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相关作文

【篇一:游青城山有感】

人们都说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借着这次到成都参加珠心算比赛的机会,我和爸爸一起游览了青城山。

青城山是我国三大宗教里道教的发源地,它不仅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导游告诉我们,青城山的最高峰老君阁海拔1260米,从山脚下向上望去,只见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素而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导游说,只给我们一个小时时间征服这座高高的山峰,在山脚下,我心里有点打鼓,山这么高,一个小时怎么可能爬得上去呢?可爬了不一会,这种畏难心理就渐渐消失了,因为爸爸鼓励我说别看这座山看起来高,爬起来也确实不容易,但只要你足够努力是一定能在规定时间内爬到顶峰的。

爬山过程中,我一路小跑跟在爸爸后面,作为一个资深吃货,还得一路品尝各种特色小吃,啥都不想落下。最有趣的是,虽然当天有雨,但在山里却不用穿雨衣,因为郁郁葱葱的树木,把雨水都挡住了!当然,有这么多高大挺拔的树木,山里的空气也格外清新,山谷幽深,鸟鸣溪落,声声入耳,更衬托出了青城山的神秘与静谧。导游告诉我们,青城山分为前山和后山,前山是道教,后山是佛教。传说曾有位老人来到美丽的青城山修身,竟然活到了130岁,即使到今天都算是一个非常高的记录了。

听着美丽的传说,品着美味的小吃,不知不不觉,我们就爬到了山顶,在山顶俯瞰绿意

葱郁的来时路,心里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时候爸爸又告诉我,做事要和爬山一样,要坚持到底才能取得胜利,如果中途放弃了,就永远没有登顶俯瞰的机会。

在一路的欢声笑语中,时间过得可真快呀!转眼就到了要集合回程的时间,我们要对美丽的青城山说再见啦!不过我很高兴,因为我已经亲自见证了、体验了中外闻名的“青城天下幽”。

【篇二:风筝与线】

“今天刮风,去放风筝吧!”妈妈轻声地对我说。听到这里,我才想起上次新买的风筝才放了一次,便一直把它放在了车库里。我漫不经心地说:“好吧。”

我慢吞吞地把风筝从车库拿出来后,同妈妈一起来到了沿江风光带。这里早已经聚集了不少游客,放风筝的大有人在。

我们开始放风筝了,线拽着风筝,风一吹,风筝在天空中左摇右晃,但是线依然紧紧地拽着,丝毫不放松。这时风大了,风筝摇晃得更厉害了,但线依然拽着风筝,不让风筝在大风中迷失方向。看到这一幕,我看了看我的妈妈,虽然妈妈还只有三十七岁,但时光老人在妈妈脸上留下的痕迹在逐日增多。

在你们身边,一定也有这么一根线:他无时无刻地牵挂着你,是他在你迷茫时,为你指引前进的道路。是他在暴风骤雨来临之时,紧紧地拽住你,不让你误入歧途,在你受到丝毫伤害时,最担心的是他们。很有可能,在他们的世界里如果失去了你,他们就不完整了。

这时,风越刮越大了,妈妈说:“我们今天先别放了,改天再来吧,要不然风筝会被吹走的。”我点了点头。

我身边的线是我的妈妈,她总会在合适的时候让我一个人在我的世界自由飞翔。但也有的时候,妈妈就会充当我的保护伞,保护着我,不让我离开她的视线,不让我受到任何伤害。

风筝翱翔天空,俯瞰大地,拥抱美好的大千世界,离不开线的掌控,如果没有了线,风筝将不能在天空中俯瞰大地;如果没有了线,风筝将不能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如果没有了线……

收好风筝后,我和妈妈步行回家,我紧紧的抓着妈妈的手,紧紧地。

【篇三:俯瞰】

独立山巅,俯瞰大地,欣享宁静之美!

你是否体验过这种经历,站在山的最高处,俯视大地,犹如皇帝一样高高在上。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静静地躺在绿草如茵的阔地中央,独享一份宁静,远离尘世的喧嚣,填补心灵的静土,仿佛世界只属于自己。你是否希望能摆脱生活的压力与不顺,回归最初的自己,施展潘多拉魔盒的威力,寻找最真实的一面。潇洒纯净终非梦,让我们去大自然中寻找答案。

踏着弯弯曲曲的山阶,一路跋涉前往小西湖旁山的顶端,沿途一排排开满鲜花的树儿,如石雕一样伫立,好似朝中大臣在恭迎、仰慕而又畏惧。不时散发出几缕芬香,卖力讨好希望引起他人的注目,想着想着,不禁挺起腰板,昂首阔步继续前进,革命尚未成功,我怎能轻易言弃。

至山顶,俯瞰,真是别有一番情致,远处群山连绵起伏,混杂着丝丝雾气,辨不清何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但也就是这一滴滴小珠,造就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追求,为画家的作品增添了别种别致的生命力,朦胧,混沌。有时我们何必非要洞察一切呢?睁眼闭眼过滤黑暗只在一念之间。

山底绿水碧波荡漾,游客们承载着游船在小西湖上漫划,谈天说地,追念那美好的许仙、白娘子传奇,回味至死不渝、相伴到老的忠贞,畅怀“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执著。爱情,还真是一个亘古不老的话题啊。

亭立山央,粉红色的花儿竞相开放,在风中摇曳,时不时掉落几朵花瓣。沐浴在花雨中,忘怀?幸福?这种感觉无法用文字说明。收回视线,静躺在草丛中,吸吮着青草的芳香,沐浴着花瓣的洗礼,似获得了新生,又似在度过人生的旺季,此情此景,何以言喻?

独立山巅,俯瞰自然,寻找心灵的净土,回归自然的本色!

【篇四:学会忘记】

当命运将你抛入低谷,只有学会忘记伤痛,用脚底的碎石垒高自己,才能站在山巅,俯瞰众生。——题记

一口清茶,一生贫苦。记忆中的爷爷是个不爱说话,可脸上总会挂着微笑的和蔼老人,父亲说过,爷爷的一生忙碌而平淡,出生时,家境还算殷实,于是读了几年书,爷爷也算得上是聪慧好学,在学习上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奈何后来家中无法支付他上学的费用,便匆匆辍学,学了手艺当了木匠。可是爷爷却并没有放弃他读书的志向,每天早出晚归,四处干活,将挣得的钱全都花在了买书上,半夜醒来点着灯,看书一看就到天亮。

“木匠又怎样,同样可以好好读书。”爷爷坚守着自己的初心,不愿同“反对读书”的人为伍,遇到嘲讽他的人,他总会用他坚定而恳切的话语进行反击。忘记他是个木匠,忘记他早已辍学,忘记他所有的挫折与失意,一心维护自己的初心。

如今,爷爷依旧热爱着学习,他最爱杜甫的“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站在湘江边浅行纵歌,同样的位置,同样的年龄,跨越几千年的二人竟有诸多相似,他也许忘记了曾经的波折,但他依旧记得自己的“大志”,自己爱学习的那颗“初心”。

记得一次我考试失利时,爷爷给予我的教诲:当你被命运甩向谷底时,你不能耿耿于怀的指责命运的无情,你只有学会忘记曾经经历过的挫折,怀揣一颗向上,奋斗的心,不断的垒高自己,才能站上自己心中的高台。

或许之前我不能理解,但如今我已了然。当我们遭受不顺与挫折时,只有忘怀伤感,记住目标,才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如爷爷将过去所遭受的挫折抛之脑后,一直在奔山巅的道路上前行着,靠近着,最终“一览众山小”,俯瞰命运的山峰。

【篇五:登高怀梦】

一直没能读懂古人为何总要登高,无端地生出那么多忧愁和烦恼来。站在云端,不会寂寞吗?

我只知道“高处不胜寒”,跑到山顶上,想来没多大意思。去年,我和一伙朋友去板山游玩,一路上吃喝谈笑,到达时已是中午。出于玩一玩的心态,登山本是没什么感觉的,只是到了山顶,俯瞰来时路,才觉得这些景物顿时波澜壮阔了起来。似乎,山顶上的天空更蓝、更宽,这个世界也只剩下我们,没来由的,心情一下子好了很多。

登临顶峰,我不禁感叹,或许与我们来说,并没有多大的感觉与发人深思,但对于年长者来说,却是一种生命的回味。登高回望来时路,正如人生步步行走的痕迹,人生走过的漫长之路便会跃然于眼前。站在生命的顶峰,重新审视生命的过程,体会生命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也许是年长者人生意义的满足。

在那一瞬间,我突然明白了生命中的可能与不可能,永恒与流逝。我相信终有一天,等我们老的时候,亦会有一次一个人的远足,再一次登上不同的山峰,回首来时路,那时候,我们一定能收获更加宝贵的东西。我们会再次拥有天空,同样也会拥有一切。

趁着我们年轻,拥有疯狂的资本,去奋斗,去拼搏。也许,现在的我们看起来,一无所有,但我们的前方有着一切。这是一个光明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梦想的时代,所以未来如何,由我们自己把握,我们的那些梦,也都在我们手中,在我们心里。

梦想就在天空的远方,每一次站在顶峰,总感觉离天空好近,却似乎与梦很远。我们可能登临顶峰,但顶峰却未必真正属于我们。属于我们的还只是路途,只能说,现在的我们还在路上,在离梦极其远的地方。只有不断超越自己才能到达我们心中的山顶。那里很安静,在那里,原本贫瘠的我们会变得富足,变成了我们年轻时梦想的样子,那里只有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天空。

登高俯瞰,来时的路愈发清晰,我们认识到了真实的自己,我们站在自己的天空下,仰望苍穹,生命的线条历历在目。

这一刻,我们收获了很多。

【篇六:游记优秀作文】

时隔两年再次造访泰山,故地重游,更有种别样的感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心情,让我的心躁动不安。想步前尘,有新悟。已往的我,只感受到泰山的雄浑与苍重,体味了欣喜与淡然的心情,这次不知会有什幺收获,只记得上次登顶,俯瞰一切的`感觉甚爽,便兴冲冲的奔向山顶。

十分疲惫,几丝欣慰,顶着驼背,感到颓废,终算未白费。我已在顶,俯瞰万物缥缈,深感天高地远,茫茫宇宙孑然一身,万物尽空之感顿生。

山中有二题字,看后觉得甚妙。这两字便是“果然”。何谓“果然”,题字有意说泰山之名不虚传,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之下,所见实胜所闻,心中感叹,实非数字所能表达,急中生智,便有“果然”二字。山果然,水果然,旭日果然,落霞果然。二字概括了山下所有的题字,亦是作者对临途所见题字的肯定。对于游者,一路至此便有种前后照应之感,一路风景,一路心境,到此终融会贯通,大有豁然开朗之感,果然,果然。

古往今来之名人,皆在此留下几点痕迹,故此,泰山又是历史的见证者,苍苍泰山,浑浑天地,确是人类永远的神。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