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走过那一个拐角】
走过人生的拐角,收获心灵的成长。
——题记
背上行囊,默默行走在笔直的大道上,偶而遇到一个拐角,却没有动摇我前进的步伐。
从小时候开始,我觉得人生一直都是一帆风顺的,偶有小小的麻烦也能及时化解。那时我觉得,不用付出多少努力,好成绩也能唾手可得。
也许是顺境多了,我开始自负轻狂,听不进妈妈的劝告,甚至经常反驳。每天写完作业便无所事事,玩玩这个,动动那个,根本无心多学一点。二年的考试下来,我的成绩依然稳如磐石——始终第一名,于是我更加不愿努力。
可是刚进入三年后,成绩出现了下浮,但我并没太在意。然又经过几次小考,不见好转,名次直线下滑,我开始忐忑不安,心情失落。
带着焦急与失落,我寻找下滑的原因所在。原来渴望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初衷,都被骄傲和自大掩没了。
我踏实下来,从新起步,真正的“努力”开始。不管以后如何,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走过拐角。
此后每天,我增加学习的时间,将各科重新梳理,之前的浅偿辄止,变成如今的深入细研,力求扎实有效。
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的努力终于逐渐有了回报,成绩开始回升,但心中已无骄傲之感,而是一种满足。
如今再回首走过的那一人生拐角,不但改变了我的处世态度,也带来了一份谦虚与平和的心态。抬眼望未来,心中充满了期待。
【篇二:老砚台】
我家有块古色古香的砚台,它的造型外方内圆,一边雕刻着一束红梅。别看这小小的砚台不起眼,却传承着我们家四代人的故事。
这还得从我的太爷爷说起:太爷爷的文化程度不怎么高,只读到小学毕业,但他却十分喜欢写毛笔字。那时候,用砚台的机会不多,每逢过年过节有喜事,太爷爷会拿出砚台磨墨写“寿”字、“喜”字。红色的纸张衬着黑色的汉字,贴在家家户户的门上、窗上、墙上,似乎蕴藏着新的希望。
后来砚台传到了爷爷手里,爷爷是一名中学教师,他把它带到学校,用来写通知和评比表。学生们总爱围在他周围抢着磨墨。
爸爸上小学四年级时,爷爷把砚台传给了他。这个年代用墨汁方便省时,可爸爸还是喜欢边磨墨边用毛笔写小楷,写出来的字体方正、隽永。这方砚台陪伴爸爸度过了小学、中学,一直到现在,他还时常拿出砚台来写字。每当此时,我就在一旁一圈又一圈地磨着墨。砚台身上又悄悄地留下了许多痕迹。
从小耳濡目染,让我觉得毛笔字大气,饱满刚劲,于是从幼儿园开始,我就一直学习书法。每次练习时,爷爷总爱在一旁用这方砚台磨墨。爷爷告诉我: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是世界上第一无二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笔会写秃、墨会研尽、纸会用完,而唯独砚台可以超越时间,超越历史,历久弥贵。
小小的砚台传承的是文化,承载的是长辈们的希望。每当我练字时,在缓缓的慢墨细研中,我的心就慢慢沉静下来。老砚台,你一定会陪伴着我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