精读了一遍,又把小黄书读成了名著,写得真美,也感受到元戏曲独特的艺术魅力。一开始当做小说看,感觉情节实在是太单薄了,随便一本言情小说都完胜它。后来把它当戏曲剧本来读,感觉这种特定的形式有它本身的道理,情节不是重点,而且到后来觉得情节其实还不错,有很多细致之处。
这本书古代是禁书,以前总觉得肯定是那些封建卫道士迂腐不堪,看不得人家好好的爱情故事。但看了一遍之后,我竟然有那么一瞬间站在了封建卫道士那边,觉得禁得有道理。就算放到现在,书中的主人公也有那么一点三观不正。
张生在普救寺巧遇崔莺莺,立刻被她美貌所吸引,而且这种吸引完全可称之为性吸引。他一想就想到“偷香窃玉”(偷情)那方面去了。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啦。但不但如此哦,他本来是要去考试的,现在一遇上美女,就觉得考试没那么重要了,干脆就不去赶考了。不去赶考也就罢了,他还借口说寺院清净,跟老和尚说借间僧房来温书,赖着不走了。多年不见的结拜兄弟就在附近,多次派人来请他相聚,他也不想去。真的是一心一意。男主人公这么开场,倒是打破了我对戏剧中“才子佳人”中“才子”的印象。这么不符合主旋律,难怪封建父母们不喜欢。
至于女主人公崔莺莺也不是省油的灯。张生第一次见到崔莺莺,是在游玩佛殿的时候,当时莺莺没发现他。张生在远处呆呆地望着。等到莺莺的侍女红娘发现有人,主婢二人赶紧离开,因为古代大家闺秀不可抛头露面。但在离开时,莺莺回头看了张生一眼,这一眼分量可不小。被人看对于千金小姐来说已经是可耻的事,在非礼勿视的年代,你还回过头来看帅哥,这就含义深刻了。所以张生自作多情认为莺莺对自己有好感。后面事实也证明如此。
大家闺秀深居简出,很难看到的,所以张生必须主动创造机会。他打听得莺莺跟红娘每晚都会在花园里烧香,所以在角落里等,希望能“饱看一番”。莺莺在烧香时,长叹了几声,似有忧愁。张生想莺莺也许是对自己动情了,春心萌动(真的很会想,这小子有点自恋)。于是高吟一首诗来搭讪,看莺莺有何反应。不得不佩服张生很会写情诗: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翻译一下:今晚的月光像流水般柔和,春天里花丛在月光下静静地盛开着。月亮是那么明亮,感觉那么近,可是为什么看不到月中的嫦娥呢?这首诗写得十分清新,而且后两句语义双关,把莺莺比作嫦娥,赞美了莺莺,又表达了自己想一见佳人的渴求,潜台词就是:花好月圆,像嫦娥一样美丽的你何不出来相见呢?写得真是高明,不过也得像莺莺这样的才女才听得出,放在现在,这首搭讪的情诗是一点用都没有的。莺莺听后,赞叹好清新的一首诗!然后回应了一首: 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这首诗比较容易,“兰闺”就是女子的闺房,整天待在闺房里太寂寞了,这么好的春天却无所事事虚度而过。我想刚刚在吟诗的人,应该是可怜我吧!这简直就是正面回应啊!张生一听,开心死了。原来莺莺不仅美丽,而且聪明。张生马上出来相见,莺莺也想迎过去,可是红娘在旁边,也不敢轻举妄动。红娘见有男人,马上跟莺莺说有人,拉她回家。这时候的红娘还是个电灯泡。
这一次就是他们第一次直接交流,两人都是一见钟情,而这两首诗几乎都是委婉的表白了。我们要注意的是莺莺这时是有婚约的,已经许配给别人了。见到张生就直接正面迎合,而这个男人只见过一面,这也确实是很有个性。后面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也可以看到,其实莺莺才是他们爱情突破障碍的主导力量。
张生之后又主动创造一次见莺莺的机会,不过是在公开场合,两人没有交流。如果故事没有在外力量来突破,那两人只能是痴男怨女,各自相思成病。于是按一般的套路,坏人出现了,一个乱军的头目要掳莺莺为妻,还威胁如果不能如愿,要杀掉所有人。大家手足无措,这时候张生就可以来英雄救美了。在被逼无奈之下,莺莺与母亲(故事中的老夫人,权威人物)商量说,只要有人能退兵,就嫁给他。老夫人答应(在她看来是缓兵之计)。于是张生出来了,说我有退兵之计。电视剧小说看多了,觉得这种英雄救美的情节应该设计得很精彩,我本来以为这张生真的是智比孔明,一个书生竟能击退五千贼兵。但没想到他所谓的计策就是写信给他附近的结拜兄弟——他兄弟是白马将军——请求他发兵退敌。作者写这个结拜兄弟就是来给张生送助攻的,这张生真的是命好啊!送完助攻,这兄弟就退场了。他的下一次出场也是来送助攻的。书中把张生这计策夸得天上有地下无的,说什么“胸中百万兵”“灭寇功,举将能”……我都为他不好意思了。
可是好事多磨啊,老夫人反悔了,推辞说莺莺已有婚配,让他们以兄妹相称。这可苦了这对有情人。这时候红娘真正做起红娘来了,她为张生出谋划策,说张生善于琴艺,而莺莺也深谙琴道,不如以琴传情,看莺莺如何回应。于是当晚莺莺花园烧香,张生在隔壁一首《凤求凰》,直诉衷情。这是他们第二次直接交流,上次以诗传情,委婉互表好感,这次以琴声诉衷情,再次确认相思之意。
这次过后,张生病重,半真半假,一方面张生确实得了相思病,另一方面,张生让大家知道自己生病了,是希望有人来看他,再次创造机会。这不,莺莺也捉住机会,派红娘来看望张生。张生写了封短信,后付一首诗,托红娘转交给莺莺,这首诗是:相思恨转添,谩把瑶琴弄。乐事又逢春,芳心尔亦动。此情不可违,虚誉何须奉。莫负月华明,且怜花影重。大意是我思念得你厉害,你也对我动心,既然两情相悦,我们何必管那些外在的名声礼节呢?希望不相负啊!
这里得先交代一下,莺莺这时候对红娘还是有戒心的。因为红娘是老夫人放在莺莺身边的,用来看管莺莺的。所以每次红娘看见有男人就忙拉莺莺回家,这是她工作职责啊!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和诗联韵,还是琴声传情,红娘都是听不懂的,至少表面是不懂。即使派红娘去看望张生,也是理所应当的,因为张生救了他们一家,张生病重,派人探望,并不违礼法。所以,到目前为止,在红娘面前,莺莺还是个守规矩的大家闺秀。所以这次看到红娘拿来的张生写的信,莺莺还装模作样发脾气,责备红娘为什么拿这种不三不四的东西来,还说你拿我的回信去给张生,我要告诉他我们只是兄妹关系,并没有其他意思。红娘自张生救了他们一家,心里钦佩他,又见张生对莺莺十分深情,受相思之苦,心里可怜他。她也知道小姐有意,这次被这么责骂,心里可不爽了,觉得小姐太任性,折磨张生。
可红娘不知道,这小姐“奸诈”得很那,她那回信里,又是一首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张生一看,病好九分,原来这是首约会的诗。看张生如何给红娘讲解这首诗:
“待月西厢下”,着我月上来;“迎风户半开”,他开门待我;“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着我跳过墙来。
原来莺莺让张生深更半夜跳墙过去跟她私会,好一个大家闺秀!
可是这与男人私会的罪名可不小,莺莺在没确认红娘是“自己人” 前,是不会冒这个险的。于是在那晚张生跳墙过来搂住她时,她变卦了。她愤怒地责备张生,还喊红娘过来,说有贼。最后在红娘的求情之下,她才放过张生。做这么多事,无非就是想确认红娘对他们私会的态度。红娘求放过张生,看来是自己人了。真是女人心,海底针啊!可张生就惨了,本来相思成病,好不容易得到好消息,精神来了,没想到却被泼了一脸冷水。本来还以为妾有情郎有意,现在是一厢情愿了。这下又病了,病得更重了。
莺莺知道张生病了,写了张药方央求红娘带给张生。红娘一开始可不愿意了:姐姐,不是开玩笑的,上次写了首诗骗他,把他弄个半死不活的,你这次再写什么东西捉弄他,他的命可就没了。莺莺:不会的,这真的是救人的药方。红娘也知道张生的病非莺莺不能救,所以再次做起了牵桥搭线的红娘,把药方带给张生。我们来看看这药方:“桂花”摇影夜深沉,酸醋“当归”浸。面靠着湖山背阴里窨。这方儿最难寻,一服两服令人恁。忌的是“知母”未寝,怕的是“红娘”撒沁。吃了呵,稳情取“使君子”一星儿“参”。哈哈,这哪是药方,分明又是一封传情的信。里面“桂花” “当归”“知母”“红娘”“使君子”“参”都是中药名,通过这样的暗语,莺莺告诉张生:那晚我之所以变卦,是因为怕母亲还没睡熟,也怕红娘去告密。后面还写了一首诗:休将闲事苦萦怀,取次摧残天赋才。不意当时完妾命,岂防今日作君灾?仰图厚德难从礼,谨奉新诗可当谋。寄与高唐休咏赋,今宵端的雨云来。(上次的事你不要放在心上,这样会摧残自己的身体。我也想不到你救了我的命,我却成了你的灾难。你对我实在是有厚德,我已经顾不得那些礼法了。再次跟你约定,这次是真的。后两句诗是关于性爱的典故,这次莺莺已经不是约会而是“约炮”了)
张生和红娘心知肚明,看完诗后,他们两个的对话挺有趣的。红娘:你这个穷酸秀才,连个枕头被子都没有,她来了怎么跟你睡啊?把她冻坏了怎么办。张生:小生有花银十两,有铺盖借我一下。红娘开玩笑说:我才不借呢!再说了,你们不脱衣服就不怕冷啦……
隔天晚上,约定的时间到了。红娘心里怕小姐又说谎,让张生送了命。上次一弄,已经是大病,这次再变卦,估计是没救了。心里很是担心。没想到莺莺还装模作样说:红娘,收拾卧房,我睡去。红娘:不会吧?!你要睡?让那张生怎么办?莺莺:什么张生啊?红娘:小姐,这人命关天,不是开玩笑的。你这次再反悔,我就去告诉老夫人你偷偷约张生出来。莺莺:可这羞答答的,怎么去嘛!红娘:羞什么羞啊,到了那里你们还不是忘乎所以。赶紧去,老夫人睡了……
来到张生门口,红娘先去敲门,递了被子枕头进去,还交代说你轻点,别吓到她。然后把莺莺推进去……接下来的情节,当然是巫山云雨啦!本来这段应该略过的,羞答答的,你让我怎么写嘛。可是作者实在太厉害了,他用几句话就描述了整个性爱过程,而且很有诗意,看懂了,觉得露骨,看不懂,更觉唯美。所以我不得不选一点介绍一下:春至人间花弄色,将柳腰款摆,花心轻拆,露滴牡丹开。这句是里面比较露骨的一句,柳腰款摆,形容莺莺做爱时的动作,花心指什么,想想就知道了。花心轻拆,人家是处女嘛,破处。露滴:额,淫水……牡丹,红色的,初红。好啦,不说了,还有其他描述,自己看去。说了都不好意思,写得这么美的诗句,居然被我读出这些东西出来。
写到这里真的累了,不过要是再这里结束,不大好意思。我们来分析一下这才子佳人间的爱情。前面我说过,刚开始是把《西厢记》读成了小黄书,因为确实如此啊,男女主人公一见面就被对方外貌吸引,然后就往偷情方面想,而莺莺更是主动约炮,难怪古代成了禁书,就算放到现在,见两次面就去开房的也不会被提倡吧。不过当我们还原古人的生活环境时,你会发现,这其实是很自然的事。古代人是没有谈恋爱的概念的,因为根本没有空间。当古代帅哥看上某个美女时,他的反应应该有两个:娶她、上她,而不会出现中间状态,说我要和她谈恋爱,因为社会环境不允许,普通男女间只有两种状态,一种处于婚姻中,一种处于隔绝中。而中间状态不是谈恋爱,而是偷情私通。同样如此,如果女的看上男的,也有两个反应:嫁他,给他,而不是说想着去牵手看花。所以莺莺和张生两个既然互相认定了,就不必经过谈恋爱这个环节了,社会环境也不允许他们这样做。所以,这本书重点还是在情而不是在性。性在这也只是情的表达方式。
上面只介绍了个故事大概,省略了好多精彩情节,而且《西厢记》的精华是在那些曲词上,如果只是看情节而忽略了这些曲词,那就太可惜了。《西厢记》几乎满篇都是妙文,随处都是佳句。
【篇五:成长路上】
小时候,生活在童话世界的我们,调皮、纯真、快乐,平淡却幸福地徜徉在大人的世界之外。我们唱着“找呀找呀找朋友”的儿歌,两小无猜,喜欢和讨厌全写在脸上,了无城府。每天放学都会背着书包去河边或池塘边,欢笑莺莺,直至黄昏。有时也会被路边的小贩所吸引,驻足许久,却无奈囊中羞涩,确是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但我们终究会告别这段流金岁月,去往未知的远方。天边的的彩虹,消逝了,犹如我们的童年,那最后的一抹色彩是最后的小学生涯。
渐渐地,我长大了,我无时无刻不会想起自己的考试成绩,学习的烦恼与日俱增。我害怕自己的不成功会让关心我的爸妈和老师失望,我便想迅速地将自己变成一个学习的机器。因为这样,我失去了多少快乐、丧失了多少欢笑。我学会了把自己的想法藏在心底,再也不愿敞开心扉。曾经的那份纯粹、那份单纯,还有多少人记得,还有多少人存留。值得庆幸的是,我的死党一直陪伴着我一起成长、一起幻想、一起怀念过去、一起畅想未来。日渐成熟的我们不再胆怯,我们会勇敢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次的挑战,永不放弃、永不退缩。心中的信念既是我们的梦想,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青春,像一串紫色的风铃,总在记忆的风吹过成长的十字路口才会响起。在这条成长的路上,我们努力着、拼搏着,沿途洒下了多少难过的泪水,同时也留下了多少悦耳的欢笑,我们都清楚的记得。我们在迷茫中叛逆、在悲欢中舞蹈、在梦想的天际间徜徉。过往的脚步串起的不只是尘土,还有我们的欢笑,更有我们成长的印记。
我们在这条路上走着,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尽情的奔跑,不害怕跌倒,也不畏惧失败,更不害怕受伤。岁月匆匆,然而青春的理想不会因此而消逝。我们肩负着对青春的承诺,从不敢停下前进的脚步。风可以把一切都沉淀不见,但永远不能磨灭青春逐梦的心。
如今,我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迎着被朝气染红的朝阳,任凭记忆的风吹过脸颊,仍义无反顾地追寻自己的明天。在这条人生成长的路上,我在不断蜕变,坚信破茧成蝶的一天终会到来!
【篇六:我看爱情】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一首《钗头凤》道尽了陆游与表妹唐琬爱情的悲伤。
从古至今,多少变迁。然而爱情却作为一个水恒的主题亘古不变。
爱情是复杂的,也是自私的。古典小说中,大多如此。《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是个遭贬较多的人物,然而就感情方面,宝钗似乎没有“横刀夺爱”。你无法否认:宝玉其实也是爱宝钗的,只是由于宝钗比他略大几岁而在意识里把她当作姐姐。可以说他们之间的爱情是含蓄的,而宝玉与黛玉之间的爱情则是热烈、超然的。总之,宝玉与宝钗、黛玉之间可谓“剪不断,理还乱"。一部由《西厢记》改的电影《红娘》让我的眼泪流一地。不是为了崔莺莺与张君瑞的爱情,而是为给他俩传情递爱的红娘。剧中有这么一个情节让人的心灵为之震:红娘去找张生,偶见书桌上张生所画的莺莺与红娘的画像,都极其美艳。红娘立刻提笔在自己的像上涂了道黑墨。红娘博大的胸怀与纯洁的心地让人感叹。相比之下,莺莺与张生就显得自私了。但也许自私的爱情才是真爱。
如果说古时的爱情深沉且让人动容,那么现在的爱情就有些张扬而无味了。
如今的世界充斥着爱情。一个10岁的小姑娘都会在舞台上,扭扭捏捏的唱道:“……爱我的话你都说,爱我的事你不做,我却把甜言蜜语当做你爱我的躯壳……”情歌的泛滥程度由此可见。更别说那些个爱情电视剧了,新拍的我倒也不关注,就说老片《情深深雨蒙蒙》吧,那些毫不掩饰的爱情令我作呕,相比之下,在该剧中我比较爱看的是王雪琴撒泼的镜头,虽很文明,起码挺真实。
寒假在姑姑家看了几集“双宋”主演的《蓝色生死恋》,就为观察一下韩国人是如何地慢条斯理和懂礼貌的。说来也怪,为那凄美的结局我还真了把眼泪。
不过,歌里唱的,戏里演的,始终都是虚假的。可它给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影响却是惊人的。
在我们身边,常常见到一些所谓“情侣”的同龄人,每当这时,我想到的不是浪漫,而是这样一句也许不太合适的话:“熟悉了您爱前的轰轰烈型,会无法面对以后的平平淡淡。”也就是说,自小青梅竹马的极少有能够相守一生的。这就好比打算徒步从北京走到上海,而一路上总是有许多声音诱惑你上车,停止这份执著。既然这样,那就没有理由把自己的青春投资在无望的感情游戏中。
爱情是一杯甘醇的酒,吸一口,其味无穷,喝多了,你会烂醉成泥。爱情可以使人振奋,也会使人抱撼终生。
最后让我们再感受一下陆放翁爱情的伤痛吧: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篇七:爷爷】
云飘了,树摇了,花开了。
哐当哐当,我们抬着烧猪,提着冥币,拎着香烛祭品,上了山。
或许,是从小锻炼的不够,或许,是祭品太重了,又或许,是看到手中空空被人搀扶着的爷爷,我竟不自觉的把一箱子祭品放下了。爷爷转过身来,朝地上的祭品伸手,似乎也想拿,我慌忙地抓起来,心想爷爷年纪大会累着的。爷爷扑了个空,朝我笑了,笑得很奇怪。
一路上,爷爷笑着,尴尬的笑着。
坟上,我们烧纸,摆冥具。也不知什么时候,爷爷居然不见了,接着听到“哒哒哒”的声音,爷爷在砍树!“爸你干嘛”父亲吓了一跳。砍树这种事情怎么可能让爷爷做,我想着。
“下来吧爷爷”我说到。哒哒哒,爷爷不知是没听见,还是装作没听见,弯下腰一刀一刀地劈着树。
“爸你疯啦!到时候骨头扭到了可怎么办啊”父亲急了。
“爸?你怎么了?”母亲疑惑了。爷爷停下来,也不说话,僵了许久,才小声叹道:“东西又不让我拿,树又不让我砍,我又不是动不了,为什么你们要把这些全干完,让我来休息?”
“不是这样的…”我想说下去,但霎时却不知道怎么说。
原来,我们一直都不知道爷爷在想什么,原来,人间的爱若按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对方就可能会变得面目全非,原来,爷爷需要的爱是他也有机会给我们爱。
框框当当,我们下山了,我惊讶地发现,暮春四月,千山芳草碧绿,万树郁郁葱葱。淡淡草香,莺莺絮语,抬头,归雁抖落捎来的太阳,融化了南国的冬眠,驱散了灰色的梦境。
爷爷站在领头,抬着烧猪,笑得见牙不见眼。
爷爷的春天,何不是我们的春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