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你被碎片化了么?】
日新月异的时代,仿佛牵连着日新月异的生活节奏,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惯有的生活方式。
而碎片化,是对这种改变的适应,也未尝不是新兴生活的缩影。
应时代而生的种种电子软件,是贯穿现代人日常生活的碎片。由于技术的发展,掌上移动不停地刷新着人们对碎片时间的管理。候车站旁、会议室外、甚至是繁忙的街道的上,随处可见各种触屏软件的使用。接收短信,传发邮件,瞥上两眼电子书,转上一圈朋友圈,或仅仅是打开社交软件看看是否有新消息,总之,这些短小的动作充实了整个漫长无趣的等待时间。应用市场里漫天遍野的阅读软件,成了广大手机用户的的必备品。作为碎片化生活里的零食,这无疑是大部分人消磨时间的首选。
碎片化生活的产生,是人们对时间的认识的改变。为了迎合这种意识的改变,整个社会都在渐渐向着“最简纷杂化”前行——即多角度的看待事物,却不追求深度。
各种不负责任媒体的层出不穷,和已沦为大众化的“标题党”,扰乱着大众的视线,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主流上的三观。而如今人们虽摒弃它们的存在,可丝毫不影响这些人与文章在网络平台上如鱼得水般的大肆活动。这说明了什么?它们仍迎合了碎片化的发展,还有极大的一部分人需要并认可它们。因为碎片化,我们在许多时间不愿意读完一篇长篇报道,而选择仅看一眼标题就此做出推论;因为碎片化,有些网民成了偏激的媒体水军,而原因却是因为一昧地相信了断章取义的虚构信息。
“你有多久没完整地看上一本书了?”
我记得我仿佛在知乎上看过这个问题。细细想来,自从互联网进入我的生活后,那些完整的阅读时间就莫名其妙地被一些细碎的东西取代了。完整地看上一本书的意识大概便是在那时候变得稀薄起来,不自觉地向碎片化靠拢。我不记得这个问题的下文了。可能是那时匆匆翻了几页又转到别的网页上了罢。
究竟是生活碎片化了,还是人碎片化了?
究竟是你利用了碎片时间,还是碎片时间利用了你?
不如放下你的手机,回头看一会你那段支离破碎的过往,重新端详一番车窗外看似平淡无奇的风景,你会发现,其实你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赶时间。窗外的风景是完整的,淌过指尖的岁月也是完整的,你脑海里那个美好的梦想也是完整的。
事实上生活没有你想象的那样碎片化。但愿你也如此。
【篇二:答案】
有很多事情都不知道答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我们有时也无从查证,本来想要开心的生活,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偏偏拥有了一个悲观的心态,想要改变但是却无从下手,直至让你困惑,但是却找不到答案。明明知道不对,但却没有对生活充满更多的希望。一直觉得后来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但是,往往就变得徒劳无功。我有时已经不知道,我应该怎样面对自己,当一次次的尝试失败后,我又怎么才能变得不消极,依然充满希望。总认为一切都是完美的,但是,你应该学会,接受一些不完美的东西,当然是你能够真的接受,而不是迎合和安慰。我一直以往自己的答案是可以。
不喜欢标签,大家觉得你是怎样的人,但是不是真的你,你自己都不知道,因为你从来没有试图去了解自己,自己究竟喜欢和需要的是什么,你知道吗?
我渐渐变得不想去了解,不想去争辩,明明觉得自己难受的快要疯掉,但是却还是装作自己没有问题的样子,情绪就这样纠结着,积压着,连倾诉也不知道从何说起,只是自己觉得很难受,很心烦。我多么想要一个答案,究竟应该怎么去做才可以变得不那么冷漠。
我想我需要做更多喜欢的事情,免得有闲暇给我带来的不安,这样愈演愈烈的千思万绪,让我非常不安和混乱。
【篇三:转型】
普希金与陈忠实在恬淡生活中坚守沉静的心湖,网络作家如唐家三少却以玄幻小说适应流行阅读取向而获利丰厚。我认为这样的转型大方向是正常的、必然出现的,重要的是我们的认知与态度。
普希金与陈忠实是老一辈以经典滋养我们心灵的杰出代表。隐居乡野的迪金森、泛舟瓦尔登湖的梭罗等也在其列。这些作家在他们的著作中想要传递的是一种永恒的、也可以说是普适的价值,是对爱、对美、对生命本义的思索与呈递,这样的思索必须是在沉静心湖上开出的水仙,否则他们的抒写便失去了支点。
但是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节奏更快、时间更破碎、思想更多元异化的时代,用温和的香片茶换咖啡与酒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谓普适价值观也越来越难以一统江湖。因此作家中分化出了新的两类人。一类如唐家三少,推出玄幻小说以刺激读者平乏生活中疲软的神经,也迎合了大众猎奇的心理。其实我一直将其视为武侠小说的升级版,不过是英雄佳人、爱恨情仇、奇迹与冒险的又一次形式翻新罢了。我认为过于苛责是没有必要的。何况现在翻译到外国网站上的玄幻小说已成了外国人窥探“最炫中国风”的生动窗口,文化软实力完全可以努力以这种形式输向外界。当代作家中的另外一类则可视为严肃型作者,他们的小说中力图呈现的是现代人生活中无声的困境、广袤多元但也同时逼仄无望的格局与境况,以此为切片,为社会提供了观察现代人的原材料,边缘人也逐渐被推向他们小说的中心,在现代的评判体系和价值维度中引发人们的思考。这也可以视为适应流行,因为这种流行就是我们的生活本身。而现代的我们,可能也正越来越倾向于思考当下,虽然经典中深沉的汪洋大海依旧孕育我们的心灵与感性生命,但不可否认,我们现在也承认理性生活、关注当下的重要性。
作家是坚守沉静心湖还是迎合阅读取向,不过是现代人心理投射下的一个命题。他们的沉静反衬我们内心的喧嚣浮躁,他们的迎合首先也要有我们的取向为向导。当下的生活不会消亡,经典也不会消亡,只不过现在的我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的权力与自由,所以转型之前与转型之后的作品可以共生。担忧旧物大势已去没有必要。现在不也有葛亮历时七载捧出《北鸢》重拾人们对民国及华夏文脉的文化想象吗?现代人是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的有智识的一代,我相信我们能有所坚守,也有眼力筛选作家与作品。多元的呈递与共生,是为了让文学转型、文化转型走在良性之路上,而真正的好作家,也决不会在时光中被人们错过。
【篇四:不变初心】
每个人几乎都是从单纯善良走过来的,起初的我们坚守着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底线,可是慢慢地我们发现,自己所坚守的东西得不到别人的认可,甚至在别人眼里是很傻很固执的东西。
母亲是中国典型的中年家庭妇女,文化层次不高,从年少走到中年吃了很多风雨。一天到晚为家里的鸡毛蒜皮操劳,担心我吃的不香,穿的不暖,学得不好,奔不到好的前程。一生所愿也不过是我能当一个老师,有一个安稳的职业,按照她想的那样平平稳稳的过完一辈子。
一日我与母亲谈论我的未来。她不善言辞也懂不得多少大道理,谈起这个话题,便言简意赅不容人置辩地道:“你当个老师就好,假期多,工资也稳,还不累。”
我与她谈论这个话题,原就是有自己的想法,顿时内心升腾起强烈的抵抗,我自是不愿按她所说,依照她的规划去过我的人生的。“妈,钱多钱少我看的不重要,自古伟人精神栖于茅庐。我想要的生活和梦想就是,在一个不被人打扰的地方,看书写文,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不想做我不喜欢的。我不要多大富大贵!穷一点我也不怕的”母亲走过半生,感过生活众多无奈,我的想法我的梦想在她眼里是不切实际单纯至极的,她嗤笑:“你不怕穷?你没有那一毛钱人家也不卖给你东西!”,“你到底经历世事不多,生活哪有你想做便做的,只有按部就班是最平稳最安全的一条路!”
我很不理解,人生是有很多无奈,可无奈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活的为什么要曲意迎合那些死的,去放弃自己的执着呢。口气很冲:“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按部就班、无惊无险、毫无波澜,委屈自己屈从生活的过完一辈子吗?”
这是一场不愉快的讨论,我与母亲就好像是两位对立的辩手,都有各自不放松的执着。你说母亲的想法有错吗?人生来就承担了很多责任,即使我们自己有浪荡天涯不怕天不怕地不怕穷的勇气,可还有替我们担忧的人,还有我们需要养活的人。放弃执着,迎合生活也是对的……
那又是我错吗?人生路上千百种阴谋抉择是刀剑,不管外界是怎样冲击、拍打、试图摧毁内心的执着,也执着着自己最初的心,坚持梦想这也没错……
我解不出谁对谁错,可是我始终坚持自己的看法。人生是有很多无奈,可无奈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活的为什么要曲意迎合那些死的,去放弃自己的执着呢。初心不改,方得始终。
【篇五:完整边缘的碎片化】
21世纪,随着信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伴着智能手机的兴起抛开了许多传统的信息媒介,比起长时间的阅读,他们更愿意将自己投入即时的娱乐中去寻找快乐,再将时间分成不同的碎片,利用时间的间隙去完成事情。
究竟是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我认为,归根结底是因为,人们不能很好地抵抗外面千奇百怪的世界所带给人们的诱惑。就像个被时间控制的傀儡,让人们变得浮躁,功利,当他们在短时间内看不到阅读所带给他们的利益时,他们理所当然会放弃阅读,去选择更加能提升自身地位,增加利益的事情,例如参加聚会,应酬喝酒等等。
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现象,人们舍近求远,抛开完整的大块的时间,却为了一些碎片化的时间而苦苦挣扎。
就拿我自身的学习经历来说,每天结束一天的课程之后会十分疲劳,回到家中完成了所谓的笔头作业,就算结束了自己的作业任务。洗漱完毕,上了床,只想着多看看同学们在群里又讲了什么,娱乐圈里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一条又一条的消息提醒层出不穷,却让我像着了魔一般,浑浑噩噩地浏览直至睡觉,却不曾想起,还有语文古诗,英语单词没有背,只得在第二天上课前的间隙再匆匆忙忙看上几眼,应付老师的默写。明明有完整的时间可以利用起来,我们却不愿暂时放下手中的手机,不愿停止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将时间碎片化。
我相信,不止是我,许许多多的人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却总是在其中苦苦挣扎,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缓解因碎片化时间而产生的社会性焦虑最好的方法,就是放下自己的手机。要说,一天都不碰手机,这是不现实的,手机似乎逐渐侵蚀人们的生活,没有了手机,很快就会和时代脱轨,变成原始人。但我们可以给自己定下一个小目标,给自己留出一点时间,离开手机,离开网络。慢慢静下心来,泡一壶热茶,伴着茶香,翻开书架上已积起灰的书本,细细阅读。给自己多一点空间,不要总是被时间所控制,而慢慢的,学会自己去控制时间。做独一无二的自己,别人的生活不一定适合你,不用为了迎合他人,不用为了迎合潮流而去做让自己忙得透不过气来的事情。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的问题,如果把握完整和碎片之间的平衡,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篇六:端午忆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他留给世人的感叹;头戴花冠,手持白芷,是他留给世人最后的美好形象。他纵身一跃,在华夏历史上留下了一个永不磨灭的名字——屈原。
在勾心斗角的政治生活中,一个纯洁的诗人是注定要被排斥在外的。美政的理想是注定不会被昏暗的朝政接纳的。你不肯投机取巧,不肯迎合世俗,宁愿随流水而长逝也不愿放弃自己所崇尚的美德。
你的精神流传了数千载,你的故事为世人所传诵。再看看当今社会,每天都有不同的贪官被举报,看着那些惊人的数字,我不禁想,你留传给我们后人的精神哪去了?你通过死亡发出的控诉被多少人真正听到?有多少人是像你一样抱着美好的政治理想去从政的?既然是当官就应该有比常人更高的觉悟,不应在世俗中迷失自己,为了迎合世俗,昧着良心做那些贪污腐败的事。当腐败渐成一种风气,当官的在自己偷来的金钱名利中安然入睡,我们只能祈祷屈原的精神不要太早消逝。不知那些只顾享乐,不顾民生的官员,在今天读到屈子诗句时,会不会感到无地自容。
端午节快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希望端午节代表的不是忙碌生活中的一天假期,也不是粽子的香味,更不是龙舟比赛的精彩。人们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却不知道古人真正纪念的是屈原不屈不挠,顽强斗争的爱国精神。
阴历五月初五,我们即将迎来的不是一个节日的形式,是一个自我反省、信仰的坚持。我们庆祝端午节是为了表明屈原的精神还在一代代人的心里传承、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