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爱从不迟到】
“孩子,你怎么不去上学啊?再不去可要迟到了。”一位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穿着粗布衣衫的老婆婆向她面前的年轻小伙子问道。
……
“张祥斌,已经有很多家长向我反应你把你母亲带来教室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听课专注度。如果……”一个秃顶男人推了推厚厚的眼镜。
小小的校长办公室内充满了压抑的氛围。
被问的男人张开了紧闭的嘴唇又合上,最终眼神坚定地透过校长厚厚的镜片盯着他的眼睛。校长反而怔了怔。
“谢校,您要开除我就开除吧,我是绝不可能离开妈妈半步!让任何一个人来代替我,我都不放心。”
校长的眼神沉默了。
张祥斌是这镇里唯一的小学中唯一的教师。但张祥斌的母亲却患有老年痴呆症,他决心要留下来好好照顾妈妈,哪也不去,半步也没离开过妈妈。寒来暑往,年复一年每日带着妈妈到学校来“上学”。
张祥斌从校长室出来后却不见坐在外面小椅子上的妈妈。
“妈?妈——!”张祥斌在走廊间来回奔走,走遍了每间小教室。
校门口刚散学还未走远的同学们听到这一声声爱的呼唤,也跟着在校园里每个角落中寻找了起来。
张祥斌跑回家中,却依旧没有妈妈的身影。他又急忙跑到小镇上,一声声呼唤,一次次穿梭,一幕幕过去与妈妈朝夕相处的画面浮现在了眼前:
第一次上小学,幼年的张祥斌回头却看见妈妈眼中含着泪水。
高考前夕张祥斌轻轻推开房门准备接杯水时却看见妈妈在那盏旧式拉线台灯下缝着一个红色的锦囊,橙色的台灯散发出温馨的光芒,张祥斌的双眼有些微湿。
在上海工作的他突然接到父亲去世,母亲患老年痴呆症走丢的消息急忙赶回来。
……
妈——!你在哪儿?!
张祥斌刚转过一个巷口,突然看见一个不能再熟悉的身影——妈妈的白发在冬日的暖阳下显得格外亲切,仿佛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那样。
张祥斌微笑着双眼含泪地跑到妈妈面前。
“孩子,你怎么不去上学啊?再不去可要迟到了。”
张祥斌双手颤抖地抱住了妈妈:“妈,对不起,我迟到了。”
【篇二:学会拆碎与组合】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化与发展,信息化时代悄然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当我们被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和生活的压力所迫到无法喘息之时,我们应当学会拆碎生活,使他们碎片化。
想要学会拆碎生活,就显得将时间碎片化,这可以使我们更高效更省时地完成我们手上的事物。也许有人会问,难道一气呵成做完一件事不好吗?然而事实是我们无法将专注度提高到能一气呵成的地步,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曾表明,人类的注意力最多可集中三十分钟不到,一旦我们走神,效率将会降低很多,而碎片化时间能让我们更好的分配时间,在短时间内达到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使我们一天内完成的事更多,更快,当我们分心时,不妨做另一件事,之后再回头继续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我们还是要本着今日事今日毕的思想去碎片化,现代人大多都有拖延症,一有压力我们就想着放一放,第二天再做,如此循环往复,拖欠的事情愈来愈多,这也是把时间碎片化,但同时被碎片化的还有我们的意志力和毅力,对我们身心起到了损害,所以要学会碎片化时间,还得学习将其整合,这样,才会对我们产生证明影响。
碎片化的阅读能使我们读到更多的有价值的内容。以前的书籍杂乱无章,逼迫我们不得不阅读许多我们并不想看的东西,如今,基本所有的书籍及其内容都被碎片化,我们开始可以逐渐阅读那些优秀的选文和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一个个碎片化式的排版解决了众口难调的问题,
但学会碎片化阅读也是一门学问,他需要我们去读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而并非随便看看,爱读哪读哪,那会使我们的思维杂乱无章,学会碎片化阅读,更多的学会的是培养一种思维方式,在碎片中寻宝,并将它们合成在我们的脑海中,这才是我们应该学的。
要想学会把生活拆碎与组合是一门学问,怎么拆能将生活中的阻碍碎片化,又怎样组合才能将那些碎片化的时间达到充分利用的效果,我想,这是我们应该学的,无论怎么拆怎么组归根结底都应当使我们的生活更科学更规律化,而不是逐渐碎片化我们原有的良好心智,只有学会如何拆碎与组合生活的人,我想,认识才会更圆满多彩。
【篇三:父子魔方竞技赛】
今天早上,当我正无聊的时候,老爸走过来兴致勃勃地说:“儿子,我们来还原六面魔方,比比谁还原得快,敢比吗?”“当然!谁怕谁啊!”我信心十足地说。
一场家庭魔方竞技赛拉开序幕了。一开始,我和老爸各自拿起对方的魔方迅速地打乱着,当裁判员——妈妈说停时,我们就立刻停下了手。然后,我和爸爸交换了魔方,只听妈妈一声令下,我们便开始专心致志地玩转起来。我的心里默默地背着口诀,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魔方。当我马上就要大功告成的时候,我却傻眼了,我忙中出错,导致口诀背错了,第一局我把胜利拱手让给了爸爸。我捶足顿胸,懊悔莫及,只好寄希望于下一局了。
第二局,我的专注度更胜第一局,而爸爸也雄心勃勃地想要再次战胜我。因为我的魔方技术是老爸教的,所以我们用的技能也是如出一辙:大十字诀、一层结界、二层结界直到六面还原。我绞尽脑汁想:到底怎样才能扳回一城呢?对!我的小手比老爸的大手灵活呀!我飞快地拨弄着魔方,比银行里数钞票的工作人员的速度都快。最终我以微弱的优势战胜了老爸。老妈在旁边不住地点着头,赞许地说:“我儿子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呀。”
此时我们战成了一比一,到了最关键、最激动人心的决胜局。经过了短暂的休息后,我和爸爸摩拳擦掌,开始了奋力一搏。我们拨动着各自的魔方,这时我灵机一动,想到了我最近研究出来的一招独门必杀技,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六面还原,我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了,我以明显的优势战胜了老爸。老爸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难以置信地盯着我的魔方,问我:“小子,怎么能这么快呢?你这魔方不会有什么问题吧?”“当然没问题!老爸,你就接受失败的现实吧。”老妈激动地拽起我的胳膊,高喊:“俞科培小朋友获胜!”此刻的我比得了奥运冠军还兴奋。
我喜欢这次别开生面的魔方竞技赛。多玩魔方不仅可以提高动手能力,而且还能开发学习兴趣。小朋友们,课余时间也和我一样玩魔方吧!
【篇四:不马虎的考试】
考试,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事件,它既可以检测我们的成绩,又可以让我们看清自己的实力,真是一个大宝贝呀!
但是现在很多同学都不喜欢考试,原因之一就是大家都不好好学习,在考试时成绩就不理想,不仅脸上无光,自己心里也难受。而有些同学平时认真学习,但是一到考试成绩仍是不好,这是为什么呢?其罪魁祸首就是:马虎。我就是我们班考试马虎的“代言人”。
记得有一次数学考试,我再一次信心满满地做在座位上等待发试卷,这一次,我一定要考好!尽管我无数次憧憬过,但终未如愿以偿。今天,我一定要打破这个“马虎”的魔咒。
数学老师很够意思的给我们留了90分钟考试时间,我掐指一算,检查个4遍应该没问题,加油!当我拿到试卷时,先浏览全卷,然后不慌不忙地开始做。不久,脑子里就不自觉地蹦出了其它的东西,如今天中午吃过的饭,课间看过的书等……它们就像幻灯片似的在我脑海里播放,我搁笔,让自己冷静下来。可我这不争气的脑袋却没有丝毫的变化,于是我只有自我催眠,不停默念:现在在考试,现在在考试……这个方法还挺管用,刚刚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已经荡然无存。但是当我停止默念,那些东西不住的涌现出来。看到这个现象,我灵机一动,边做边小声嘟囔当时正在写的字,果然,我的专注度集中了,整个过程下来倍儿爽!当然,那次考试我考了100分。
只要有意志力,你也可以不马虎。
【篇五:看见】
“哇!”随着组长的一声惊叫,我望了过去,只见她满脸惊诧地问我:“是谁每天在你的家校上面签字呀?”我莫名:“我妈呀,怎么了?”
“我以前没注意,今天偶然看到了,你妈妈好负责呀,每天给你写这么多的话!”组长的声音中充满了羡慕。
我拿过自己的家校,一页一页地往前翻,11月5日,11月4日……直至开学的那一天,妈妈每天在我的家校本上写下密密麻麻的留言,不仅有对我的鼓励和期望,也有对每一次考试的分析总结,还有好词好句分享,更多的是和班主任的沟通和交流。字里行间,全是对我的关注和教育。可我每天打开家校、关上家校却从没有认真的去感受和体会。
那一刻,泪水无声滑落。我看见,她如大海般深沉宽广的爱,第一次深深体会到什么叫“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那一天,我沮丧的回到家,倒不是因为考砸了,而是一件更丢脸的事儿——上课讲小话,被老师抓了现行。我心里那个懊悔哟,怎么就管不住自己的嘴呢?我壮着胆子向妈妈坦白,发誓再也不讲小话了。妈妈无奈地笑着对我说:“平时生龙活虎,被抓到就坦白从宽,你真是让我又好气又好笑呀!讲小话在你眼里可能只是一件小事儿,但在妈妈眼里,这是很重要的事。这是一个人行为素质的体现,上课讲小话,既没有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又让你失去了获得知识的宝贵机会。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倘若你是老师,你的劳动成果被如此践踏,你会怎么想呢?你已经是八年级的学生了,希望以后不要再犯这种错误啦!”
话毕,她又转身去厨房忙活了,我呆呆的在那儿想了很久,从那以后我上课再也没有讲过一次小话,学习专注度提高很快,成绩也有了明显提升。
当我每一次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每一次被网络和手机所吸引无心学习时,我看见,妈妈用一颗包容温暖的心激励我自我控制、严于律己、勤学向上;当我每一次犯错,每一次遭遇困难和挫折时,我看见,妈妈用一颗平和坚定的心鼓励我勇于改正、直面挫折、迎难而上……
在我慢慢成长和蜕变的岁月里,我看见这世上最爱我的人,永远陪伴着我的身影,让我学会爱和美好。
【篇六:遇见碎片化的生活】
从上初中开始,我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想要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却总会被这样那样的事打断,让我不得不放下手中的事去做另一件事,生活,正在被我们碎片化。
可是有些事情是需要一整段时间都专心致志的去做才有可能完成的,比如读一本优秀的有内容的书。只有从头到尾整本书读下来,再经过自己长时间的体会,才能慢慢理解其中的深意。可是自从上了初中以后,感觉课余时间比起小学来少了不少,一段连续的时间成了一件奢侈品,我只能利用课间或饭后的碎片似地时间来阅读,很难有所感悟了。我现在很少再去看大部头的书了,主要是没有充足的时间,两次阅读的间隔时间太长,会忘记上次看书时的感觉,变得很生疏,很勉强。现在我会挑选包含很多简短的小故事的书去读,看名著时也会下意识的选择简化版。
为了保证每天晚上能有充足的的睡眠时间,白天的每节下课以及中午的午休时间都被我用来赶作业,原本的休息时间被压缩到可以忽略不计,带来的是疲惫的身体和高度紧张的神经。这种情形下我有时候会顾此失彼,比如理书包时会漏放一本书,写作业时会因为匆忙犯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误,紧绷的神经还让我变得急躁,没耐心,有时因为一点小事就忍不住朝家人发脾气。
但是我逐渐适应了碎片化的生活,发现让生活不再碎片化的唯一办法就是提高做事情时的专注度,把我做事情的效率提高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这样才可能节约出更多的时间让我自由支配,让生活碎片化的程度能轻一些。
意外之喜是,由于我的空余时间太稀有,我和电子产品的接触几乎断绝,使我的视力水平得到了提升,还让我在晚上的入睡效率和睡眠质量得到的很大的改善,常常是一沾枕头就睡着,然后一觉睡到天亮。
碎片化已经成为一种生活常态,很难发生大的改变。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努力适应它,并尽力让自己过的更充实,更健康,更有意义。
【篇七:碎片化的阅读】
自从现代化手机的普及,我们的阅读越来越碎片。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总是会带有负作用。而它,就是科技发展产生的负面效应,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消极后果。
现在我们无论在地铁上,公交汽车上,或者是马路上等等,都能看到几乎所有人手上都有着一部手机或一本电子书,而我们又是也不例外,加入了“低头族”的一员之中。我们拿出手机,聊微信,刷微博,看新闻……可是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短而又浅显的。我们仔细想想,我们所发的微信,看的微博,刷的微博,无一例外的都是短短的几分钟。这造就了我们与文字只有一会会的短短接触,并没有与文字进行深层次的交流。
碎片化的阅读,严重影响了人们的阅读。已经有研究表明,这种碎片阅读,其实不仅起不读的获取信息,最大化的提取信息的目的,反而会影响专注度、削弱记忆力。我认为,碎片阅读是可以有方法让它变成好的阅读方法的。只要不长期把它当成首要阅读方式,这种方法还是可行的。
那么,如何进行“非碎片化阅读”呢?其实方法很简单,比如订好一个大致的阅读方向,订好书籍,在自己饭后,工作休息时或是睡前固定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你可以尽量让自己进入心流状态,全神贯注,进入书本内部的世界。你会发现,读书是一种很大的乐趣,值得你去圈划,值得你去花费时间,更值得你去用心与书交谈。
我现在便是这样,别把我想成那种自恋的人!我现在每天晚上都会有固定的阅读时间,这种习惯是多亏我妈妈从我小学时培养起来的。书籍一般会由我和妈妈共同挑选,一般我看的都是小说。所有,每天我都期待着晚上的到来。其实还有一小部分原因是因为我想睡觉。
最后,我希望人们都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在固定时间阅读中穿插碎片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合理分配碎片阅读的时间占比。通过阅读,通过工作中的实践,还有随时随地的思考,你可能渐渐找到一两个值得自己长期探索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指引下,你的阅读会越来越结构化,你就可以进行写作了。
【篇八:彩虹妈妈】
我有一位彩虹妈妈,她的性格有很多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妈妈是桔色的——温柔桔。我放学刚走进家门,香喷喷的味道扑鼻而来,原来是妈妈在厨房做饭呢。走进厨房,桌上放着各种各样的菜:有小黄鱼、青菜、牛肉粉丝汤……“快点把菜拿出去,洗手叫爸爸吃饭。”妈妈边炒菜边对我说。我在拿最后一个菜的时候,这个盘子好烫,可我想这么一点路应该没关系。在路上“啪”的一声完啦,盘子打破了,菜也翻了。妈妈急忙跑过来,温柔的对我说:“没事儿!人没烫到就好。”听了这句话,心里舒服多啦。这下知道妈妈为什么是橘色的了吧。
妈妈是红色的——生气红!“完啦完啦!”我大声叫道。作业没有认真写,在班级群里被点名批评啦!我慢吞吞地走回了家,一开门就看见妈妈那张生气的脸。就知道她已经看到了老师发的信息啦。“来说说作业为什么不认真?”妈妈紧锁着眉头严肃地说道。我左看看,右看看,就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在学习的年纪不好好学习,下次可不能再这样子啦?”我点了点头,虽然妈妈没有很严肃的批评我,但还是能够看得出来,妈妈是很生气的。
妈妈是黄色的——专心黄,妈妈做一件事情可专心了,她如果要做,一定会把它做好。记得有一次教我写作业,那道题目的话呢,明明她也不会做,可是她在网上找了好久的答案,搞懂了以后才来教我,那个专注度,真是佩服不已。
这就是妈妈,一位彩虹妈妈,她可以变成各种各样的颜色,照亮前行的路。
【篇九:“碎片化”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
清晨,15秒的铃声响了几遍,起床,整顿出门,路边买个餐包,嚼着走向地铁站,等地铁,戴上耳机,打开4G,点一首契合心情的歌,读一句每日英语推送,看一个小视频,浏览几条新闻,再挤上地铁,到达目的地。
以上是碎片化生活的实景,“碎片”顾名思义,如碎如片,即片段,部分,不完整的组成,网络使得信息爆炸,也加速了信息的拆分与概括,在现时代的节奏下,许多事情发生位移——无需定时定点,便可迅速完成。“碎片化”的概念就此诞生。
生活碎片化,实质是信息碎片化。它本身就可以是片段,如140字的微博,也可以是“大部头”整体中的片段成分,如影视作品中的古典元素。所谓“存在即合理”,碎片化事物之所以能立足,是因其短小,精悍,高度凝练而不失浅显,深合大众胃口。早在古代这样的“碎片”便有雏形:如绝句,数来不过20来字,却是有起承转合,一沙一世界,如小品画,将人物进行抽象塑造,“形简而神生,笔简而意赅”。现代这种简洁的体现,于小视频、微电影可见一斑,它们凸显某一主题而将其浓缩于短小的形式中,运用各式艺术手法,达到极佳的视觉效果。
然而,现今提起“碎片”,却并不总带有褒义色彩。碎片化的时间割裂人的注意力,碎片化的知识破坏了体系架构,碎片化的社交让言语化作气泡,让人失去了机会将心比心,促膝长谈。片段式的信息来得容易,又过分浅显,钝化了人的思维,而那些看似融入整体的,某些电影中的文化元素,实则断章取义,丧失了本真的内涵与光辉,消释了隽永的韵味。
我曾读到,如今网络媒体点对点的传播,“取消了信息间的逻辑关系”于是造成了知识的碎片化,由此派生出更多的碎片。在“缺乏大的文化积淀和思想逻辑的背景下”,便容易产生浮躁,产生众多情绪,影响人的心态。更重要的是,由于碎片信息篇幅短,阅读时间便也短,使得信息掉价,损失意义与价值,也间接损害了人的认知。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当精其用,而去其弊,总而言之,对症下药。碎片化时间难以合为整体,便可用于做能够拆分的事,如背单词,看新闻,此外,我们必须保证给予那些需要专注度的活动足够完整时间,如阅读、写作。我们或许也可自发地拒绝某些已有的的观点信息,进行自主思考,寻回理性论断的能力,静下心来,找到生活真正的韵律与节奏。
【篇十:遇上碎片化】
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有很多种,其实太多的种类往往会把我们的生活碎片化。
就拿一个例子来说。在互联网还不像现在那样发达的时候,我们都是纸质阅读。读的书都是从图书馆里借的或者从书城里买的。那时的阅读是整体化的,而且纸质的阅读更能给人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有一种画面感。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上兴起了网上阅读,同时也有许多软件公司开发了大量阅读app软件。这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依赖上网上阅读。也因此图书馆,书店等纸质书店的人源大量流失。网上阅读,是一个碎片化的阅读,因为很便利,所以可能看了几页就去做做其他的事情,回来以后再继续看。这样的话一本书就被截成了许多个部分,缺乏连贯性,以及书本身的一种逻辑性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且网上阅读会使人有一种惰性,因为它当中包含的书目种类多,范围大。就好比一堆精美有吸引力的东西都放在你眼前,难免会使人眼花缭乱,找不到重点。换句话说,选择太多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对什么都觉得有兴趣,什么都想看一看,那么对于一本书的专注度就会大幅度的下降。甚至还会出现读了一两页就不读下去的情况。长此以往下去,对于书本的钻研度就会越来越弱,零零散散的阅读无法带给我们实质性的东西。
因此,在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逐渐都开始碎片化了。
那么,我们能如何挽救这样碎片化的生活呢?
第一,可以由教育局提倡开展更多的全民阅读纸质书本活动。这个可以再给大家一个机会去选择阅读的方式,重新读起纸质书本,重温那种感觉,以增强公民对纸质阅读的兴趣。
第二,图书馆,书城等地方,应开展更多活动。比如,请一些大家喜爱的作家,来和书迷近距离接触,再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建议,让越来越多的人,对于书本感兴趣。甚至能够鼓励更多人写作。
这些建议可以使更多的人去了解书本,也同时能够激起大家对于纸质书本的信心。
碎片化的生活,不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虽然很便利,但是与此同时它也拥有许多的弊端,希望大家不要太过于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