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老师满分作文】
人的一生有许多老师,我也不例外。有和善的;有严厉的;有幽默的……令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教我作文的老师——张老师。
张老师身材高大魁梧,头发稀疏,中间有点地中海的韵味儿,另人不自觉想到一个成语——聪明绝顶。头发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高挺的鼻梁下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对了!他还有一个将军肚哩,俗话说:小人之心妒君子之腹,他肯定很大方吧。他常常摸着肚子,笑呵呵地说:“这儿,可都是墨水,出口成章都靠它呢!”
他很风趣幽默,不仅在言语上,还体现在课堂上哩,不信?我给你讲讲吧!
上堂课,我们学习“歇后语编故事”。开始分角色了。大家争先恐后,跃跃欲试。不一会儿,黑猫警长、黄鼠狼和小花鸡都有表演者了,就剩下老母鸡了。大家便召集了,有的高举双手,大叫“我!选我!”有的都忍不住跑下位置,冲到老师跟前,着急地说:“老师!看这儿,选我!”有的生气了,嘟着嘴,一脸的不满……
就在这一瞬间,老师做了一个惊人之举,拍拍胸脯,对自己伸出大拇指,自豪地说:“老母鸡在这儿呢!”我瞬间石化,过了“一个世纪”,一阵爽到极点的大笑声涌出来了,同学们有的趴在桌上,捂着肚子,不时发出:“哎呦~~哎呦”的声音;有的快笑晕了;有的.眼泪都飞出来了。我“噗嗤”一声,笑得直不起腰来。心想:天哪!这鸡舍会不会撑破啊,咯,咯……
老师拿起一个文具包,说:“喏,这个是高档火腿,又提起一个文具包:“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说完,还装模作样的对小王说:“你说这礼物好不好?”“那是相当的good!”说完还伸出了大拇指,张老师喜形于色。
开演了,张老师一会儿指着黑板,说那是100寸的液晶电视,一会儿指着门说那是水晶防盗门,一会儿指着木椅,说那是牛皮沙发。明明老母鸡(老师)很安全,但他却在那儿大呼救命,连我都忍不住上去救他一把,明明黄鼠狼很和善,但在他嘴里就变成了奸诈,我恨不得去帮黄鼠狼辩解。最后,我差点脱口而出:“反了,反了,这个世界反了!”……
老师,您的课是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智慧之门,您的课时另一个世界,让我们畅想遨游,老师,我永远是您的学生!
【篇二:游园博园】
在美丽的小城泰州的一方土地上有着一个风景如画的公园,位于泰州的南边,那儿便是令人心驰神往的园艺博览会主题公园。
一进公园,首先眼前一亮,一眼便可观见那灰色的建筑物,它呈现倒梯形,十分气魄。
一条幽幽小径引入眼帘,沿着曲曲折折的小路,来到了荷塘。若逢夏季,那荷花便个个好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此刻,荷叶给脉脉的流水画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一阵古典清韵缓缓流出,不由自主地循声走去,你的眼神会与“苏州园”碰撞,这是此园中独具匠心的地方之一,这儿茂林修竹,弱柳扶风,飞檐叠瓦,倒影俱入池水,一派旖旎的风光。
再往前走,“扬州园”三个字赫然出现在那镀金大门上,里面树影婆娑,倩影倒映在那墙上,一阵清香沁入肺腑,目遇之而成色,眼触及那枝枝梅花。白色的梅花犹如一粒粒明珠,犹如碧天里的星星,袅娜地绽放着,幽香环绕在身边,时有时无,用手去挽却无法触及,只留下五指淡淡的幽香。而大红的梅花,妖艳极了,宛若刚出浴的美人,妩媚多姿,仿佛眼前出现一幅舞女图。情不自禁摘下一朵,俨然是一个小巧玲珑的天然饰品,插入发间,大有刘姥姥进大观园之趣味儿。
步入人工湖旁,可观湖面上有一只只小船,那浅银色的栏杆,空敞的船舱,也足系人情思。坐下,可以谈天,可以望远,可以顾盼两岸的河床。若你登船入内,起初恐沾裳而浅笑,畏船倾而敛裙,可片刻畏惧感一扫而光,只静静倾听那浆声汩汩,更领略那带着碧色雅致的园博园的韵味儿。
异乡人,若愿,便可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之色观那宜人的园博园。
【篇三:我眼中的秋天】
天渐渐凉了。
我一个人站在窗边,感觉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冷清,阳光很淡,淡到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望着对面那条熟悉又陌生的小路,两旁都是绿油油的橘子树,上面挂着一个又一个青皮儿橘,心里掠过一丝悲凉。这时,风骤然的刮起,我不由得裹紧了身上的衣服。
树叶在天空中辗转翻腾,随风舞着,最后又一片一片飘落下来,仿佛飘落的是一年又一年的芬芳。我闭上双眼,眼前出现了一片菊花花海,那菊花随风摇摆,在风中凌然开放,耳尖嗅到阵阵幽香。
风吹动发丝,我心中泛起了一丝凉意,向墙角望去,一株白菊正开得起劲儿。我爱在秋季漫步在林间小路上,看落叶缤飞,为小路铺上一层黄色面纱。心里总是在这时显得那么波澜不惊,像极了一片静静的湖,一切都显得那么浪漫,我尤爱秋天的白桦林,我也曾像个爱做梦的小女孩幻想过住在一个白桦林里的城堡里。拾一片树叶,看着它那细密的脉络,仿佛述说着时间的飞逝。也许,秋天本来就是使人多愁善感的季节,街上的行人越来越少,站在山上,我似乎悟出了一些什么,使我那带着淡淡哀伤的心舒缓了许多。
我眺望远处的山,一座连着一座,其中星星点点的红色,大概是枫树吧!秋天到了,它就红了。侧耳细听,一只只鸟儿在吵嚷着什么,十分热闹,大概是在抢野果吃吧!或是在讨论秋天的美景给它们的感受是怎样的吧!如果要我说,那我的评价是:凄美、不失韵味儿。
多少文人墨客曾借诗赞美过秋天,“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我也曾反复回味这句诗,在一个又一个秋天,感受到杜牧心中的那种对秋的喜爱。
突然回忆起,儿时,我常在外婆家后的树林里摘野弥猴桃吃,坐在枯黄的草丛中看炊烟陪衬下的落日。我想对于那时的我来说,秋天是最珍贵的岁月吧!它满载着回忆,就像一张张泛黄的照片,有些苦涩又有些美好。
总之,秋天并不代表冷清,而是一种凄美吧!它带着泛黄的记忆一年又一年,一次一次走过我们身旁,伸手去抓,却怎么也抓不住,留不住它,就只好在心中珍藏这份美好,怀着那份欣赏的眼光,一遍遍说着,秋天你好!秋天再见!
【篇四:家乡的春节】
你知道我们中国最隆重的节日吗?——春节。说到春节,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但“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这里的春节别具一格。
到了腊月初旬,我们就已经闻到了年的味道。越来越浓。
到了腊月二十四,也就是我们说的小年,这一天是要吃好的,还要放鞭炮,非常热闹。这一天白天,我们男的要把家打扫的干干净净,而女的就去做饭、做菜。
过了小年,就要开始准备过年的一些用品了,例如:小孩的鞭炮,吃的菜,还有那打发小孩们的一些糖、方便面……这几天是人们最忙乱的时候,虽然忙,但是他们的心里依然是开心的。但我们小孩什么都不做,整天吃喝玩乐。
年的脚步近了,更近了。
到了过年的一天,这天早上不是女的起来煮饭,而是男的起来煮饭吃。所以早上全部都是男的先起来。连一二岁的小孩也要起来。这一天仿佛天黑的快一些,刚刚擦黑,鞭炮声就响起来了,有的地方还响起了锣鼓声。漫天的鞭炮,把天都映成了彩色。
晚上,饭煮了,我们就去吃饭。吃了饭我们一家人就在一起团圆守岁,大人还要开压岁钱我们小孩子的。饭后,我们小孩子就拿出珍藏许久的鞭炮,开始乐欢天。晚上充满了嘻嘻哈哈,给春节增添了几道韵味儿。
这一夜,灯火通宵,鞭炮声不断,有很多人都是不睡觉的。
春节及时往日幸福的总结,又是未来美好生活的开端。
【篇五:此时此刻】
此时,我走在安静寂寥的小巷里。来自秋冬的冷风将我的鼻翼吹的有丝许发红。两旁老房,零星几点光亮。
目力所及处,是一片砖头废墟。我依稀记得,十几年前,这儿的房子是那样的有古韵味儿啊。就连此时此刻,它骨子里也透露出一片乱世佳人的感觉,当然,它比我老的多,墙角的杂草与裂缝也已经出卖了它的年岁。而现在,它也要面临人生必不可免的“死亡”了吗?
闭上眼,回忆我曾经的那群伙伴,都忙于学业,有一两个,早已叫不上名字来了,但他们的样子都像着房子一样,一直被我记住。天一点一点昏黑下来,思绪又一点一点卷回。此时此刻,有一位老太推着一位大爷走过,依稀听见那大爷说,“哎,当年我们砌这些房的时候是大夏天,又热又累,哪里有什么办法啊,咬着牙就熬过来,我的脚,也是当时被磕伤。现在想想,多少年了,我老了,它也老了啊!”温润如水的眼神一直盯着这些房,仿佛是自己的发小,自己的兄弟。走过废墟,清新的桂花香扑鼻而来。我闻到了,不知道老屋们有没有闻到?
我暗想着,几年后的此时此刻,在这占地不多的土地上,会不会有一两幢摩天大楼盖地而起呢?彻底抹掉老房的影子。而在这些高楼里的人会不会知道,曾经的那条小巷,那棵桂花树,以及为了小巷的那个老人呢?此时此刻,又有多少这种老巷也在经历伤别啊。面对中国古文化的保留和高速发展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我身在小巷里,心在过去现在与未来徘徊。此时此刻,泛起酸涩。
【篇六:印象初一】
随着秋的脚步接近,我也升入了初中,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和集体,开始了我一次新的旅途。
还记得刚刚站在校门口,心中有些激动,也有些忐忑,我不断鼓励自己。深呼吸,深呼吸,迈进校园,走过一个个窗明几净的教室,来到班级,慌忙找了个座位坐下,转过头若无其事地看着窗外,又偷偷打量着周围的环境:桌椅整齐,设施齐全,印象不错。
这时,我注意到讲台上有一位老师,后来得知她就是我们的班主任马老师。她留着一头干净利落的短发,前刘海下的一双眼睛虽然不大,却很温柔,看我们的目光犹如春风吹拂小草一样,令我印象尤为深刻。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想她的内心也一定是细腻柔软的吧。还有她的声音,虽然老师的嗓音不是很响,但特清澈柔和,有种江南的韵味儿,也许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我第一次见面就喜欢上了马老师。
令我记忆犹新的还有发新书的场景。虽然妈妈也曾提到过初一的书本会变多变厚,学业也会更加繁重,现实还是把我吓了一大跳,整整36本书,把我的桌肚挤得满满的,叠在一起跟坐在座位上的我差不多高了。我抚摸着这些新书,爱不释手地开始翻阅,一股股油墨的清香沁入心脾,他们将成为我的朋友、知己、老师,引领我走进知识的殿堂。
初一印象,耳目一新,印象中的初一,一定会更加多姿多彩。
【篇七:母亲的谎言】
暑假,我要参加了钢琴八级的考试,曲子虽然不多,但是都很难,为了熟练,我吃了不少苦头,腰酸背痛,但是效果并不大。
有一天弹着弹着,我的脑海中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这么难哪,弹到七级就可以了,干嘛要升八级呢?马马虎虎随便弹弹吧。
想到这里,我就开始只弹一首曲子的片段,时不时还乱弹一气。母亲回来了,把我吓一跳——自己都听不下去,不是挨打就要挨骂了。
谁知,她一脸认真地对我说:“开始弹得挺不错的,怎么不弹下去?”
我惊讶地想:什么不错啊?整个就是断断续续的,旋律都不完整啊。于是问母亲:“我弹得好?真的好听吗?”
“嗯,真是不错,我听起来,简直就是天籁之音,那《水草》乐曲开头就引起我的注意,远远的就像是波纹荡漾,韵味儿十足呢。”
随随便便乱弹都那么好听,我认真弹起来不是更好吗?顿时,我要放弃弹琴的念头消失得无影无踪,是啊,就是为了妈妈喜欢听,我也要坚持下去,而后,我弹得越来越熟练了,自己听起来也越来越好听,感到特别高兴。
后来,我顺利通过了钢琴八级,母亲带我出去吃了一顿大餐,爸爸不停喝酒,他说出了一件令我惊讶的事:“女儿,你都不知道!一开始你弹得简直是太难听了,让我们耳朵都受折磨啊。”
“妈妈不是说好听吗?”
“好听什么呀,你妈那样说,是为了鼓励你的。”
我这才明白了真相,原来都是善意的谎言啊,它却有神奇的力量,鼓励我再一次为了心中梦想努力,怎能轻言放弃!
【篇八:敬畏文字】
汉字的演变,是一段漫长的文化旅程。那流淌千年的水墨,如生生不息的魂魄,不曾有过干涸和停歇。
有一日我到书城去,偶然翻看了书圣王羲之的字帖。那一卷《兰亭集序》,字字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又有刀枪云集,龙飞凤舞之喻,真是名不虚传。这些汉字,在王羲之的笔下,仿佛都活了起来,我认为,用《洛神赋》中“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来形容也不为过了。
我忽然对此产生了兴趣,又去翻看其他书法家的字帖。发现无论作者是谁,其书法都是风姿摇曳,姿态万千,有着难以形状的韵味儿。
我不禁思考: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写出如此美丽的文字呢?看着那清雅的水墨,悄然落在宣纸上汇成一条芬芳的兰溪,我顿悟:也许凝聚与笔端的,更是他们对文字的一种敬畏态度!
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源泉,是时代文明的象征!汉字文明,历经了秦汉魏晋,唐宋明清,无数光阴沉淀,那淡雅的墨香,依旧萦绕在今。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楚辞》中深切的呐喊;“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唐诗豪迈的高呼;“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是宋词的低吟浅唱,“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是元曲的婉转歌喉。
我在《最后一课》中明白,要想消灭一个国家,就得先抹杀这个国家的文化。在如今的网络时代,乱用词语的现象越来越多,对学习汉字的重视也逐渐减少了。“前途无亮”、“随心所浴”等故意篡改成语的现象频频出现,很多人不以为耻,反当作调侃逗趣的话题。连对文字起码的尊重都没有,又如何去敬畏文字呢?
俗话说,字如其人。同样的,一个敬畏文字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做事一丝不苟的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我见,就是先要敬畏一个时代的文明。
文字,是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那一撇一捺,一点一横,似落花飞舞,又似飞云万状;如青峰耸立,又如流水千行。我每当读到余秋雨、林清玄、张晓风他们的文章,都会从心底里蔓延出一丝敬畏之情。不仅源于他们对文字由衷的热爱,也源于他们对学识修养、人生阅历的凝聚。
敬畏文字,就是敬畏一个人的品格修养,就是敬畏一个时代的文明文化。用虔诚的心情学习文字,用谨慎的态度使用文字,用认真的精神书写文字。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文化的道路越走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