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相关作文

【篇一:年少的忧伤】

偶然得知郭敬明入了作家富豪旁,并多次进入福布斯名人榜,我真的替他高兴。然而,在他的访谈录里,他已然把他自己定位成企业家,我看着他冷峻、清瘦的侧脸,以及被各种名牌打磨得异常时尚的身躯,突然觉得眼前的人如此陌生,我愣住了。“这还是那个他吗?”

这让我想起了年少时的那个梦,我的十四岁,那个哭着也会笑的梦,那个冗长而斑驳杂乱的梦,我坐在岁月的河岸旁,静静地看着自己的人生,自己的青春,一遍又一遍地感怀自己的青春,仿佛在看一个陌生人的经历,那么虚幻有那么真实。

十四岁,我第一次看到郭敬明写的小说,淡淡的紫色封面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毫不犹豫地翻开了第一页……从此,我就深深地爱上了郭敬明的文笔,字行间淡淡的忧愁,在文字间我似乎能感受得到他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的心情。我在郭敬明的文字里哭得稀里哗啦,郭敬明,那是怎样一个拥有纤细敏感之心的人,他将我所有关于青春的秘密都洞穿,然后在一个个把它们温柔地撕碎。他告诉我社会是多么的黑暗,人性是那么的丑陋,那些童话故事的美好结局是多么与实际不想符合。十四岁的那个季节里,我是那么无助和悲伤,刚刚接触青春梦幻就被深深地警醒。那时的我,是多么相信他笔下的文字,多么渴望他笔下自由的流浪,渴望永远的单纯。

郭敬明是懂我的,那时的我狂妄地想着。于是我疯狂地阅读他的书,慢慢地迷失了心的方向。我曾经试着像他那样执着于以45度角仰望天空,像他那样看见落叶便会心里涌起一阵惘怅。我会挑自己最喜欢的一条路走,走过那斑驳的树影,仿佛走过内心明明灭灭的悲喜,黄昏时看见稀稀疏疏的路灯亮起,看着自己被路灯拉长的身影,不禁觉得好累好孤单。穿越一个又一个城市,走过一条又一条街道,仰望一片又一片天空,见证一场又一场的别离,突然明白生离死别都是别人的热闹,我有自己的孤寂,可是我偏偏是容易感性的人,不能忍受别人经历种种伤痛,自己却无动于衷,郭敬明的人物故事总是给人一种揪心的感伤。每每看完他写的故事,忧伤总能缠绕在心头,久久不能平复……从那时起,我的文字也染上了那淡淡的忧伤。

那个说过“简单一些,再简单一些,这就是生活”的郭敬明,不知何时也变得那么物质化,于是我慢慢地将他从我的世界里慢慢随时间抹去,因为在他如今的文字里我已找不回当初让我痴狂的感觉,剩下的只有空有的故事情节和华丽的辞藻。每当听到同学在议论郭敬明的新作时,我还是忍不住去听一下,只是感觉已不是当初的那种狂热。

但是,我要谢谢他的文字陪我走过的那段青春岁月,让我重复思考人生有时候我站在夜晚空旷的操场上,就会想“我究竟是要怎样的生活”。我就会想他曾经说过想要过的生活。真的很简单,很现实。那个他在十七岁是拥有的单纯的梦想,“过平静的生活,干份平常的工作,找一个好好去爱的人”,已不再被他提到。也许我真该庆幸,他有了一个跟新的对生命的诠释而不再忧伤,正如他说的:“年轻时,浪费了太多时间伤春悲秋。成年后,绝不允许再重复这种消耗与错误”。

再次提起郭敬明,我终于可以平淡、轻松地看待他的文字,忘了曾经有过的那忧伤,时间这样流逝,还有什么不能淡忘的呢?

感谢你陪我走过曾经的日子,但是现在我坚信我能活得更精彩。忘却曾经满是忧伤的年少,乐观向前摸索道路,因为我知道机会不会因为你的忧伤而主动走到你的身边,所以现在我要放开那些无谓的忧伤,努力前行。

【篇二:一路有你】

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里,躺在自己的小床上,我享受着最温馨的时刻。翻开久违的文集,那些清丽的文字给予我最简明的愉悦。忘记有多久没有这样安安静静地读自己喜欢的文字,越来越发现我已经有了足够的勇气和力量去面对那些曾经我一直抗拒的风雨,就像是执著的燕尾蝶毅然张开羽翼撞去尘埃,因为这一路有这些文字的陪伴!

三毛

很自然地浮现出那些熟悉的面孔。在撒哈拉沙漠纵情起舞的三毛,一个张扬个性,追求自我,有着最执着个性的女性。人们都说三毛有点猖狂和不羁,可我觉得她只是一个敢于直面自我的勇者。她是自由的、倔强的,也是最纯朴的。我总是在极其压抑的时候翻开三毛的作品,感受她率直真实的话语,轻抚她赋有灵魂的文字,醉心于那些《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和《哭泣的骆驼》。然而三毛的一生是坎坷的,直至她用丝袜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依然认为她是最美丽的,长袜透明的蕾丝花,边将她的灵魂牵向天国,如同樱花暮春的消逝——唯美。

张爱玲

张爱玲是个极其细腻敏感的人,她总是用大量的笔墨去描叙那些如粉尘般微渺的东西;像是墙角尘封已久的蛛网;一只留有残渣的杯子,一颗悬在叶尖上的晨露……她总是意犹未尽地用感性的文字捕捉那些飘渺无痕的瞬间,如同木棉枝间渗漏下来的阳光很容易流进人的生命里。她总是温文尔雅地铺张那些被人们忘却的事,漾起读者昔日的回忆。在浮躁不安的时候与张爱玲共语会立即平静下来,涌生无尽的感悟。

郭敬明

或许是因为年龄相仿的缘故,对郭敬明的欣赏几近崇拜的程度,他淡淡的忧伤,前卫的思想和美丽的梦想以及独有的透彻的笔调一次次感染着我,让我在无数个迷茫的日子里觅到方向。置身他的作品里会那么轻易地找到自己的影子,在香樟下的石凳上,在灯火通明的教学楼,在人潮涌动的走廊,在无数个没有星星的夜空……平静如水的日子里,我会很自然地想到在美丽的上海有个叫小四的孩子正把玩着笔杆,勾勒着和我如此雷同的青春!

漫漫长路,泪水和汗水颠簸交织着向前,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有了他们的指引,我坚定了方向!此生何其有幸,有这些人,这些文字伴我同行!

【篇三:我的心愿】

【篇一:我的心愿】

愿望是春天的百花,它引来了夏天的繁盛。我的愿望,就是去北京的颐和园去玩一玩,转一转。

从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在新闻里看到了北京的颐和园,有像竹笋的高塔,像龙一样的走廊,还有像镜面似的湖水。

我一直都特别特别想,走在雄伟、壮丽的十八孔桥,登上那耸立的高塔。还想着坐着船,在湖面上迎风飘荡。还在那里吃午餐,和弟弟藏猫猫、和妈妈讲笑话、和爸爸划船。

我日思夜想,希望能去颐和园那里玩耍,看风景、奔跑、畅游。

据说,这个颐和园是从清朝就有了。生活不缺少美丽,只要你有发现美丽的眼睛,总能看见最美丽的风景线。

我之所以喜欢颐和园,是因为,那里有许多,数也数不清的景物。

我想去北京园,去看北京的颐和园,最终,它总会变成现实。

【篇二:我的心愿】

每个人心中都藏着许多美好的心愿,比如说:老师的心愿是能够教出优秀的学生;医生的心愿是能够治病救人;工程师的心愿是能建好每一座房子……我的心愿是医生。

我的心愿是做一位救死扶伤的医生。因为在前一段时间有新冠肺炎,有很多的医生和人都失去了它们的生命。还有一位医生让我印象很深,是钟南山爷爷,他已经八十多岁了,但他也去了抗“疫”,我也要这样,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还有很多人家里没钱,但是又生病了,有的人病的很重,还可能要做手术,但没那么多的钱,我会立马给他们做手术,再让他们慢慢支付。

现在,还有一些医生骗人,明明只是小感冒,被医生说得很严重。

而且,在前几天妈妈跟我说,现在人家拔个牙都要几千元,以后我要当医生的话,一定要当牙医,希望大家看牙不用那么贵。

我以后要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好大学,当一位医生。我不怕困难,我要努力当一位医生。

这就是我的心愿,你的心愿是什么呢?

【篇三:我的心愿】

心中常常思考:心愿是什么呢?心愿是石,敲出星星之火;心愿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的路,引你走出黎明。

从幼年到现在,我的心愿有过改变,小时候去医院看病,看到医生救死扶伤,我就想当一名医生;上学后的我想当一名老师,因为可以传授知识给同学们;后来,我当看到一部电视,一炮走红,又想当演员,而现在,我的心愿是当一名作家。

家里有一排书柜,我时常拿书看,一次,我看到了郭敬明的一本书,他每一篇文章的句子是多么生动优美,用词也非常恰如其分,从此,他成为了我的榜样。我也要当一个像他一样的作家,用自己手中的笔,写出一篇篇启示和感悟,为读者带来心灵的快乐分享。“唐家三少”、郭敬明……都是我前进的目标。

为了让自己的作文,更加生动和优美。我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和计划:每天写完作业,用多余的时间,来看一些作文,周末用上网的时间,来多写几篇作文。

没有理想的人,只能浑浑噩噩的度过每一天,有了理想,人生才有了前进的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奋斗的动力,我要为实现自己的心愿而努力。

【篇四:愿风裁尘读后感】

十年,足以把大海变成桑田;十年,足以让一个青涩的少年变成一个沉着的青年。“愿风裁取每一粒微尘,愿灵魂抵达记忆的尽头,愿一切浩瀚都归于渺小,愿每身孤独都拥抱共鸣,愿衣襟带花,愿岁月风平。”《愿风裁尘》就这样给我看到了这一切,看到了一个最真实的人十年间的心路历程。

书中的“小四”,就是很多人喜爱的网名为“第四维”的郭敬明吧,你早已在2002年便以一部《幻城》令人熟知,连北大教授王宏图都说那是一部天才之作,类似的高度评价也让人司空见惯。

哦,成名真好。我曾这样想过。每天都有大笔收入,每天都被人捧着供着,每天挎着名牌包包上下豪华轿车。只要几场活动,几个采访都有可观的所入。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不再羡慕成名的人,一切的一切都是表象,每天把自己曝光在镁光灯下,头发早已被人精心打理好,脸上带着粉底浓妆,嘴角扬起规范的弧度微笑,看上去光彩耀眼,当然,只是看上去而已。《愿风裁尘》中呈现了真正的你。也许,你心里很悲伤,你曾红肿着眼睛问过可不可以改通告,换回的是一句狗血淋头的话:“耍大牌了不起啊。”我们眼睛看到的屏幕上的一切不一定真实,我们看到的大牌在公众间开心地说笑,内心却是越来越孤单。你也曾想过低调的生活,但是曾对你笑意盈盈的人一转身就把这一切当成了一个笑话“他穷酸得,连车都买不起吗?”嗯,你说得对,我也一样明白你对这个世界巨大的失望。

在《投影仪》中,你写给顾里的话让我唏嘘:“我以前一直觉得敢爱敢恨的人需要巨大的勇气,而后来才渐渐明白,其实带着冷漠面具的人,完全不在乎别人,才需要巨大的勇气。”你想像顾里的内心一定足够强,因为只有足够强,才能扛住这个残酷社会朝你砍来的巨斧;只有足够强,才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做真正的自己。

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看郭敬明的书,有不少人喊着“小四不要变!看你年少和朋友们在校门口喝一元钱的西瓜冰的日子多淳朴啊!是啊,小四不要变,郭敬明不要变,现在的生活充满了物质,你知道自己的改变,或许已习惯了改变,但不变的是自己灵魂中固执地不肯改变的韧性。你曾在高中时期受人羞辱,你曾被人指责抄袭庄羽的小说,但你没有放弃,没有倒下。你通过《小时代》三部曲展示了自己对多种文字的驾驭能力。你并没有改变自己浸入骨髓的韧性,没有改变对写作的热爱。

物质的改变,不代表灵魂的改变;有韧性的人,灵魂不会被物质腐蚀,不会被流言吐沫吞噬。这是《愿风裁尘》的灵魂,更是你内心的执念。不是么?

我也曾想,我不要改变,我要做最真实的自己——我曾在春天踏青时步行,但改变不了车流拥堵,我曾节约一点纸张,但大家还是浪费。别人说我“傻”,但我还是去践行。但当别人渐渐开始孤立我后,我害怕了,我不想不合群,于是开始迎合别人的喜好,来改变自己,真傻,我自叹。为何我要赢他人的目光而改变自己?我不要改变,但请相信,我这是像麦兜一样,这是善良而已,我只想为自己找回一分良知与安宁,我想让那些嘲笑我的人明白他们错的有多离谱。

纪伯伦说过:“虽然言语的波浪永远在我们上面喧哗,而我们的深处却永远是沉默的。”是的,做最真实的自己,别让生活改变了自己的“执念”。

《愿风裁尘》,十年踪迹十年心,且听风吟心底情。

【篇五:青春的童话作文】

日子平平淡淡地流逝,就像冬季的风,没有一丝留恋。而我迷失在自己简单而微妙的感情中已经太久了。雨季,在我的生活里似乎特别漫长。

那段时间,我忽然有了很多朋友——同性的,异性的,日子好像一下去盈满了快乐,来得没有一丝预兆。我没有去探求它的根源,生怕一不小心,这种梦境般的生活就破碎了。我藏住自己理性的一面,和朋友一起疯,一起闹,无拘无束的笑声传出教室,嬉闹的身影掠过同学的身旁。可是,有一天我哭了,因为同学几句伤人的话。我以为可以不在乎,我以为用微笑可以消解她们的成见,可最终我还是受伤了。朋友劝我说:没关系,就当她们是一种忌妒。我无语。嫉妒?我有那个资格吗?

一只小小的蛹虫要长成一只多姿的飞娥,就必须经历化蛹成蝶时撕心裂肺的痛。我呢?面对一次次的挑战,是进取,还是消沉?我选择了前者。我必须习惯艳阳天中忽然乌云笼罩,风平浪静的海面突然波涛汹涌,我要学会把所有的.悲伤留给昨天。慢慢地,我尝试着让自己安静。云淡风轻的日子里,连空气也变得有一点慵懒。半夜醒来,借着夜的宁静,我独自咀嚼着苦楚。我真想看见满世界的阳光,赶走乌云,连同埋在心中的那一份苦。我喜欢上了郭敬明的文章,喜欢他笔下拼凑的那些文字的风格,似乎带给我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继而喜欢他瘦削的脸型,喜欢他令人心痛的眼神。空闲的时光,剩下的是忙碌的思考。在思考的空隙里,我忽然发现自己喜欢上一个男孩已经很久了。

给自己找一个理由,是因为他有着郭敬明般的脸型和眼神。可是我没有想过说出来,因为这只是一个女孩的心事。爱情,离我们太远,就算看上去触手可及,可终究不属于我。流星选择美丽,就要面对陨落;昙花选择绽放,就要接受枯萎;飞蛾选择光明,就要经历焚身。但我相信,它们和我一样都会无悔地作出选择。天空中没有飞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在抬头的那一刹那,我看见天很高,很蓝。我想,那里有我翱翔的天地。

后记:我想,我写下的不只是文章,而是一种心情!因为我觉得,文字的一点点拼凑实际上是我们心情的一点点渲泻。渲泻过后,又会是阳光明媚的一天!

【篇六:谈“厚积薄发”】

最近,一篇《浙江高考改革是异常闹剧?》传遍网络,文章言辞激烈,其中观点之一是批评新高考给高中教师和学生以及家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沉重负担。据此观点,有网友提出高考改革应使学生不必如此辛苦,甚至有人因此延伸到高考无用论上来,大有恨不得一下掀翻新高考“囚笼”冲出去肆意江湖而后快之意味。

“条条道路通罗马”,我当然是信的,不积跬步能至千里,我是绝对不信的。任何人,任何事,要取得成功,必须有艰辛的付出。

但偏偏有那么一些人,总是相信“丑小鸭变白天鹅”的完美剧情,于是傻乎乎地做着天上掉馅饼、一觉醒来“中状元”的美梦,更有人信誓旦旦要做韩寒、张悦然、郭敬明第二的。

倘若成不了韩寒、张悦然、郭敬明第二又该怎样?说自己运气不佳或时机未到或拿他们来说事?网上不是有人说韩寒学业成绩门门挂科,结果凭借《杯中窥人》一举成了名,而后一发不可收拾,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么。有人嫉妒有人羡慕有人恨吧了!

如果按这种思维,那猜对一次天气就成气象学家了,押对一次股票就成股神了,随便搞个破网站就可以成马克·朱克伯了?

这种思维非但幼稚而且可怕。

幼稚的是这些人看事物光看表面,而不看本质。可怕的是看不清事物本质还信起邪门来。

前段时间有人不是很邪门地信奉吴晓波那句“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么?于是有人抱怨学习太苦、工作太累、生活太没劲,总想着跳出高考的圈子,走自己的路去找“美好的事物”去。牢骚归牢骚,如果有人真的因此罢了学、辞了工,收拾行囊去当徐霞客、投身创业去搞互联网,那真是滑了天下之大稽。

其实,只要人们稍加深入一点去了解,就能知道那个口口声声说把时间浪费在美好事物的吴晓波,他竟然浪费了十年时间,完成了他的美好事物—企业三部曲《激荡三十年》《跌荡一把年》和《浩荡两千年》。另外,他支持自己女儿去寻找的“美好”事物,明知路途狭窄,仍要“上午进琴房、下午才出来、身子跟散架了一样”地坚持着。请自问,我们所谓的“美好”够格称得上美好,值得把有限的生命浪费么?

美好,难道只是轻松享受,做自己喜欢的事?

殊不知这个吴晓波,他不仅“浪费了十年时间”,他还从“名满天下的画家罗丹整天埋头于画室、近80岁的经济学家张常五每周写两篇1500字的专栏文章”的故事里悟出了一个道理:是什么让某些人与众不同?那就是工作和足够的耐心。

说到这里,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无非是:学生高考的过程固然负担沉重,固然辛苦,但其他行业无论是普通的环卫工人、大小企业的董事老总、身居高位的市长省长,他们的工作也绝非轻松。

很多人羡慕文学新星,或者是硅谷、娱乐圈、文化界、体育界、还有一个个牛气冲天的90后CEO,但他们的成功绝不会是那样简简单单的。而且从数量上比较,通过努力,上清华北大及名牌大学日后取得成功、成为行业精英的同学不在少数。但那些不走寻常路,真正成功、成名、成了大咖的,却是人群中少数的少数,或者说寥寥无几。足见成功之后看似很美好,其实成功的过程很骨感。

当然那些获得成功的人,可能有他独特的潜质,或有其狂热的兴趣,或有其他促成他们成功的优厚条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那绝不会是靠运气凭机遇投机取巧能得到的。他们要取得成功,必定要比高中三年学习、比应付几门学科的高考付出更艰辛、更卓绝的奋斗。

励志的故事固然鼓舞人心。但这里我更想说的是,如果除却高考的辛苦,能做到恣意性情,海阔天空任鸟飞,能做到千锤万打,任你东南西北风,那大可以与高考的辛苦挥挥手,做高考之外一只腾飞的鹏鸟。但如果没有那能耐、那本领,最好还是本本分分,学好知识,掌握技能,一步一个脚印,去攀登诸如高考之类的一座座山峰,实现人生成功的梦想。

梅花香自苦寒来。请记住,无论是高考还是做其他工作,我们都要有一颗踏实的心,都需要不懈地奋斗,都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折磨。

我相信,相信天道酬勤和厚积薄发便是人生取得成功的最好结论。

【篇七:清澈的忧伤——读《左手倒影右手年华》有感】

两年前,对郭敬明没有太大感触,但是看过他写的文字。他总说,他写的文字是清澈的忧伤。可是在我看来没有忧伤时清澈的,忧伤相当于慢性自杀。《左手倒影,右手年华》是同学介绍,我只看了一眼就无法自拔的爱上了。

受张爱玲的影响,我很喜欢上海。喜欢那潮湿的弄堂,古老的小巷,神秘的风景文化。经过郭敬明的作品,我对上海的喜爱得到了升华,我曾不止一次的幻想着去上海寻找那个听着摇滚、骑着单车在街角对着天空说晚安的安静少年。读到他,我恨不得为他找寻全世界所有的快乐。如果有人用孤独的眼神望着我,或是问我要听音乐吗?我一定会心痛到流泪。十五六岁,单车上的年龄,到底是身让一个个背负这么多的伤感。可能是这个年龄的人很敏感。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在乎很多事。可是小小的心里,又怎么装下那么多在乎的事,即使可以又怎能做到两面俱到?因为没有十全十美,所以莫名的忧伤。

突然地就安静了,也许是因为耳机里传来的歌词,也许是因为刚捧过的书中的一句话,也许是在楼下瞥见一个人的身影吧,手里拿着一支笔,沉默不语,左手托着下巴陷入沉思,眼睛里似乎在搜索着什么,却又装满了空洞。在郭敬明的小说里,每个孩子都是生活在两个世界,一半在光明,一半在黑暗。用一半的灵魂来快乐,另一半灵魂来忏悔。

如果郭敬明是魔鬼,那我早已沦陷,沦陷在他所编织的绝望与痛苦之中,在无限的空间里,圣杯的十字架教堂,基至地狱的烈火都供他差遣着。他给夜晚的鸟儿喂食加了毒药的清荡,然后默念着最后的晚宴,最后的晚宴。或许我也早已中了他的忧伤之毒吧,不然怎么会爱返种感觉爱到无药可救呢?

在这个单车的年龄里我只有两天时间

一天用来享受幸福

另一天用来感受孤独给予的忧伤。

【篇八:《小时代》观后感】

没有人会永远年轻,但总有人年轻着。

——郭敬明

郭敬明的作品和他这个人一样,总是饱受争议,世间褒贬不一。小时代系列电影就是这样,庞大璀璨的明星阵容,令人叹为观止的巨额票房,极其低下的网络评分,似乎看起来十分矛盾着的事物却又丝毫不矛盾的集于一体。

批判小时代的声音无非就那么几种,要么说它立意不够积极,不够正能那个,影片中大量的香车美女,奢侈名牌似乎与现实中大学生们的生活不符,显得有些不够“亲民。”

还有一种声音说的是,小时代的演员多数为花瓶活着红极一时的“小花旦”“小鲜肉”。他们没有精湛的演技,有的只是人气。靠粉丝来赚取票房而不是凭靠剧情来打动观众。

首先,我没有看过原著小说,而是直接去的影院。我带着七八岁的妹妹去看这部电影,电影播放过程中,我不听到来自四面八方议论各种牌子的声音,然后我身边的妹妹,却看的痛哭流涕。

从影院出来,她对我说“姐姐,小时代里四姐妹的感情真好啊。”

是啊,妹妹只有八岁,她并不认识什么香奈儿、迪奥、古驰这些名贵的牌子,她所看到的就是四姐妹间真挚的感情。而男子冠冕堂皇批判着的人们,他们明明正享受着这样的生活,却又在批判这样的生活有多么多么可耻。

人啊,还真是矛盾。

我并不认为这不电影拍得有多好,但也绝没有网络上评论的那么糟糕。

可能在那四位女主的身上看不到我们自己青春的影子,但却能在短短两个小时内体会她们青春的美好,有笑有泪,温情满满,我想这就是小时代所想要带给我们的东西,也是小时代所想表达的内涵。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