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就这样我读懂了你】
你非得逼我学这个钢琴,我实在是不懂,也曾经常发牢骚,向你抱怨,可这一切都无济于事。
五岁时,你就带着我和邻居家的哥哥一起去学钢琴,一年过后,我和邻居哥哥对那会发声的庞然大物早已失去了兴趣,他退出了,但我却没有。与其说是我的坚持,不如说是你的坚持。
每次上课,不管我是练音阶、弹曲子,还是跟老师交谈,你总会坐在我旁边,椅子不是老师的,而是你从家带来的。有时你坐得比我都直,一眼不眨地盯着我的小手,还不时地看看谱子,看我是否弹错。一曲终了,老师开始评价,你依然像“低头族”那样,只不过看的不是发着亮光、闪闪烁烁的手机,而是白纸黑格,记得密密麻麻的本子,不管是我的优点、缺点,还是老师不经意的一些话,你都会详详细细地记下来,笔迹清晰,横竖端正。晚上回到家,你会叫我再练上一个点,你依然坐在我旁边,依然手拿着本子,不同的是,当我弹出问题时,你会温柔地打断我,给我看本子上记的东西,告诉我强弱上或是节奏上的问题,我一想,似乎跟老师讲得还真差不太多。
大了,进步了,这老师教不了我了,于是,你带着我另投师门。新老师可厉害,大学特级讲师,人家上课有规矩,得让学生到她家里去,所以,每周六,只要我不生病,你就一手拉着我,一手提着个小椅子,坐6路公交车去求学。新的老师,新的环境,不变的是依旧坐在我旁边,拼命记笔记的你。
一晃八年过去了,我拿到了红灿灿的十级证书,也拿了许许多多的比赛奖项,去过北京中央学院,去过厦门鼓浪屿,甚至去过美国伯克利,这一切,陪伴我的不只有钢琴,还有你。
上初中了,不弹了,没时间。看着那被厚布罩起来的钢琴,看着那封皮上标着的“第一年,第二年……第八年”的蒙灰的八本笔记,看着那只陪着你我风雨兼程的,早已被坐掉漆的小板凳,再回头看看被我贴的满满的荣誉墙,我似乎读懂了你。
每逢重大节日,亲友团聚,你会为我揭开琴上的厚布,让我弹上一首,这时,你也不记笔记了,和亲戚朋友一起坐在沙发上享受着音乐,当我弹完时,亲友们高兴得鼓掌,你坐在旁边看着我欣慰地笑,终于,我读懂了你。
你,妈妈,用八年的陪伴,不仅让我拥有了一技之长,还让我成为一个不仅自己快乐,还可以让大家快乐的人。那无数奖状、证书不是目的,后者可能才是你的愿望。
【篇二:楼梯】
一
我是骑自行车的,而且懒。到车棚最近的路只有走那道窝在楼深处的内楼梯。内楼梯最广阔最沉稳,米黄的石阶,压黑双线,裂开的旧木头扶手顺流潺潺而下,我又是初三的,于是就拥有了四个楼梯:破晓的,夜深的,离去的和归来的,四个内楼梯!
黑夜的尾巴里我出家门,走到十字路口的最中间时就有了影子。等我从阔大无边的夜与晨的混沌一下子逼仄进了方正的内楼梯,太阳已经升给内楼梯看了。那样红的厚布从边侧窗子里大匹大匹塞进来,晕染出新的姜黄的台阶。教室在五层,我每次辗转再辗转爬楼梯,总有一种莫比乌斯环的恐惧和迷茫,仿佛我不是我,万事皆徒劳。所幸有一地姜黄和红,告诉我:“是了,到5楼了,新的一天开始了。”我回头一看满地冷白的光,原来太阳已升起,唯有向前。
中午带着一身饥饿疲倦回家,身边匆匆而过大声谈笑的男女,像潮水一样,一霎那间,人群卷走了,退了,楼梯孤独而安静,初一上课,不算作有声响;太阳是远的。远的太阳再南移一下,便涨潮了,鼓鼓囊囊的人群忽而碎成粉末,洒在各自的楼层,我觉得这个时候的楼梯,不想说话。
晚上是一步一步挨蹭下去的。教室里热腾腾的人气儿,实在不愿离开,离开了好像有彻骨的冷,隔着鞋底从台阶上一溜直达头尖尖,夜真的深了,冬天更是要加一层深灰的厚彩在上头,路上违章监控的摄像头,冻住了一束光,光里有团团打转的灰尘粒,灰尘够蠢的,多好的楼梯!为何不往上爬呢?
每天我那么爬着。
二
周六日有培优,我走温室楼梯。温室楼梯是趴在红楼上的一块竖玻璃罩子,罩子里长着铁线莲一样的铁楼梯,走起来蹬蹬蹬响,五楼的打击乐能唤醒二楼的男低音,请听吧!四楼的交响乐!没错,这是交响乐。他的玻璃罩为他提供了几乎全透明的宽广的视野,拥有他自己的生活。日出,日升,日落,尤其夜幕完全落下,楼梯像裹进了黑色,张爱玲的《心经》里写过一段“独白的楼梯”,昏黑而使人自言自语的楼梯,这就是呵!这里适合大哭、大笑、大闹、大骂,跺的咚咚响,奏起最宏大的曲目。
于是我总以奇异和赞叹的眼神看他,我知道的。
我知道他是不凡的。
【篇三:家乡的作文】
如果说,有这样一个地方,无论我贫穷富贵,无论我卑微伟大,都会向我伸出热诚的双手,给我温暖,给我笑容,给我快乐,那么这个地方一定是,也只能是我的家乡。
——题记
“一片绿色,隐隐的看见几座蒙古包。”它,就是我的家乡——内蒙古。
我还没上小学的时候就被父母带到广东,这次放暑假妈妈带我回家,才明白我的家乡位于祖国的正北方,这里有美丽的风景和好客的民族。
进入内蒙古,就如同老舍先生所说,放眼望去,一片嫩绿的草,还有几座穿上了“绿色衣服”的小山。如果在这儿开车的话,可以随意地开,根本不怕会碰到些什么东西。要是继续向草原深处开的话,会碰见放羊的老人,他们戴着前进帽,身上穿着黑色或五彩的'衣服,腰间常常挂着一根烟杆,有时自己吸,有时还会拿出给同伴吸几口。他们要么骑马,要么步行,总之都是慢悠悠的,一边赶羊,一边喊着“得儿走,得儿走。”
见到来客,好客的牧民一定会把他带到自己家的蒙古包里喝一杯奶酒。蒙古包大多数是通体白色的,也有些是五彩的,从外面看上去很小,但进去后才知道,原来里面是很宽敞的。蒙古包里放的东西也很讲究,床一般摆在门后,这样可以挡风。地上铺有地毯,地毯大多是手工制作用羊毛纺织的,也有用厚布做的五彩地毯。做饭的锅大多是摆在门口向南的,这样既方便吃饭,又不会让屋里太热。
内蒙古的食物也有很多,有手抓羊肉、烤全羊、羊肉串、火锅羊肉、肉夹馍……大多数是以羊肉为原料,热量很大,这样在寒冷的天气下,牧民才不会被冻伤。但是,吃了这么多的肉食,也是需要好好消化吸收的。不过,老祖宗早就发明一样东西帮助我们消化了,那就是奶茶。奶茶是用牛奶或者羊奶兑开水再加砖茶熬成的,砖茶是用干的茶叶做成,看起来就像一块砖头。听大人们讲,我太爷爷就有一个墙砌砖茶的故事。旧社会物资紧张,砖茶非常珍贵,太爷爷怕家里人偷偷喝茶,就把砖茶砌到墙里,等到客人来了要烧茶的时候,才用刀从墙上削茶叶。现在生活好了,牧民家里根本不缺茶叶,红茶、绿茶、花茶样样都有,但是大家还是喜欢喝砖茶。
啊!我的家乡内蒙古!你有美丽的景色和好客的人们,我为你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