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适合自己才是自己的】
临碑者的过分拘泥刻凿剥蚀外表的形态,会误解作品本来风味,不求表面的形态,一任自然,追求内在的神韵才能有好的作品。
事实上,每个人都是一个临碑者,都在刻凿着自己的人生之路,追求本心,不拘泥于外在,才能使自己的人生之路变得独特,才能完成一个满意的人生答卷。
在成为一个合格的临碑者路上,我迷茫过,无助过,但我坚定自己的信念,努力的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刻凿着。
我是一名理科生,哦,不,准确的说曾经是一位理科生。
高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中间面临着许多抉择,选择多了,目标也会变得模糊。
高一学习是适应的阶段,对许多新事物都充满着期待,高二是学习的方向确定,面临选科,面临着今后人生的选择。
高二的我在面临选科的时候,我坚定的选择了理科,在大家的印象中理科是风光的,理科以后就是机会广,当一名理科生是风光的,我也不例外,在纸上勾选了理科的选项。不久后分到了新的班集体,我发现里面大多数都是男生,只有少数的是女生,我挠了挠头。我心想,理科多好呀,就是机会广,出路多,怎么都没有女生选呢,在之后的学习中我发现了答案。
我坐在教室里听着物理化学老师的讲课,仿佛在听天书一样,连最基础的公式都很难背上。与我学习的内容很不同,当初自信满满的我变得担忧起来,重新思考了自己选择。
当时只是注重别人的眼光,而选择了理科,自己好像没有认真问过自己是否喜欢这门功课。我坐在压抑的教室中思考了三天,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转班,我又重新选择了文科,我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思维思考能力较弱对于理科的公式几何很难懂,但我对背诵方面有天赋。
如果没有之前对自己的反思,没有重新的抉择,我不会像现在这样,悠然的读着名著小说。学习文科,是多么惬意啊!
切勿只关注表面形态。追求内在,本源才能使我们成为一名合格的临碑者,人生之路才会变得光明。
【篇二:我的世界】
世界里,有什么?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世界,或大,或小。而妈妈把我带到了大世界,我却创造了一个小世界,在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装的是妈妈对我的浓浓情深……
我的世界被妈妈无微不至的爱充斥着,包裹着。还记得初入中学,第一次英语考试我便考了一个令我极其失望的分数,我的心情不由低至谷底,在如此优秀的班集体中,我始终没有脱颖而出,在班级中扮演着可有可无的角色,这不免使我有些自卑。曾经,在我考试失利时,妈妈总是为我认真分析答案,以及我的错因,并鼓励我,安慰我;当我书法作品没有写好时,妈妈也不会给我任何压力,只会给予我信心……而这次似乎与以往不同,妈妈并没有像往常分析我的答案,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看着试卷上那刺眼的分数,眼睛感到有些酸涩,这时,妈妈无声地来到我身边,望着我的分数沉默不语,未几,她仿佛下了很大的决心:“从今天开始,我帮你补习英语!”什么?!我没有听错吧?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理科生,英语绝不会是她的强项,听爸爸也说,妈妈所有科目都十分优秀,但惟独英语——一直便是弱项。可现如今,她却主动提出要为我补习英语……说真的,我对她希望并不大……
从那天起,每天晚上,不管多晚,总能看到在一盏台灯下,妈妈拿着一本手抄的笔记本在给我讲知识点,柔和的灯光映出妈妈苍白的脸,那是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辛劳所造成的啊。那本笔记是妈妈多少个日日夜夜捧着好几本参考书、辅导书吃力地,认真地看着,时不时将重点画下,记录在上。
这,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我的自卑感随着时间的迁徙逐渐地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自信,期中考试过后,我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妈妈欣慰一笑,这两个月的辛苦没有白费,可我却发现妈妈头顶又多了些许白发,气色也没有前段时间那样好了。
是妈妈让我的世界不再自卑,她改变了我,这就是我现在的世界。
【篇三:我的班主任】
他,是我的班主任刘老师。他从大山中拼搏出来,相貌平凡,是那种站在人群中丝毫不引人注目的类型。
但在他那老实本分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一团正在燃烧的激情火焰。进班第一天我便对此有所领会。他说理科生也需要增强对文章的感悟,对世界的感性,于是他每周精挑细选一些经典文章编录成报,冠名“学霸加油站”。记得有一期,其上大字印之“没错,就是我,我就是学霸”,他那霸气的话语,为我们笑而传之,无形中我们却抓住了自信的火苗。他总是习惯性地伸出两根手指头边讲边挥舞,言不尽的是对我们的爱。初进班时迷茫而甚至有些自卑的我,终于在那一大簇火光中找到了重生的希望。
他还曾经向我们描述过他的一天:早上六点起,来班逛一圈,回家送儿子上学,随后赶回学校,忙备课、忙班级建设、忙年级之事。除此他还是个“家庭主男”,包办家务还要照顾怀孕中的的妻子。如果换成我,我一定会忙疯。
上学期要结束时,刘老师因送小孩上学,骑摩托不幸摔倒,左脚骨折了。尽管如此他却仍挂微笑,我们送给他慰问卡片,他自称很开心,摔得值。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满腹激情,极富责任心,顽强不屈的人,却流下了眼泪——有位家长以刘老师不来上课为由举报了他。刘老师是委屈的,他拄着双拐给同学们上课,按他的话说,是把心肝都掏给了大家,仅因为妻子生小孩,请了一星期假,便受到了从教十余年来的第一次投诉。说着,说着,他突然止了声,嘴角不住地下拉,头耷拉着,眼圈渐红,前排同学见状赶紧递上纸巾,他哽咽着说不好意思。此时我的心如堵了般难受,泪水也渐模糊了视线。一个众事压身,行动不便却仍投入以微笑的人,一个负责上进,一腔热情的人,就那样弯着背,垂着头,红着眼圈坐在那里。那种付出了所有却得不到某些人一丝理解和同情的委屈,一定比骨折更加刺痛人心。
而他没有气馁,依旧伸着两根手指头激情讲课。他的声音沙哑,他的神态专注,没有什么比这更能冲击我们的心灵。
刘老师的这份责任、付出、奉献、坚持——就是一团火焰,足以撼动人心!这将带领我们冲向更高的阵地!拥有更辉煌的人生!
【篇四:书中千年】
我乘一叶扁舟,漂泊于历史的狂流中。海岸线绵延不绝,有“行吟泽畔”,九死未悔的屈原;有扬鞭东指,“壮心不已”的孟德;有孤傲不羁,大杀四方的拿破仑;也有无可奈何,黯然作别的司徒雷登……
以书为舟,回溯千年。
读史可怡情。“头悬梁,锥刺股”,挑灯夜战并非读史的初心,一桌,一椅,一人,一书,一杯清茶,一束阳光,便是一个美妙的下午。总是时间纷扰,我仍有心中的瓦尔登湖,那便是历史。抛却心中一切杂念,告别二十一世纪,梦回千年。为韩信之死而扼腕,为郾城大捷而欣喜,为辛丑条约而悲愤,为北洋混战而迷离……沉醉于此,自是一番闲情。
读史可自省。我们如此迥异的出现,却如此相似的活着。我们本以为“无人会,登临意”,翻开历史的扉页,却看到了无数个镜中的自己。当我觉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时,我会想起那个且战且败,且败且战的刘皇叔;当我志得意满,仰天长笑时,我会想起那个闯遍天下的李闯王;当我自以为是,不听人言的时候,我会想起那个勇冠天下,却自刎乌江的霸王;当我孤独迷茫,不知方向时,我会想起那个一生修史,不改初心的太史公……我找到了无数个相似的我,于是我明白如何书写唯一的我。
读史可通今。人类的同源造就了人性的相似,而人性的想死便造就了历史的雷同。于是我发现,欧盟之成与合纵之事何其相似,利比亚战争与鸦片一役并无他别。于是我在过去中慢慢领悟现在,在现在中静静推测未来。
作为一名理科生,挥别历史已近一年。然而我仍忘不了读史带给我的预约,带给我的思索,带给我的智慧。我愿在明年今日,在图书馆中捧一本史书静静品味,再一次乘上属于我的扁舟,回溯而上,畅想屠龙之术,通晓古今之变。
品人生百味,读书中千年。
【篇五:语文从我身边走过】
笔者素来不认同某些小打小闹的所谓“文学”,往往是用时下流行的题材,穿插几句摘抄过来看似有意义有深意的言论,装模作样胡诌一通,再落下一个“高贵冷艳”的结尾,便以“文人”自居,殊不知,这语文是惹不得的。古往今来,杜甫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诗句,鲁迅言辞犀利,用词精准的杂文,又有哪一个是胡编乱造呢?善于用语文的人,笔便是最有利的武器。然而那些搜尽肚肠也写不出个所以然的人,笔杆子握在手里也像是左撇子拿右手持筷子吃面一般,不仅姿势别扭,怎还打肿脸充胖子自命一句“文人”呢?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国家,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各个朝代的轮换替代,带来的是各种各样的文化。唐朝有唐诗,宋代有宋词,元政有元曲,汉时有汉赋。诞生于这个时代的我们是幸福的,信息高速的现在,我们可以毫不费力从网络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可以将上下五千年的语文一览眼底。
语文,乃国家之根基。她从我们的脚下破土而出,从我们的窗边抬头来看,她是老人,她是青年,她是少女,她是婴儿。好的广告词是语文的功劳。广为流传的故事同样有语文在其中穿针引线,我们尚在襁褓时就开始呀呀学语,学的也是语文。莫说文理分科,理科生就可以弃语文于不顾吗?!你生活在这个国家,与他人来往,谁不更加赞赏谈吐优雅之人?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创造出来的汉字成千上万,穷尽一生也不可能全部知晓,组合而成的句子更是千千万,如何说得语文是不经学习就能随意应用的?如此轻视语文者,便是还未抬头来好好看这个世界的人,虽不是白丁,却也算不上鸿儒了。
笔者尚且年轻,不知文学创作之艰难,也不精诗词之才,但语文之意,还是略通一二。语文常伴我们左右,它不是文字也不是语文,但语文中有文字,也有语言。现今仍有学者愿意穷尽一生去研究她,说明语文魅力不逊其他,也愿国人不要看轻语文,当语文从我们身边轻轻走过时细细领略,方知文化之深,世界之大。
小生不才,落字八百,其意浅薄,望阅文者还勿见怪。至此,深深感谢。
【篇六:随笔】
很多人都说大学是历练场,在大学改变,变得更好。现在的我无法与他人比较,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各有各的性格,没有人是绝对的好,绝对的坏,亦或一出生就备受别人喜欢。我始终都相信,每个人都有被羡慕的一点,每个人都需要成长。现在的我虽说改变不大,一样的慢热,但是敢于释放真实的自己,学会了主动,学会了丢脸,学会了自尊。以前总会很容易感觉不好意思,遇事只会逃避远离。后来,即便是不开心也很快就忘了,会知道说清误会,会想着打破隔阂。自尊过了头就是自卑啊,我曾级就是一个超级自卑、超级委屈的孩子啊。为了改变自己,我努力增加自己的参与感,虽然不那么大,但是一切慢慢来。大学,不可缺少的就是社团了。学长学姐都很温暖,我们就像一家人,开开心心,自己也学会了很多东西,也遇见了很多让我值得学习的人。胆子大了很多,也少了很多的不好意思,一切在朝自己想要努力的方向努力。
其实,写这篇文章,自己也是很迷糊的,毕竟自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自己都不了解,只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说实话,不管是哪个特点,总感觉自己就处在其中的尴尬的领域。说善良,可心里也会有一些坏念头;说诚实,有时候也会撒谎;说大大咧咧,可偶尔都敏感到要死了;说坚强,有时候就跟泡泡似的脆弱。从小没有安全感,缺爱,可还是喜欢看各种恐怖的东西,身边有一群爱着自己的人。身为一个理科生,感性却超越了理性,多么矛盾!会不会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矛盾体呢?没有人能全面理解一个人吧。就算自己来看,也是雾蒙蒙的。毕竟,人一半是天使,一般是魔鬼。只要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就好了吧。
这就是我,一个可能不太优秀的我,可能就像树林中一棵不起眼的小树上的叶子。但是,每一片叶子都是不一样的,我也是独一无二的自己,我可能只是一个过客,但是绝对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过客。我相信在大学的学习中我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定位,当然我也不例外。我会用我未来四年的大学时光,去努力完善自己,让自己更加精彩,让自己真正的闪闪发光,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赢得属于自己的幸福!
【篇七:温暖的旅程】
人生是一次旅程,对我来说,让我感到温暖的是读科学书。
在我家里,虽然文学作品居多,但以我近年来的阅读统计来看还是科普书居多。我本来喜欢看儿童文学,因为里面的人物都很搞笑,如小豆豆、小朵朵、小屁孩等。但我妈觉得她自己是理科生,不能让我偏文科,于是给我买了《小牛顿》,所以我第一个认识的科学家是牛顿。
一天,我正在翻看《物理百科》,觉得很有趣,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边看边做笔记,如动量=重量×速度,π≈3·1415926,功(牛顿)=重力×距离,水的分子式是H2O等,对于我来说,这些知识就是宝贝。我看完了物理百科,觉得不过瘾,又去看数学百科,认识了大数学家欧几里德、欧拉、丢番图、哥德巴赫等。最有趣的是我以为温度可以无限递减,后来才知道所有物体都不可能低于绝对低温——-273。6℃,同时高于273。6℃的物体都在辐射周围的物体。
不知不觉奶奶就叫我睡觉了。我放下书,慢慢地走向床,心里还在想:华伦海特怎么把华氏温度划分,哥德巴赫猜想有没有被征服?我最后看了几眼书才满足地去睡了。
在人生的道路上,科学书将伴我勇往直前。
【篇八:选择】
在我眼里,理科班有三类人:一类是只有理数天赋的人,一类是既有理数天赋又有文艺爱好的人,还有一类是身为理科生,却只有文艺爱好的人。
只有理数天赋的人,选择理科,是理所当然。或许他们是幸运的,没有了选择的烦恼,因为没得选。既拥有理数天赋又有文艺爱好的人,在我眼里他们是最幸福的:既能达到家人的期望又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两全其美,岂能不乐?而最痛苦的莫过于身为理科生,却只拥有文艺爱好的人:高不成低不就,每天徘徊于放弃与坚持之间,在两者的夹缝中苟延残喘,一无所成,一无所有。
有人说:“选择你所喜欢的,然后喜欢你所选择的。”这固然没错,可是我一开始就违背了初衷,选择了我所不喜欢的,然后要我去喜欢我所不喜欢的。这不是强人所难,还会是什么呢?
记得胡适先生演讲的《大学的生活》中提到,“我感到今日的青年不免短视,带着近视眼镜去看自己的前途与将来,倾向于功利主义方面,太过于现实。不凭性之所近,力之所能去选科。”在演讲的尾声,他还强调,“要依着‘性之所近,力之所能’学下去。社会上需要什么,不管它;家里的爸爸、妈妈、哥哥、朋友等,要你去做律师、做医生,你也不要去管他们,不要听他们的话,只要跟着自己的兴趣走。”多么惊醒人的话,兴许我在早几年读到胡适先生的这段话,也不至于陷入的势利的泥潭而苦苦挣扎。现在明白过来,但愿为时不晚。这也不禁让我感叹,社会的势利不在乎得你年龄的大小。
亲爱的同学,请不要替我感到惋惜。我诚恳地希望你们反思自己:我做出的选择都正确吗?如果你这样做了,就是对我写这篇文章最大的回报。
愿此刻的时光为你停留,好让你回顾自己,回顾流逝的青春,让痛的领悟为你奏响新生的乐章。追随内心最真实的呼唤,不为物欲横流的社会蒙蔽了双眼,迷失了自己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