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扬长避短,善用碎片化的生活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你还可以想象的出自己花上一两个小时等车坐车,而在这期间什么事都不做的样子吗?毫无疑问,这将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因为我们生活在以快节奏为主基调的世界带来的碎片化生活中。
所谓碎片化生活,将生活从原本的“大块”变成“碎片”,这样,我们能做的事就变多了,浪费的时间就少了,这看上去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举措,但事实并非如此。以阅读为例,一种是静下心来,花上一个下午乃至一天的时间,细细品味,细细咀嚼的阅读,一种是在忙里偷闲时,拿出手机来读几个字,看几句话,然后又匆匆忙忙地去做毫无关联的另一件事,这这两种阅读方式的效果差异想必不用我来阐述,大部分人应该都是可以理解第一种方式要优越许多,但事实上,还有多少人能做到呢?长此以往,碎片化生活带来的弊端将无法弥补,这将会成为一个永远的遗憾。
当然,我也不可能一味否认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因为其优点同样明显。毫无疑问,现代社会的主基调是快节奏,每个人都过着匆忙的生活,能够随心所欲使用的时间其实并不多,相反,我们需要做的事却堆积成山,所以我们利用起碎片的时间去阅读,去购物,去社交,去做那些本来会花费我们大半天的事,其结果是我们确实达到了节省时间和增加效率的目的。
碎片化的生活既不是魔鬼也不是天使,它只是一种手段,一种方式,究竟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生活质量还是降低其品质,关键在于如何利用。以学生为例,早上起来洗漱和吃早饭时背几个单词,上学坐车时看几个公式,课间时读几句诗词,午休时完成部分作业,放学路上回顾一天所学,睡觉前读一段时间的经典,这样既避免了碎片化阅读的弊端,又节省了许多时间。若是善用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便能在不经意间为自己的生活积累起通往成功的一块块瓦砖,无论是公司职员,教师,商人,甚至政治家都是如此。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应该正视其弊端,但同时尽可能将其正面积极地一面发挥出来吗,碎片化生活也是如此,所谓扬长避短就是这个道理。
【篇二:在十七岁的阳光下】
人们常说:十六七岁是阳光绚烂的年龄。
今年,我刚好十七岁。生日那天,朋友在贺卡上写道:“在绚烂的阳光下,为你祝福……”我隐约觉得十七岁已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学奇数了,我努力地思索着十七岁和以前的十六岁、十五岁有何差别,但始终没有答案。
邻居吵架,我不再好奇地瞪大眼睛观看,而是在想:人为什么不能和海洋一样,有一颗宽容的心呢?太阳升起的时候,我在想:生活不是和太阳一样吗?看来简单的一种光,却是由赤、橙、黄、绿、蓝、靛、紫共同组成的。月下漫步时,我也在想:人怎样才能像月亮一样,周围越黑,自身就越亮地去照亮周围的人呢?哦,我知道了,十七岁起码比以前多了一份宽容。
十七岁的阳光,的确太绚烂了,有和谐的,也有矛盾的。我渴望长大,拼命地约束自己,努力塑造成熟稳重有气质有内涵的形象,然而,读了一本侦探小说,我又会幻想着成为福尔摩斯,看了某歌星的录像带,又觉得该做风靡全球的明星……可是,生命的可贵不就在于求真、求善、求美吗?
十七岁的日子,在阳光下自然地泡着。我也常常问自己,我的天空会怎样?它会有大海的宽广、天空的蔚蓝、水滴的纯真、宝石的晶莹吗?会有新叶的生机、红花的璀璨吗?它跨过了我的青春,容纳了我的青春,洗涤了我的青春,明净了我的青春!此刻,我站在阳光下,沐浴着赐予的恩泽,心在明净的天空中漫游,寻觅着我生命中最美丽的色彩,人性中至纯的基调。
哦!十七岁的天空,在阳光的沐浴下,我又多了一份自信,去追求一个永不褪色的梦……
【篇三:我无悔因为我选择】
谦卑恭顺,文质彬彬早已不是我的代名词,在我小学三年级时,我已给自己定下了整个人生的“感情基调”——活泼开朗。阳光永远属于我,因为这是我的选择。
人生总是要面对很多个十字路口,只有果断而不失理智的做出选择才是精明之选。
人生的选择往往出现于人生本身的起伏矛盾之中,当我成功的时候,选择来了,是盲目的憧憬,还是继续努力?答案是后者,关键是既然做出选择,就要永不后悔,要对得起自己的选择,为之不断的拼搏奋斗,即使我没有守住这胜利的果实,但至少我拼搏了,所以我无悔;当我失败的时候,选择来了,是痛心绝望,还是重新来过,一样的也是后者,但我既然选择了,就不能只是空谈,要务实,才能无悔,即使没有追上去,但有提升,我就能无悔。
无悔是什么,无悔就是不后悔,天下没有后悔药,所以不能盲目去选择,而一旦选择,就一定要无悔,没有后悔,之前看来再完美的选择也是空谈。
选择又是什么,选择就是作决定,而我们又必须勇于去选择,开创一片新的世界,选择只要无悔,结果如何根本不重要。
当我做出任何选择时,我会告诉自己,选择从某种意义上将是一种责任,要靠无悔的奋斗,是的,无悔是前提。
我们是新的一代的年轻人,未来等着我们去创造,如果我们面对选择总是蹑手蹑脚,选择后又后悔,那成功的大门永远不会为而开。就像我开始说的,我的性格是我自己选择的,事实上一切都是自己选择的,我要主宰我自己,无悔地作出人生中每一个选择。
【篇四:以绿为题】
从窗口望去,满月葱茏,一片绿海,疏条随风摇曳,婆娑起舞,密叶团团簇簇,欣欣向荣。疏密相间的枝条织成一幅翠绿的轻纱,似帷幕,掩映在窗前。透过树缝,那点点阳光犹如嬉戏碧波的片片白帆。在这幽美的环境里,我仿佛也置身在绿海里,随波荡漾。树叶簌簌,像母亲为孩子哼着的《绿色小夜曲》,温柔,甜美,我的心也甜甜地沉醉在绿的怀抱里了……
绿,她不正是生活中闪耀着生命和创造光芒的色彩吗?我在万紫千红、绚丽多彩的大千世界里,唯独钟情于她,是因为她用自己迷人的色彩,给地球姑娘送来了青春和欢乐。试想,假如地球姑娘身穿的绿袍不复存在,那么,她的那些闪着美丽莹光的宝石——人类文明,不也将暗淡无光吗?无论是钟声缭绕、马蹄嘚嘚的古城,还是华灯璀璨、令人目眩的现代化城市,都会堙没在黄沙黑浪之中,人类将随着自然环境的丧失而走向毁灭。
我不能不惊诧于绿的伟大。以她为基调所组成的美好生活环境,对于我们有着多么巨大的意义,她拥抱澄碧的天宇,她催开火红的春花,她抚爱潺潺的源泉,她笑聆黄莺的吟唱。呵,绿色的海,她抚着人类生存之舟,穿过生活的波浪,扬帆远航。
我们祖先是在绿的召唤中诞生的。郁郁的丛林,在她那绿色的舞台上,演出了“从猿到人”的生物发展的史剧。绿,她构成了能量金字塔的第一级,成为其他一切能量发展之本。她还构成了巨大的地球的呼吸之肺,从这里转化污染物质,净化环境,放出氧气。将生命给予生活在这个环境里的每一个人。她真是我们人类慈爱的母亲啊!
我不禁又诧异了,赐予人们幸福的绿,怎么竟在人们手中又渐渐消失了呢?黄沙,红雾,黑烟……
我仿佛听见地球姑娘在哭泣,她忧郁地向我倾诉着自己的不幸。当说到一个曾经闻名遐迩的古城从人类绘制的版图上消逝,一片绿海涌波的森林转眼让位于一望无际的漠漠黄尘,她无限忧伤,泣不成声。抛弃幸福,必然招致灾难。烟雾、尘沙,不就是大自然给予它的破坏者的强有力的惩罚吗?
地球姑娘忧郁的倾诉,给我心头留下了阴影。生物圈遭到极大破坏的种种情况,真叫人痛心疾首。席卷亚洲的毁灭性的黑风暴,亚洲原始森林横遭砍伐所造成的严重水土流失,水生物曾经引为乐园的河流混浊发黑……大自然在焦虑地呼唤着:绿,你在哪里?
绿,她是构成美的生活环境的基调,是充溢着生命力的色彩。竹林、清泉、白云、鸟唱……
大自然那精妙绝伦的美的创造,陶冶着我们纯真而美好的心灵,激发着我们为理想的未来去探索和追求。让工业的脉搏在绿的躯体里跳动,让江流的激流在绿的胸膛里高歌,让茫茫戈壁浸润着绿的乳汁,让万户千家满载着绿的欢乐……
美的自然环境,美的人类文明,我们不正是追求着她们的和谐与统一吗?
向往未来的人们呵,爱绿吧!愿我们充满创造性劳动的世界里,大地凝碧,原野滴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篇五:当雨声即是悲情】
“梧桐叶,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
你听见雨声幽幽地洗刷着青石板的小巷,你听见远方渺茫的歌声,亦是悲凉。
——如这雨声千年来一尘不变的款然相承,你的回忆深刻处,亦该自有这一种悲愁心境。
小时候深喜欢那句“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亦仿佛看见了风雨昏黄中远处有晕湿暖黄色的光,那是一盏等着归人的灯火摇晃。只是那感情基调亦随着风雨天色而渐次低郁,而这样多年来,从不曾认为那女子等待的人会执一柄青伞来到她的身边。
因为天色之暗,总少了乍见之欢。
这感情基调是情景使然,仿佛那阴雨绵绵早已在千年之前就注定使人悲愁不安,如是那落叶空廊里百般寂寥的秋天。
古人善用雨写个人的愁绪,如是柳咏《戚氏》中那句“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更有后文“愁云黯淡夕阳间”,仿佛他偏要以这样细碎而昏暗的方式才能痛彻心扉地将自己的凄凉与羁旅之思一如绵长而深邃的雨一样,洋洋洒洒地陈列几千年的岁月冗长。同样也有“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这般一如梁上新燕一般自语喃喃的愁绪,虽因那山河满目的旷远而沉寂了底色,但到底落花风雨,不经意间亦染了人满眼的诗意,亦是湿意。亦不管是如“一宵冷雨葬名花”这般浓墨重彩而深重地喟叹身世或如“雨馀风软碎鸣禽”这样不着痕迹的浅白易缺的忧伤,雨在诗稿中,大半都以这样的方式,成就着无数才子墨客们的悲凉。
于是绵延至千百年后的你,当你渐渐在这红尘粉末中摸爬滚打,亦终于学会了构建自己的那一寸雨声沥沥。那大概是你远走他乡时望见那一如“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般暗沉景色,然后因低沉念及故乡时那双失落的眼睛;那大概是当你读到南唐国破的桥段,当你听见《桃花扇》遥远的唱腔,当你看见花蕊夫人那句“君在墙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时,所幻想出来的景象,——大雨冲刷着城墙前的血迹,风雨与尘灰同落,满眼折戟兵戈,废池乔木深锁。
终于啊,从个人悲愁到家国情怀,这渐次淅沥的雨囊括了你的一切失落的、悲伤的、忧郁的、不甘的情绪。
那请你放肆地伤春悲秋罢,因这雨声即是悲情,亦是意境。
千回百转,当旧日反复吟咏的诗稿终于在历史面前泛黄,还好今天却依然有你我面对着潇潇风雨而失神的景象。
我亲爱的你,请一定要允诺自己此刻那种与生俱来的悲情,因——这悲情是千百年里疏落于诗稿中还未随历史洪荒陨落的意境,而这意境,亦是中国文人们千百年来用自己的情怀许诺的血脉传承。
【篇六:田园四季交响曲】
田园的四季都是那么雅致和谐,四季各有各的风采,那儿的风景,真可以用画卷来描述,那儿的声音,真可以用交响曲来形容。
春季交响曲
“叮叮咚咚”“叽叽喳喳”这是春天交响曲中最开始的节奏,也是最重要的“歌词”。听了“前奏”后,你非得要抬起头来看一会儿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那鸟儿从南方飞来,迫不及待地要为春天的演出做准备。你瞧,它们穿着整洁而华丽的“演出服”出场了,那颜色真漂亮,黄色、蓝色、灰色、红色……五彩缤纷。春姑娘来了,把沉睡了一个冬季的小溪唤醒了,和着春风,和鸟儿们一起演奏起来。春季的歌是愉快的!
夏季交响曲
“呱呱”“口瞿口瞿”这是夏天交响曲来临的节奏。那一群群的青蛙,站在一朵朵荷叶上,它们常常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无规律地站着,青色的上衣,还露着个大肚白,这是合奏的“规矩”。晚上南风呼呼吹来,蟋蟀醒了,也开始唱起歌来,就这样无需人指挥演奏便开始啦。夏天的歌声是豪爽的!
秋季交响曲
“唰唰”这是秋天乐曲的基调。秋风瑟瑟地吹来,吹得树叶都跳起了华尔兹。树下高傲的“女王”——菊花,“扑扑”地竞相开放,或许是想看看秋天大自然精彩的演出吧!果园里,一派丰收的景象,“咚咚”果子从树上掉下来,是亲吻大地妈妈的声音。秋季的歌是华丽的。
冬季交响曲
“呼呼”这是冬天演出的基调,凛烈的寒风吹来,大伙儿都已散了,走的走了,飞的飞了,睡觉的睡觉了,偶尔只有几朵报春的雪梅镶嵌在雪地里,冬天的歌是寂寞的。
田园四季的声音各有各的味道,它们共同谱成了一首别有风趣的大自然赞歌。
【篇七:那一刻,我心绿意葱茏】
因小学老师的任务,来到东塔公园采风。不知为何,明明看过无数遍的情景,还是能够在一瞬间把我震撼。
高邈的天下,矮小的东塔山卧在大地,沉睡着任凭白色的浓雾在自己身上起伏,无言肃立着的几座房子带来几点鲜艳的颜色,在山腰上轻巧地环望,给一片绿色增添几点不一样的生机,给我的心中增添几分绿意。
在这样坐落着的背景下,眼前只有草,满眼都是绿色,生命的颜色窜动在我的眼里,不只是那种翠绿,身旁造谣着的梧桐微笑着带来一片浓绿,身旁发生〝唰唰〞轻响的灌木丛无言地吐着深浅不一的青翠,在我的身旁,盖过所有颜色。在这样的天地里,绿色是主基调,其他鲜艳的颜色也在我心中留下更深刻的绿意。心中的绿意越来越浓,我甚至想就这么仰倒在这个绿意葱茏龙的大地上,陷入梦中只有鸟、花、绿色的国度。
然而,在我转身之际,却发现前方一块显出棕色的泥土。
我无言凝视着,在这每次都会把我震撼到的东塔公园里,我是第一次发现这样没有任何花、草、绿意的土地。在土地上什么都没有,成为主基调的棕色在这满眼翠绿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醒目。
我凝神细望,只依稀看到泥土上的一点点些微的草芽。我又向四方凝神细望,四周吐绿的绿意之间,是无言的棕色,在草与草的缝隙之间,正是这什么颜色也没有的泥土。
我突然想到,我周围的青翠,使我倍感震撼的绿色,使我心绿意浓郁的绿色之下,都是一方不起眼的,无言滋养着它们的泥土。
而人也是一样,我们可以成为那显眼的绿色,也可以甘愿成为那一方最朴实的泥土滋养大地滋养人间。
而青翠,正是受泥土的滋养而无比青葱。我望向身旁的大地,仍是梧桐,但下方有黑泥的滋润;仍是灌木,但内部有泥沙的泥土养分。
我又望向眼前那一方土地,还是只有无言的棕色,但我仿佛看到了绿色的生长。
而那一刻,我心绿意葱茏。
那一刻,我知道了在每个绿的背后都有泥土的支撑。
【篇八:我不能接受平凡】
云朵,本可以永存天空,但它不接受平凡,不惜牺牲自己,挥洒体内的水珠,滋润着大地上的生灵。
白杨,本可以悠然生活,但它不接受平凡,毅然挺立荒漠,奋力生长根须,抵御着肆虐的沙尘暴。
梅花,本可以傲立盛夏,但它不接受平凡,矗立风雪之中,带来寒冬腊月里的一抹颜色。
世间万物都不甘于生活带来的平凡人生,你,是否也不屈于平凡呢?
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学者海伦·凯勒,幼年时期不幸失明、失聪,她本应就此屈于在家中过悠闲平凡的生活,但她不屈于平凡,努力学习,终于成为了举世闻名的传奇人物。
生于贵族豪宅的南丁格尔,本应欣然接受平凡而安逸的生活,但她没有安于现状,而是遵循自己的梦想,从事医学,在磨难中锻炼自己,最后被世界人民赞叹。
生活在这个物资丰富、社会安定的我们,不更应该不做一个凡人,造福社会吗?不更应该不懒惰颓废,突破自我吗?不更应该脱离不求上进,不思进取的思想,展现自己不凡的人生吗?
人生的不平凡就是这样完成的!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定下了以笔为投枪的人生基调,于是谱写了一曲不平凡的斗士之歌;居里夫人放弃了锦衣玉食的生活,把投身科学定为了自己的人生基调,于是演奏出一章又一章不平凡的学者之歌;哥白尼矢志不渝定下了为科学献身的人生基调,于是高歌了一首又一首不平凡的真理之歌……
没有定下不凡的人生基调的生活只能是一些散乱音符的堆积,而定下了适合于自己,自己又有勇气有能力完成的人生基调,才能谱写出人生的华彩!
【篇九:感恩】
一句感恩,千份情,万颗心。
一句感恩,没有山高、海深。
道出了我无尽的感激。
人需要感恩,需要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他们给予了我们帮助。感恩不需要东西,只需一句感恩,一颗心。当然,在他们需要帮助时,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帮助也是可以的。
感恩他人,是一种美德;感恩他人,是一种美丽。感恩他人,不仅他们会得到些许的慰藉,我们也会感到一种心安。不会在梦中想到,我还欠人一个人情。所以,感恩他人是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我不知道如何感恩,但我知道我要感恩,感恩在我身边的朋友,因为她们帮了我很多。
曾记得,我犯下一个错误。这几天里,我心里不安,最终,我找到了她,向她说明了一切。她很像我姐姐一样安慰我,委婉地教我下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还帮我想出了解决方案……
过后,我很感激,因为她帮助我弥补了错误,并且她跟我说过,她会帮我保密。我真的真的很感激。
世间万物,息息相关,人与人交往,坎坎坷坷,这需要感恩来融合,来促进。感恩,使我更完美;感恩,使关系更融洽;感恩,使我们有更多朋友。
因为感恩,我们变得更完美;因为感恩,我们的关系变得好好;感恩,使我拥有了她这个朋友。
感恩,亘古的基调;感恩,不变的真理;感恩,永远的情。
一句感恩,千份情,万颗心。
一句感恩,没有山高、海深。
道出了我无尽的感激。
【篇十:小议情感】
曾几何时,人类本是相互依存,在个体与群体之间毫无分别的生活常态下,慢慢转变成现如今越来越冷漠的一代人,是时代的改变,还是我们的改变。
理性的思考,是对于事物的冷静处理方式,但这种方式也让原本丰富情感的世界变得黯淡不得不让人担心若是某天我们变成如同人工智能计算机般的机器人时,该是多么可怕。
人类有区别与其他生物就因情感的多少,失去了情感也就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无需讲究什么理所应当,是人性自发的无条件的行为。那么当我们同情于街边的小猫小狗时,为什么不去为那些陌生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呢?在河南,一女子欲轻生跳河,路过的张大爷二话没说,丢下手里的锄头和竹筐跳进河将女子救出,该女子没有丝毫的感激,甚至对张大爷出言不逊。这样大的恩情换来了大爷湿透了的衣服和伤透了的心。如果我是大爷定会反思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一来二就可能当初那份奋不顾身的勇气会被封存,以至于成为袖手旁观的一类人。失去了对于他人的友善,疏远的隔阂仿佛是对于自己的保护一般,不敢或是不愿再次打开心扉。周而复始人性的另一面就会占据了本是纯净的内心。
感性的思考并不等于任意妄为,不是凭着感情的儿戏或是情感的泛滥,理性的人追求精确无误,感性的人只求良心上的慰藉。凡事都有“度”把握好这个衡量,也就握住了最好的东西。在中国的文化法制中常常还包含着道德上的因素,而西方的法律中这一点就显得略有薄弱。由此可见,身为中国人的我们在考虑事情事都会加以自身的体会,更懂得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只是限于时代的变化,“机械人”的存在也不占少数。麻木的感情基调带给社会的是更多的凉意与他人的热脸贴冷屁股般的自讨没趣,也许就是这样我们丧失了许多珍贵的东西,那些值得深思又是值得回味的感动也就这样被我们擦肩而过。
苹果公司的总裁库克对此深有体会,价值观和同情心的崩塌是我们所希望,惯以生存的世界该有的模样么?试着打开对于内心的枷锁比试着系上容易的多,价值观就是建立于我们的感情基调,没有过多的所谓真正冷漠和真正麻木,有的只是我们心态的问题,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美好,当我们以笑脸相迎时,他人以温暖回应也同样是对于世界最好的回应,以冷漠相待不如以温情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