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化这个词,进入我们的视野已经超过五年了。这个被微博带火的词汇,被认为是“描述当前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一种形象性的说法”。在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我们逐渐都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购物,碎片化的社交……手机,不知道怎么的,好像已经成为了我身体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仿佛失去了手机,我的生活都不能正常的继续下去。本来的我,平时在家的时间被分成了几个大类,做作业,睡觉,打游戏;但是当手机和互联网的越发普及,我的时间却被千刀万剐。
久而久之,所谓的碎片化时间,却是把我们曾经的大块时间不自觉地切割成了小块时间。节省时间这件事没做到,浪费时间倒是非常轻而易举,很多人都还得意洋洋地认为,自己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是向成功人士的进一步靠近。老是以为自己节省了大把大把的时间,从来没有想过这件事背后的原因。
就拿平时用手机看新闻来说,尤其是社交媒体提供的信息资讯,并不能真正代替读书,旅行和交谈。就比如我的父亲,在微信上看了很多国内国外的新闻,便自以为是,甚至是津津有味的开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但是这个观念却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推崇,所谓碎片化阅读,许多时候收获的都是一些没用的资讯信息,与真正的阅读一些纸质书籍不可同日而语。
伴随QQ和微信的出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无时无刻不在“社交”。尤其是,春节时抢红包简直是所有人都热衷的游戏,不少人在微信群里发红包,以增进朋友感情,增加群里的热闹气氛。在父母这一辈人里,逢年过节全都沉迷于微信,自顾自的抢红包,发红包,全然已经忘记了这个节日的真正意义,节日的氛围也变得越来越淡……
总而言之,碎片化的生活不仅使你的注意力降低了,而且你的思考能力也会越来越低,生活变得越来越分散,把自己的生命浪费在一些无用的事情上。真正有心的人,会把时间好好地利用,放下那些在日常社交中火爆的王者荣耀,微博,其实能发现时间真的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还是有的。
【篇二: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总是感慨时间太少。
我们似乎已经在抓紧时间,但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也许正是因为我们遇上了碎片化的生活。
身处于碎片化的世界中,我们似乎越来越难在这个嘈杂而纷扰的世界中有时间静下心,享受片刻的安逸。微信,朋友圈,琳琅满目的各种资讯充斥在我们周围。不断地分散我们有限的注意力。爆炸增长的信息非但没有改善我们的生活,反而让我们为其所累。当我们在学习或工作时间不自觉地拿出手机娱乐时:也许只是稍稍看了一眼朋友圈,时间已悄然从我们的身边流逝。
生活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我们似乎常常身不由己。周末本想着有一天的时间安静地写写作业又或是看一本书。好不容易刚静下心时,一旁的手机一个提示音把我们从思绪中唤醒,我们便如同努力一般打开手机,回复消息,也许又顺便看了一眼好友们新更新的几条朋友圈,在看看几条新闻又或是没有营养的资讯,当我们重新拿起手头的工作时,不知不觉十分钟已经过去,我们似乎也突然惊醒:咦,我刚刚看到哪儿了?
浑然不知的我们,似乎已成了碎片化生活的奴隶。然而,我们也许可以将碎片化的时间挽回,又或者说我们可以吧一整个任务碎片化程一些小部分。
也许能被我们所利用的整段时间越来越少,但我们可以把任务碎片化。如果要背一篇课文,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早上刚起床洗漱,吃早饭时,上学放学的路上,我们都可以利用起来。所以,身处于碎片化的生活之中,我们要学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
我们应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完成整体的任务,而对于珍贵的整段时间,我们更应该加以利用而不是被无意义的事而碎片化了。
在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都被碎片化了。工作、学习、阅读、购物、社交……我们似乎不再有整段的时间来做这些事,他们分散在一天之中而把我们的时间碎片化,身处这个时代,我们也许无力改变他,但可以改变我们自己。我们可以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做碎片化的事情。把整段的时间留给对我们真正有用的事情。
我们应当利用好时间,因为我们身处碎片化时代。更要抓紧时间,因为时间永远不会等待我们,只有我们努力追赶时间。
【篇三:遇上碎片化生活】
如今,人们的生活与从前相比,似乎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稍微回想一下,自己上一次静下心来,用上很长的一整段时间来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候的事情。然而,这记忆已经模糊不清了。
不,这说法也许有些不妥。毕竟,身为一名学生,自己总是用一整段时间来学习。但是,除此之外呢?似乎还真没有。
我们的生活,已经逐渐碎片化了。倒不如说,从一开始,我们的生活便是碎片化的。在我们的人生中,我们的生活被很多碎片化的内容切裂。五分钟,七分钟,三分钟,睡觉前的一小段时间。那些零零散散的时间若是凑在一起,都能攒个三四个小时的时间。可惜,这是无法实现的。这些零零散散的时间很难被运用起来。
早上起床,吃早饭的同时,刷刷手机,对上面的内容哈哈大笑;去学校的路上,百无聊赖地坐在公车内,便掏出手机,玩点小游戏打发时间。做作业做到一半,觉得自己已经没法继续思考,便拿出手机,和同学朋友随意聊几句。美名其曰,自己在利用这些琐碎的时间。在拥有手机的现在,那些碎片化的时间似乎终于能够被利用了。
但是,这个观点真的是正确的吗?难道,在手机出现之前,我们就不能利用那些碎片化的时间吗?
从一开始,我们的生活便是碎片化的。那所谓的变化,其实不是生活分配的变化,而是我们对那些碎片化时间的用法发生了变化。
在以前,我们是怎么利用那些碎片化的时间的?无法像现在那样迅速的获得资讯,我们用尽那些时间来汲取我们所需要的资讯。在公交车上读着书,吃饭前翻阅报纸,在做完功课后看新闻,在睡前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小说。我们利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过着碎片化的生活,也没对生活有什么浪费。
再想想自己为什么无法回忆起沉溺于自己的兴趣的时光,似乎有了另外的答案。在科技极速发展的现在,我们不仅仅是在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而是开始将那些完整的时间段分割了。在该学习的时候,想着“不会花很多时间的。”,便拿起手机,哈哈大笑,这已经成为多数人的常态了。囫囵吞枣地看着那些资讯,真正吸收的却很少。我们都知道浪费时间不可取,但却开始默默地浪费起了这些时间。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我们应该做的是去顺应它,想办法尽可能地利用时间,而不是糊涂地度过一天。毕竟,我们从一开始,便与它相会了。
【篇四: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是不是我们已经习惯于这样的生活场景:在我们的身边总会有人坐在地铁上时低着头看着手机里的各种新闻资讯;而孩子专注着手机和平板里的手游……这就是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碎片的生活。而我对碎片化的生活认识就是:那些可以被充分利用而却是断断续续的时间。
碎片化的生活、时间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利还是弊?
网络、智能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和消遣,但是对我们中学生却也有一定弊端。使我们交流变得肤浅、不够真诚;不好的、不适合青少年网络作品使我们过早地看到了成人社会的阴暗,给我们带来了心理阴霾;不规范的网络用语,如:吃藕(丑)……对我们学习带来误导甚至错误。
那我们学生在这个碎片化的大趋势下是无法改变的,我们应该随波逐流吗?或者是……
我觉得如果能够好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就可以大有作为,别有一番天地。我们中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看书,学习、巩固一点新的知识。我们可以在路途、旅途和嬉戏间看到一个广告中不认识的英语单词,随时把它记忆下来,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若干时间后就是一个巨大的词汇积累量;或者捧起一本文学书瞄上几眼,既是心灵的鸡汤,又是一种文学素养的积聚……上周五我在校车上拿出了一本英语词汇书,随手翻看几页,等到到家时便在不经意间记住几个以前不会的单词。记得还有一次在春游的途中,在浏览路边美丽的春色时,不经意中在高速公路的路牌上看到了ramp这个单词,不经意间我学会了匝道这个英语单词。类似这样的经历,我还学会了optical,construction等单词。上周三我利用在食堂排队时间复习了一下第二天要默写的英语,结果第二天的默写中得了高分。就是在这样的碎片化的时间,看似无意中却有意识地记住、巩固了一些知识点,而且还非常有效率和效果。而你在特意中却往往达不到这种效果和效率。看来利用好碎片的时间还是非常有用的。
碎片化的时间、生活是社会的大趋势、社会的进步,因为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实质的便利,使我们的社会、科技的发展得更快,资讯传播得更快、更透明,使我们知识更加丰富……。我们中学生就应该在这碎片化的生活中趋利去弊,我们才不会走弯路、走错路,让碎片化的生活给我们的学习助力、加油。
【篇五:碎片的时间,完整地生活】
在人人都因疾驰而无暇的互联网时代,有太多人成了“时间满档”的匆匆过客。《2016阅读报告》指出,“暖男系”畅销书正在逐步流行:一个个小故事的写法正是迎合现在读者碎片化“浅阅读”的习惯。碎片化的生活似乎已是大势所趋。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当碎片化已属常态,我们似乎缺少完整的时间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我们每天碎片化的阅读只是知道,只是了解资讯罢了。我们可以用网络轻易地去获得知识,却不一定能够抵达智慧。资讯爆炸,知识越来越多,智慧却越来越少,“知道分子”比比皆是,指向智慧的深度阅读成了被摒弃的生活方式。没有深阅读,也许你一样会被早晚安帖的种种句子惊艳到,被公众号文章的说辞打动,可是那些深邃的见识、思辨的乐趣、神交的文明、精神愉悦的体验,你都无从体会。碎片化的生活里,我们失却了某种完整的乐趣。
那么碎片化的生活就该竭力避免吗?其实未必。
想要拥有丰富的生活,离不开对碎片时间的合理应用。从缩减生活琐事对大块时间的占有率开始简化自己的人生,才能留出更多的时间去浪费在美好事务上。但丁说过:“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现在大量的工作需要的是快速学习以及管理时间的能力,运用大量碎片时间去充电学习,也就是在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快速变化。现在许多斜杠青年正是通过他们对碎片化时间的合理应用而能够有精力同时从事多个不同的领域,经历更为丰富的人生。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些碎片化时间的合理运用又让我们的生活更为完整。
我们选择怎么分配时间,时间选择怎么塑造我们。碎片化是整个时代的大势所趋,在深度与广度中我们需要寻求某种平衡。在该休息的时候不去休息,在该紧张的时候不去紧张,需要提高效率时拖拖拉拉,需要花时间深耕时又浅尝辄止,是大多数人的常态。人生总时间守恒,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自律,才将自己的时间还给自己。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多元的时间使用和生活方式也应被尊重,要有快速向前奔跑向前的能力,也要有慢下来等灵魂的能力。
快与慢,完整与碎片并非是全然对立的概念。碎片化生活挤出了宝贵时间,而好的东西值得被时间打磨。未来属于善于利用时间的人,也属于美好生活的人。
【篇六:喧嚣里独处】
作家周国平曾经说过:“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在当今社会,与人交往的喧嚣不可避免,所以,我们应当学会在喧嚣里独处。
独处,顾名思义,独自相处,分为物理上的和精神上的,前者是行为,后者是目的。古代隐士逃离喧闹的俗世,在山野中独处,为的就是精神上的独处,在心灵的宁静中寻找自己的内心。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喧嚣里不能独处。所以人们常说:“大隐隐于市。”
独处,是自己与自己之间永恒的对话。将浮躁沉淀,从而使心灵达到新的高度。梭罗筑屋于瓦尔登湖畔,沐浴在柔和的晓风中,氤氲在梦幻的晨雾里,静谧的湖面如同他静谧的心。《瓦尔登湖》就这样从他心底里流了出来。波德莱尔说:“我想在黑夜的寂静与孤独之中赎回己声,品味自己的骄傲。”他站在漆黑的天穹下,审视着世间的丑恶与自己的内心,《恶之花》于独处中绽放。桓温的挑衅下,殷浩坚守自己的本心,不为所动:“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世说新语》)铿锵之语,振聋发聩。独处者以其独守心灵之姿,让精神得以升华。
反观时下,多少人在网络喧嚣里“迷了眼”,在现代资讯中“失了志”。面对网络资讯,多少人不加思考,人云亦云,动辄捶胸顿足,义正辞严地随大流的批评。真相大白,事件反转后又一面倒地赞美,纷纷如矮人看戏般随着他人话短长,于喧嚣之中失了本心,失了思察。
但独处并不意味着与世隔绝,这显然是不现实的。适当地与人交流则更能启发心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钱钟书先生有言:“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你看,独处与交流,一个也能不少。
然而我今日谈在喧嚣中独处,并不是否认交流的重要性,而是因为独处更为稀缺,我们都应该“在黑暗中醒着”!
那么该如何在喧嚣中独处,引苏轼《墨君堂记》中的一句话作为回答:“群居不倚,独立不惧。”
是的,群居不倚,独立不惧,在喧嚣中独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