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湘湖荷花】
宋人苏子瞻曾于西湖为官,写了数篇赞西湖之诗,大大赞扬她。而在湘湖,却也别有一番情趣。
湘湖荷花,十分有名。我们乘车至湖边,望那荷,不时吟起名诗“映日荷花别样红”!那荷叶甚是宽大,似一绿坐垫,上面还贴着几颗湘湖的泪珠,滚来滚去,引得那叶也随着摇曳,似御用大扇,为中央的皇帝——荷花,轻盈地扇风。他也有这资本:粉红带深红,几块花瓣将花芯保护了起来,为他制作了一个罩子,多么美丽!
在一边,也有其他的荷花在争芳斗艳!有的荷叶轻浮在一边,花芯则羞涩地躲在一边;有的荷花叶子与别的叶子交织在一起,如同那宽大的高速公路的十字叉口;还有的荷花尚未开放,花的中心小巧玲珑,如一颗粉色的钻石……。
看完了荷花,我坐在观光车上,回首遥望那令我沉醉的荷花池:池中仍是那么茂盛,荷叶仍是绿意盎然,荷花仍是粉中带红,只唯一遗憾的,就是粉与粉,绿与绿,粉与绿,分开时本是十分秀丽的清新的色调,合在一起就不是那么有情趣,有诗意了。
池中却是淡淡的绿,荷叶托起了尊贵的荷花,而就是那淡淡的绿,却托起了整个荷!水面时不时地冒出一些泡泡,浮上来又爆裂,浮上来又爆裂,为那淡淡的绿、荷叶以及荷花做出了美妙的衬托!
一阵风吹来,本是静态不动的色调,顿时摇曳了起来,粉绿两色又交织在了一起,怎么分得清……
我沉醉在了湘湖荷花池中……
【篇二:为生命着色】
人生如卷,白色永远是自然画卷上的基本色调。
白色,纯洁的象征。白色,简单而又不简单。简单在白色的外表,端庄素净。不简单在白色的内涵,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建构。
红色——喜悦的象征。各种节庆之日总少不了它的身影。因为它,节日到处都洋溢着欢乐和喜悦。所以,红色代表“喜”。
黄色——太阳的颜色。太阳“发怒”时总会疯狂燃烧它的小宇宙,让万物感受到她的“怒火”。黄色代表“怒”。
靛色——是其中唯一的冷色调。由它包围的的地方总有一丝丝的凉意,让人心生悲意。有它的地方,总有悲伤的曲调。靛色代表“哀”。
橙色——红色与黄色的混合色。它是一个十分醒目的颜色,总洋溢着暖意,让人眼前一亮。再多的烦恼它也会帮你清走。橙色代表“乐”。
绿色——春天的颜色。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绿色,生命的象征。初春小草的嫩绿,让人对生命有了一份期待和怜爱。一年之计在于春,绿色代表“希望”。
蓝色——大海和蓝天的颜色。“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海天的宽容和博大启示人们要学会坦然,学会谅解。蓝色代表“宽容”。
紫色——紫色温馨、浪漫。它是一枚紫贝壳,见证友谊的天长地久;它是一枚桔梗花,见证爱情的海誓山盟;它是一件紫色的风衣,见证母亲的无私……紫色时时提醒我们要铭记,要感恩。紫色代表“感恩”。
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了自然画卷的基调——白色,也构成了人生中的喜、怒、哀、乐和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三颗心——希望之心、宽容之心、感恩之心。
拥有了白色,你就拥有了纯洁,拥有了自然界的七彩,拥有了人生喜怒哀乐和三颗心。拥有了白色,你就拥有了全部。
为生命着上白色吧!因为白色看似简单,却又不简单。
【篇三:有一种美,叫孤独】
倘若自由女神处在一片雕塑群中,而不是只身傲立于纽约海岸,那她一定不能让人一见难忘。因为孤独,所以她美,美得让人难忘。
“万绿丛中一点红”。记得从前看过一幅摄影作品。初映眼帘,只觉满眼都是碧绿的荷叶。虽然在视觉上感觉很舒服,但看着看着,免不了会感到单调。当仔细地看,原来荷叶上还捧着一朵小小的莲花,使碧绿的色调中忽然来了些色彩上的转折,使观赏者的情感忽然发生一种不可名状的变化。这便是作者对色调的斟酌和构图精巧的体现了。何谓孤独的美?这便上是了。
夜晚,明净的天空挂一轮明月,那样的晚上该是一个充满情调而又幽邃的晚上。顺着那泻下的月光,人的思绪可以触及辽远的境界。但如果夜空中多挂一轮明月呢?那夜的气氛一定会被打破,人们会并不稀罕的月色,思绪当然也得不到自然的放松,人就变得无法静下心来观赏月色了。这样,那孤独的美岂不破碎了?
“物以稀为贵”,这也许是绝大多数人的通病。若“物”不再孤独,那它的珍贵大概也随之而去吧。但这孤独不仅是局限与形体上,有时也体现于实质上。
那中国古建筑来说吧。中国建筑主要讲究的是对称,与西方的突出局部的风格相比,这种对称形式就显得太过于千篇一律了。但在林立的世界建筑风格中,这种对称的格局是独特的,也见证了一个民族几千年来的审美标准。这种美又是建立在不孤独的孤独上的。
对于这个世界来讲,我们每个人本是孤独的。我们各自有着自己的性格,有着自己人生的准则。但当不同人聚到一起,这种孤独在很大程度上就被破坏了。人在不孤独的时候,往往不敢将自己孤独的一面表现出来,甚至想将这分孤独淹没。这种人犹如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失去了自我,最终只会让一直所追求着的所谓的“不孤独”淹没自己,人性的美,也就此被扼杀。
人本来就是孤独而来,孤独而去;活着,并不为了什么,只为入自由女神般傲立地守住那份孤独的美。
【篇四:黎明之前】
黎明之前,总是无尽的黑暗,就如彩虹之前,总是风雨一般。成功与失败,努力与懒惰,总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而存在的。那一张图案早已掉尽的笔,一本早已脱线的笔记本,一张木质的小板凳,陪伴着我走过了黎明之前的那段时光。
那是一支图案早已掉尽的笔。“桐,学习钢琴时,也学习一下乐理吧!”就这样,它陪伴了我近十二年。早已将摆放着它的木桌,变成了两个色调。一年过去了,那图案上的小狗,缺了两条腿;两年过去了,那小狗又缺了一个头;三年过去了,那小狗已不复存在了。那支笔的旁边,由一支笔芯,到一层笔芯,再到如今的小山包似的笔芯。
黎明之前的黑夜里,我在学习乐理。
那是一本早已脱线的笔记本,它陪伴了我近十二年。早已将摆放着它的柜子,变成了两个色调。刚拿到它时,它以最美好的面容迎接我。“我也要好好善待它。”我心想。第一次做笔记,我低下头,伸出两只手指,小心翼翼地翻开那白雪般崭新的一页。一笔一划,一字一句地认真将重点记录。可不多时,我便用那只有我才能看懂的字,快速而不整齐整洁地写了起来,不知不觉地,那白雪般的纸,早已如被点苔了一般,到处都如那一颗颗的字,却很整齐。
黎明之前的黑夜里,我在努力记录着知识,记在本子上,也记在心里。
而那,是一张木制的凳。四岁的我,靠着它,坐上了弹琴的椅子。双脚踩着它,踏实而又安心地弹着琴。最后,又靠着它回到了地面上,抬起双手,轻轻地将它放回原位上,钢琴的旁边。一年,两年,三年,每一天,都在钢琴旁边,重复着同样的事。我来到钢琴旁,时光如快进了似的,在我脑海里中播放。可渐渐地,我重复的动作没有了。小板凳就这么平静地放在那儿,一动也不动,入睡了。
黎明之前的黑夜里,我在努力地练习着钢琴,是它,让我越站越亮,尽早地看见那初升的太阳。
蓦然回首,它们早已是一笔可贵的财富。在黎明之前,陪伴着我,帮助着我,直到我拿到了那一张盖满红印章的证书,它们依旧不离不弃。
【篇五:我愿秋常驻人间】
提到秋,谁都不免有一种悲凉的色调浮上心头。翻阅翻阅古书,整理整理思绪,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在他们诗文中,也都赋予凄迷哀凉的色调:李白写下了“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白居易写下了“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还有周密《声声慢》中的“对西风休赋登楼,怎去得,怕凄凉时节,团扇悲秋。”
这种凄迷哀凉的色调便是美的元素,也正是“秋”所独有的美。
秋代表着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之郁郁郁葱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免谈。叶枯黄,有古色苍老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了。霜薄风清的早晨,漫步在这秋的郊野。眼前是一轮初升的金黄太阳,一片艳黄的白杨林,一丛鲜红的柿子和金黄的玉米,如同一位著名画家的大手笔。他从颜料盘中精挑细选出了最亮丽的色彩,支起画笔勾抹涂染,画出了这层层叠叠的美丽秋景,
一阵秋风吹到人间,正如雷霆般响彻大地,震惊万物,震走了春的懒惰,夏的闷热,也震来了收获的繁忙。落叶萧萧而下,果实簇簇而红,这就是秋,宛如昙花一现,来去匆匆,也正是这样的匆匆,才让人们意识到了它的珍贵。
这便是一提到秋,谁都不免有一种凄迷哀凉的色调浮上心头的原因了。因此,我愿秋常驻人间,愿它如松柏般青翠长存。
【篇六:在长大的世界】
我的世界很小,也可以很大。我在成长,它也一样,它在变得更富有色彩,也变得更耐人寻味。
第一次睁开眼睛看世界,尽管我忘了那时的场景,但我知道对那时的我来说,一切都很新鲜神奇——这就是我生活的世界,有声音,有色彩。不知从什么时候养成的习惯,喜欢在起床后盯着窗外的树林发呆。一年四季,看叶子变黄,盖上雪花,再抽出新芽,好像永远也看不厌。自小学开始,生活中多了作业这样东西,越来越多,到后来初三时的堆积成山,一发不可收拾。和朋友一起聊天玩闹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几个星期都难得碰上一次面。没有时间去登山,享受“一览众山小”的心旷神怡,也没有时间去逛街,感受都市车水马龙的热闹气氛。
世界仿佛在变小,两点一线的生活让我来不及留意经过某地时美丽的风景,也没有了美丽的邂逅,我的世界似乎那么单调。不过,仔细想想,其实我的世界也在变大,在成长。因为在学校里,我认识了更多的朋友,了解了更多的知识,经历了更多的事,看到了更多的风景,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明白了更多的道理。我知道,我的世界会渐渐掺入忧愁、快乐,还有挫折、失败与成功……它们会慢慢沉淀出稳重的色调,或许这就是我的世界。
我不会忘记在我的世界中浮动的身影,我的朋友、家人、同学、老师,一切给予我帮助的人。她们教我知识,关心我爱护我,有在我生病时同学送作业到我家的感动,也有半夜发高烧她们起床带我去医院的真情流露,因为有了她们,世界才变得温暖。
我生活的世界很小,小到一出门就会遇到熟人;我生活的世界也很大,大到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同的事物。我的世界会更精彩,会变得更迷人、更有故事,因为我与它一起在成长。
【篇七:寻觅春天】
经历了霜冻,经历了冰封,经历了寒冬的肃杀,我走出家门寻觅春天的足迹。
空气依然是冰冷的,清晨残余的白雾还盘旋在山间。脚下的泥土硬梆梆的,如同冰冷的铁块。我似乎看见有寒气从脚下升起来,仿佛地狱河边妖娆诡异的烟雾,一丝一缕钻进我的皮肤,冻结我的血骨。
田野里一派冷绿色。油菜缩着身体,巴不得钻进土里去。田埂上的草也舍不得开出一朵花,更别说那片柑橘树了——像堆木头一样杵在那儿,不肯脱下去年那身老气的衣服。
我有些丧气了,春天在哪儿呢?
放眼望去,山坡上光秃秃的模样着实让人心寒。落叶铺满了整片土地,衰败的色调只让人觉得有些许凄凉。偶有一两片枯黄的树叶晃晃悠悠地飘下来,虽说的确像翩跹的蝴蝶,我却毫无心情欣赏这唯美的景象。
春天,我的春天?
气恼下踢开脚下的落叶,忽然间,一片嫩绿的细草映入我的眼帘。我屏息凝视。嫩绿的颜色好像新生婴儿沉睡的脸,散发出一阵阵温暖的气息。我抑止住兴奋,轻轻地将落叶重新盖上,就像给他们盖上了一床柔软的被子。
我决定返回去看看,也许我疏漏了什么。
走进柑橘树,这才发现原来树枝上已经有了不少的绿芽。小小的,像一颗颗星星缀在树上。扒开田埂上的草,发现了一片茸茸的绿草,如同新生儿的毛发一般。田野里突然多了些萤火虫般的亮黄色,是油菜花正在笑呢!整个世界的色调忽然变得柔和起来了,就连空气也变得温暖了许多。
春天,我的春天!
原来春天已经到来,只不过被严冬的假象掩盖,看不到罢了。
人生难道不也是这样吗?其实希望一直都在,只不过在我们经历了太多挫折后,便不肯相信它的存在了。如果我们坚定信念,怎么不能找到人生的春天呢?
经历了霜冻,经历了冰封,经历了寒冬的肃杀,我走出困境寻觅人生的希望。
【篇八:教室的一角】
自升入初中之后,常有一处使我伫足良久,每当看见那青葱岁月间的绿,和嫩绿中夹杂的星星点点的花儿,我的浑身上下便有一种说不出的舒坦。这块我心中的圣地就是本班的植物角。
植物角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花架,一个是图书柜。精致的纯白色欧式花架,与米色木制书柜相映成趣,给人以美的享受。
花架共分为三层,最底层多半放些较重的盆栽。摆放者巧妙地将它们分为深色调和浅色调,鹅黄绿的放在一侧,颜色深邃浓郁的放在另一侧。这样设计无论是远观还是近看,都不会使人感到杂乱,反而像一面植物墙,忠诚地守收着自己的领土。其中有一盆水仙花让我很喜欢,它刚搬来时恰赶上花期,修长的叶片水灵灵的,很有精神,叶柱顶部正开着花。金黄的花蕊四周围了一圈洁白的花瓣,嫩生生的,惹人怜爱。难怪水仙被康熙皇帝称为“凌波第一花”,果真名不虚传!
第二层放置的是一些精致的小盆栽,其中最惹眼的莫过于一盆繁星花和一盆巴库斯了!繁星花是因其花朵小而多,故命名为繁星,可班里的这盆只有一朵较大的花,状似马蹄莲,养在一个方方正正的透明水晶瓶里,高贵且优雅。与它风格截然相反的马库斯也另有一番风味,它栽在一个颇似法国田园风的白色方块木盆里,其形似莲花,但通体碧绿,只有尖端透着些微红,含着独属于多肉植物的圆润感,就好似一个农家少女,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花架的最顶端是一盆吊兰。吊兰是我们班的班花,入而将其放在什么的层,以彰显其地位和身份。常见吊兰有金边吊兰、银边吊兰等,稀罕些的有金鱼吊兰、口红吊兰,皆因形象名。班里多是普通吊兰和金边吊兰。吊兰的生命力极其旺盛,我记得曾有一盆吊兰,因浇水不当而枯死,我心下不忍,便随手剪下另一盆吊兰中的一个枝岔栽进里边。之后便忘记了它,直至忽然有一天,我在饲弄水仙的时候无意瞥见了它,才惊觉它已长成,而且是一株金边吊兰,嫩生生、水灵灵,随风轻摆,娇俏可爱。
书柜上最让我关照的是一个小盆仙人球,原因是它与我家里的那盆极似,没有万重山的雄伟,也没有金盛丸的森伟,独成一株。它的花也只是小小的,却很多,让人感觉到生命的神奇。
一年半的时间里,我望着这些花花草草们,只觉得是与挚友相伴,心情愉快。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愿你们,同我一起,茁壮成长,终成栋梁之材!
【篇九:七彩丹霞】
这个暑假我和爸爸去了中国西部旅游,我们去了兰州、西宁,青海湖,张掖等地,但是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张掖的七彩丹霞国家地质公园。
当我们来到七彩丹霞景区时,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眼前的一座座山上有着五彩斑斓的色调,有红黄,橙,绿,白,青,灰黑,灰白等多种鲜艳的色彩,把无数山丘装点得绚丽多姿,他那层理交错的线条,色彩斑斓的色调,灿烂夺目的壮美,气势磅礴。虽然山上没有任何植物,但是它的颜色却非常丰富多彩,既像一个色彩童话世界,又像一副色彩斑斓的画卷。
七彩丹霞景区的山丘,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有的像优雅的睡美人,有的像巨大的恐龙,还有的像顽皮的猴子,多么奇妙呀!当我们游览得正起劲的时候,天空与我们作对,下起倾盆大雨。正当所有的游客都打算放弃的时候,雨停了,从天边出现了一缕阳光,照在山丘上。又过了一会儿,天边出现了一道彩虹,随着乌云散去,天空越来越亮,第二道彩虹也慢慢挂上天空。虽然所有的人都被淋湿了身体,但是为了能拍下这难得一见的绝美景色,大家都蜂拥而上抢着与彩虹合影。当彩虹褪去,晚霞映在山丘上,在霞光的作用下,七彩丹霞显得更加辉煌灿烂了。我被这无与伦比的美景深深打动。
到了晚上公园要关门了,我这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灿烂无比的七彩丹霞地质公园。这次旅行让我既看到了祖国山河壮美的景色,又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我大开眼界。
【篇十:朱自清散文读后感】
看不见华丽的装饰,却始终透着令人无法抵抗的魅力;只有朴素的笔墨,却绘出了最美丽、最有色彩的图画;虽然文字看似平淡无奇,却映出了最感人、最耐人寻味的意境……
这就是我读完朱自清抒情散文后最深切的感受。
朱自清的抒情散文,淡淡的,朦朦胧胧的,但就是这平凡的语言里,却散发着一股强大的魔力,吸引着你去追逐作者的思想,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与他一起悲伤,一起愉快,一起愤慨,一起感受人间的美与丑——朱自清不是在写情,而真的是在抒情。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怀,或感叹自然或感动社会或悲叹残酷或聆听美丽……
前不久,我刚读完《背影》,在感动文中的父亲时,我也看到了我的父亲、看到了全世界的父亲,朱自清为全世界人绘出了父亲真实的“背影”:有点苍老,但却充满了对儿女真挚的爱!可以说,从开始读一直到读完,我的眼睛始终是湿润润的,泪水沾湿了书本,但这并不使我奇怪。是的,因为我相信,朱自清笔下的父亲早已在无形中使一代又一代的人潸然泪下了。
如果说,你想真正体会到朱自清抒情散文的优美,就一定要读一下《荷塘月色》。作者用一支神奇的笔,蘸上糖浆做的颜料,在画布上尽情挥洒,灵感如泉水般源源不断,涌到了画布上,变成了一幅又一幅甜美的图片。是的,是甜美的,甜甜的,美美的,视觉、嗅觉一块儿享受。我想,这应是《荷塘月色》最大的特点。
说到画画,朱自清可是一等一的高手,他用文字给自己的作品涂上或浓或淡或暖或冷的色调,以及画家无法涂染的情的色调。就说《绿》吧,“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读着读着,我的眼前便出现了一幅画,画上梅雨亭的绿——由好多好多美丽、活泼的形象组成,柔柔的、亮亮的,鲜润鲜润的。这样的绿是无法与之匹敌的,再高明的画家也肯定无法画出它们的神韵来。因为这是作者用心去感受自然、感受生活后用不寻常的自然情画出来的。
朱自清的散文,字字句句都在抒情,在字里行间,都显出了一种严谨而自然的情,也让人一读朱老先生的文章就陶醉了。
情贯穿于朱老先生的文章之中,情就像一根绳,把词句串在一起;情又像一壶水,把文章的污浊冲洗干净;情还像一滴糖浆,放在言语中,使人倍感甜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