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福建土楼】
“既使我走不出这神之围楼,可我依然觉得幸福。”《大鱼海棠》中的椿曾这样对鲲说。初读这句话,我并不理解,“神之围楼”困住了椿,可她为什么仍感到幸福?
这个疑问一直留在我心里,直到今天,我参观了“神之围楼”的原型——福建土楼,我才真正读懂这句话的含义。
来到云水谣,我们参观了“和贵楼”与“怀远楼”两个土楼。其中最令我惊喜的便是圆形的“怀远楼”。远远望去,“怀远楼”被青山环抱,又有蓝天为衬,不远处还有绿油油的柠檬树依着小径生长。我很少接触自然,见到这般淳朴的田园风光便倍感亲切与喜爱。
走近“怀远楼”,一眼就看到那近两米高的鹅卵石石基还有那扇红锈色的大门。伸出手,用指尖触碰这扇历经风雨的大门,甚至还能摸到过去遗留下来的弹孔。这扇看似普通的大门上,却布满了历史与记忆。走进“怀远楼”,我才发现这土楼内含乾坤。在土楼里面,楼中有楼,楼中有房,它既是过去人们防御外敌的营垒,也是人们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一方小小天地。
在“怀远楼”里,至今还有客家人居住。他们都和蔼友善,虽然许多人居住在一起,但他们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极少发生矛盾。过去,一个土楼就住一个家族的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山村,在外打拼,可这土楼里居住的人们依然亲如一家,过着他们和和美美的日子。
也许在旁人看来,这样的土楼将许多人围在里面,他们走不出土楼,也走不出大山,正如《大鱼海棠》中说的那样,这是“神之围楼”,它束缚着你,你也走不出它。可是当我真正走进土楼,亲近土楼,我才真正明白椿的那句话,走不出围楼是一种遗憾,可留在这里同样是一种幸福和快乐。
走出“怀远楼”,我仰起头望着这座雄伟的建筑,不由得产生一种敬意,这里不知承载了多少少年的梦,也不知留存着多少爱的回忆。
土楼是圆形的,圆圆满满,有家人的爱在,心也是圆满的。
【篇二:吹笛子】
今年暑假,我迎来了第一次笛子考级。有一件事是发生在考级的前几个星期的,就是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考级前的前几个星期,我因为练习的非常少,在训练时,吹得结结巴巴的,当老师问我在家里有没有练习时,我只能小声回答:"没有,"但老师的反应没有我想的那么可怕,他只是语重心长地对我说:"马上就要考级了,你可要加强练习啊!"听完老师的话,我用力的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我一直在努力的练习,又一次训练时,我吹得自信满满,老师还夸了我呢!
终于到了考级的时候,妈妈陪着我到了考级场地。很快轮到了我,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吹了起来。
果然,像老师说的那样,通过练习,我的水平大大的提高了,第一首《苏武牧羊》居然一个错都没有,还比以前流利了不少,第二首《黄水谣》虽然有两个错,但是你要知道,我以前还不太会吹呢。
考级后不久,我就去问老师成绩,老师告诉我:"通过了!"我高兴地跳了起来,这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通过这次考级,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天上不会掉馅饼,学习也不是随便就能成功的,不管你学什么,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不断练习,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篇三:游南靖云水谣土楼】
今年暑假,我们家来到了福建漳州南靖县旅游。那里山清水秀,人文丰富,最出名的要数那里的土楼了。我们坐巴士来到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南靖云水谣土楼,透过窗户我看见了一群形状各异的建筑“怪物”,一个个像地下冒出来的巨大蘑菇,又似天上掉下的飞碟。
土楼家族十分众多,“和贵楼”是一座建在沼泽地上的方形土楼,已经度过了两百多个春秋,有五层楼,里面的房子都是木质结构,一户挨着一户,四个角上有楼梯通往楼上。天井里,有两口奇怪的井,一口叫“阴井”,里面的水混浊无比,看起来似乎深不见底,一口叫“阳井”,里面的水清澈见底,还有几条可爱的小鱼在游。田螺坑土楼,由四座圆形的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文昌楼和一座方形步云楼组成,从高处往下看,四个圆的好像四盆菜,一个方的好像一碗汤,还真挺像“四菜一汤”哩!
“裕昌楼”更有趣,它里面的柱子全都是歪歪斜斜的,所以被称为“东倒西歪楼”。嘿,别看它歪歪斜斜的,它可是最古老的土楼了,已经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其它的土楼都得称它为“爷爷”呢!
土楼真是漳州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也是福建的历史文化瑰宝,有机会你一定要来看看哦!
【篇四:原来这里也有乐趣】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在一次音乐演奏会上听到了二胡的乐声,灵动又变幻多姿,听主持人介绍才知道,“二胡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在民间有非常多的曲目需要二胡来演奏。”最让我惊讶的是,二胡只有两根弦,尽管它没有古筝那样丰富的音色,但这两根弦,却创造了千千万万个美妙的音符。
对二胡的兴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于是我走上了二胡与学习相结合的路。
一开始,我总是兴冲冲地拿着二胡,学习新的乐曲,新的技巧。认真地跟着老师练,一点点的小遗漏都不放过,它也成为了我放松压力的好伙伴。一次,我做了很长时间的作业,脑子乱糟糟的,看着题,一点头绪都没有。我闷闷不乐地趴在桌子上,却听见窗外隐隐约约地传来了笛声,那笛声婉转动听,让我想起了我那懒洋洋的在琴盒里睡大觉的二胡。于是,我拿出了它,拉起了《黄水谣》。那黄河的咆哮,那船夫痛苦的呻吟,都让我的头脑刹那间清醒了过来。一曲拉完,我把二胡放回琴盒里,重新有了头绪。
可是,慢慢地,它却变得枯燥无味了起来:天天都是滑音,揉弦,练弓,别无它物,而且一练,就是半个小时。我一而再,再而三地问自己,你还要坚持下去吗?我征求爸爸妈妈的意见,妈妈给了我一个表格,上面列着继续和放弃两个选择,以及各自的利弊:如果继续下去的话,我会继续忍受这“痛苦”,但如果就此放弃,我便会失去一个放松压力的好伙伴。
于是,我重新拿起了我的琴,开始练枯燥乏味的练习曲。曲子一次比一次难,但我在这个过程中又逐渐体悟到了曲子的美妙,重拾了信心。越过一道道难槛后,我越发体会到了学习二胡的快乐,而且由于前面基本功很扎实,进度很快,没过多久,就把考级曲目全部学习完了。
最后的二胡等级考试开始了,我流利地拉出了所有要求的考级曲目,一个个美妙的音符从两根弦和弓的交点流了出来,飞进了在场每一个人的耳朵里。过了几个月,一张红红的荣誉证书呈现在了我的手里,映衬着我的笑脸和我那欣慰的心,最终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
原来,乐趣不仅仅限制于那些游戏和娱乐活动,这里,也有乐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