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做最好的自己】
从小我便是一个安静的孩子,也许是因为我在很小的时候便离开了父母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的原因吧。在一群同龄的孩子中,我总是显得那样格格不入。
小孩子应该是活泼有朝气的,一天天上蹿下跳也不觉得累。所以我的安静和他们的活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小到大,我听过最多的一句话便是:“你是一个小孩子,别整天沉闷闷的,要多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小孩子就要有小孩子的样子。”于是我开始努力让自己显得不那么“怪异”,试图去融入到同龄人的小团体中,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在周末和朋友一起出去玩。
但是,渐渐的,我发现,我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比起和朋友们在周末一起出去玩耍,我更愿意待在家里画画,看书。在集体活动中,看着他们说说笑笑的互相打闹,我一个人站在角落时,便会格外想念床上还没看完的小说。
这样久了,我开始明白我想要的是什么。我有时只想一个人静静的靠在床上坐着看我感兴趣的书,有时想坐在家里的阳台,嗅着空气中淡淡的茉莉花香,画一些自认为唯美的图画;有时想坐在海边的堤坝上,吹着微微有些凉意的海风,听一些轻柔的缓慢的轻音乐,远望着海平面上或盘旋或俯冲的海鸥,放空脑袋,感觉时间变得如云般舒卷。
《走马》中有这样一句歌词:“世界孤立我,任它奚落,我只保持我的沉默,明白什么才是好的坏的。”即使我的行为与他人眼中“正常”大相径庭,我也不愿意去迎合他们。
其实生活并没有定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时我也会在楼下的小超市买一些零食,然后提着沉甸甸的食品袋慢慢的踱上楼,窝在沙发上看一些狗血的偶像剧,然后吐槽那些玛丽苏的片段。
也有一位哲人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在别人用异样眼光看待我时,它也便成了我默默坚守自我的信念。
我们终其一生,如何能做到不负如来不负卿,做自己最想要的模样,便是最美的模样。而我的安静便是我想要成为的样子,我就是我,最真实的我。潇洒又不失分寸,不在意别人的目光,不做别人眼中自己的模样,遵从内心做最好的自己。
【篇二:诗词让我陶醉】
诗,是浪漫的文字;诗人,是浪漫的灵魂;而品诗,是浪漫的旅行。为诗而醉,为浪漫而醉。
诗之醉,醉于景。
神往西子湖畔柔美的月色湖光,钟情于那“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情画意。
感伤石头城外苍凉的落日余晖,感叹于那“淮水东边旧时月”的物是人非。
倾心于山野田园清脆的蝉鸣鸟叫,留恋于那“种豆南山下”的闲情逸致。
……
诗之醉,醉于情。
我曾一度对李白那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潇洒心生敬佩。
我曾一度为文天祥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贞深深折服。
我曾一度为林黛玉那句“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依身何日丧”的凄凉扼腕叹息。
……诗之醉,醉于人。
品一句“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我品出了岳将军的斗志与豪放。
品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品出了陶先生的淡泊与悠闲。
品一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我品出了李居士的忧伤与细腻。
……
读一首好诗,或寄情于山水,或相忘于江湖,一时看闲云舒卷,一时思花开花落。
如若可以,我也愿避过尘世喧嚣,栖居于别致小院,焚香阅卷,抚琴品茗,蘸一笔闲情,酝一帘幽事。日出之时,执书而去;日落之后,伴书而归。整日沐浴在暖暖的阳光或朦胧的雨雾之中,沾一袖书墨芳香,吟一声古韵情长。
爱诗,乃吾本性也;
醉诗,乃吾之常事也!
【篇三:放飞风筝】
蔚蓝的天空下,一只风筝翩然掠过。
这一只风筝,在这个周日的午后掠过;这一只风筝,与几十只不尽相同的风筝一同浮动于云间,在公园的上空铺设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仰头望去,更觉映入眼帘的是只只形态各异的舞动的精灵:有起舞的蝴蝶、展翅的老鹰;又有轻飞的蝙蝠,甚至有厚实的瓦片,或仅是一个普通的四边形。
我在风筝下放着风筝。
风筝飞过的下方,是生机盎然的大树。大块深深浅浅的绿色中,藏着妩媚芳香的紫金花,花瓣间流动着露水,亮晶晶,仿佛透亮的初春。花下是平凡而不起眼的小草,丛与丛间少有透光的缝隙,挣扎在泥土间的间隔中,然而不曾低下头。一只只风筝飞过了一片又一片的自然景观。风筝连着线,线连着天和地,握着线的我,也走过了人生的景观,
风筝下的童年。风筝,纸鸢,我从小的玩伴。
那时很小。我看着父亲有力的大手紧紧攥着风筝与线,看着父亲又慢慢将它们松开,看着父亲跑动起来,用双手和双腿的速度控制着风筝,看着风筝越飞越高。我也拿起风筝,学着父亲的样子,然而风筝在我手中却有线似断线,好比海中一叶断帆的孤舟,昏昏睡睡便沉入大海。我呆立于一旁,父亲拾起我的风筝,意味深长地笑笑:“你或许太小,还控制不好它呢。”我似懂非懂,点点头,知道了风筝的放飞需要有足够的力量。
几年后,我再次带上了这风筝,再次学着父亲,再次放飞了它。我看到了它翱翔在空中,我像儿时看着父亲的风筝一样看着我的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风筝的放飞需要力量,而力量的掌控源于我的内心。
日子一天天从手心飞走。曾在父亲手中起舞自如的风筝,今天到了我的手中也能飞出个像模像样来。它飞过了一片又一片自然景色,我也走过一段生命的景观。风筝上连着天和地,连着天上那朵舒卷的的白云和地上那颗小小的少年执著的心。
我一人暗自说道:“今天我让风筝在我手中飞翔,未来的人生我也要放飞。我已经明白该怎样努力了。
朝阳灿灿。我站起来,看着自己被斜斜地拉长的影子,说道:“手中的风筝会收线落地,但我的心中的风筝永远不会收线落地,我要让风筝滑出优美流畅的青春圆舞曲。”
我和我手中的风筝沐浴在一片金色中。
【篇四:像是一盆茉莉花开】
我十分喜爱红玫瑰,红艳艳的花瓣总是恰到好处地舒卷着身子,一层一层的花瓣荡漾着叠加在一起,精致,唯美,像个高贵的女人。
不管是花店,还是人家,只要遇到,都会停下欣赏。有时连路边长了一株,也要凑过去流连好一段时间。
最近又买了一束玫瑰,自然要插在最精致的花瓶中。好不容易盼来了一天的闲暇时光和灿烂的好太阳,我连忙将那些平时妈妈照顾着的玫瑰拿出去,给它们换换水,晒晒太阳,修剪一下枯叶。坐在它的旁边沐浴阳光,享受着时光烂漫,是一件优雅的事。
漫不经心一瞥,看到木架上的那盆茉莉,参差不齐的枝,静待开放的花骨朵,像一枚枚珍珠,白白的一痕,虽不艳,却也别具一格。我看着,看着,竟对它也产生了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情。
繁忙的学业复习过后,有闲心静下来侍弄自己的玫瑰,这天,来到阳台。
刚开门,迎面扑来一阵清香,直沁肺腑,不是玫瑰的香。再细看,玫瑰的花瓣已经零落不少,转而一看,原来是昨天瞧见的那盆茉莉。从来不去管它,倒也长得挺好,原先如珠的花骨朵尽数开放,绽开的白色花瓣毫不保留地尽现自己青春的恬静,雅而不俗的花瓣上舒展着生命的笑容,纷纷的清香里,是久违的岁月沉淀的诗意。
一时间,竟莫名地感动起来。
是的,我们有时候也只是像它这样静静地绽放着自己青春。可是何曾像它一样,留下青春岁月中的芬芳?不是每一个生命,都能轰轰烈烈;不是每一段人生,都能掀开华丽的篇章。那么就让我们像一盆茉莉花一样,开得时光静美,静得岁月安好……
【篇五:第一次升国旗】
人生中有太多的第一次,而每个第一次也都像爱因斯坦先生的《相对论》,有太多的不确定性。——题记
记得第一次升国旗是在四年级,当升国旗的前一天,被老师告知:明天由我担任旗手时,我高兴的“啊”的一声跳起来,立刻放下手中的笔去练习升旗。去哪儿?去阳台。在阳台上,我先装模做样地吼一嗓子“出旗!”然后把“旗”系在“旗杆”上,开始“升旗”。阳台上虽然没有音乐,也没有鼓号,但这些都在我的心里。这样的“升旗仪式”,我反反复复地练了不知道多少次。
翌日一早,我穿上一双散发着肥皂水香味的白球鞋,还有干干净净的校服,来到学校操场上。一开始,我还有一点儿小紧张,生怕出什么岔子。还好,那大喇叭里高昂的《运动员进行曲》没收了我的恐惧。偌大的操场上,眨眼间被成百上千的孩子站得满满的。我站在高处看是一片黑头发的海洋;矮下身子,平看则是整齐划一蓝白两色校服的世界。大家站稳之后,体育老师发出了“升旗”的指令。一瞬间,国歌响起,近处的人只听见“呼呼呼”的一阵滑轮响,国旗沐浴着阳光,骄傲地飘扬在旗杆顶上,在清风中舒卷自如。
那一刻,我的脑袋仰得跟后背几乎成一个直角。太阳的光芒“轰”的一声跳进了我的眼睛里,阳光热辣辣地穿透了我的身体,我的血液和筋骨都在热烈地燃烧,我的整个身体烧成了一把透明的火炬,是少先队旗上的火炬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