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正视我们的历史】
今天翻看以前的作文,看到了初一时一篇批判一部分日本人不正视历史的文章。一条批语引起了我的注意:有空思考一下中国人正视自己的历史了吗?
是啊,我们在批判他们的同时,是不是也犯了和他们一样的错误呢?答案,似乎是确定的。
历史是什么?中国的古代史学家们早已经给出了答案——史为鉴。前人用血汗与生命换取的经验与教训,组成了后人看到的历史。它是不容更改与轻视的,因为它是最客观、中立的事实,是应该被记住的事实。
然而,实际呢?且不说古代的开国君王们在那些所谓的史书中,有多么伟大的祖先和多年震撼的出生之兆,以及多么伟大的功绩。单看近现代的中国,这区区多年的历史,就已经千疮百孔,面目全非。
林彪,应该是中国历史上争议最多的人之一。从红军,到八路军,再到人民解放军,中国革命史的后半章,他从不缺席。从平型关到广阳,他手下的115师一次次用伏击战“打得鬼子魂飞胆丧”。全面内战中,他接手的东北民主联军还未从四十年抗战中缓过来,装备良莠不齐,士气高低不定。在初战不利的情况下,他果断整顿军纪,加紧训练,创新战法。结果,不到一年,已然改编为第四野战军的这支军队,成了一支真正的“彪军”,从锦州、长春,再到天津、北平,一个个捷报将“国军”砸得晕头转向。这使他无愧于肩章上的国徽和将星!然而,在十年动乱开始后,他却在自己极端的权欲的控制下,不停地打压着异己,甚至是自己曾经的战友。最终,他在出逃中坠机,提前结束了自己的双面人生。
对于这样的人物,我们本应该全面评价,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但是,经验教训虽总结了不少,他却被甩进了历史的烟灰缸。在接下来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在战斗部署上,与其他人和毛泽东产生的正常分歧,成了“两种路线”的斗争。在一些关于十大元帅的画作中,往往只有九个人。甚至在报道国务院发布的解放军区最优秀军事家名单时,他被排在了,前面还缀上了醒目的“还有”……这不仅仅是共和国的悲哀,更是历史的悲哀。
“以史为鉴”,很对。但当历史的真实面目,因为政治“斗争”和“革命”而日渐模糊时,何以为鉴?只有正视历史,尊重每一个王侯将相或是贩夫走卒的客观形象,才能真正以史为鉴!
【篇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从2000年出生,到今天参加高考,18年的时间,我们经历了祖国最为波澜壮阔的发展。
2000年之前是我们的前一代,我们是现在的一代,2035年将是未来的一代:我们这一代的辉煌起点由前一代铸就,2035年未来一代的辉煌起点将由我们铸就——我们的历史使命、挑战、机缘、际遇何在?回顾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过去仅仅是现在的残存,一个人没办法挽留;未来只是现在的预演,一个人没办法提前迎请”,只有“现在”,尽管我们总是不怎么放在眼里,但却是我们每一个人唯一能够把握的。
我们不能只做回顾过去的悲观主义者,守着前人的成就酣睡;我们也不能只做乐观的理想主义者,依偎在对未来的想象中缥缈;我们同时还必须是一个现实主义者,紧紧抓牢我们唯一能把握的“现在”,因为只有我们把握好“现在”,在未来一代到来的时候,我们才可以不负前一代对我们的期望而铸就属于我们这一代的辉煌过去,像前一代人给我们留下的辉煌一样,为未来一代奠基属于我们的荣耀。
成长需要机遇与机缘,更离不开使命与挑战。我们应该怎样踏着时代的脚步去追梦圆梦?
没有梦想的目标微不足道,而没有目标的梦想恐怕也只能像银河破碎的繁星一样,遥不可及。人一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没有办法将之投入到无限的事业中去,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拥有一个伟大的梦想,为我们的目标指明方向;梦想如此高远,即便我们踮起脚跟,举起双手,再用尽所有的力气拼命起跳,也无法抓到它的衣襟,就像云梯需要阶梯一样,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我们也需要为自己设定逐渐延伸至梦想的目标。
唐僧的梦想是“普度众生”,这给他指出了最可行的第一个目标——“西天取经”。尽管取经回来,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失去了“普度众生”的机会,但却前无古人地完成了“西天取经”的目标,抑或是说使命。
刘邦的梦想有多远大?且看他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正是因为他拥有志在天下的伟大梦想,所以才能在与项羽的争霸中取胜,最终开创了汉朝的伟大基业。
朱元璋的梦想是什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在这一梦想的指引下,他一个一个目标实现下来,最终开创了大明王朝。
项羽呢?当叔父项籍问他志向时,他慨然言曰:“书,记名姓而已;剑,一人之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梦想中没有国家,没有百姓,只有他自己——想当一个万人敌。因此,项羽失败了,兵败垓下,自刎乌江。与刘邦功成名就唱了一首《大风歌》不同,他在兵败垓下时,唱了一首《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刘备呢?——“兴复汉室。”在这个梦想之中,只有一姓之天下,还是小了些,所以他最后只得了个“三分天下有其一”也就不足为怪了。
至于陈胜和吴广,那就更让人为之难过了,因为他们的梦想竟然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只是想当一个“王侯将相”——目标是推翻强秦,但梦想却只是想当个“王侯将相”,本末倒置,又怎么可能取得成功呢?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但我们的梦想却不能仅仅停留于此,要有更远大的梦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今天,我把它封进时光瓶中,让2035年走进考场的一代看到今天的我,也因此而敦促自己为了自己的使命和梦想而不遗余力,奋力前行!
【篇三:成长需要磨难】
一个人成长,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人生总会有一些磨难等着你去闯,去挑战。
俗话说得好:“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一块美玉,不经雕琢,怎么能成为一件精致的器物呢?人也是这样,如果一个人不经历磨难,是不可能得到成长的。
如来佛祖让唐僧不远万里来西天拜佛求仙,其中有多少艰难险阻?何人能知。可如来佛祖为什么不直接将真经交给唐僧呢?因为佛祖深知“锻炼出美器”这句名言。如果唐僧没有历经磨难,怎能领悟真经的真谛,就算是得到了真经,不懂真经的真谛,也是一堆废纸。
西汉大将军韩信,并不是什么王侯将相之后,他只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卒,可是他最后成为西汉的兵马大元帅,为打败楚军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是因为他有领兵打仗的天赋吗?也许有吧!但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经历了磨难,他忍受胯下之辱,这种气魄敢问谁有。有人认为他这是苟且偷生,但他不是这样的人,他确实是有领兵打仗的才能,他从胯下明白了,那个混乱的年代需要他这种人,这不是磨难使他明白的吗?
唐僧和韩信之所以能够坚持到最后,是因为他们都从磨难中成长了,他们都明白了一个道理,磨难并不是坏事,一个人如果不经历磨难是不可能成功的。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句名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篇四:人生的曲线】
我曾一度向往直线,老是做着“平步青云”之类的美梦。可现实,却往往把我的美梦粉碎。
后来,我渐渐明白:曲线,无处不在,还比直线更富魅力。
我们无法选择人生的曲直,但却可以选择对待人生的态度。古往今来,有多少王侯将相养尊处优,结果导致了王朝的覆灭;然而,那些处于基层的劳动人民,在他们的鞭策下一次一次地造反。
新东方的创造者俞敏洪,今天看来顺风顺水,如日中天,可当初高考三次落榜,北大毕业后想前往美国留学,经过三年半的努力,最终因美国对中国紧缩留学政策而申请失败,这让他刻骨铭心,之后在北大当老师,又因记过处分而不得不离开,这样的经历不可谓不曲折坎坷,一波三折的曲线人生中,俞敏洪认清自我,把握转机,才拥有了现在国内最著名的培训机构。高考虽名落孙山,但分数不断上升,让他看清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明确自己想要的人生,走出了人生的曲线,转向平坦的大路。
人,能在曲线中认清自己,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走向人生的高峰不得不说是一种幸运,人生徘徊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茫中,若有他人相助,自己把握转机,同样能在曲线后铸就辉煌。
【篇五:男人的面子】
翻阅历史的华章,多少位王侯将相,多少个贤才雅士,多少对绝代佳人,他们的事迹催人泪下,让人扼腕叹息。有多少位英雄豪俊成于面子,又有多少个壮志男儿败于面子。
破败的街道上,是你,在众目睽睽之下,从那个面目狰狞之人的胯下爬过;是你,那个日后统领百万之军,战无不胜的韩信!胯下之辱并没有让你消减意志,而是激发了你的斗志,你的战绩,你的成就,彪炳史册!
在那个市井无赖的眼里,你似乎男人的面子失尽,但在历史的长廊,你却顶天立地,尊严而又高贵。
夜深人静,长明灯前,一个虚弱的身影正在记录着历史的沧桑。是你——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的司马迁。可你却顽强地挺下来了,用文笔传达无声的抗议。用自己的丹青妙笔著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汉武帝夺去了你男人的面子,而你却用坚毅画出了你人生的弧线,给自己赢得了活着的尊严。
成于面子的豪杰是有,然而,败于面子的英才亦不少。
乌江岸边,瑟瑟西风,战马嘶嘶,烟尘滚滚。他,力拔山兮气盖当世的霸王,拒绝了东渡乌江,只愿金戈一扬,血洒疆场。项羽,是什么让你选择了死?是刘邦,还是虞姬之死?不,都不是,是你那自感无颜,去见江东父老的面子。遥想当年,你率领江东子弟征战沙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多么让人自豪啊!而如今的你却孤军奋战。西楚霸王啊!你可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胜败乃兵家常事,何须如此在意。唉!是男人的面子,让你魂断乌江。
虽有人常言道:“人要面子树要皮”。我觉得面子固然重要,但不必太在意了。万万不可重蹈历史的覆辙。这世上,总有比面子还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