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王村相关作文

【篇一:传承传统文化,铭记红色历史】

2017年8月10日上午,榕城区实验学校的50多名小记者一起走进揭东区锡场镇潭王村进行采风活动。

潭王村,有“龙舟之乡”的美称,位于北河之滨,是一个美丽的水乡。经过近30分钟的车程,我们到达了目的地,便开始我们采风活动的第一站——龙舟文化。

解说员带着无比激动的我们去参观龙舟。一进门,两条壮观的龙舟映入眼帘,最引人注目的是龙头,龙角看起来像鹿角一样,其中一条龙舟的胡须是黑色的,另一条则是红色的。黑胡须的龙舟叫“青龙”,红胡须的龙舟叫“红龙”。听解说员说,龙舟最先是由村里一个叫王致林的爷爷自制的,他先造出27桡的小龙舟,后来再造出49桡的大龙舟。后来他的儿子王协正又造出一艘51桡的大龙舟。到了近几十年,龙舟制作技艺又传到了王协正的儿子王卫军的手里。他们没有专门去拜师学艺,而是通过祖辈手口相传,自己不断摸索、尝试,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造船技艺。一家三代全是造龙舟的高手,实在是太棒了!潮汕地区有农历五月初五赛龙舟的风俗,但龙舟在四月初一就得先下水,参加赛龙舟的人也有讲究:最近一年家中不能有丧事,家中妇女不能有身孕。只有符合以上条件的人才可以去赛龙舟。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蓝康中心学校的旧址。解说员给我们讲述了当地被日军侵略的惨痛历史:1944年12月9日揭阳沦陷,当地人民群众不屈不挠进行了长期的抗战。在抗日战争期间,这所学校是全县闻名的抗日救亡宣传阵地,为潮汕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这次活动已接近尾声,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这美丽的潭王村。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了关于龙舟的传统文化和龙舟制作者认真、刻苦的精神,也了解了潮汕人民不屈不挠抗击日寇侵略的历史,我也在采访得到了教益: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珍惜时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篇二:走进潭王村】

7月1日,我们50名小记者走进揭阳市知名的革命老区和“龙舟之乡”——揭东区锡场镇潭王村。

首先我们来到“龙舟厝”,这是专门存放龙舟的房间。潭王小学的柯主任为我们讲解了有关龙舟的历史,还让我们拿起龙舟桨,亲身体验在龙舟上的感觉。“龙舟厝”里放着两艘龙舟,听柯主任说,一艘龙舟大概可以坐50个人,还有,据说喝了龙须水能治百病,能祈求一年的平安。

接着,我们来到了潭王小学祠堂旧址,跟着解说员老师的讲解,了解了广东地区的革命历史:1944年12月9日揭阳沦陷,随后普宁、惠来等地区相继沦陷,广东地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日本侵略者无恶不作,残杀百姓,抢夺钱财,将老百姓赖以生存的牲畜,粮食等东西占为己有,烧毁房屋,强奸妇女,还派飞机进行轰炸,当时的场面尸陈遍野,血流成河,惨不忍睹。看完相关图片、文字,小记者们心中激起一股悲愤的情绪,也为爱国而不惜生命的革命先辈感到无比骄傲和敬畏。

据解说员老师介绍,1938年潭王村早期共产党员王液与其夫人林文斐,受党组织委派回家乡组织抗日活动,并在潭王村创建了这所专门培育爱国青年、宣传革命信念的学校,也就是潭王小学祠堂旧址,以前叫作蓝康中心学校,这个学校对先进分子进行爱国和革命教育,培养出一代代革命人士,在这里踏上了抗日救国的革命征途。

这次采风活动,我们了解了抗日战争时期揭阳地区的革命史、潮汕地区龙舟的民俗史以及一些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篇三:感知红色精神,传承龙舟文化】

在6月10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小记者俱乐部举行了一次“感知红色精神,传承龙舟文化,揭阳日报小记者走进潭王村”的采风活动,一路上,虽然天气炎热,但这也无法阻挡我们对采风活动的期待。

到达目的地后,由一位老师在路上为我们进行讲解,路上,炽热的太阳笼罩着大地,不一会儿,我发现每个人的头上都留下了豆大般的汗珠,但这也无法改变我们学习的热情。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谦受公祠”前,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知道了,革命工作者为了唤起老百姓们抗击日本鬼子的斗志,创办了目前的这所“蓝康中心学校”,来培养革命分子,在晚上,他们一边教大龄的青年们和一些妇女识字,一边来传播爱国思想,来唤起民众的抗日意识。不仅这些,我们还知道了当初的日本人是怎样惨无人道的杀害村民,抢劫财物,烧毁房屋,大肆地侵略中华……同时,这使我们在场的小记者爱国之情变得更加强烈。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一个神秘的地方,打开大门,两条雄伟壮观的龙舟映入眼帘,这里面承载着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我们在里面好奇地参观着,一边听着老师讲解,一边拿出手机拍照留念,听说一条龙舟可以坐下54个人呢,这一数字让我惊讶不已。

紧接着,我们又坐着车来到了龙舟基地,突然,老师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猜,每到端午节的时候,来看赛龙舟的有多少人?“有人纷纷报出了数字,可是都不对,最后,老师说这里到端午节的时候,来看赛龙舟的有20多万人,这一答案让我们傻了眼,不过还是感到惊讶。

就这样,在烈日炎炎下,我们的采风活动结束了……

【篇四:了解龙舟文化,传承革命精神】

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在揭阳市揭东区锡场镇西部,有一个美丽的村落,那儿环境优美,自然条件优越,不仅如此,它还是远近闻名的“龙舟之乡”呢!——它就是潭王村。8月10日,我与揭阳日报的小记者一起来到谭王村参观了解当地的龙舟传统文化,学习红色革命历史。

首先,我们跟着老师来到放置龙舟的房子。大家都是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地看龙舟,显得很兴奋,一边听老师讲解一边忍不住好奇的摸着龙舟。龙舟雕刻得栩栩如生,龙眼上突圆睁,很是霸气。看着这威武漂亮的龙舟,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一幅景象:岸上助威声雷动,溪中锣鼓声咚咚,龙舟队员奋力划桨,大家你追我赶,力争第一。这时我又联想到古代的爱国诗人屈原与他的爱国精神,龙舟文化源远流长,我想传承龙舟文化就是在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人们在纪念屈原的同时通过赛龙舟的竞渡活动来传承奋发向上的精神。你看,江面那一个个龙舟健儿齐心协力,奋发向上的样子激励着一代代人。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也应该不畏一切困难,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像传承龙舟文化一样把爱国主义精神和齐心协力、奋发向上的精神传承下去,不断努力为祖国的未来贡献力量。

参观过龙舟,我们一行又来到了蓝康小学旧址。在聆听着老师的讲解中,我们了解到当地的抗日战士坚强不屈,与敌人斗智斗勇,为保卫家园不惜牺牲自己的爱国精神。在看到国家被侵略者肆意糟蹋却无力反抗的展板时,我突然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所以我们应该认真读书,为了国家的繁荣强盛而不断努力。

通过今天的参观学习,聆听老师的讲解,我们对红色革命传统与龙舟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篇五:第五次采风】

等了好几个月,终于有第五次采风啦!

这一次,是去揭阳那边潭王村的“红色主题公园”。又是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才到。我们在公园前面合了一张影,就由指导老师带进去参观。

指导老师先带我们去了一间放龙舟的屋子。那屋子里放了两条龙舟。看那龙舟:颌下长着一把或黑或红的胡须;半张着嘴,舌头还会随风晃动;眼睛黑白分明;头上长着硕大的鹿角,而龙头的雕花也十分精美。据介绍,龙舟不是只能在端午节划,而是从四月初一就可以开始了。龙舟下水有很隆重的仪式,要进行祭祀,孕妇和做丧事的人都不可以参加。

潭王村地处北河滨,是揭阳远近闻名的龙舟村,指导老师接着就讲这个村造龙舟的历史。上世纪20年代,一个叫王致林的师傅造了村里的第一艘龙舟。他的儿子王协正子承父业,做出了49桡(就是桨)的龙舟。到后来,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王协正的儿子王卫军又造出了51桡的龙舟。好家伙,一家3代全是做龙舟的高手!在1985年的龙舟比赛中,潭王村的龙舟赢得了一台彩电。在那时候,一台彩电可是像现在的一台“笔记本”一样贵的!我们围着龙头转,用手捏了一下长长的龙须。指导老师说,龙须是用苎麻做的,黑胡子的叫“青龙”,红的叫“红龙”。接着就让我们自由活动一会儿。好多同学爬上龙舟,在上面坐着。我十分好奇龙的舌头为什么会动,就仔细观察了一下。哈,原来舌头不是固定的,而是拿一个小铁链挂在上颌上的!怪不得会动。我又看见了在龙舟上,横着一根长长的杆子:此杆头部横一木条,看上去是手柄;尾部扁平。我觉得奇怪:这是用来干嘛的?问指导老师,才知道是舵,用来掌握方向的。看来还挺重要呢!

接着,我们就去蓝康中心学校旧址参观“抗日斗争主题展览”。展板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说日军在我们潮汕犯下的罪行;第二部分,是说当地群众同仇敌忾,一致抗日;第三部分就讲到“蓝康中心学校”了:讲它的创办以及它对抗日的贡献。第四部分也讲这学校:它是革命分子的摇篮。第五部分是说共产党领导着潭王村的抗日斗争;第六部分是讲潭王海外乡亲的抗日活动。看完之后,我思忖: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是通过革命先烈们的浴血斗争才得来的!应该珍惜。

啊,说来已经是最后一次采风啦!还有点不舍。希望初一还有选小记者采风活动举办!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