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先有趣,后成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比尔盖茨说:“我用一种叫作‘兴趣’的钥匙打开了成功的抽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名人名言,无非是在告诉我们,兴趣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时代,很多人不是以兴趣爱好来充实自己的生活,而是以自己忙得不可开交来评估自己的生活质量,这让人匪夷所思。像他们这样的人,通常认为“忙”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体现,从而自认为自己比别人学得多,比别人收获得多。可他们真的没有想过是因为自己学习,效率低而导致的“忙”吗?
那么为什么学习效率低呢?其实就是因为他们在关注一个问题时,只在意事情本身,从而失去了兴趣。
要知道,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做事才会更有专注性,更有动力。有了浓厚的兴趣,能让爱迪生在失败了一千多次的发明中,仍不放弃,卷土重来,最总发明了电灯;有了浓厚的兴趣,霍金才愿意在命运不公,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凭借自己非凡的想象,过人的本领以及不肯放弃的精神,依靠理论与科学,探索到了光年之外深邃的宇宙世界;有了浓厚的兴趣,梅西才能在一次次的替补中,激励自己,不断拼搏,赢得主力位置,最终成为这个时代的足球精灵。可见,兴趣不仅是一种你对外界事物的感觉,更是激励你不畏失败,勇于探索的重要动力,这些在某一方面成就的伟人,不都是先有兴趣,后有成功的典型事例吗?
反观那些以“忙”来认为生活得优越的人,其实不过是在繁复杂乱的事中,不能发现除了这件事本身之外的事情,失去了兴趣,然后失去了动力,最后把自己搞得忙里忙外的罢了。
那么,对待一件事情,该如何培养兴趣呢?
就拿写作这件事来说,很多人认为背了一大堆的优秀范文,记了一句又一句的好词佳句,就一定能写出华丽的文章。这样的认知,至少在我看来,是错误的。打个比方,让你去写景,你翻来覆去积累了很多素材,其实都不如你去亲身经历,亲身感悟一下好。所以,培养兴趣,其实关键在于你要用心去感受它的外延和内涵,逐渐脱离这件事本身对你的限制,去发现他背后更广阔的天地,最终能做到沉醉于其中。
纵观古今,在各个方面取得过成就的人,在他们谈论到自己从事的事业时,他们的眼睛,他们的话语,他们的表情,无不透露出自己对这份事业浓厚的兴趣。正好照应了那句话:了解这个世界,先从兴趣开始!
【篇二:我的家乡最美】
我的家乡晋中市不像魔都上海般繁华,不像帝都北京般闻名,不像沿海城市广州般开放,但在我眼中,她却是最美的。
不必说有着浓厚历史气息的名胜古迹,光是现代绿化建设就让人点赞称道,这里有很多令人心旷神怡的公园,如:晋商公园、体育公园、玉湖公园……其中,最受市民欢迎的要数晋商公园了。它像鹤立鸡群的少年,英姿勃发。这像身舞裙的少女,美艳动人。
炎热的夏季,走在晋商公园由平整方石铺成的小路上,两侧的绿树无论是杨树、槐树,还是银杏树、柏树等都展开它们的穿着翼装的手臂遮住了热情的太阳,伴得几声鸟儿清脆的啼叫,是它们惬意懒腰后的清嗓子。绿意盎然的小草挨挨挤挤的,亲密地拥抱着大地,或青翠欲滴,或墨绿浓浓,似乎都是吸足了大地的水分而又幽静散发,那么柔,那么凉。花也是目之所及的,这儿一片,那儿一块,什么郁金香,蔷薇花,牡丹花……当然还有散落于草丛间的不知名的小野花也别有一番情趣,游人行走其间享受着“天然牌”空调的待遇,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行走在画卷中,能不神清气爽吗?
远处湖边走一条条小船排着队等候着络绎不绝的观光游客。近处,前几日还无比青涩的柳树姑娘,已经把长长的头发摆拂在上了那明镜般的水面,它们个个争先恐后的向走近它们的人们展示着柔美腰肢与秀发。乘船的人们荡漾湖中,“未见荷花便闻其味”。七月荷花开得正盛,朵朵荷花,片片花瓣,引得不少的蜜蜂竞相劳作;几只蜻蜓飞行着点在荷花那花尖上;偶尔见得有只黄绿相间的青蛙蹲在又大又圆的荷叶上,呱呱叫上几声,一派和谐的景象,叫游人不忍再靠近打扰,远远望后便离开了。
离开湖,向公园的东边走去,来到了晋商公园儿童活动区,走着走着,也许你就会听到娃娃的嘤啼声,也不知小孩子是玩得入迷,还是大人被公园的美所勾走,总之,母子失散了。“娃娃不哭,告诉我你妈妈的电话,我给她打一个,别担心,你妈妈一定就在附近。”公园的保安师傅温和的说道,孩子顿时不哭了。周边的人都向保安师傅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晋商公园,既有优美的景色,又有包涵了浓厚的文化要素。你还不知道吧?代表晋商大算盘就矗立在公园里,一个算珠子足有小车轮子那么大哩!公园里周围还有一些塑像和石刻字,记载着古代晋中商人走出山西外出经商的光辉历史。
我不羡慕上海市的繁华,北京市的名气,广州市的发达,我只爱我的家乡景美、人美、历史美。在我心中,家乡最美!
【篇三:爷爷的烟斗】
那一日,我就这样静静地看着小区的老人嘴里冒着烟圈,消磨了时间,清晰了惦念。
小时候,我老爱玩,生性活泼的我,天天都是一身灰尘的回到老房子。你是我的太爷爷,你的后院有很多小动物,赶鸡赶鸭的我,身上常常是一股不可名状的气味。
你总是靠在铁门上,双指夹着烟斗,一缕缕的烟圈从烟嘴里喷出。一脸愉悦地你,总不忘对我笑笑。天色渐暗,你总会吐着烟圈,大叫:“仔仔,该回来啦!”
满身污泥的我,应声而来,每次你都会爱怜地用那粗糙的手抚摸我的头发,然后深吸一口烟,冲我喷来:“看你还调皮吧!”我总会“咯咯咯”地笑着,想挣脱你的手;而你,又总会拿起那烟斗,轻轻地在我头上敲一下,然后就是满脸怜爱的看着我。
那日,我玩得忘了时间,回来时,老远就听见你担忧的声音:“这可怎么办呀?这么晚了都。”
烟圈愈发浓厚,你焦急地在庭院里来回走着。转身一看见我,便冲我快步走来,手里高高举起烟斗。
我恐惧地闭上了眼,低下了头,紧贴着爷爷,小声嘀咕着自己的过错。
好久,没有动静,睁开眼,爷爷正慈爱地看着我,烟斗只是轻轻地在我肩膀上敲了敲。
“唉,这调皮蛋,什么时候才能让人省心!”转身走向小屋内。回头一见,便见到烟斗里再一次冒出了烟圈。
长大后,为了让我接受更好的教育,我随父母进了城。
临走的前一晚,你又点燃了烟草,叼着烟斗,就这样目视前方,呆呆的想着什么。浓厚的烟味钻入我的鼻腔,我的心里有些不舍。
“好好学啊,仔仔,到时考个好学校给我看看!”看到我来,你乐呵呵的眯着眼,冲着我说。眼角的皱纹,是岁月带来的痕迹。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仔细地看着你,如此不舍得你。
清晨的鸡鸣预示了离别的现实。你叼着烟斗,帮我拿着行李。我默默地跟在你身后,闻着你吐出的烟。上车前的那一刻,我跳到你的身上:“爷爷,我会很想很想你的。”话未说完,已经哽咽;泪,不自觉流下。
“好!爷爷也会想你的!想你的!”你已然老泪纵流。你抬起右手衣袖,擦拭着眼角的泪花。可能是烟呛到了,你不停地咳嗽着。
蓦地,心里不禁一阵酸楚。我意识到,我可能会远离这烟斗,我可能再也闻不到这烟味,再也不能依偎在爷爷的怀里了。
坐在车上,我趴在窗边,只能看见你与那熟悉的烟斗,渐行渐远。
后来,我便很少回去。直到那一日,家里人传来噩耗,我明白,你已永远离我而去。
我与家人赶回家乡,你的黑白照早已摆在堂屋。旁边,放的是那支烟斗。
我极力想忍住不哭,可一拿起那个烟斗,你仿佛就出现在我的眼前,慈爱地看着我,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泪无声地落下。
此后的几年,我都会和父亲回去祭拜您,也会重新擦拭那个留给我记忆的、沾满灰的烟斗……
【篇四:浓厚的亲情】
家是每一个孩子的避风港;家是一潭清水平淡而温馨家是最幸福的地方;歌德曾经说过: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家庭和睦是最重要的
曾经天真幼稚的我,不知道爱是什么:不知道亲情是什么?直到因为一件事的发生,使我懂得了爱和亲情是什么。我依稀记得,我在家里看电视,我表姐让我去玩,我就去了。到了我表姐的一个朋友家,我们看到了她家正在盖房子,有很多砖块与钢丝,我那时候还小,就在上面玩,一不小心,踩滑了。刚好在我跌落的旁边有一根竖着的钢丝,我刚好跌下去划破了皮,血肉模糊。
跌落被滑到的那一瞬间我觉得一点都不疼,我妈妈告诉我‘因为那是没有了知觉’停了几秒以后,便感觉到了疼痛。我表姐见状,赶紧跑回了家叫我妈妈来,领我到了了医院缝合。在路上,妈妈的表情十分严肃,说了一句:‘你咋这么调皮,真有出息。’我感到有点失落,因为别的母亲见状可能会说一些安慰的话语,而您却在批评我的无知和调皮。到了医院,要逢好几针,我十分害怕,我面向妈妈,可妈妈却是一副毫无顾虑的样子,令我失望到了极点。等我缝好之后,医生叫我去开点药之后便可以回家了。
我心里想:‘为什么别人的母亲都这么好,而我的母亲却……’我当时还小,不懂母亲的用心良苦。后来,我渐渐的明白了。当时母亲那样说我无知调皮其实是为了告诉我:“你的痛,只能你自己来承担,今后的路还很长,要我坚强,而不是做一个软弱的人。”当初母亲说我调皮时,我却以为是在批评我,而如今的我已经渐渐地张大了,也明白了母亲的意思。我感到母亲对我的爱太深了,亲情也是难得的,母亲的“批评”让我感到亲情,以前天真幼稚的我也懂得了亲情,爱。让我更加珍惜亲情。
家人的爱与关爱是我们看不见的。世界上有一种情最伟大,就是斗转星移,海枯石烂,也不动摇,这就是亲情。
【篇五:爱书如命】
“爱书如命”是人们对前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艺术人生的衡量,昭示着人生与书籍的浓厚的情谊。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对人与书籍关系的最高评价。爱书,不仅是对书的珍重与珍惜;更重要的,在于在读书中成长进步,为书籍而奋斗。
记得,小时候,我很喜欢听爸爸讲故事,却一点儿也不好读书。每天晚上,听着爸爸生动的描述,不由沉醉其中,唤起无数的遐想。有时乐得睡不着,在时梦见自己就在故事之中。无论是“狐假虎威”、“田忌赛马”,还是“萤囊映雪”、“神笔马良”,我都觉得很新鲜,就像是小孩子好吃糖一样。一次,我迫切地问爸爸这些神奇感人的故事是哪来的。爸爸神秘而自豪地说,这一切都来源于书本之中。半信半疑之中,我开始尝试着阅读父亲为我买的《中外智慧故事》,开始在书中寻找,逐渐与书,并与读书结缘。
几年来,各种有意义的书籍像聚会时珍贵的客人被父母和我郑重其事地请到家中。佳宾如云,群贤毕至,小小家园越来越散发出芬芳,流光溢彩。我特别喜欢把书放在床头或桌上,“以书为伴”吧。这情调也是我在书中从前人那里得来的。因为书,自然也就少了闲暇,多了书声。因为书,知识离我也近了。
人们常说,书是智慧的源泉,书是成功的桥梁。我还要说:“书是鸟儿飞翔的翅膀”。一般说来,书所注重的是内蕴,真正会读书的人往往不带特别的功利和目的。读书在于修身养性,在于一种境界。所以,我也为自己创造读书的意境。比如,深夜里读书可添几分宁静;下雨时读书可添些许清新;亦可边喝茶边读书。这些都能让人带着一种深沉,仿佛自己就是作者。读出来,书也更加深刻了。所谓“一字之师,恩重如山”。难道不该认真品味一下吗?
书的魄力是无限的。闻一多先生在追求民主自由的道路上,为书废寝忘食,诗圣杜甫晚年为读书“疏懒”得一月而不梳头。我也越来越喜欢读书了,越来越在意这精神的食粮。在书中,那些婉转曲折的故事情节,生动美好的结局应该成为我们共同的向往。人们就是在书的引导下进步成长。读一篇好文章,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总有说不完的情怀,又总有想不尽的景致。
遗憾的是,如今,在繁华的社会生活中,物质生活大大地改善了,可内心的感触未必如此,有不少人借口事务繁忙,书香难闻。边读书,边反省吧,渐渐地,读书的兴趣就会浓厚起来。欲成大事者,当学东吴阿蒙。我们也该如此,去研究书中的辉煌。
想想,如果人人都像对待生命一样地爱书、读书,那世界上该有多少高尔基呀!
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快乐地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