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相关作文

【篇一:我眼中的雨果】

雨果,全名是维克多·雨果。他是法国最杰出的作家代表之一,一生中创作无数。雨果是继巴尔扎克以后,法国又一个“文坛国王”。

我眼中的雨果,是公正的、有胆量的。在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时,他十分悲愤,写下了《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他在信中说,圆明园是世界上最璀璨的明珠,把法兰西比作强盗,说明了雨果的正直。他站在世界的角度、人类的角度,说明他是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是珍惜文明的。

我眼中的雨果,不但是公正的、有胆量的,而且是一个大文豪。他被称为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尊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他从中学时就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一八三一年,他以浪漫主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一举成名,后来又陆续发展了《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等小说。

我眼中的雨果,是爱国的。在国家即将灭亡时,他发表演说,号召法国人民揭竿起来奋斗,反抗德国军队。为此,他受尽了迫害,但他并不放弃,依然坚持。

这就是我眼中的雨果,他爱国、公正、是一个大文豪。

【篇二:写给雨果的一封信】

先生:

非常感谢您曾经证实一百多年前的一场恶劣的偷窃,揭露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后的虚伪无耻。比起巴特勒上尉认为的“体面”和“出色”,您的观点显然要可观得多——

既不站在中国立场,也不站在法国或是英国立场,而是在全人类、在艺术的立场上。

这在当时“文明的欧洲”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如此形式下,您还能保留人类良知,不使道德沦丧,还大义灭亲,很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需要向您学习的地方很多,例如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例如将目光放长远些,以全世界为视角。

英法联军的卑鄙行为,毫无疑问使中国乃至全世界蒙受了重大损失。虚伪的侵略者固然可恨,但中国会被侵略,自身也是有原因的。曾经的中国政治腐败,外强中干,却盲目自大。当炮火袭来,仍不以为意,一味求神拜佛。长时间的闭关锁国,经济与工业的落后,最终造成了这场悲剧。

好在那些惨痛的历史,最终唤醒了沉睡的东方雄狮。经过努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如今的中国焕发了生机。现在的中国用强劲的实力,向那些曾经的侵略者证明,它不再野蛮,不再弱小,它是一个任何国家都要正视的伟大国家。

我们作为未来祖国的栋梁,要牢记四品八德,不怕苦,不怕累,发挥红军长征精神,以好好读书为己任,脚踏实地,不要老是转发杨超越。新时代的青年要自立自强!

再次感谢您给我的启发!

灵溪一中九七行知班:黄仡

2018年10月15日

【篇三:信念的力量】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这就是说的信念的力量,没有信念,是很难得成功的。古往今来从来不缺少这些鼓舞人心的例子。

在实验室里,研究人员想把人的头骨分开,可是用尽了力量,想尽了办法,都无法完整地将头盖骨分离。一位科学家把种子埋进了头盖中,奇迹出现了:种子发芽了,种子以弱小的身躯,却发出巨大的力量——头骨沿骨缝完整分离了。我们惊讶于科学家的创意,更惊叹于这么弱小的种子竟有这么强大的生命力。

一位台湾作家曾说过: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毛虫,可以蜕变成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就是一桩奇迹。

也许你读过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可是绝少有人得知他是怎样与疾病抗争,创造生命奇迹的。雨果在20岁开始发表作品,29岁作了轰动世界的《巴黎圣母院》,可是正当他处于创作高峰,激情奔放时,恶性心脏病发作了,这年他40岁。人们惋惜万分,一棵巨星要陨了。可是雨果不观,在医生的指导下,他锻炼、打拳、跑步、游泳、爬上……他顽强地与疾病抗争,健康状况好转了,体质增强了,他又拿起了笔……直到晚年,创作不懈,60岁创作了《悲惨的世界》,他向世人放射自己生命的灿烂光芒。

因为有信念,这些人得以成功。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让我们珍惜生命,让我们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让信念像熊熊的烈火在我们胸中燃烧,让梦想点燃我们的激情,释放我们更大的能量!

【篇四:写给雨果的一封信】

先生:

不知道,我用中文写作,您看不看得懂?但我相信情感是相通的。

一百多年前,英法联军洗劫了中国的艺术顶峰——圆明园。而您也用文字证实了是两个强盗所为(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百年后的我,一名中国中学生,站在正义与良知的立场,再次揭露与批判这次肮脏的“胜利”。

英法联军以强硬手段闯入圆明园,面对这座艺术之城,他们并无一丝的敬畏,而是满眼的贪婪。他们抢劫、破坏、焚烧,用尽一切野蛮卑鄙的手段彻底地毁灭了这个世界奇迹。这是人性的泯灭,也是道德的沦丧!

英法联军对艺术的不尊重,令人发指。他们对中国犯下的罪行,令人作呕。在当时的形势下,的确需要一个敢于明辨是非、无狭隘民族主义的人来批判英法联军所谓“胜利”背后的无耻,而您勇敢地、义无反顾地站出来了,感谢您!

落后就要挨打,作为中国人的我,意识到正是当时政府的腐朽与国力的衰弱才备受欺凌。因此,作为祖国新一代的建设者,我将与千千万万个同龄人一道,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不会让悲剧在中国大地上重演!

灵溪一中九七行知班:苏睿思

2018年10月15日

【篇五:写给雨果的信】

先生:

我阅读您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深有感触。您代表人道主义者,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谴责和对被侵略的中国人民的深切同情,体现出您是一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您是非分明,代表的是人类的良知。再次,向您的公正,表示最真挚的感谢!

对于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一事,我们中国人将此作为深深的耻辱,永远烙印在心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坚定地相信,做出这种事的人将受到历史的严厉制裁。

中国人民通过一百多年的反思,终于认识到中国之所以被侵略、被掠夺正是由于晚清政府的腐朽、国民的麻木,夜郎自大,闭关锁国,才导致列强入侵,一系列悲剧的产生,甚至连“万园之园”的圆明园都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飞速发展,现正处于复兴时期(可惜您已在地下,看不到了),中国已成为世界强国之一,断然不会再任由列强欺凌!

少年强,则国强,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将努力学习,为国家保疆卫土,拿回本属于我们的东西,不辜负您的一片好心。

灵溪一中九八卓远班:胡墨涵

2018年10月15日

【篇六:悲惨世界读后感】

在19世纪的法国,共和思想与封建资本主义顽固派的思想激烈碰撞着,迸发出大革命时期的火花,而名著《悲惨世界》浴火而生,作者雨果在此时的文学水平作品中可见一斑,再赋予了它政治形态的色彩,才在岁月的筛洗中传唱不绝。而雨果则充分表现出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色,人道主义精神,无愧于“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之称。其实从本书中也可以看到主人公冉阿让便是雨果的化身;同样正直,刚正不阿却不被赏识,四处漂泊,而且也体现了雨果的政治观点——支持共和。而最后法国大革命成功也算了结其凤愿。

《悲惨世界》作为雨果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其魅力是如何体现的呢?又是如何在岁月的淘洗下,留存于世的呢?若将其比作画作,描绘了大革命的腥风血雨以及天主教为代表的光明,由压抑的黑暗到光明的救赎,转而在安详与和平的暖色中收尾,留下无尽的沉思。

书的前几章都在介绍米刺埃主教,看似与主要内容没有太大关联,其实是为冉阿让人生的转折铺垫。他是一个因偷面包养兄妹入狱的苦刑犯,迫于生计偷主教的银器,被捕后主教却否认他偷窃,并送了她一个银烛台。从此冉阿让弃恶从善。这是情节的大转折,一个无辜的老头被误认为冉阿让带他受狱。他陷入了无限纠结中,如果救下老头,他会重新入狱;如果继续生活,他会违背主教的训诲。这个选择成为全书的高潮。最后,他入狱了,为了帮助芳汀,出狱后不负所托带走了小珂赛特——芳汀的孤女。他饱受养父母德纳第夫妇的虐待,后被冉阿让抚养成人,爱上了共和思想的马里尤斯,冉阿让参加了共和起义。可马里和柯赛特成婚后知晓冉阿让身世冷眼相看,冉阿让抑郁成疾,死前终于得到二人理解。

《悲惨世界》被称为“大革命背景下的血泪史”,他穿插有天主教的宗教信仰,共和思想等,主人公历经三次“悲惨”经历,都是在扭曲的所谓正义下受苦,讽刺了教条、刻板、无情、虚伪的社会风气,本书一大特点是只有一个绝对反派,德纳第夫妇象征贪婪,还在后文中起到正面的作用。在作者眼中,没有感化不了的坏人,没有完全变质的人心,传达了人性本善唯仁慈和宽容可以化解一切。它的政治意义与背景有关,作者支持共和的思想显而易见。全书对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以小见大,具有历史价值。其名“悲惨”实则不仅冉阿让悲惨,还指社会黑暗,人民悲惨。但是冉阿让终得善终,怕是作者不忍他悲惨死去。他并非真正悲惨,悲惨的是那些冷漠的人们。

【篇七:鹰的信仰】

鹰,有着敏锐的双眼,锋利的尖爪,“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当它俯冲时,犹如一道黑色的闪电,巨大的双翅舒展,完成了由极静到极动的转变。

鹰属于天空,属于风,属于孤独,正如那句诗:我向最深的树林看去,受伤的鹰默默的注视着伤口。它永远孤独的在天空盘旋,享受着浮过两翼的狂风。飞翔是鹰的信仰,是不可割舍的本能。为了飞翔,它不惜一切代价。

鹰的出生即使一次与死亡的赛跑。鹰每次会孵化两枚卵,却往往只能存活一只。为了争夺食物,自相残杀是惟一的选择。用幼嫩的喙杀死胞亲,当伤痕累累的雏鸟迎接父母带回的全部食物时,一声一声的尖嚎是在庆祝自己有了拥抱信仰的可能,在狼吞虎咽中,满是急切,只要等待,等到褪去绒毛,长出羽翼。

等到满身黑羽,风华正茂,便又是一场与死神的较量。没有教导,没有重来的机会。母鹰带它来到断崖,一次纵跃便决定了到底是骨肉成泥还是成为掌握天空的霸主。在急坠时奋力挥动双翼,眼前急速上窜的景物与耳畔凄厉的风声解开了融入灵魂的封印。在一次次振翅中感受风的律动,微颤的羽尖与风共鸣。当一声鹰啼划破天际时,它拥抱了信仰。金色的夕阳与血红色薄霞都远不及那一抹玄色的身影,

历经生死,它眼中满是淡漠与薄情,唯一不变的是,就是深入骨髓的对飞翔的热爱。在空中巡视,如同帝王。

40多年过去。每日划过的身影略显沉重,那是因为背负了生命的烙印,然而那骄傲的背影却一如往常。40年的时间让信仰沉淀成执念。日益疲惫的身体让它力不从心,倘若无法飞翔,被信念抛弃的帝王将如何存在,为了再一次获得天空的眷恋,鹰会一片一片啄去自己的羽毛,在岩石上敲掉自己的喙,在一片血色中静待新生,哪怕痛痒到抽搐也不曾回头。正如雨果所说:以死来鄙薄自己,出卖自己,否定自己的信仰,是世间最大的刑罚,最大的罪过,宁可受尽世间的痛苦和灾难,也千万不要走到这个地步。伴随着痛苦的是新羽成长的辛辣的喜悦。当它再一次随风而起时,时光的痕迹仿佛随旧羽的飘落而逝去,再一次拥抱信仰的它知道,它又有了40年的时间,漆黑的矫健身影将以天空为舞台展现它对风的掌控,对信仰的追随。

由于信仰,鹰能断羽去喙。由于信仰,凤凰能浴火涅槃,由于信仰,江姐能以身殉国,

信仰之余我们,如同水与空气。鹰因能振翅而幸福。就像雨果说: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幸福。当路遇坎坷,心身疲惫时,信仰便是支撑你的动力。

拥有信仰,方能体味人生之于我们的意义。

【篇八:与书相伴作文】

【篇一:与书相伴作文】

它是知识的殿堂,它是智慧的宝藏,它是通向真理的道路,它是遨游知识海洋的方舟,它就是我最好的朋友——书。

漫漫人生路,知己可谓在水一方。谁与我呐喊彷徨?谁与我同思红楼旧事?谁与我共梦旧唐盛况?谁与我共享今世繁荣?唯有书,它能与我领略古今,穿梭东西,同论这世界的改变。

巴黎圣母院的阵阵钟声,向我诉说着它见证的过去。中世纪的建筑艺术落入什么人手中,无知的工人又是如何抹灰刷浆,胡乱对待伟大艺术的遗迹,而聪明的人,眼睁睁看着他们胡来,站在一旁仅仅嘘几声。这情况,何止发生在外省,天天发生在巴黎,发生在这个大都市,这座文化名城,这个新闻、言论、思想自由之邦。这滑稽的过去,唯一值得骄傲的是伟大作家雨果。他笔中的艾丝美拉达和卡西莫多的爱超越了生与死,上帝终究给了他们一个爱的世界。雨果揭示了那个社会的丑陋,却留给了那个时代值得人们了解的一笔,同时为这座建筑留下了同名的回忆。

书让我了解了过去,知晓了巴黎城的沧桑,以及在雨果笔下超越一切的爱。

绚丽的玫瑰花园花香四溢,它告诉我它曾见过一位小王子。他来自遥远的小行星,他拥有属于他的唯一一朵玫瑰,他去过很多星球,他和狐狸、飞行员是朋友,他没有被成人那充满欺骗的世界所征服,最终找到自己的理想。小王子的天真单纯也映射出了圣埃克苏佩里对成人世界虚伪丑陋的厌恶,也正如他书中献词所说的:“这本书是献给长成了大人的从前那个孩子。”如今和自己柔软心灵隔着越来越厚的角质的我们,是否会渐渐听不见来自心灵的规劝,就这样在功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离真正的生活也越来越远。追逐的东西常常是得不到的,水月镜花,自欺欺人。

书让我反思自己,拭去了心头落下的尘埃,想象着小王子和他的玫瑰。与书共度的日子,让我学会去思考、去评价、去反思自己所经历的事。书让我学会很多,让我学会去正视一切。

【篇二:与书相伴作文】

我爱在书店闲逛,并非刻意去选哪一本,指尖从一本本书的书脊滑过,感受越来越浓的墨香。爱书,并非细细品读,摸摸封面,体会题目的含义,如一束阳光照射到心间,打开了我未曾倾诉的心房。也让我了解到了你的、你们的喜怒哀乐。却不知不觉让你们伴我走上人生旅途。

读《红楼梦》,结局之惨让我知道了当时社会的悲惨局面,由繁荣昌盛到苟延残喘,一个个悲剧的出现,让人对贾府充满叹息和同情。黛玉,初入贾府与似曾相识的宝玉相见,一段不平凡的经历由此为开端。聪明文静的宝钗进府,却让黛玉越加孤单,病得越糊涂。病重了,躺在床上不能动了。为谁?宝玉呀!临走之夜却是宝玉的新婚之夜。悲!可惜穿盛装艳服的不是她,是宝钗!可惜浓妆艳抹的不是她,是宝钗!可惜……心痛,最后一口气,她才明白:她只是用一生泪水报前世的灌溉之恩。

喜欢坐在公园的石头上,一条小道边,静静地,听鸟叫,看花开,手里少不了书;喜欢坐在林道边的座椅上,看枫叶落下,手里少不了书;喜欢坐在夜深人静的窗前,听外面雨水敲打窗户,手里少不了书。因为我知道,不论在哪里,手中有书,那么我就在前进。

夜深人静,如果一栋大楼上还有一扇窗透出微妙的光,那么我相信,那个人一定在看书,他在前进,因为他有书并肩齐行。我们不需要太富有,我们要让自己的人生富有。我只要书,那些我所需要的伙伴,与我在满是棘刺、但充满阳光的道路上前进。

【篇三:与书相伴作文】

不知何时,我爱上书本幽幽的墨香;不知何时,我学会了在书山中苦苦冥想;不知何时,我学会了在书海中徜徉。不知何时,或许从识字起,我每天都少不了书本的陪伴。

寓言童话是我童年时的珍藏。记得我上幼儿园那会儿,看的是连环画一类的小人书。渐渐长大一些,便看《伊索寓言》等注音类书籍。其中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农夫和蛇》这个故事,它让我懂得了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恶,要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对那些恶人莫要心慈手软,否则会害人害己。《安徒生童话》使我对真善美的世界心生神往;《十万个为什么》为我解答了疑问;《格林童话》让我放飞了想象的翅膀……

到了三四年级,我便成了“西游迷”。

《西游记》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美猴王。孙悟空可是一个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英雄,没有一个小孩子不喜欢。他除恶扬善、聪明绝顶,不像贪财好色、好吃懒做的猪八戒。我从孙悟空身上懂得,遇事要临危不惧,不能望而生畏、贪生怕死。

小学高年级时,我的视线投向了外国文学名著。那会儿给我影响最大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说起来还闹了个笑话呢!当时我无意间从爸爸的书架上发现了它,书皮儿已泛黄。记得爷爷在钢厂上过班,这难道是爷爷留下来的技术书?好奇中,我就随手翻看着前言,看着看着我就笑了。读着读着,我便被保尔的革命精神所感染了。他在艰苦的革命道路上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即使身患重疾也顽强无畏,这让我深深懂得,如果你为一个神圣崇高的理想去奋斗,那一定是快乐无比的。

在曲折起伏的故事中我尽情领略着名著的魅力,在人物传记中我汲取更多的成长力量。我从霍金身上学到了那种与病魔斗争的无畏精神,从詹天佑身上学到了为国奉献的爱国之道,从居里夫人身上学到了淡弃名利、痴迷科学理想的高远情怀。

一本本好书好似一幅幅流光溢彩的画面,为我描画了一个个丰富而鲜活的世界。十年来,我的学习生活中有书相伴,是快乐充实的,是幸福温馨的。为此我总是由衷地感叹:与书相伴,真好!

【篇九:母爱真伟大】

你们知道吗?在孩子的口头和心里,母亲就是上帝的名字。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每听到这句名言,我就会想起母亲的爱,如熊熊大火一样燃烧起来,我就像火苗,母亲就如大火保护着我。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看到这句话,我就会想起母亲每日的唠叨,傍晚母亲催促回家的声音,早晨起床的呼唤。这是因为这母爱的声音,才使我们有今天的成绩,才使我们有了生命。

我们小时候总是睡在母亲的胳膊里,睡得那样香甜。现在回想起来,会想起雨果的一句名言——慈母的胳膊是由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是啊,正如雨果所说的,如果母亲的胳膊不是由慈爱构成的,我们怎么睡得着呢。

读书时读三字经时,我偶尔读到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老师的讲解,到至今我都还记得。这位母亲为了儿子,把织布的机杼都卖了,就是为了孩子去学堂学习。

我们所有的荣耀和骄傲,不都来自于母亲吗?母亲没有给予我们生命,就不会有我们的光荣和骄傲,这是母亲的伟大的力量才让我们有了未来。

母爱果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啊,母亲的培育使我们有了教养,知道得尊重别人,知道了要学习别人的优点,缩小了人的缺点。

母亲的爱那样伟大,我长大以后一定会好好回报你的。现在我会好好学习,好好努力,帮你做家务,为你分担事情。

【篇十:苦难的洗礼——《悲惨世界》书评】

黑暗的时代里,雨果让我们看到的,是一颗颗在苦难的洗礼中透明、纯洁的心灵。《悲惨世界》是雨果创作时间最长的作品,它在西方文学史上影响也是巨大的。每当我拿起这部沉甸甸的九百多万字的著作,心中神圣感油然而生。每一次翻开书页,心便慢慢沉静下来,感受那份沉重的苦难和清澈的文字带给我心灵的洗礼。

故事围绕核心人物冉阿让的经历展开,四位主人公冉阿让、芳汀、珂赛特、马里于斯的故事在19世纪那个悲惨的时代下展开。冉阿让为了给姐姐饥饿的孩子偷面包而做了19年苦役犯。出来之后也无人接受他。在福来主教的感化下,他变成了一个无比善良的人。中间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最终他将小珂赛特抚养成人,小珂赛特和马里于斯相爱,最终冉阿让幸福地在珂赛特怀中死去。

事实上,这部作品是无法“一言以蔽之”的。它是十九世纪的缩影,在整部作品中体现的,是在贫苦的低层,那些苦难的人民的生活。不仅有人道主义思想对于人们的影响,还有共和思想对于人们的指导。这两大思想同时贯穿着整部作品。人道主义,讲的是对于一个内心的救赎,而共和思想,则是对于整个时代的救赎。二者有矛盾之处,即时代的变革需要有流血牺牲作为代价。但它也是必要的,它无法让贫穷的人真正脱离外界施与的苦难。对于内在,雨果对于仁爱思想的局限性的认识在“泰纳迪埃”这个形象身上表现了出来。仁爱并不一定能感化所有的人。

文中出现了很多人物给予我很深的印象,比如福来主教,他可以说是善良的化身,他的宽容和仁爱让冉阿让觉醒,并走上了救赎的道路。雨果的仁爱思想在他和冉阿让的身上很好的体现。

冉阿让在被福来主教感化之后,先是做了市长。为了救一个被冤枉的人,承认了自己苦役犯的身份,再次入狱。他救了被社会逼迫到堕落的女工;救了被残忍地利用的孤儿并将其抚养成人;救了一直追捕自己的警察;参与街垒战却不伤害一个人,只救了那个夺走他的爱的人;最后为了孩子的幸福,将自己的一切给了孩子,并让她与相爱的人结婚……冉阿让的高尚是那样真实,不为了任何利益,只为了善良。他不信宗教,却比教徒更好地完成了上帝的使命。他的善良源自心底,被激发出后,便不再遮蔽。

整部作品为我们展示了在那个混沌的世界中纯白、温暖的一束光——善良和纯洁之光。像百合一般纯洁的少女珂赛特与马里于斯之间的爱情是纯洁的;冉阿让对珂赛特的爱是纯洁的;小伽弗洛什虽生在恶劣的环境下,却仍善良单纯,为革命奋斗的热情是纯洁的……在苦难中,雨果为我们展示了人道主义的力量。他们一无所有,但他们拥有一颗纯洁高尚的心。

让我更为感动的是那些真实的表达。冉阿让深爱着珂赛特,她是他唯一的寄托。当马里于斯出现时,冉阿让发现自己可能会失去爱,自然会嫉妒马里于斯。这种嫉妒是毫不掩饰的,它源于人的本心。但冉阿让的高尚在于,他在这种情况下仍救了马里于斯,并祝福了与珂赛特的爱情。他知道自己这样做会让自己最后孤独一生,但他还是这样做了。珂赛特作为纯真的少女,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变得很美,于是出于爱美的本性开始注重自己的打扮。雨果对于这件事也是一种慈爱的态度,他说“妩媚源于天真”。他对于这一切真实的描述与善良的诠释,源于他本人内心的纯真。高尚,不是没有卑劣的想法,而是虽经历过很多,却仍选择去做善良的人;纯洁,不拘泥于细小的举动,而体现在一个人的心灵。人的本性是无需违背的。

这部作品的伟大为历史所见证,它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它让我们在时代中得以找回自己,找回本属于我们的纯真和善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