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当生活逐渐被“碎片化”】
当今,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与此同时,我们的生活也逐渐被“碎片化”,而碎片化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心态与认知。
在我看来,生活逐渐被“碎片化”是“弊大于利”。当我们在阅读时,我们不再去书店买一本纸质书,然后坐上一整天安安静静的阅读,而是选择碎片化的阅读——盯着手机上屏幕,只要手指轻轻一划,便可翻到下一页,这样的阅读是空洞的,所带来和领悟的东西远远没有纸质书上的多。
再比如,当我们与亲人,朋友交流时,我们不再去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彼此的想法,而是选择碎片化的交流——在一款名叫“QQ”或微信的社交软件上,用手指打字或发一个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交流虽然方便,快捷,但我们无法通过社交软件看出对方脸上的喜怒哀乐。另外,当我们沉浸在社交软件上交流时,我们往往忽视了与亲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
既然生活的“碎片化”是一种趋势,那么原本正常的生活为什么会变成那样?移动互联网的大为发展只是客观因素,其主要的因素还是我们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互联网的世界有太多是我们不知道的。我们怀着好奇心去探索互联网,却发现这比现实世界方便太多:购物时,只要手指轻轻一点,足不出户,你就能买到想要的东西;到了吃饭的时候,我们又不高兴烧饭的时候,只要拿起手机,点一份外卖,就可以吃上美味的饭菜。而这些,使我们逐渐开始找到了偷懒的借口,我们的生活也整天在网上度过,与此同时,我们的生活逐渐被“碎片化”。
互联网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也是世界发展的产物,我们不可能不接触互联网以解决生活的“碎片化”,这样人类反倒退化了。不如去抽出一段空余的时间,培养下自己的业余兴趣爱好:打篮球,去健身房健身,旅游等等,同时也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整天离不开手机,整日过着看似“充实”却是“碎片化”的生活。
当生活逐渐被“碎片化”,请不要担心,因为生活还有许多有意义的事情,还有更多新奇的失误,等着你去发现。
【篇二:难忘那鼓励的眼神】
惊鸿一瞥,乱我心曲。——题记
黑夜笼罩了下来,淡淡的月影透过朦胧的云雾,艰难的弥漫开来,一股脑的倾泻在我的书桌前。不分由说的照应着那揉皱,被人肆意践踏的试卷。试图修改的印记和显眼的59分郝然矗立在上面。那张狂的一竖磨灭掉了昔日仅存的一份傲气——我失败了。
这对创新班的学生来说是不应该的,又何况是在期末年级前20的那份荣耀下。老师的询问,父母的指责全都化作一座座千斤重的大山向我压来。随之而来的是对自己的全盘否定。
按照作文的常规套路,我理应沉溺于题海之中,灌着马云、比尔盖茨的油腻鸡汤,然后提灯夜读,悬梁刺股,最终重回巅峰。可一而再再而三的倒退,巧妙的论证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我逐渐被禁锢于不务正业的爱好中,直到……
3月的春风恰到好处,4月的阳光略显柔情。您终按捺不住我的消极,把我叫入了办公室,进行思想上的鞭策。一进门,开门见山的直言道:“你近来的学习状况很不好啊,自己有什么反思吗?”眼神中丝毫没有对我的诘责,严厉的语气中却有一种鼓励的味道。“退步了,上课没有那么用心,作业没有认真完成。”见我如此回答您又一反常态,没有生气,随手拿起了桌边上的一面镜子,让我细细端详,随后便出去了。
一面镜子?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让我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我很是不解,一边呲牙咧嘴一边笑魇如花,数着自己痘痘的颗数,等待着一份悄然而至的意外。
镜子上突然出现了您的双眸,在我不知不觉中您已经走到了我的身后。那是怎样的眼神啊,那是贝多芬在创作《月光曲》时的专注平静,那是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时悠然见南山的欣然淡泊,那是您对我的深深期待与鼓励,一切都在不言中。我的心里好像有一根弦被人不轻不重的波动了一下,并不激烈,余音却能绕梁,您轻轻地朝我走来对我说:“学习如生活一般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会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会对你哭,老师相信你有能力做得更好,而不是止步于此。”您意味深长的说。仿佛这就是世界上最蜷缩动听的话语,连我显的有些不堪的神情都温柔的要化开了,临走前的点头及不经意的回眸,望见您那鼓励的眼神注视着我。我想,眸中有海,灿若星辰就是这般吧。
我的成绩不言而喻,在稳步的逐渐回升。窗外的阳光在灿烂间洒下一地斑驳。采拮一段美好的回忆才恍然,那鼓励的眼神早已被我珍藏于心。我亲爱的语文老师,以水代酒,以文代水,向您表示由衷的感谢,一直来不及的致谢,但愿,您不会介意。
【篇三:我逐渐了解了她】
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了解一个人需要经过时间的验证。细水长流过后,才能见到本真。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她。她有时很严肃、死板,看上去不近人情;有时她又很亲切随和,温柔如水。以前我以为她像六月的天气一般捉摸不透,逐渐了解她之后我才知道她其实很好懂。
她是我的妈妈。
自打我记事开始,妈妈便从来没夸过我,印象中的她总是说我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大到考试礼貌,小到吃饭穿衣,没有什么是她不能批评我的。吃饭吃得快她会说我狼吞虎咽;吃得慢了她就说菜都快凉了,还不吃快点。考试考得好她会叫我不要骄傲,下次要考得更好;考得不好,就更不用说了。她不仅啰嗦,还十分死板固执,没什么事是可以通融的。只要她觉得是对的,你怎么样也不可能改变她的想法。你想做的事,只要她觉得不好,她能找到100个不同的理由来阻止你去做。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能理解我妈妈,直到两件事改变我的想法。
那是一个春天,正是流感盛行的季节,我不争气地发烧了,温度一直在38度多。凌晨12点,我头痛得厉害,一直睡不着,于是干脆起床,打算喝口水,让自己清醒一点。有气无力地推开房门,我惊讶地发现客厅的灯还亮着,厨房里传来叮叮咚咚的响声。我凑近一瞧,原来是妈妈在煲汤。原来,她听朋友说鸽子汤有助于治疗感冒,便立马去市场买了只新鲜的鸽子回来为我煲汤。我看着她为我操劳的双手,眼圈渐渐地变红了。妈妈对我的爱总是贯穿在日常生活的细节里,很多时候我会忽视她对我的爱,然而她却从不会因此而拒绝爱我。我回到了床上,盖好被子,想着妈妈对我的爱,很快便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一早,我因头痛而醒,看了眼时间,早上六点,我听到客厅里有倒水的声音。我打开房门,往客厅望去,只见桌上已经摆好了早餐,旁边还放着一杯水和我的感冒药。我的药已经被一粒一粒的分好,桌子十分整洁,地板也干干净净。我往厨房一看,发现妈妈正在洗碗,洗好的碗在旁边摆得整整齐齐。不仅是今天,每天都是如此。妈妈精心地照料着我们这个家,将我们的家布置得舒适和温暖。从饮食到出行,因为有妈妈的照顾,我感觉非常安心。
随着年龄的长大,我渐渐能够体谅父母的辛苦,也慢慢地能够读懂妈妈了。无论是妈妈对我的唠叨,还是妈妈对我的照顾,其实都是源于她对我的爱。我也明白了不要轻易对他人下结论,而应该多去了解、理解他人的道理。因为你原先所以为的,可能只是你的偏见。
【篇四:我逐渐了解了他】
随着一声清脆悦耳的铃声,我们向往的寒假正式开始了!同学们都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喜悦之情,纷纷拿出手机,有打游戏的,有看小说的,有与朋友聊天的,教室里被吵得热火朝天,几小时前的紧张和害怕消失的无影无踪,在这嘈杂的人群里,我的眼里心里都是那带着欣慰的笑的语文老师——周永。
看到周老师,就把我所有注意力集中到了他身上。记忆往前翻,我们班的语文老师本来是方老师,但是由于某些原因,这学期我们班的语文老师换成了周老师。原本方老师就很严厉,对我们的各方面要求都很严格,正当我们庆幸逃离了方老师的“魔爪”时,周老师又给我们盖上了不一般的非常厉害的“魔爪”。
周老师这非比寻常的厉害之处在哪呢?请听我细细道来,首先是他不同的讲课方式:他经常在上课时会讲讲班会。而这其中的班会也不是那种一板一眼,单调乏味的,他一般会涉及一些精彩有趣,并且能够教给我们一些人生道理的具有哲理的故事。正是由于这些故事特别吸引人,所以我们都在下面静静地听,从没有走过神。
周老师在处理课堂里突发事情时也有自己的一套解决方案,记得有一次,周老师正在讲课,突然被一个同学打断了,他并没有批评那位同学,而是由此讲起自己以前的故事,把全班同学都逗笑了,只有那个捣蛋的同学也面红耳赤,从此再也没有在课堂上“闹事”了,周老师便是通过自己的故事完美解决了班级里的突发事件,教育了调皮捣蛋的学生。
其次是他处理文本有自己的看法:周老师的讲课有着自己的轻重点,他往往选择一些重要的课文分析,自读课文都是交给我们自己去学习,给了我们极大的学习自由,从而让我们有机会施展自己的真才实学,更加锻炼语文学习能力。
最后是他不同的教学态度:周老师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老师,他经常会在考前帮我们复习一遍,还会讲一下笑话,缓解我们的紧张压迫感,让我们能够以轻松自然的心态面对学习,面对考试。他时常劝导我们,安慰我们,给予我们信心,让我们做一个自信,思想自由的新时代学生。
正是他的“魔爪”,才使我更加喜爱语文课。
在逐渐了解周老师之后,我觉得他就像一块亟待开发的宝藏,他还有很多稀世珍宝等待着我去发掘,我现在无比期待下学期的语文课,我相信我会更加走进他,了解他,从他身上学会更多受益终身的东西。
【篇五:我逐渐读懂了他】
我怕他。他就是一个魔鬼。
一岁的时候,他便把我留在外婆家,自己去外地打工。我每天哭着喊着跑遍每个房间,却找不到他的身影。
七岁的时候,同学们都嘲笑我没有爸爸。我哭着说,爸爸去给我挣钱了,他会回来的!其实我连他长什么样都不记得了,说他会回来,只是安慰自己罢了。他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我的梦中,却只是遥远而模糊的背影。
十岁那年,他决定把我接到他身边。我满怀欣喜地到了他所在的城市,那么繁荣,华丽,怪不得他不愿意回来。他很暴力,当我做错题、成绩差、挑食的时候,他就会拿起身边的苍蝇拍,皮带,木棍,扫帚等一通乱打。每次挨过打后,他留给我的除了一道道红印,还有眼泪和凝结在心头不满与委屈。
十四岁的时候,他带我回老家上学。学费加上生活费一年大概要一万元,父亲二话不说,把学费付了。转过身,他胡乱地拍了拍我的肩,粗声说:"我挣钱,就是为了你。好好给我学习,别对不起老子给你交的学费。”
我开始试着接近他。我看到了他肩膀上被重物所伤刺目的伤痕;我看到了他半夜归来时疲惫的面孔;我看到了他晨曦中离开时匆忙的背影。我看到他头上的银丝越来越多;我看到他挺拔的脊背慢慢弯曲;我看到他英俊的脸庞上皱纹在蔓延……
我生病了。他一把推开教室的门,冲到我身边,把手搭在我头上:"真笨,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就你事多。”他嘴里在埋怨,可我却看到了他眼中的焦急,额头的汗珠,还有那身来不及换掉的脏工作服。
我成绩提高了。他把成绩单仔细端详了几天,好像那里面有无穷的宝藏。他逢人就说,我闺女进步了,她是我的骄傲。语气里满是炫耀和满足,完全不理会别人敷衍的应和……
其实他是爱我的,只是这爱,似夏日骄阳,热烈如火,简单而粗暴,容易将人灼伤。如今,我读懂了他,也读懂了他的粗鲁与蛮横下隐藏的爱。这爱似春风,吹散了我以往所有的不满与委屈。这爱似灯塔,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
父亲今年四十了,我不想让他那么累了,我要靠自己的努力养活他,让他过上幸福的日子。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他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他岁月长留。一生要强的爸爸,还在为我而担心吗?你牵挂的孩子长大了……
【篇六:逐渐清晰的身影】
一阵微风吹过,树叶儿调皮的互相打闹起来,一路上都静悄悄的,只是能偶尔听到几片叶子缓缓唱着沙哑的歌,还有几只小鸟婉转的和着。
我不忍打破这美好,脚步也轻轻地。这是我看到一个中等身材瘦瘦的人向我走来,我的脑海立刻浮现出一个人的身影。
那年我第一次迈进校园,没有人陪我,爸爸妈妈都不在这里,而带我来的哥哥却不知去了哪里。
我很茫然的走在偌大的一个校园,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一着急我哭了起来。我的可怜的哭声引来了他,他满脸的微笑,问了我的情况,不知为啥我一五一十全告诉他了,他拉着我的手,带我走进了班级,到了才知道,他原来就是我的班主任老师,那模糊的身影渐渐清晰,他的微笑使我想起了三年前的那一天。
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无聊地踢着石子,踢远了一颗就再换一颗,就这样玩了很长时间,没想到路上就几个学生了。我慌了,为了快点到家,我跑了起来,没想到却被自己的脚给绊倒了,我与大地来了个最亲密的接触。
就在我跌倒的瞬间,我听到了停车的声音,一声关切的责备声传来:“小心点呀!”一只大手拉起了我,是他,真的是他,依然是和蔼的微笑,还有那两颗可爱的调皮的虎牙,依然是朴素衣着,他是来看他父母的。很显然他早就看到我了,所以我跌倒他马上赶来了,我们相视一笑,他一直把我送回了家,才骑车离开,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心理几分不舍。
毕业考试结束了,我们都舍不得离开学校,我们都在班里等他,他来了,给了我们很多祝福和鼓励的话,然后示意我们:回家吧!大家陆陆续续走出教室。
我没走,我轻轻走到他身后,我望着他,他朝我笑了笑,我也笑了,可你知道吗,我当时是多么舍不得走呀!
而今天是我毕业后第一次看到他,我想他是去看他父母的吧。目送他走远,感觉他老了,笑容也与往常不同了,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他是累了吧,我相信他的心还是那样的年轻,那样的亲切,那样的温暖。
他走远了,背影再也看不到了。突然我后悔起来,我竟然忘了对他说声谢谢。
但这对他来说重要吗?他们是根,给予生命养料的根,他在乎这些吗?
可还是在心里默默地说了声:老师,谢谢你”!