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有一种旅途叫思索】
人生如漫漫长路,山水依傍两旁。每每走过一步,就需要心中一番思索。
长路无尽,直至生死。一路走来,或许早已是精疲力竭。无聊之中,唯有思索,是心灵深处的一剂良药。享受思索带给我的欢愉。
从上帝造人开始,他就赋予了我们思索的能力。我便也是不知疲倦得安然思索。
我是一个喜欢观察生活细节的人。细节是组成幸福的理由。清晨一缕阳光洒下,我思索阳光的象征,是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还是只是一种大自然寻常反复的规律。每日清晨自省,是对之前的忘记。我每天都会对着镜子微笑,然后说,今天最好。把宽容视为准则,把平和视为释然。我小心的做每一件事,但偶然还会有出言不逊,总是会遭人误解。在思索下,我思索出了许多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
人与人,无论是谁与谁,终究有一层隔膜。即使关系再密切,与不会完全得敞开心扉。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刚开始和一个人接触,觉得他似乎是一个很完美的人,但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他身上的缺点,然后渐渐疏远甚至是厌恶他。这是因为一开始你在心里替他塑造出一个完美的形象,可是当你们慢慢走近彼此,就会发现原本完美无缺的塑像上有许多的瑕疵。当然,你一开始就应该明白,没有完美的人。而人与人之间,是该保持彼此敬畏,不该锋芒毕露。其实当你发现他的缺点是,你们一定是足够近了,他会向你表现出最最真实的状态。在我的审美观中,有缺陷才是完美。
我慢慢的开始随和对待人和事,或许太过圆滑,不过这样能避免很多麻烦。我是个怕麻烦的人。即使还是麻烦不断,但起码我没有再给自己和别人制造麻烦。别人说我是什么,说我怎么样,怎么骂我,我都可以无所谓。我没有纵容谁可以怎样为所欲为,因为我相信人总是有底限的。活着是活给自己看,绝不会让别人来主宰,甚至只是评价自己的人生。并且我们只是在以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或是态度在过不同的生活,没有什么绝对的对与错。
这篇文章似乎都只是在以思索作为一个载体,表达我的为人处世观。最后,我想对思索做一个我自己的定论。人学会思索后,便有了善恶,便看到了善恶。所以,思索是人性最初的获得和显现。
我会继续思索,因为生命需要思索,人性需要思索。有一种旅途,叫思索。
【篇二:张驰有度】
弓箭拉至满弓,若仍不松手,轻者会失些准头弓箭受损,凭白毁了一张好弓。人亦是如此,若一味将自己沉浸于紧张而忙碌的生活中,却从不寻点“弛度,”难免会如那弓一般,或是做事失了准头,或是身体失去弛度,带动精神也垮懈了。
无论做事还是做人都是遵循一尺,然后一张一弛,就如心脏一般,张弛之间便给人带去无限生机。
遵循一尺,是指做人要有底限,既是指常说的人品上的底限,也是张弛的底限,哪个度刚好也只有自己知晓。对于这件事,丰子恺先生的话给我很深的感悟:“走正确的路,放无心的手,结有道之朋,断无义之友;饮清涕之茶,戒色花之酒,开方便之门,闭是非之口。”这句话阐述了关于做人,为友,行事三方面的准则,却也可以看出行事在张与驰上要有度。不沉溺于声色,也不无限劳累。
生命中,万千风景,唯有一张一弛才能不遗憾。过度紧张的人像在讨生活。人生需要留白,美丽和幸福都是心中的,而不只是无限战斗。无论紧张是为了工作,为了家庭,还是为了生活亦或是其他,都不要忘记残荷晓月也是一种美,身边也可以有幸福。过度松弛像在混生活,人生数十年,不过才几个春夏秋冬,几度花开花落,沉溺于声色犬马,纵情享乐,也许不做什么坏事,但却是在虚度光阴,自取灭亡。
忙碌的人也要在嘈杂的街头发现风景,弛懈的人也要在无事可做的夜晚想想未来,然后去奔跑着迎接新的日出。
弓拉满,松手是为了下一箭的归途。
【篇三:假如我是一个男生】
假如我是一个男生,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每天陪着晏春威吃饭。因为我看见好几次都他一个人在吃饭,多没意思啊!晏春威的小学同学让我帮助他,我就和班里的男生说拉他一起吃饭,可好景不长,后来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又自己吃了。如果我是一个男生,我就天天陪着他一起吃饭,天天跟他在一起,不让他孤单。
假如我是一个男生,我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每天都跟在晏春威身旁,只要有人打他、欺负他,我就帮助他。如果我打不过那个人,我也会带着威春威告诉老师。因为我看到班里总有几个人欺负他,我让他去告诉老师,可他总是不去。假如我是一个男生,我会尽力帮助他,保护他,让他强大起来。
假如我是一个男生,我做的第三件事就是住进赵继驰他们舍,我要让他们知道“友谊”不是用来打架的,而是用来互助进步的。在他们中间,我们可以在学习上竞争,看谁的成绩高。在生活中他们也可以互相学习,比谁的能力强,谁最勤奋,谁最懂得感恩。
假如我是一个男生,我会每天陪着那几个“小胖子”跑步。和他们一起锻炼,努力将他们身上的“肉蛋”拿下去,使他们的身体更加强壮。
假如我是一个男生,每天吃饭我都要靠近窗户,当看到有人插队时,我就拍一下窗户,提醒他们做人要有底限。现在吃饭的时间有好多人来晚了却竟直插队,不管别人已经站了很长时间,你瞅他们一眼,他还理直气壮地瞪你一眼。
假如我是一个男生,我会努力做到这一切。假如我是一个男生该多好啊!
【篇四:七年级我学会了团结】
来到七年级,很奇妙,这里有我以前没做过的事情。这里除了运动会之外,还有一月一赛这种活动,对我来说十分新奇。
由于上几次比赛的失利,这次跳绳比赛我们大家的压力十分大,这不仅仅是比赛胜负的问题,还是班级的荣誉,更是老师对我们的期望。而作为我们这一组——班级拖后腿者,心中压力的确十分大。
在体育课上,我是他们的组长,更是曾经的体育委员,我认为我有责任带他们走向成功。可是“3、2、1,预报,跳。”“加油啊!”期望与现实是不对等的。“看他们,果不其然,又没超过25个。”我脸上感到火辣辣的疼,十分羞愧,相继两位队友过来,要求自己推出,换人来参加这次比赛。我不知道他们出于什么目的,但是我一律拒绝了,我告诉他们:“这个队伍是我带领的,那么就一定会取得成功,你们相信吗?”但在接下来的训练中,我的话并未得到证实。
如今到了即将开始比赛的时候,我找来了我的组员,说:“现在即将要进入比赛了,我们会取得成功,记住我说的话。你们可以不相信我,但请相信你们自己,更要相信这个团队,不是吗?”我们走进了跳绳比赛场地。我心中默念:“加油啊!”
旁边有人给我们数着数,不过听的并不是很清楚,只听见“1、2、3…”在23个的时候很遗憾地绊倒了。“别停下,接着再跳。”原来班主任也在为我们加油鼓劲。到了40个了,这千钧一发之际,全场都屏住了呼吸,似乎还能听见大家的心在“怦怦”地跳动。这一刻连绳子都不动了,似乎一切都静止了。跳,跳过了,我们跳过了,我能感受到全场的人都在为我们欢呼—我们打破了40个这个底限。我们也感到开心。
等到我们这一组比赛结束时,我赶忙跑去问同学跳了多少个。“57个?对,就是57个!”我开心地像个孩子。老师也走过来对我说:“当时你还抱怨这抱怨那,你看,现在不是挺成功的。”“是的,是的,这是大家努力的结果。”比赛结束了,我们班拿到了喜人的成绩——第一。
这出乎大家的意料,圆满完成了老师的任务,这都是团结的力量。团结远不止1+1=2那么简单。在此次,我学会了团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放在集体中将会被百倍地放大。
【篇五:敢于面对自己】
人的这一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而最好的朋友同样也是自己。吓唬别人的人未必是强者,吓唬自己的人必定是弱者。
人生有如琴弦,你既可以弹奏出美妙的音乐,也可以制造出令人厌烦的噪音。人生的一大任务就是弄懂我们擅长哪些曲调,并学会在需要的时候将它弹奏出来。如果我们认为自己不可爱、没有价值,那么又哪来的勇气来面对自己?
从以前的故事到自己现在的清零,就好像我隔一段时间就要整理或者格式化电脑一样,在压缩沉淀之后才有更多的自由空间。
人的承受力都有一个底线限,但我发觉随着任职的范围扩大,自己的底限在不断降低,直到低的不能再低时,会怎么样呢?要么事感到灰暗恐慌,要么是逃避。这好像是在讨论宇宙的乞讨,究竟底限可以低至何处呢?我不知道,但是我觉得,在降低标准的同时这同样是一个更包容更宽容的过程,这也必须允许不同的状态存在,而不只是原来所能承受的。向红十字会的口号,不管是战争还是疾病,生命权、生存权高于一切,敢于面对自己的人才不会将自己原有的本性推至到山谷。
任何人都无法将你放弃,只有你自己放弃你自己而已。
人的存在叫做生存,我一直以为,人的生存应当那个具有如下两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个诗人活生生的生存活动,即我是如何生存的;第二个是人的生存是为自身的,也就是说我的生活应该是我想要的那样,如果以上的第二种特征已经存在于你的心中的话,那表明你真正地关心自己的生存方式,从中得到内心宁静对于自己来说弥足珍贵。这种自珍感不是产生于某种特定的心理效应,而是产生于由衷的认同,生活中的一次抉择足以说明这一点。如果连一种特征都没有的话,那又何谈得起自己本身呢?
我的人生观告诉我;敢于面对自己从本质上应当是他本真的整个现实存在,而不是苟活性命。
【篇六:社会需要阳光】
2014年春晚上小品《扶不扶》一经上演就引起了广泛关注。赫建向摔倒在地的老人伸出援助之手却遭到诬陷,令人感慨万千。
无独有偶,就在几天后,山东烟台就上演了现实版本。当地人民用实际行动回答了“人倒了,必须得扶”。但被扶老人醒来后第一句话却是“小伙子,你怎么撞我?”
这样的情形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让人心寒。心寒世界这般黑暗,心寒社会的僵化,心寒人们没有底限地一次次触犯道德的边界,心寒人们心灵变得如此恐怖,心寒“世外桃源”般美好的世界只能在梦里实现。
按常理,按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判断,见到人需要帮助,我们就应该给予帮助,难道我们真的要视而不见吗?“扶不扶”已经不是人们面临的一道选择题,而是已经上升到道德的人性层面。
市场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越来越来繁荣,人们在享受和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有的人盲目追求金钱利益,而蒙蔽了双眼,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虽然有些人内心还残存些良知,但“郝健”的遭遇却使他们失去信任感,让人们变得缩手缩脚……
我不甘心。我不甘心社会继续黑暗,不甘心道德空洞和沦丧。
我们中华民族向来崇尚“修身养性”以道德为准线。“讲信修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高尚的道德是社会、国家最大的财富。一个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如果充满了拜金主义的铜臭气,充满了仰视权力的那种腐朽霉变的阴气,“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就是必然的结果。
深思过后,扪心自问道德良知,才发现美德是何等的重要。所以有些人仍然坚守着这份“仁善之心”:“最美司机”宋洋在生命的最后关头,表现出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最美老师”张丽莉在关键时刻用自己的力量守护住了学生们的生命……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我们应该用良心的尖刀深刻剖析自己的丑陋。作为一名中学生,更应该把握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向上,传播正能量,让道德回归,让爱回家。
反思与感触,让我们更加相信,未来是美好的,世界会不再冷漠。这个社会是时候要改变了。黑暗终将会是暂时的,道德的阳光必将照亮这个世界。
【篇七:满分作文】
日落前的月亮半遮半掩,破晓前的日光只露出一丝光芒,当流星划过黒夜,当时光模糊了记忆,当幼时的天真不再纯真,在这易逝年华间,我能否找回我内心的底限,找回那个属于我的满分。
不知不觉,又过了六年,家门前的丝瓜藤无数次开花、结果、凋零,时过境迁可我还是忘不了,当我还在二年级时,那次关于成绩诚信的心理较量。
依依杨柳上歇脚的知了,扯开嗓子大声歌唱,预示着夏天的到来,也预示着学期即将结束,这让我痛苦万分地期末考试就要到了。
“哀乐”一响起,我的心立刻提到了嗓子眼,都快要跳出来似的,一张雪白的试卷被我紧紧握在手中,我拿起了我的新式装备——笔,开始与试卷上的难题进行艰难的斗争,我的眼睛紧紧盯着试卷,恨不得把它看出个大洞来,我熟练地挥动我的武器,一大片弱小的敌人在我的镇压下,吓的弃城投降,我超战超勇,原以为能凭一人之力,消灭敌军主力,没想到,拦路杀来一个大将军,可让我不知所措了。
我咬紧牙关,大脑飞速地运作着,当我的脑细胞快要濒临灭绝的时候,老师突然站起来,端着杯子要云倒水,我内心忽然仿佛传来一个声音,不如回头瞟一眼班长的答案吧,班长肯定会做。
我刚想180℃完美转头,以我5。3度的视力迅速瞟到答案,再以我日积月累锻炼成的超凡记忆力迅速记下答案,然后复制在我的试卷上。可是我没有这么做,是我内心的良知阻止了我,妈妈不是常教育我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吗?如果我个偷看了别人的答案又和小偷有什么区别呢?
我再次静下心来,重新仔细钻研,反复地思考,在经历了九九八十一次尝试之后,敌方大将终于被我消灭了。老师在我试卷上签了一个红彤彤的100分,满分!
当我犹豫不决的时候,当我企图弄虚作假的时候,我总是捂着胸口问问自己,这样做好吗?真的对吗?只有对得起自己的良知,才是真正的满分。
【篇八:感恩为话题】
父母为我们这些年的付出,是一景最动人的秋色;父母对我们的无底限的宠爱,是一首最美丽的情诗;父母为我们毫无怨言的陪伴,是一段最长情的告白。
为人之本,是心存感恩。学会感恩,学着去感恩,更是我们一生的信仰。父母,所给予我们的爱,不与世界的浮华,不染任何的纤尘,好像一抹最纯净的夕阳,温暖、质朴。
那时候,你一无所有的来到这个世界上,你对周围的一切感到惶恐不安,是他们,默默地守在你身边,带着一种平息的力量,给你依赖。
渐渐地你长大了成了那个活泼好动,到处闯祸的小捣蛋,是他们,默默地守候在你身边,听着你童言无忌的说着梦想。
直到现在,你已亭亭玉立,带着青春的懵懂无知,探索者成长的道路,是他们,默默地守在你身边,陪着你一起跨越漫漫长路。
然后岁月流经,当有一天,你终于长大了,看着他们两鬓斑白,岁月在他们脸上留下了一道道痕迹,你是否会感到沧桑,是否觉得快要窒息。
人生苦短,而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却浑然不觉,我们漠视着生命,用叛逆、傲然、放肆的态度叫嚣着,把心中所有的不满都会发泄在他们身上,可他们呢,那群最爱你的人,却未曾远离你半步,他们苦口婆心的劝说,被你当做耳边风,一扫就过,他们用自生的经验,血的教训来开导你,却被你视为笑料抛之脑后,可他们呢?他们未曾向你抱怨过半句,也许他们的不甘心,可终究在你的背后,选择退让,他们选择用最宽容的态度包容一切,却被你一而再,再而三伤害他们的利器。在他们一次又一次伤心绝望的时候,他们却仍未后悔过。所以,想想吧!看看过去的自己,想想未来的他们!
谢谢您,感恩之情一言难尽,却常驻心中。
【篇九:成长与痛】
经过两天的军训,我收获了许许多多的东西。但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痛。虽然很痛,但也有收获,有成长,因为成长总是伴着阵痛。
在两天的训练中,那一次我感触最深,第二天上午,那是军训最后几个小时,在那几小时里我痛不欲生,真的感觉自己快死了。特别是在那中间跑三圈的时候,本来教官说的跑一圈,我也信了,想了想,一圈不多,坚持一下就行了。我痛苦地坚持跑了一圈。当经过出发点的时候,队伍并没有停下,我当时就惊讶,为什么不停,不是说只跑一圈的吗?难道我们哪里做的不好又加了一圈,好吧,那再跑一圈,这一圈可能是我的极限了,一定要跑好,真的不行了。我又一次忍着全身的痛,再一次坚持跑完了那一圈,快要到出发点的时候。我心想:我,真已超过底限了,真的真的已经不行了。终于快到了。我终于可以休息了。当再一次跑过出发点的时候,我不禁慢了下来。为什么还在跑?不行我真的不行了。那时,我两眼酸涩,好像下一秒就要哭出来了,但又忍了忍,咬咬牙,深呼吸了一口气,又继续跑了下去,中间有一会儿停下来走了走,当又快要走到出发点的时候,我全身已痛的快没感觉了,但走到了时候教官终于叫我们休息了。
真的,那三圈中间我无数次的想和教官说不行了,但又咬了咬牙坚持下去。那三圈如是平常我都有可能跑不完,但是那次在我全身都很痛的情况下居然跑完了。这有可能是因为昨天的训练起来效果吧。经过这两天的训练我的体能有很大的进步,我努力了!我成长了!
这就是所谓的成长总是伴着阵痛吧!
【篇十:怒的标准】
有人说:“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情来惩罚自己。”如此推敲,恐怕终得出一个“人不可生气”的结论,在我看来是不同意的。
且不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光看先哲孔子,曾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又怒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圣人况有愠与不愠,倘若一味要求我们莫生气,岂不是掉入了朱夫子“存天理,灭人欲”的极端思想?
再反观龙应台之言,总觉得稍微欠妥。在我看来,怒与不怒,应界限分明,如泾渭之水一般分明。怒的标准,应是宽于日常琐事,而一旦触及原则性问题,必得化身为真的猛士,坚守“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
然而,反观当下,尤忡忡于国人无“怒的标准”这一现象。被自我主义侵袭,我们的国人总是“当怒时噤若寒蝉,当宽时大动干戈”。面对社会中的不当行为,如偷盗,家长总是教育子女“不干己事不开口”,于是那个敢于怒指“皇帝的新衣”的小男孩迷失了;纵使教育也只能培养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林森浩永远无法挽回发生的一切,药家鑫也难偿数条亡魂……缺乏这种意识,已是我们当下一重大的精神威胁。在此之下,国人或是成为丧失理智的二足野兽,或是沦为麻木不仁、好好先生般的迂夫子。
可叹江河日下,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我想,个人精神的固陋不得不提,即中国文化里长存的国民性心理。自古以来,市井之中总有着小市民心理,自我思想。二种文化在人们共同的心理中站住了脚,就变得牢固甚至顽固了。心里不自觉的,谄媚于强权,永无怒的底限;却欺凌于弱小,自得其乐,这也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吧。
除此之外,在经济风暴的裹挟之下,人们的精神日趋庸儒。不有怀念当初鲁迅先生于蒙昧之时点亮的精神火把。之时我们沉溺于享乐,懒于奋斗,以至于此火渐至于残烛微光。我们的生活已少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憎分明,缺乏一种临于群体之上的责任感,缺乏敢为人先的担当。于是说,我们需要一个鲁迅般的时代精神榜样,于黄钟毁弃之时,重扛先生的大旗。
我们应揣一颗爱憎分明的心,不断前行。虽路途漫漫,仍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