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页相关作文

【篇一:心染墨香】

人们爱在浅浅的阅读中完成自己的心灵之旅,再融入快节奏的生活中去;而我更喜欢那散发着淡淡馨香的阅读,在更深层的阅读中净化自己心灵。

我喜欢:在清晨,倚靠在窗前,手捧着书,倾听檐外空灵的鸟鸣声;我喜欢:泡一杯香茗,于午后的阳光下,细细品味书之韵味;我喜欢:斜倚在书桌的一角,贪婪地读书,天渐黄昏而不觉。

我喜欢在细雨蒙蒙中畅游“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长安春景;在美好佳节中体会“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元夕狂欢;在深沉意境中品味“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闺怨愁思。

我也喜欢在春天散步,感受风乎舞雩的惬意;在夏天闲聊,聆听蛙声一片的欣喜;在秋天远足,感受落叶萧条的凄美;在冬天会友,感受万树梨花的凉意。

历史的长河,生生不息,物是人非,曾经的血流成河,铮铮铁骨,早已灰飞烟灭。剩下的,除了深埋地下的废墟,便是那一部部散发着墨香的古籍。我异常珍惜它们带给我生命的充实。

读一本好书,能让我知晓生活的酸甜苦辣,不再懵懂;能让我体会生活中的人情世故,不再无知;能让我明白世间道路的坎坷不易,不再迷茫。

这是我心灵的一剂良药。于午后捧一杯香茗,微风拂过,翻起页页泛黄的书页,感受书的香馨,感受书中诗人的多愁与感善,畅游在书中世界。

穿梭于书海中,用文字退去心中的浮躁,徜徉于最初的纯洁中,愿一缕书香伴我前行。

【篇二:人生三书】

有一位作家说:“人生需要读三本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和心灵之书。”这三本书都是人生的必需品,缺一不可。

“有字之书”是第一本,也是三本书中最简单的。在页页书纸中,我们读李太白的举杯狂歌《将进酒》、陶渊明的闲恬雅趣《过故人庄》、辛弃疾的爱国壮曲《过零丁洋》、王维的蓬勃韵律《少年行》……我们在宇宙间探索无穷的奥妙,理解科学的语言,体会画笔的灵动,感受音符的曼妙……从古到今,我们都在带着对知识的憧憬中,将一个个泛着墨香的字渗入脑海,用它们来充实自己的智慧。这本书,只要有耐心和专心,就能贯通古今上下,明知世界千态。

“无字之书”是第二本,它不局限于书中固定的一笔一画,它是变化莫测的现实之书。读这本书,需要我们走出去看看这个世界。远则亲身领略自然的大千风光,了解社会中各行各业的发展和运作,近则感受每一次失败与成功,尝遍生活的喜、怒、哀、乐、惧相互交融的五味杂陈。生活,需要自己亲身经历,这一本书,需要自己来书写。

第三本“心灵之书”,就像读后感,是从生活的感悟中提炼出来的。要读通这本书,首先要有主张和自己的想法,其次要学会思辨,最后要学会了解自己。没有主张的人,只会随波逐流;不会思辨的人,只会提出一些无稽之谈;不了解自己的人,就会不相信自己,从而举棋不定。人生,可能“今晨捧袂,喜登龙门”,亦可能“时运不济,命运多舛”,造就了这本书,或悲凉感慨,或怒火中烧,或欣喜若狂,而这完全是自己的缔造。要想读好它,就像潜入深海,虽困难重重,但一旦克服了障碍,找到真实的自己,就能欣赏到别样美丽的风景。这一本书独一无二,品甚难,写更难。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品读第一本书,人生如知识般真切、奇妙;品味第二本书,人生如生活般多姿多彩;品析第三本书,人生如明镜般透彻、敞亮。我们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研读此三书,不仅让自己的生活更绚丽多彩,更重要的是寻找到真正的自己。

【篇三:时光作文】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留下他的脚步。下课的铃声再次响起,吵醒了熟睡的回忆,放眼望去,洁白的操场上,一步步脚印踩出它应有的美丽,课间的欢笑声也打破了它的沉寂。又是一场雪的盛宴,我们在它的陪伴下度过了三年,而又不禁想起了那段美好的时光……

“都下楼上体育课”体育委员的一声令下,同学们都像离弓射出去的箭一样,一溜烟就跑了出去。在冬天,体育老师不做过多的练习,也理解我们这些孩子对于“雪”的热爱,便让我们尽情地在操场上面玩耍。

不知道是谁提议打雪仗,这个建议引来了不少的反响。无论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打雪仗这个“程序”都是在冬天不可缺少的一员,就这样这个建议就被我们全票通过了。大家都手里捧着像散了架的雪团,飞快地奔跑,生怕被别人“偷袭”而那被冻红的小手早就没有了寒冷的寓意。渐渐的打雪仗就变成了冰上摔跤。我知道自己摔不过她们,就坐在地上想偷懒,但是被告犯规。可是真的已经筋疲力尽了,却又不想丢脸。于是想出了一个“坏主意”我自己坐在地上,那就再拉一个和我一起坐着,如果他想走我就把住他。即便有人来救队员,也没有用。只能一拉十,十拉百……最后同学们都压成了一团,但并没有打消我们的兴致,反反复复的上演悲剧。下课的铃声响了,而大家也都是意犹未尽,脸上也都挂着一抹抹笑容!

就这样、我们伴着飘雪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冬季,眼看着最后一年了,面对现在厚厚的课本,页页的习题,真的好怀念那段时光。那段时光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就像指尖上的星光,看得见却再也触碰不到!真希望如果还有机会,可以“重演”那段时光,续写回忆的篇章。

【篇四:真正地活着——观《活着》后感】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题记

惨白的台灯下,是黑白色的单调封面,略显沉重。书名却是活着。到底是怎样的人生?

没有什么惊天动地壮丽史诗,只有沉重,忏悔,艰辛,死亡。因为不懂活着的意义,所以沉沦,堕落。以至于一生中经历失所,战争,离别,永隔,和孤独……

轻轻地捏着书角,页页慢慢翻动着,在平淡的叙述中,是跌宕起伏的人生。家珍回来了,徐富贵却被拉去当壮丁,在枪林弹雨中,流离在生死之间。终于回来了,可母亲却继父亲之后去世,乖巧的女儿凤霞也因发烧而无法说话。

随着时光流逝,徐富贵洗去了年少的放荡不羁,脸上沾染了沧桑,手上结出了厚茧。虽然艰苦,但也平淡幸福。然而幸福的时光却很短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让本来不富裕的家庭,更难过了,饥饿 成了唯一的感觉。

后来,凤霞老实憨厚的”偏头“,儿子有庆也懂事了。可是凤霞却死于难产,有庆为鲜血而意外身亡,二喜却死于工伤,家珍的软骨病再也二喜却死于工伤,家珍的软骨病再也熬不住了,孙子苦根吃豆子撑死了,活着就是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死去,最后独留一头脑老牛陪伴。

一个人的一生那么长,却也那么短,究竟应该怎么活?“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因为,他活的没有意义,没有色彩。“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因为他活得有意义,有价值。

一个人的生命是难能可贵的,我们应该好好把握。在这几十亿人的地球上,留下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一段记录。

人生的路那么长,总会有坎坷,我们或许做不到最好的,但也要积极地面对。富贵一生那么多不幸,不也是撑过来了吗?

最开始,如果福贵成熟安分一点,或许也不会造成这种结局,所以,人生是自己创造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只要活着,就会有希望,既然活着,就应该活得精彩。

【篇五:传承】

接过书本,道一声谢。那,是一场仪式。

翻开泛黄的扉页,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结构清晰,脉络完整的思维导图。然而,仔细观察每一分支的笔记,却不尽相同。因为它,是从历届初三学子的手中传下来的。

站在面前的学姐,则经历完人生第一场重要考试。她以一张颇为严肃的面孔示人:“这本笔记,是从前辈们的手中,一届一届流传下来的,千万要珍惜!”不禁脑海中浮现这样一个画面:学姐与此时的我类似,也站在老前辈面前,倾听、谨遵教诲。她接过来,以双手,以最崇高的敬意,最诚意的心态接过来。然而,我却不知这“传”背后蕴含的其意。

做了它两周的主人,愈发懒惰地翻看里面的内容,便将其仍在床上,任凭页脚在风中扬起,落下。那情景颇像即将凋零的花瓣,片片坠落。

升入初三以来,日子是煎熬的。发呆时,无意发现笔记中有一行秀气的小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仿佛明白了那“传”的含义。而她所谓的珍惜,是坚持。

重拾了笔记,一字一句地仔细研究上面的重点和批注。竟有一丝冲动,在旁边的空白处留下圈点批注,也为后人“传”下什么。原来,这本笔记的诞生便是如此:一人的总结,二人的补充,三人的订正,四人的提炼……前人的经验都在此得以传承。但是物质的留传不足以令人深省,使我成绩显著提高的,是一份动力,是一种精神,代代传承。

串串槐花下,多少届学子以传承笔记的形式,告诫后辈努力求学;页页小字间,多少句名言历历在目,成为后辈奋斗格言。红蓝笔墨,字迹不一。但不变的,是所有人的信仰与梦想,以及他们为此,所要付诸的行动!

也许,某一天,我的字迹也将继续传至下位学妹手中。我要告诫她,这份珍惜,这种传承,应永记于心。

【篇六:挂历】

挂历又翻开了新的一页,依旧那么明丽,挂历前的母亲却变了许多。母亲每天不忘翻动挂历,让它又一个崭新的面貌,它化作刻刀在母亲的脸上刻满皱纹,等待那被母亲翻烂的挂历发黄,也染白了母亲乌黑亮丽的头发。透过挂历牵起的岁月,母亲仿佛看到儿子正笑盈盈地向他走来。

想起与儿子挥手再见的那天,母亲不禁再次流下了那饱含牵挂与爱的眼泪,默默地坐在挂历前,算着什么时候儿子才能回家。

日日夜夜,只有挂历会陪伴着母亲,还有脸上划过的两串泪珠。想起儿子在家的那段日子,儿子是那么有孝心,每天都笑盈盈地围着自己转,做母亲的有多么幸福!如今的儿子,有了自己的工作,长时间出门在外地,也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团聚。

真爱无言,心中的牵挂永不改变。无论天气怎样恶劣,母亲仍然站在门口,盯着挂历,回想着往事。儿子那笑盈盈的面孔,永远都那样清晰,永远深深印在母亲的心中。

终于,母亲看到了希望上的一个大红圈。那将是令人振奋的日子,那是母亲在苦苦的牵挂中盼来的,在老旧的挂历陪伴下盼来的。

又想起了儿子走的那一天,拉着自己的手说:“妈。这个挂历送给您,它会在我不在的时候陪着您,看着它,就像看到我,等到看见一个红圈,我就回来了。”母亲的泪无声地划下,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挂历页页翻转间牵动的,是那一份沉沉的惦念。牵起一丝希望,牵动一份温暖。

【篇七:一次令人哭笑不得的尝试】

人的一生就是这样————无数次尝试,无数次失败,无数次成功……不管失败还是成功,至少我们尝试过。许多尝试早已化成点点晶莹的碎片,遗失在记忆的长河中,但那一次,我至今记忆犹新。

小时候,我最喜欢在妈妈炒菜的时候,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静静地听着“锅铲交响曲”,在我看来,妈妈炒的菜是最令人回味无穷、不能忘怀的,我也时常在吃时纳闷:为什么妈妈可以这么轻松地做出一道香气扑鼻的菜呢?

久而久之,看妈妈炒菜就成了一种习惯,妈妈炒菜时那娴熟的动作便刻在了我的脑海中。

有一次放假,我一个人在家闲着没事干,便突发奇想:看平时妈妈炒菜感觉可很简单嘛,要不我来大展身手,让妈妈尝尝我的手艺?对!就这么办!要不————我就做个火腿肠炒蛋吧!

我转身跑进厨房,拿了一个鸡蛋和一根火腿肠,兴致勃勃地开工了。

我拿了一个小碗,沿着边缘轻轻地把鸡蛋敲了敲,蛋壳裂了一条缝,蛋黄如水一般流了下来。我学着妈妈的样子,飞快地用筷子搅拌,弄得蛋黄四溅,好好的一碗鸡蛋液,转眼只剩下一半了。我又拿出火腿肠“一顿暴打”,火腿肠就五马分尸了。管它三七二十一呢,我干脆直接把火腿肠丁倒进蛋液里一块搅拌,不一会儿,火腿肠就披上了一件金黄的外套。

我打开火,提着那一大瓶油往锅里倒,一不小心,油倒多了,算了,我拿着那一碗“黄金火腿肠”往锅里倒,油直往外溅,我吓得直往后退。“噼哩啪啦”这“交响曲”可真吓人!对了,我还没加盐呢!我看着桌上各种各样的调料,眼花缭乱,随便弄了一勺白色颗粒撒在菜上!如果在菜里放点番茄酱和辣椒粉,肯定更好吃!于是,我给火腿肠炒蛋来了个“锦上添花”。终于,我的杰作出锅了,妈妈也回来了。我端上自己的杰作,和妈妈一起分享。咦,奇了怪了,这菜怎么一块甜、一块辣、一块酸、一块又没味?原来,我把糖当成盐了,又没有把菜搅拌均匀,连我自己都哭笑不得。唉,真是白费了我一个下午的时间呀!

时光在页页翻动着,许多往事已灰飞烟灭,但这一次令人哭笑不得的尝试,将会成为被时光打磨过的钻石,不会消失,只会变得更加光彩熠熠。

【篇八:带着笑容出发】

我们诗书散文阅览无数,而在那纷至沓来的祯祯页页中,笑已然成为美好的代表,成为驶向幸福的标签。它温暖明亮,它自信昂扬,它乐观勇敢,翩翩浮现在文章礼赞中主角的脸庞,放射直往幸福进军的光芒!

而我也愿意蓄满笑意,做一个带着笑容出发的角色。

笑容是为青春的缤纷画卷打上的亮光,惊艳人生,迸发满满的活力。我们携着这脸上虚掩不住的欢乐,像快乐病毒无限传染,从教室到走廊、从绿径到操场,于是这朵永不凋谢的“花”,烂漫了整个校园,为校园生活缀上不败的春天。

笑容是女生高高甩在后脑勺的马尾。铿铮挺拔,在风口浪头以及一切唏嘘豁气腾达,将所有烦恼与自卑一笑泯然。这是我们不能缺失的来自内心的骄傲,应深入骨髓,挺立在脊梁。我们这个敏感的年龄里,不能佝偻含羞,不低头躲藏面颊的雀斑,不屈身掩下额间的痘,我们正当身强力壮,我们仗倚风华正茂。抬头呈一个大大的笑容,直驱活力赛道。

笑容是在月光中盛绽,在无眠黑暗中迎接曙光的思想。我们在漫漫人生轨道上,持一盏勇进的马灯,无论陡峭与颠簸,依旧摇曳自己满载笑意的星星烛火。前进,前进;摸索、摸索,不怕锐石阻挡,相信困境总会云卷又云舒!我们怀揣这一缕光明与浓浓笑意,在前方的未知路段中畅通无阻。

我愿意嵌下这真实的笑容,如佩上璞玉、镶上宝石,在我们这充满了不知是“阴晴阳缺”或“悲伤离合”的世界里,朝着无限可能的未来出发!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