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观相关作文

【篇一:廉洁之根】

古往今来,廉洁与腐败的对决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上演着一幕又一幕活的历史剧。反腐倡廉之说对于我们小学生似乎还为时过早,但我们正处在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阶段,最容易受外来不良思想的侵袭,及早进行廉洁教育,就如同提前为我们筑起一道“防腐墙”,让廉洁思想深入我们心田。

很多同学在想,我们没有权、没有势、没有钱,想不廉洁都不行啊,其实不然,我们小学生也存在很多不廉洁行为,例如:比吃比穿、将他人的东西占为己有,攀比日生送礼……所以校园内的廉洁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校园通过很多渠道加强对我们的廉洁教育:在课本中,《公仪休拒收礼物》让我们初步了解了廉洁的意义;教室中、走廊里、楼梯拐角处,一幅幅悬挂的格言警句、廉政漫画,加深了我们对廉洁的印象;黑板报开辟的“廉洁教育专栏”对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先进模范、典型人物事迹报道,加强了我们对廉洁的认识。

我们小学生的廉洁指一些行为习惯,比如:不抄袭他人作业;考试不作弊;借了东西及时还;拾到金钱上交老师、不乱花父母给我们的零花钱,不要攀比,不要追求所谓的名牌……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养成艰苦朴素、勤奋上进的优良品质;要充实自我,努力学习,这样,我们才是廉洁的小学生。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营造廉洁、诚信、节俭的好风气,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廉洁文化才会在我们的校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篇二:勿忘国耻,复兴中华】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撒着娇依偎在父母怀中享受关爱时;当你和朋友一起玩耍嬉戏时;当你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专心听讲时……是否记起,88年前,中国的这片土地上演着怎样的一幕壮烈历史史诗?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了祖国的河山,霎时霸占了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也就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卢沟桥事变)则是日本军全面侵我中华的序幕,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前后共计长达十四年。那时的日本侵略者残酷的奴役和杀害中国人民,疯狂掠夺我们的资源和财产,那时的中国人没有任何尊严和生命保障。

今天,我们要铭记这段历史,不是为了拉国之间民族仇恨,而是为了照亮未来前行的路,我们纪念“九一八”是为了不忘国耻,是为了不忘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是为了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今天的晨曦来之昨天的黑暗,我们幸福的生活源于前辈们的艰苦奋斗。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必须努力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勿忘国耻,复兴中华!

【篇三:学习雷锋精神筑就中国梦想】

雷锋是一个高尚的人,也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他热爱人民,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就是一个胸怀大爱,“吃得起亏”的好人,因此,“做好事”成为人们通常对雷锋精神最纯朴的理解。雷锋确实一生都在为他人、为国家做好事,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因为,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有助于我们成就梦想。

人们常说: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希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的路;道德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辉煌。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自觉地做道德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捍卫者,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我们中学生不仅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而且要不断提升道德修养。

有时道德是一种爱心。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人们给灾区人民捐钱捐物,有的人还领养了灾区的孤儿,还有的人到灾区去当志愿者,特别是我们的救援人员和医护人员,整日整夜地奔忙,顾不上休息。他们用小爱凝聚成大爱,用大爱抚平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创伤。

也许很多人都想让“道德”驻留心底,就如阳光、空气和水对每个人都不可或缺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观,都在践行着道德观。可是,道德也是在不同环境下经受着考验。有的人会在险恶的环境下放弃了道德坚守,改变了人生轨迹和方向。有些人在险恶的环境下,不管受尽怎样的考验和诱惑,却始终坚守道德底线,坚定人生方向。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从那一刻起,“中国梦”这一词汇迅速走红,而且在改变着我们每个人,我们的国家。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每一个具体而美好的梦想,共同构成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伟大的中国梦。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从此也就开始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也就是开始了中国梦的历史。中国梦不仅仅是理想,是目标,也是现实,反映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老百姓的梦。梦想指引方向,梦想创造历史。

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道远。需要坚忍不拔的精神,需要众志成城的力量,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艰苦努力。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我们相信我们的民族,我们相信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在践行雷锋精神,做有道德的人,在奉献社会、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共筑伟大的中国梦。

【篇四:长大后我要像你】

五月二十二日,天虽然很冷,但我的心里暖暖的,因为我要参加湘潭日报小记者励志教育活动——听湖南科技大学优秀大学生陈送军哥哥讲自己成长的故事。

来到学校的梯形教室,这里已经聚集了许多兴致勃勃的小记者,我赶紧找个位子坐下来,心里一直想着:送军哥哥是什么样子呢?九点左右,送军哥哥来了,只见他身穿黑白相间的衣服,带着一副眼镜,镜片后面的眼睛里正闪出智慧的光芒。

开课了,送军哥哥开始了他激情的演讲。他教导我们:做事先做人,做人先学会讲话,讲话先学会思考。他给我们谈他的道德观:有道德又有能力的人叫人才;有道德没能力的人叫庸才;没有道德、没有能力的人叫人渣;没有道德,有能力的人叫恐怖分子。他要我们都努力成才。他的演讲幽默风趣,深入浅出,精辟易懂,我们小记者不时送出阵阵掌声。他还要我们学会爱和感恩,他的“爱是一颗糖,一个糍粑”的故事,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他介绍的有关自己的艰苦奋斗历程曾经获得二十四个第一名,我又被深深地激励,我认真地记下他说的每一个重点。“拍拍你的头,永远争上游!揉揉你的肩,永远要领先呀!”互动游戏把活动带到了高潮,激起了我们小记者奋勇争先,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

活动就要结束了,大家都依依不舍。我鼓起勇气,第一个跑向送军哥哥,虔诚地递上我的笔记本,要他给我签名。望着本子上龙飞凤舞的字,我在心里暗暗地对自己说:送军哥哥,你就是我的好榜样,我就要像你一样,从小就树立远大的理想,心里装着爱与感恩,自立自强,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篇五:澡堂里的故事】

这是发生在澡堂里的一件事,也是我第一次遭遇如此奇葩的人。

周五那天晚上,我约了几个朋友一起去洗澡。到澡堂时她们还没来,我就坐在沙发上等候。这时,一个阿姨走了进来,虽然她裹得很严实,但还是能发现她那高高的鼻梁十分引人注目。因为是陌生人,我们互相不认识,就擦肩而过了。但还真没有想到,之后的再次相遇,还真颠覆了我的道德观呀!

等了有十分钟,那两位姗姗来迟的朋友迈着贵妇步飘了进来。我不耐烦地怼过去:“装什么大洋妞儿,快点儿买票,等你们好长时间了!”那两个朋友委屈地望着我,理亏地赶紧买票。

进入淋浴间,还来不及享受温水带给我的美好,一个中年女子便一声不吭用力地把我从淋浴下推了过去,把自己的浴篮快速往架子上一放,旁若无人地洗了起来。我一脸诧异地在一旁看着她,大为不解:咦?这阿姨是何方神圣竟这么没礼貌。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作为一个成年人,怎么连最基本的礼貌都没有?这种强硬的以大欺小的行为实在让我不能理解啊!透过朦胧的水雾,我看到了一张似曾相识的脸庞,大脑便飞速旋转回忆起来,哦,她不就是刚刚与我擦肩而过的那个阿姨吗?我本想和她理论一番,可是因为害羞,竟没有勇气为自己辩解,嘴巴张了好几次,又不好意思地合上了,只好灰溜溜地挪到了旁边的位置,和我的朋友共用一个淋浴头。

过了几分钟,那个阿姨准备进去搓澡了,她把澡篮放到了淋浴水龙头下,让水一直开着。水哗哗地流着,就像一把把利剑直刺我的心头,我实在不忍心让水就这样白白浪费掉,就小心翼翼地把澡篮挪了挪,走到这个淋浴头下继续冲澡。

几分钟后,那个阿姨来了,她站在我旁边,皱着眉头瞪着我,目光里是满满的不友好:“你这小姑娘,我本来在这儿呢,你咋还占我的位置呢?”“我……”当时的自己语无伦次,脸红的像个红苹果。可阿姨依然不依不饶地数落着我,完全不给我解释的机会。俗话说:胸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面对这样无理的阿姨,我忍着住了自己眼眶中的泪水,因为我想起了妈妈经常说的那句话:人无完人,事无完事,有些小人,有些小事,不必计较,不必在意。

【篇六:时代的执念】

太奶奶是和辛亥革命同龄的人。在她身上,岁月毫无留情地封印了封建年代的痕迹——变形的大脚拇指和童养媳的记忆。她总在晚年安详的时光里絮絮不断的念叨着过往,那个教过她几个字的先生,那个打她瞪她阻止她念书的婆婆,那个差点被国民党的大船掳去台湾的丈夫,那段全家离开故土去往上海的时光……她的只字片语断断续续拼凑成她人生的拼图——一生都琐碎安详,一生无大风大浪,一生伴柴米油盐,一生在相夫教子。这就是她们那个年代人们的价值观——安居乐业。他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一种岁月静好的生活方式,甘于在平淡中体味生活。

而外公的年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或者是被“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熏陶的一代。外公亦是怀着一腔赤诚奔赴边疆的大好青年中的一个。他们这一代,在祖国辽阔的疆土上挥洒汗水,在艰苦卓绝的地方无悔地燃烧自己的青春,他们的价值观叫做安身立命。

母亲呢,被78年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动着长大的一代人,他们会在中国刚向世界全面展现自我的时候迫不及待地去往北上广,去往“遍地是黄金,满眼是机会”的地方寻找人生的方向。他们那个年代的价值观,叫挑战自己。

我,则成长在人工智能成为一场革命遍布全球的年代。人们不再执念于微小的温情,而更关心我们是否能制造出比人类聪明得多的大脑。换言之,我们不关心全世界,我们更关心自己。于是随之而来也有质疑有抨击,有赞同有感慨。舆论掌握导向,我们质问自己,是否已如机器,丧失了价值观、道德观、同情心?但是我始终坚信,科技的浪潮再猛烈,也始终没有使人类的道德伦理观沦陷。

因为我们始终在自省,始终在坚持,我们创造但也在克制,我们追求结果但也手握正义的权柄。

如果不是因此,我们不会对人工智能的开发设限,我们不会为正义站出来,德国总理不会在2015年接纳难民,我们国家不会持续对非洲的援助。我们不挑起战争是因为追求和平安宁的价值观仍在,我们发展军事力量是因为给予民众安全感而非好战。

我们这一代,遵循的价值观正如同纪伯伦所说“安逸扼杀了灵魂的欲望,而它还在葬礼上哈哈大笑。”我们追求高效,但从未也不会迷失方向、丧失自己。我们是人类,所以永远有思想。我们坚信,这个世界永远存在正义,存在温情。

【篇七:书香伴我成长演讲稿】

大家好,我今天的演讲主题是《书香,伴我成长》。有句话说的很有意思,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书能赋予人以气质,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但书能给予的,却不只这些。

懵懂的孩提时代,我最喜欢看的,是童话书。于是,郑渊洁的童话系列就成了我的心头好。在皮皮鲁和鲁西西一个个是与非的故事里,我明白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书培养了我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开启了我人生世界的大门。

意气风发的少年,总要交几本书为知己好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就以他钢铁般的意志,深深地震撼了我,教会了我做人,做事的道理。书,教会了我为人处事,教导了我的人生观。

书能给予的,并不仅仅是白纸黑字知识而已,它能引导你去思考、去创新。书更像是一个领导者,他启发着你,他培养着你,在书的领导下,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逐渐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着的个体。书陪伴着我成长,书引导着我成长。书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在于对个人思维上,对人精神层面上的深厚影响,这是不可磨灭的。

“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希望大家在这个漫漫人生路途上,总能与书籍为伴。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篇八:道德的作文】

康德说:“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星空因其寥廓而深邃,让我们仰望和敬畏;道德因其庄严而圣洁,值得我们一生坚守。

某杂志刊登了一份关于青少年价值观的报告,其中的一些数据显示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对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过马路闯红灯,竞争可以不择手段,诚实意味着吃亏等明显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表示“难以评价”。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这正是我们当中一部分同龄人对社会道德和个人品德的认识模糊甚至错误所致,正说明他们没能坚守住心中的道德观。

不得不承认,有些青少年,在花花绿绿充满诱惑的现实生活中,丧失了心灵的纯洁、放弃了道德的底线,最终迷失自我,走向罪恶的深渊。原因虽然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他们缺乏正确的价值观,没有守住心中的道德。比如网上那对曾经迅速蹿红的“90后贱女孩”孪生姐妹—包包和阿紫,不就是以恶俗博出位、靠犯贱换成名的典范吗?

要知道,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并非取决于其容貌、衣着、金钱、地位等外在的东西,而是取决于他的头脑、观念、精神、品格、爱心、气度等综合素质和内在修养,取决于他是否坚守住了心中的道德观。

一九七九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德兰修女说:“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荒谬,以自我为中心;不管怎么样,总是爱他们。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不管怎么样,总要做善事。你耗费数年建造的可能毁于一旦;不管怎样,总是要建设。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遗忘;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将你所拥有的最美好的东西奉献给世界,哪怕你会被踢掉牙齿。”德兰修女用自己的一生将爱心洒向世界,用善良普渡众生,用微笑抚平人们身心的伤痛。她的善行,她的义举,使她被誉为“穷人的圣母”、“善良的天使”。这都是因为她始终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道德观!

无论是黄昏还是晨曦初露,茉莉花,总是洁白的……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